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

第159部分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第159部分

小说: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依然不喜欢。

    李儒晋走后,那几个人相互看了看,又把脑袋凑在一起嘀咕了些什么,然后按照李儒晋的理念又重新开始做起了安保方案。

    李儒晋回到了办公室,趴在桌子上,开始把脑袋里的那些关于纯氧顶喷转炉技术的资料写了出来,虽然不能实际安装,但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前一段时间在沪海钢铁厂做的那套设备只是简易版的,现在李儒晋要复制出来的就是完整版的了,这个工作量也大了起来,仅各式图纸,李儒晋就画了有二十多张。

    有各式零件的图纸,如氧气喷嘴,李儒晋直接就画出技术比较成熟的三孔喷头,像其他耳轴,托圈、倾斜装置等这些零部件都需要画出图纸来的。

    就在李儒晋把资料一样一样往外掏的时候,内政处的人过来了,交给李儒晋两份新的安保方案,李儒晋暂停手头的工作,拿起方案看了起来。

    这份方案总体来说还是贯穿了李儒晋的安保理念,外松内紧,外圆内方,虽然还有一些军营防卫的影子,但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李儒晋又把方案做了一些修改,如安保人员班次的排列,巡逻路线等,然后把改好的安保方案递给了内政处人员说道:“按这套方案执行吧!”

    那名内政处军官向李儒晋敬了个礼,然后出去执行方案了。

    中午时分,李儒晋把画好的图纸和资料装好,随身携带,走出了办公室,来到了车间现场,安保工作已经展开,李儒晋四处看看,很不错,虽然内政处的那帮人不讨喜,但执行能力还是没得说的。

    李儒晋把内政处的人员喊了过来,又说了几句,主要是关于进出人员办理相关的进入证,外来人员登记手续等相对应的安保手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一系列处理方案等。

    过了一天,内政处的人员向李儒晋汇报,安保工作已经正常运转,车间的生产线可以进入安装程序了。李儒晋点了点头在相关的文件上签了字。

    特种钢生产线终于正式安装了,工作人员没等李儒晋催促,就自觉的加快了安装进度,没办法,谁愿意每天都在大兵的监视下干活呀!

    所以整条生产线从安装到调试到正式投入生产,只不过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充分证明了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钢铁厂的安保工作也运作的越来越流畅,整个钢铁厂的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唯一没有好转迹象的就是李儒晋和内政处人员的关系。

    依然冷淡,半死不活的僵持在那。

    由于特种钢生产线采取了纯氧顶喷转炉技术,这套技术除了能生产出特种钢,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炼钢速度快,基本上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炼制一炉钢铁。

    这个速度在现在的炼钢技术下,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现在,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也使得特种钢的产量一天一个新台阶,没几天,这个产量就达到了每天1000吨的产能。

    关键的是这个产能还不是最大值,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但李儒晋没有盲目的追求单日最大产量,而是在整套工序上和员工的培养上下功夫。

    好马配好鞍,好的生产线还需要技术娴熟的工人来操作。特别是骨干工人和技术工人,更是李儒晋重点培养对象,李儒晋专门在厂内开了一间夜校,亲自做教材,亲自当教师,培养这些产业工人。

    生产出来的特种钢也在第一时间送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帝都的研究所,大文帝国的发动机正等着好的材料来提升它们的马力。

    宝山钢铁厂生产出来的特种钢很明显,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随着大量的特种钢的到来,发动机的研发小组也忙碌起来了,一台台试验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被制造出来。

    每天都有新的数据产生,发动机的马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从350马力这个基础数据开始,然后就是一路爬升,一直到460这个数值才停了下来。

    这个数值是在不对发动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获得的,如果在增加发动机缸体的厚度,增加其他零部件的强度,这个数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想到这里,研究小组的成员兴奋起来了,发动机的马力突破500一直是他们追求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突破在即。500马力算是发动机马力的一个分水岭了,能够超出500马力的发动机就可以算是大马力发动机了。

    大马力的发动机是重型坦克的研发基础。发动机的马力和坦克的重量直接挂钩,坦克的重量又和坦克的装甲、火炮、等各项装配挂钩。

    坦克可以配备更厚实的装甲,自身自重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可以搭载口径更大的火炮。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提升,坦克也有一个质的改变。

三百二十五。返回帝都() 
宝山钢铁厂的建设算是可以告一段落了,第二条普钢生产线已经开始步入到安装阶段,特种钢生产线的产量也进入到一个稳定阶段,只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逐步扩大产能就可以了。

    李儒晋对特种钢的生产线的建设设定为两条,其中一条为备用生产线,保持一条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生产就行,主要是因为大文帝国现在就经济还处于恢复过程中,对普钢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对特种钢的需求。

    虽然大文帝国有西澳这个巨大的铁矿石产地,但由于运力不足,为了给经济发展让道,所以特种钢的生产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数值。确保普钢的产量。

    再者,从钢铁产业布局上来看,大文帝国还需要在东北、西南、和中部地区各建设一个大型的钢铁企业,也都将具有特种钢的生产能力,特别是东北区域和西南区域。

    大文帝国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也就是帝都周围,形成了以帝都为中心的一个重工业基地,集中有集中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短时间内为帝国制造出大量的装备。

    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如果这个区域受到攻击,那么大文帝国的重工业将受到致命的打击。从战略布局上讲,大文帝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分散布局比集中布局要安全的多。

    同时大型企业对地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家大型企业拉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经济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可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现在这一切都还是一个设想,虽然李儒晋在以前的改革计划中提到这些问题,但一场洪水,将这个设想冲的干干净净,现在是旧事重提的时候了。

    而且以前只有书面文字的描述,没有实例可以展示,现在有了宝山钢铁厂这个成功的示例,大文帝国的官员眼光再短浅也应该看到一家大型企业的巨大作用吧。

    李儒晋把宝山钢铁厂的事物安排妥当,生产问题不用李儒晋担心、安保问题也不用李儒晋担心,扩建问题更是不用李儒晋担心,内阁的人比李儒晋还要着急。

    但在扩建这件事上,李儒晋制定了严格的步骤,内阁的那帮文官只知道从主观臆想出发,恨不得一步就把宝山钢铁厂建设完成,却不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如果让他们来主持钢铁厂的工作,那不亚于一场灾难,所以李儒晋制定了严格的发展步骤,如果内阁的文官胆敢瞎胡来的话,李儒晋不介意和这帮官僚搬搬手腕。

    让李儒晋没有想到的是,在李儒晋离开不久,这帮文官还是冲动的加快了扩建计划,并酿成了巨大的生产事故,直接导致了大文帝国从内阁到地方的一次官场震荡。

    也是这一次官场震荡,大文帝国意识到技术性官员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切都收拾好后,李儒晋带上沪海方面为李儒晋准备的礼物踏上了返回帝都的飞机,再不回去。李儒晋的老妈估计就会从帝都杀过来,亲自押着他回去了。

    过年的时候,李儒晋忙于特种钢生产线,没有回去过年,现在再不回去,呵呵,李儒晋就好看了!!

    沪海方面为李儒晋准备的礼物可不一般,李儒晋在清点为妹妹准备的嫁妆后,总觉得还有点不足,在再次返回沪海的时候就托沪海方面为自己寻找一些好东西来充实自己妹妹的嫁妆。

    对于李儒晋这点“小小”的要求,沪海方面满口答应了,就凭李儒晋和沪海方面现在这种蜜里调油的关系,这个要求确实算是一个“小小”的要求了。

    沪海本身没有什么贵重的特产,但他的周边有啊!特别是福建和江浙地区,好东西可不少,像福建福州的寿山石、江浙昌化的鸡血石、青田石等。

    再加上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流落在民间的宝贝着实不少,所以沪海方面为李儒晋准备的礼物可以算得上是贵重了。

    地方政府出面比李儒晋的个人的效果要好的太多。

    极品寿山石,田黄冻就有两块,还有其他的精品寿山石,足有数十块之多。鸡血石,满红的俗称大红袍,大小一起也有三块之多,其他的零零碎碎也有数十块之多。

    其他的文物、古董李儒晋对这些不了解,所以贵重程度不清楚,但肯定都是好东西,这点毋庸置疑。还有一套明显是凑成的“宁瓷”,虽然是凑成的,但已经成套,也是弥足珍贵。

    李儒晋打算这一套就自己留着,然后从家里的那套宁瓷中分一套出来,给妹妹做嫁妆。实在不行,就厚着脸皮向东山的士族要一套。李儒晋为自己妹妹的嫁妆算是费足了心思。

    这些礼物,李儒晋打算向沪海方面付钱的,但沪海方面怎么可能会要李儒晋的钱啊!这家伙完全就是个财神爷,在李儒晋待在沪海这段时间,给沪海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宝山钢铁厂落户于沪海,这是李儒晋指定的,虽然宝山钢铁厂属于国家企业,什么税收啊,沪海方面是一毛也看不到,但为沪海方面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这一点,岂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宝山工业区,没有李儒晋帮忙说话,能不能成立还是个问题,结果李儒晋出面,宝山工业区不但顺利成立,更是还有一笔五亿的建设资金。

    至于别的,像和李儒晋一起分赃从欧罗巴帝国运来的设备,要不是有李儒晋在背后撑着,沪海方面有那么大的胆子把那些设备不声不息的收入囊中?

    李儒晋向沪海方面赠送了200辆拖拉机等等。这些事件都一点一滴的显示着沪海方面和李儒晋的关系。

    如果用金钱来算这段时间李儒晋为沪海方面做出的贡献的话,至少也要有几十个亿,而且从长远的来看,这个钱只会涨,钢铁厂还需要大量的工人,就算是一万名工人,每人每个月600元的工资,一个月就要600万,一年就是小一亿。

    沪海的工程机械设备厂,虽然还在筹建当中,但从项目立项到产品的选择,李儒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李儒晋对沪海的贡献又岂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沪海对李儒晋的要求是满口答应,尽量满足,又怎么会收李儒晋的钱呢?他们巴不得李儒晋多收一些礼品才好呢,这样更能和李儒晋搞好关系。

三百二十六。升官。() 
帝都也在热切的盼望着李儒晋回来,无论是李儒晋的家里,内阁,军部、还是研究院,甚至是皇帝,帝国的皇帝更是没有少念叨李儒晋,这小子在沪海不回来拉?

    李儒晋回到帝都在家里只呆了一天就被内阁拖走了,内阁有太多的疑问等着李儒晋去回答,也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咨询李儒晋。特别是关于宝山钢铁厂的,内阁成员可是憋了好久。

    虽然内阁一直都有关于钢铁厂建设的报告,但没有李儒晋亲自诉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好像没有底。结果李儒晋在内阁当了一天的说书人,把宝山钢铁厂的建设从头到尾说了个通透。

    第二天内阁也没有放过李儒晋,宝山钢铁厂的成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在帝国的其他地方建设大型的国有企业。并做出了相对应的策划,但没有让李儒晋看过,他们依然觉得心里没有底。

    不知不觉中,李儒晋已经成了帝国做出重大决定时的主心骨了。

    对于内阁的要求,李儒晋是欣然接受,正好趁这个机会把他对帝国的工业布局说一下。帝国的策划没有出乎李儒晋的预料,依然是以帝都为中心,将好几家大型企业布置在帝都的周围城市。

    仅兰州一个城市,帝国就布置了两家大型国企。而其他地方,只有在城都布置了一家钢铁企业,别的地方就不再考虑范围之内了。

    李儒晋看着帝国内阁策划出来的方案,无奈的笑了笑,虽然心中不予置否,但表面不能露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