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14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114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维粗粗向他介绍了关羽之事,张苞登时愣在原地。

    姜维扶住他的双臂,郑重道:“兄长,小弟初闻此消息时,亦觉难以置信……只是此事千真万确,而且主公晕厥未醒……眼下局势万分紧急,正是你我兄弟舍身报国之际。”

    张苞眼眶通红,艰难地点了点头。

    赵云旋即道:“张苞,你领着本部兵马,火速护送主公前往鱼复县修养。”

    张苞当即大声领命。

    姜维拉住他,又道:“三将军和大兄、二兄已去支援秭归的路上,说不定已经知道君侯阵亡一事……兄长若路上若遇到,务必善加安抚……莫要让他们做仇者快、亲者痛之事……”

    张苞眼眶通红,应承:“俺知道,便是拼着老爹打杀,也当劝慰好他们。”说罢,拱了拱手,就此出帐点兵。

    这时,法正又道:“秭归咽喉要地,不容有失,必须有一支忠诚无虞、英勇善战之师驻守。”

    赵云略一思索,道:“除了陈叔至,云再想不出还有何人。”

    当下又派人传来陈到,并亲自向他粗粗介绍了当前的局势。

    陈到神色凛然,当即抱拳领命而去。

    护卫主公和护卫退路之人都选罢,接下来便是大军撤退一事。

    法正道:“短时间内,此事还需保密为上,不可让东吴知道我军虚实。赵将军可召集营中诸将,务须各将严守秘密。而后命一员沉稳将领留守大营,做断后之用;其余各部依次退至秭归,再依次开拔回蜀中。”

    这番安排极为稳妥,赵云自是从善如流。

    中军大帐信使齐出,不一会儿,各部诸将鱼贯入帐。

    诸将见到法正、赵云二人端坐主帐,而非平日的刘备,或者关羽,却丝毫也不见怪。毕竟各部皆为益州中军,而赵云为翊军将军,素有威信,在益州时就辅佐刘备节制诸部。

    他本人在此,与主公亲临也没什么差别。

    相互见礼后,赵云当即将法正的安排重述一遍,众将闻言,心中震惊不已,但不疑有他,纷纷回营准备。

    法正继续道:“最后便是荆州百姓迁移一事,赵将军可授权马良全权负责,王甫、赵累两位将军从旁协助。”

    赵云点头称善。

    这时,姜维出列道:“末将愿领羽林卫,为全军断后!”

    时赵云尚不知道姜维在夷陵猇亭之战中的表现,见他年纪轻轻,不免有些不放心,正欲婉拒。

    法正却道:“大军后撤,需赵将军从中主持大局。此间有伯约断后,我军尽可高枕无忧。余也当协助马良统筹百姓撤退一事。”

    赵云见他如此说了,只得同意,又将马忠新领的巴西郡兵拨付法正统领,作为荆州百姓沿途之护卫。

    由是,在两人果断处置之下,汉军诸部各领其事,开始徐徐启动撤退计划。

第一百八十七章 城下之盟() 
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二月一十五日,南郡,江陵城。

    就在汉军陆续撤离荆州的时候,曹操引徐晃大军自上庸退回南郡,先至南郡当阳大营,汇合司马懿所领两万屯田兵,并召集襄阳、樊城守将曹仁、满宠部下兵马合计大军七万,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南下,进逼江陵城。

    此时距离孙权自江南猇亭大营脱身至江陵城不过十余日。

    当日他领军亲来,极盛时,江陵城陈兵十万,满堂将士气势如虹,誓要扫平刘备;而今夷陵之战大败,三军气夺,斗志尽丧。

    受虏获释的两万将士皆被汉军饿成皮包骨头,奄奄一息,没有月余时间的将养根本无法再成战力,此刻尽数被送往长江以南的公安城中修养。

    江陵城中可战之兵不过吕蒙本部两万余人,凭这些人马守城尚可,野战却是不敢,只得眼睁睁看着魏国大军徐徐进逼,在江陵城下耀武扬威。

    孙权犹如惊弓之鸟,刚刚放松下来的心弦再一次绷紧,赶紧召集诸将升帐议事。

    兹事体大,不一会儿,身体抱恙的吕蒙强拖病躯,领衔诸将,匆匆聚集完毕。

    “曹操兵临城下,不知所为何事,请诸位来,便是想议上一议。“

    眼见当日济济一堂的谋臣勇将,此时已经空了小半,孙权叹了口气,忽生出心力俱疲之感。

    位于阶下的吕蒙此刻实则腹痛如绞,脸色苍白异常,黄豆般大小的汗滴不住渗出。

    与此同时,他察言观色,早已看出吴侯孙权心中的彷徨。

    此时城中人心惶惶,万马齐喑,正需作为军事统帅的自己挺身而出,决不能露出半丝软弱。

    眼下第一要务,便是要分析敌我双方实力,打消吴侯的畏惧情绪。

    吕蒙深吸一口气,强忍疼痛,出列抱拳道:

    “主公容禀,魏军号称十万,实则能战者不过半数,善战者再减半。以江陵城固若金汤之防守,臣敢担保,断无失陷的可能。”

    孙权神色稍缓,但旋即又叹了口气,迟疑道:“毕竟我军士气低迷……更何况,张辽、文聘现身江夏、濡须口边境,虽然一直未有攻击之举,难免不包藏祸心。”

    吕蒙心道,这第二项,便是要分清敌军意图了。

    他上前一步,大声回道:“主公勿虑,曹操虚实,已为臣探知。”

    孙权闻言,精神稍振,追问道:“哦?还请子明具述其详。”

    吕蒙情知自己是此间的主心骨,当下装作镇定模样,朗声道:

    “张辽、文聘二将出现在东线边境不假,臣此前擅做主张,派使者前去质问张辽,据张辽所称,其入境的理由,乃是追杀叛军,此疑点一也;其次,魏国接连应对汉中大战,襄樊大战,内外交困,早已兵疲师久。故臣敢断定,曹操并没有同我方彻底翻脸的底气。”

    孙权微微颔首,又追问道:“那曹操此番何来?”

    吕蒙道:“以臣之见,曹操所求,不过于禁与三万魏国降卒耳!”

    这三万降卒是当日关羽水淹七军时俘虏的于禁残部,押于江陵城中。

    不料江陵城被吕蒙偷袭江陵得手,这些降兵最终便宜了东吴。

    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后,曹操曾明文下令孙权将这些人马交还,但孙权却声称等关羽兵败之后,再作打算,在此之前,自当替魏王妥善照料云云。

    其实他是想不声不响,将这些降卒尽数吃下。

    因当时江陵城内外东吴大军横陈,沔水又有水军为策应,曹操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但古语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蒋钦水营被破去,孙权又主动挑衅找刘备决战,妄图实现天下两分之计策,结果反而被打了个惨败,士卒损伤惨重不说,连原属关羽的荆州兵也被尽数讨要回去。

    而今士气低迷,曹操终于乘着这个机会,提着大军亲自来领人了。

    真是应了那一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但闻吕蒙道:“而今之计,不妨先应允曹操。先将于禁及部分将领渡让给对方,让其先行退兵为上。”

    孙权无力地点了点头,这一回当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吃到羊肉,还惹得一身羊骚。

    “孤只恐答应了曹操,曹操也不愿退兵了。”

    吕蒙继续道:“其次,便是要重振三军士气。此前主公赐予臣之黄白之物,并关羽所藏财富,皆已封存于江陵城府库之中,此时正应当散于三军将士。”

    除此之外也再无更好的办法,孙权只得称善,只是他脸上的郁闷却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了。

    随驾而来的步骘见到主公心情不佳,献计道:“臣有一计,可退曹操百万雄兵,愿献于主公!”

    孙权忙问道:“计将安出?”

    步骘道:“主公可使一人出使魏军,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孙权闻罢,双目登时一亮,一说到政斗权谋,他陡然间便懂了。

    此时他俯首称臣,曹操未必信他;但若以“臣下”的身份劝进曹操称帝,面对这一份“善心”,曹操岂能不谨慎对待?

    假如曹操继续陈兵江陵城下,那么就是准确无误的告诉天下臣民,他曹家没有自立的想法,以后谁也不用劝进了,不然东吴孙权便是榜样。

    他就不信曹操没有篡位之心。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曹操自己真的没有自立之心,但这会让跟了他一辈子的部下怎么看?

    魏国派系复杂,骑墙观望的臣民向来很多,曹操的一举一动必须很小心,避免给这些骑墙观望之人带去错误的引导,因为这样会给他后面的行动带来很大的障碍。

    论起玩政治手段,孙权从来都是举一反三,一点就透,一透就通,立时明白过来此计的妙处,由是大喜过望,当即下令道:

    “就依子山之言。令梁寓上供许昌朝廷,并把朱光遣返!”

    朱光是曹操任命的庐江太守,于建安中年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

    建安十九年,吕蒙荐甘宁为升城督,甘宁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吕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抓获朱光及男女数万口。

    朱光从那时起一直被软禁于吴地。

    此番为了取信曹操,孙权这次算把家底都翻出来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若天命在孤() 
主意既定,步骘拟好公文,孙权旋即派部下校尉梁寓,连夜出使曹营。随梁寓一起的,还有孙权的称臣劝进的文书。

    文书上表达了孙权希望曹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代汉天子,登基为帝。

    ******

    江陵城下,魏营。

    曹操看罢梁寓送来的孙权亲笔书信,视于帐下诸人,笑道:“孙权小儿此举,是要将孤置于火炉上烤啊!”

    孙权的文书在帐下诸臣手中传递,人人神色各异。

    曹操冷眼旁观,将帐下众臣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

    文书从曹仁开始传阅,陆续传到徐晃、满宠、蒋济、桓阶诸臣僚手上。

    等传到司马懿手上时,忽见司马懿跪拜在地,恭敬道:

    “汉运垂微,天下十分而魏王有其九。今孙权称臣,正是天人之意,还请魏王克成大统,早登大宝!”言罢,以额触地,深拜不起。

    司马懿很清楚,眼前的魏王已经油尽灯枯了,在这青黄交接的关键时刻,他绝对不能有一丝的大意和马虎,必须小心谨慎地送好魏王这最后一段路程。

    直到这时,帐中诸人终于明白归来,这可是劝进之表,开国从龙之功啊!

    由是一干人等争先恐后纷纷跪拜在地,恭请魏王登基。

    曹操也不说话,只眯着眼继续看着帐下臣僚,仿佛在看一群猴子耍把戏一般。

    恭请登基的声音从帐中传到帐外,帐外皆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将士,闻言皆朝主帐方向跪拜,一时“魏王万岁”之呼唤如山呼海啸般响起,响遏白云。

    曹操这才心满意足地像个孩童一般大笑起来:

    “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这个回答是什么意思?

    周文王姬昌以演化周易出名,不过他在世时并非叫周文王,而是叫西伯侯。

    其子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将已过世的乃父姬昌追封为文王,姬昌可以说是周朝之开国太祖。

    但周文王之贤名,不在于生了一个叫做姬发的儿子,而是因为,他得天下三分之二,犹能以臣事商,此为千古传颂的臣德。

    所以在帐中诸臣听来,魏王的这个回答其实很是模棱两可。

    他到底要当什么?汉朝的忠臣,还是新朝的太祖?

    就在帐中诸人都陷入沉思之际,司马懿脑中早已一片通明:

    “魏王自己不想登基,但实则心中早已默许太子曹丕在他身后开辟新朝了……”

    念及此处,心中暗自嘘了一口气:

    “魏王总算没有老糊涂,若他当真在暮年拼死过上一把皇帝瘾,那么自己可就没有拥立开国皇帝的元勋之功了……”

    顿了顿,他又想起首先劝进的孙权,不由暗生警惕:

    “如此一来,魏王为了确保太子能够顺利登基,退兵却是势在必行了。孙权此人的权谋当真非同小可,这般绵里藏针的计策,怎被他想出来的?”

    这时,吴使梁寓又躬身奏道:“我主为表诚实,特将贵军于禁将军、故庐江太守朱光,以及部分将领遣返;至于寓居我境的数万大军,亦将不日遣送回境。”

    梁寓这话说得暗藏机锋,将“囚禁江陵”四字改成了“寓居我境”,一来免了彼此间的尴尬;

    二来,曹操若是就此接受了第一波将领,那么也就意味承认着南郡江陵是属于东吴的领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