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皇上,请抽卡 >

第54部分

皇上,请抽卡-第54部分

小说: 皇上,请抽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掏匕首。

    “你想做什么?”

    “单于你醒了?真是太好了!老臣……啊!单于……你……你为何……”

    伊稚斜单于抽出弯刀,右贤王捂着肚子倒在地上,四肢一阵乱颤,有些像是一头刚刚被宰了的羊。

    “单于,出什么事了?”金甲们闻声冲了进来。

    伊稚斜单于挥挥手道:“右贤王想谋害本王,已经被我杀了,你们把他的尸体拖出去喂狗。”

    右贤王是来探病的,怎么突然变成了谋逆?金甲们虽然疑惑不解,还是立即执行了单于的命令。

    伊稚斜单于听说大军因为他落马停了下来,立即命令重新开拔。他本想骑马走的,怎奈上了两次马,都因为想起儿子血肉模糊的脸手脚瘫软上不去,只好坐上了一辆马车。

    伊稚斜单于看着自己颤抖的左手,心里多少有些不好的预感。他还年轻,本该享用权利许多年,但现在却被人困在这个地方进退两难。不久之前匈奴军队经过了朔方,他下令把那座城市付之一炬。因为那压根不是他的福地,而是一座巨大的陷阱!

    单于理应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伊稚斜单于这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个惯例,他命人把马车赶得飞快,坚持走在逃亡队伍的第一位。

    远处突然传出雷鸣般的马蹄声。还没等匈奴军队反应过来,一支黑色的骑兵就从侧面冲到了他们跟前。

    “是什么人?”伊稚斜单于揭开车帘问,本来站在马车边上的金甲却突然被一箭射穿眼睛倒了下去。

    匈奴军队终于开始防守反击。他们想要像对付草原上的敌人那样向对方发起冲锋,但是那支可怕的骑兵却比匈奴骑兵更加灵活快速,人数上又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几个来回下来匈奴军队就已经完全乱了。他们只好一股脑朝着高阙的方向冲,希望能在被追上之前逃之夭夭。

    伊稚斜单于坐在飞驰的马车里,心有余悸。

    “刚刚那个是谁?”

    两军交锋的时候,一个白马武将带着一队人冲向他的马车,一连射死了七个金甲,眼看就要冲到马车跟前了。他不得不让剩下的绝大多数金甲都留下断后,才终于绊住对方得以脱身。

    “那就是白马将军赵子龙啊!”

    薛怀仁骑了一匹马走在单于的马车边上。他常年在匈奴经商,骑术倒是不错。看样子大焉一点都没有接受他投诚的意思,这场逃亡让他深深觉得大势已去。

    到底是哪一步棋走错了呢?

    薛怀仁总觉得自己没有错,以他的聪明才智理应闯出一番事业。他不过是抓住了最好的平步青云的机会,又何错之有?匈奴人要是没有他,怎么可能打下大焉的半壁江山?假如李白当初能带他回长安,说不定此时也已经拜将封侯了。说到底还是时运不济,最后竟只能跟着蛮族亡命天涯!

    薛怀仁在慨叹命运不公,伊稚斜单于也难得地跟他的想法同步了。

    “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原来长成这个样子,也不是三头六臂青面獠牙。当初我以为他是鲜卑人,谁知道竟然真的是南朝人。为何南朝可以有如此厉害的将领,我的手下却一个个如同草包?白马将军料准了我们会从高阙走,难道说这一回我们走不了了?”

    薛怀仁连忙劝道:“圣明天下广大单于,切莫灰心丧气啊!前面就是高阙,只要冲过去,有的是机会东山再起!”

    “是啊!冲过去……冲过去就能回家了。”

    伊稚斜单于闭上眼睛,眼前又浮现出儿子惨死的脸,他心里又不祥的预感,生怕回去了却发现王庭出了什么变故。但他最怕的还是回不去,他要是回不去,他部落的青壮跟他一起葬身南朝,那他的子女就真的要沦为奴隶了。

    匈奴人已经不成阵型。他们一个个发疯似的抽打马匹,再也不像平时那样珍惜马力。远远的已经能看到高阙那道巨大的石门。石门两边是两座石头堡垒,已经有数百年历史。这里曾经是南朝的门户,却早就化作废墟。

    “放箭!”

    带着冰冷气息的箭雨突然从天而降,跑在最前面的匈奴士兵纷纷从马上跌落下来。马匹的冲力加大了箭矢的威力,使得这些人就像是飞奔着投入了死神的怀抱,要几个甚至被钉在地上。后面的马想要停下来,却和更后面的马撞在一起。等所有剩下的匈奴士兵,连同单于的马车一起,聚集在高阙石门外半里处的时候,这区区几百步的距离里已经留下了数千具匈奴人的尸体。

    到处是哀鸣的受了伤的战马。此时匈奴人才看清,原来高阙的石门、石墙和石头堡垒废墟上站满了弓箭手。那些人默不作声,一箭箭收割着匈奴士兵的生命。

    “雁门关守将白起在此,敢靠近高阙石门者,杀!”

    雁门关三个字像是一下重锤砸在伊稚斜单于的心口。在决定逃跑路线的时候,他第一个就否决了雁门关这条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挑战这座打不下来的孤城。然而命运却好像跟他开了个玩笑,为什么雁门关的守将会出现在这里?那雁门关岂不是未必坚如磐石?

    后方是追兵的马蹄声,前面是无情的弓箭。

    伊稚斜单于不记得到底下令士兵来来回回冲了几次,他只知道没有一次成功了,他的部下越来越少,鲜血把大地都染红了。匈奴的勇士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注定葬送在这次远征之中。

    在结局到来的时候,他望向天空,天空中连一只鸟都没有,更加没有代表天神的金雕。

    他的神竟连最后一眼都不施舍给他。

    他仿佛听到了胡笳声声,那是伴随他童年的乐曲。

    “伊稚斜,你愿不愿意长大后协助你的哥哥,守护你的弟弟?”

    “父王,我愿意!”

    敌人的枪太快,快到令他无法回忆完这一生,好在他已经记起了最快乐的那段时光……

第68章 万里长城今犹在() 
高阙一役,大焉军毙敌八万,杀死包括匈奴单于在内的匈奴将领两百余人,缴获战马无数。因为匈奴人最后在绝望中的顽强反扑,义勇军将士也折损了近万人,伤三万余人,轻伤不计。

    这一战结束了嘉禾三年初异常凶险的匈奴入侵事件,致使匈奴在今后十年都没有足够的青壮人口可以对大焉构成威胁,同时也大大威慑了大焉周围的其他国家。不少原本保持中立的国家在战后纷纷派出使臣,恭贺大焉皇帝取得了这次伟大的胜利。

    刘曦作为大焉百年内唯一在对外战争中获胜的皇帝,带着御驾亲征凯旋的光环回到长安,威望一下升到了他登基以来的最高点。从前以他年轻为理由轻视他的人不得不承认,皇帝起码在知人善用和军事方面有着十分过人的能力。

    比如白马将军赵云,从前不过是未央宫的小小侍卫。他初次率领上林卫崭露头角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两年之内他竟能带着这支部队成为颠覆大焉与匈奴战局的关键。手刃匈奴单于,这是连祖皇帝都没能做到过的事,却被这位官衔只有从三品的年轻将军轻易拔得头筹,也使他成了长安城中无数闺阁女子心仪的对象。

    又比如户部尚书鲁肃,初入官场的时候只是个小小的鸿胪寺卿,属于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但皇帝却异常信任他,不但把私下的产业交给他打理,后来还任命他为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鲁肃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他的积极调配,大焉根本不可能战胜强敌。尤其是在战争最困难的拉锯阶段,他始终没有让战线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物资短缺,给了大焉守军强有力的支持。

    还有未央宫廷尉龙阳君,原本是个江湖豪侠,由吏部尚书王巨臣举荐给了皇帝。人人都认为他是个靠脸吃饭的男人,甚至有人觉得举荐他是王巨臣清白历史上的一个污点。然而恰恰是龙阳君,在最危险的时候冒死潜入敌后,与雁门关上的守将取得了联系。他于万军之中取敌酋首级,以一人之力抗拒强敌,胆量武功全天下无人不敬。

    更加传奇的是目前身份仍旧是随军御医的周瑜。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救过皇帝一命的神医竟然是位深藏不露的高人,不但长久以来充当着皇帝的私人顾问,更是位厉害到可以预测战局的天才谋士。他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谁都知道,很快皇帝就会借着封赏抗击匈奴将士的机会,赐予他一个崭新的身份。

    此外还有在雁门关和高阙石门上大放异彩的白起。他孤军奋战,以数百人对数万人,力保雁门关不失,这份气魄本领纵观整个大焉朝都找不出第二人。有趣的是,皇帝在知道是白起镇守雁门关的时候曾亲口说,有白起在就无需担心。这句话表明,皇帝是知道白起这个人的。更有传言说,白起当初投军时带着的那匹劣马上有御马监的标记,说不定白起当初之所以会去边关投军,就是出于皇帝的授意。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留守长安的包拯和高力士,这两个人也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贤能之士,在皇帝北上期间替皇帝坐镇长安。皇帝能在这些人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发现他们,将他们放在对大焉最有利的位置上,慧眼独具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皇帝既然已经被证明眼光独到,那被皇帝鄙弃的人自然就是本身能力不足了。皇帝凯旋后,原本活跃在长安文坛的曹子真等人瞬时偃旗息鼓,几乎不再有人听他们的鼓吹。人人都以获得皇帝的表彰为荣,期望皇帝下一个发掘的人是自己。

    刘曦的威望上去了,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烦恼,他一回到长安就面临着三件麻烦事。

    战争过去了,原本不怎么出声的文官集团突然开始跳出来争夺自己的利益了。其实文武之争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究其原因就是在战争和和平状态下占据主要地位的官员不同。就目前看,大焉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都不太可能再发生大战,因此管理统治天下就成了主流需求。文官们巧舌如簧,举着公理道义的旗帜,试图窃取功劳,武将们则拥有百姓的支持,一个个吹胡子瞪眼,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到底谁才是战胜匈奴的主要功臣,而文官尤其擅长抹黑对手。

    于是乎,曾一度屡战屡败后撤一千余里的司马承被拿出来当了反例。文官们可不管什么战略后撤,将军就应当战死沙场,一面打一面退算什么意思?皇帝被处罚他的过错,还要嘉奖他,这像什么话?司马承此人最多算是功过相抵吧?在双方和谈期间偷袭敌军的义勇军统率赵云也被点了名。皇帝都已经答应了要和谈,他一个将军怎么可以让皇帝背上不遵守信用的骂名?更有甚者,交战中身陷敌营的龙阳君被指责没能以身殉国,靠着谄媚匈奴苟且偷生,是大焉的国耻。

    这些奏折让刘曦出离愤怒,将士们尸骨未寒,就有人在质疑他们的忠诚,如果做皇帝的都不站出来说话,这不是让人心寒吗?

    在沉寂了七天之后,皇帝颁布了对此次战争中表现卓越的将士的封赏。此次封赏采取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形式,内容十分透明,每一个有功之人首先将获得朝廷的一份证明,证明他在战争中做出的具体贡献。然后根据贡献的等级不同,他和他的家人、后代可以领取到相应的奖赏。因为国库空虚,这些奖赏有很大一部分是长期的是荣誉上的,等于是国家对于这些人的一份承诺。和封赏同时宣布的还有纪念祠堂的修建,以及对某些在战争中出卖国家之人的处罚。刘曦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为今后的赏罚定下基调,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至于那些个恶意指责,皇帝直接下了一份罪己诏,把一切罪名都揽到自己身上,文官们再大胆也不敢追究皇帝的过错。皇帝在朝堂上不痛不痒地自嘲了几句,然后又找了其他理由把带头攻击武将的文官收拾了一番,顿时堵住了那些成天冒坏水的嘴。

    刘曦面临的第二件麻烦事是匈奴大王子希望大焉能尽快履行承诺,将公主下嫁给他。大王子可以说是在这场战争中获利最多的一方。他在朔方抢了一票就走,如今单于身亡,草原上以他的实力最强,是新单于强有力的角逐者。这个时候要是再有大焉的支持,获得单于之位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刘曦倒是想扶持四王子上位,但是这个四王子的德性他亲眼见过,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敌得过大王子的,就是推出去迟早也会被大王子干掉。现在曾经雪中送炭的债主找上门了,他总不能说大焉的公主还没出生,把人家打发走吧?他这头还没动静,听到了风声的王公贵戚们已经开始悄悄托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平原君向他求情了,都希望皇帝不要头脑发热把自家的女儿认做干妹妹、干女儿。毕竟嫁到匈奴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