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马孟起-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还没说话呢,就从文官那边蹦出来一个,不过这位官职一看就知道不大,都是在很靠后的位置上了。
此人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刘宏一看,微微皱眉,说实话,出来的这个人叫什么他都不知道。别看刘宏是皇帝,但所有的大臣,他还真就不是谁都认得的,就比如说眼前这位,他就不认识。
可不认识他也不能问你叫什么啊,那可就有意思了,刘宏对此人说道:“不知爱卿何意?”
这位一听皇帝和自己说话了,他心里还挺兴奋,不过这位却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让他第一个出来,其实就是拿他当枪使的,可他自己还不知道呢。
“回禀陛下,想那马超马孟起其人年纪未及弱冠,而若是以此人为凉州刺史,这,何以服众?”
这些都在刘宏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想到,这第一个出来的是个自己不认识的。
“马孟起年纪未及弱冠是不错,但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而今马超年已十七,为何就当不得刺史?莫非爱卿认为朕之眼光还不如古人乎?”
“这,臣不敢,臣不敢!”这位说完后,赶紧退了下去,不敢再说什么了。
你看说马超什么都行,但一扯到皇帝这,这位就不敢再吱声了。万一惹了皇帝不高兴,那能不能见到明天的黎明都不一定了。刘宏的意思就是我看好马超,让他当,那么你们质疑他,那就是在质疑我的眼光。
“陛下,臣以为这凉州刺史之位,由马超马孟起来出任再合适不过!”
刘宏一看,这回出来的人他认得,正是马日磾。这样才对嘛,刘宏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臣附议!”
这回出列说话的人是曹操,在曹操看来,以马超其人的本事,这个刺史之位当得,所以他早早就站了出来。
刘宏心中满意,心说要是所有的大臣都像马日磾和曹操这样就好了,那样自己也就不用麻烦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啊!”
刘宏微微一皱眉,袁逢这时候终于是出来了,“爱卿觉得如何啊?”
“陛下,那马超马孟起不及弱冠之龄,而在朝中为官更是没有几年,无甚资历,就算他做上了凉州刺史,可这却何以服众啊?所以臣请陛下三思啊!”
“陛下三思!”“陛下三思啊!”“陛下,三思!”
袁逢在朝中果然是有些势力,他这么一说,这马上就又出来了十几号人,都是他这一党的,唯他马首是瞻。
刘宏心说,这都是在给朕施加压力吗,可今日这事儿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知道何进和张让他们的意思,刘宏对袁逢他们确实就没怎么太在意,要说他的势力确实比不上何进、张让他们,就更别说对刘宏的影响力了。
“爱卿,马超年纪虽轻,但却不得不说其人确实为我大汉之栋梁!而我亦知众卿对朕意让他为凉州刺史而有所不服,说他资历不够,但众卿想过没有,马超马孟起是有大功于我大汉的!无论是敦煌剿灭马贼,还是之后围剿黄巾叛贼,马孟起都是出过大力。朕想问问众卿,当初之时,各位都在哪里,马孟起与众将士奋战在前线,保国安民,立功无数,他为何就当不得这凉州刺史?”
“这……”袁逢没话说了,皇帝说得没错,都是事实。
“臣亦觉得,凉州刺史之位,马超马孟起其人再适合不过!”
何进终于说话了,他觉得自己得做那个最后出言的。结果何进一发话之后,这是个信号,一下就出来一大堆人附议,这可比袁逢他们那帮人多多了。何进这帮人表了态之后,就再也没人反对了,大势所趋啊,一个两个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好,既如此,那么此事就定下了!命马超马孟起为凉州刺史,即刻离京赴任,不得拖延!”
刘宏对众人说道,他心中暗道,此事终于是解决了。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高呼。
第二〇七章 守美阳等待战机()
之后刘宏的一道圣旨,马超就立刻带上崔安、陈到和武安国三人去凉州赴任了。
再转回到扶风美阳,北宫伯玉他们和汉军在此地都已经对峙了好几个月,而战争到了这个时候,那可以说双方将士真是都已身心疲惫,累得都不行了。至于说汉军这边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就这么几个月来,其实他们也都是各有各的想法,反正至少到了现在,他们也还是都没有尽到自己的全力就是了。这是往好听地来说,要说不好听的,他们其实那就是各怀鬼胎,各有心机,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因为朝中有派系、有党羽这些,所以到了军中这些自然也还是依旧延续了下来。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这两个人那可都是和袁逢一个鼻孔出气儿的。而至于说中郎将董卓和荡寇将军周慎,他们俩则是大将军何进那边的人了。不过十常侍也把董卓当成是他们的人,谁让董卓是个左右逢源的人呢,而且他两边吃得都很开,这点倒是也很不容易。
于是就因为这样,所以张温和袁滂两人自然就走得很近,一拍即合。而董卓和周慎,他们俩当然就一起合作了。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有了分歧,不过这也不能说就是不同派系的原因,这个也算是两方所想得东西不一样吧,毕竟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而其实除了董卓之外,其他三人对叛贼还都是挺害怕的,哪怕是周慎也一样,不过三人就是怕得程度不同罢了。更是害怕打了败仗被陛下处置,这带兵出征也不都是个好差事。你立功了自然会有封赏,但要是有过错也必然是会被处罚的。
而董卓却没担心过这个,因为在他眼里来看,他是一定会胜利的。和羌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他还真就确实没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而且如今自己都带了十万大军过来了,要是还赢不了的话,那就赶紧回家种地去吧。尽管这十万大军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统领的,但这个其实还并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既然一定赢,那么刘宏就不会处罚自己,而自己还得依照李儒所说的去做,一点点地慢慢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张温他们呢,他和袁滂在战场上算是比较保守的一派吧。至少在他们眼里来看,带兵出征,至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陛下如今让自己等人带兵十万屯兵美阳,如果能剿灭叛贼那确实是再好不过了,可要是真没有那么好的机会,那就也只能是先守住美阳再说,至少不让叛贼再前进一步,暂时如此那就可以了,这样就算完成了陛下交给自己等人的任务。
至于说周慎,他倒是不像张温他们那么保守。这害怕归害怕,但作为荡寇将军的他却觉得,既然陛下让自己等人带了十万大军屯兵在此,那么自然就是希望能剿灭叛贼。所以不要想着怎么去防守,要想着如何能剿灭叛贼才行,叛贼对己方来说并不算占优。
他倒是和董卓的想法差不多,因为董卓也想着剿灭叛贼,只不过他想法中的剿灭,自然和别人的都不一样,而董卓的想法也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可这段时日以来,董卓在军中心情却并不好。虽然一切都算是按照他的想法在进行着的,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说之前和皇甫嵩、朱儁还有马超他们一起合作破广宗的时候,董卓确实是意气风发,因为那个时候可都是以他为主的,在三方中也算是说一不二吧。可这时候呢,那就真不如那个时候了,至少他的话对张温他们影响不大。
所以最后妥协的是董卓,因为如今的汉军都已撤到了美阳城里,据守着城池,而这都是张温他们决定的。本来董卓对此很是反对,因为在他看来,此次带了十万大军,结果最后还要守城,实在是窝囊了点儿,不过李儒却说这样可行,所以把董卓整的最后也只能是妥协了。
“文优,如今当如何?”
此时在董卓的大帐中,董卓向李儒问道。要说还是有谋士在身边的日子舒服啊,董卓心说。
“主公,还是那句话,我们等待时机便可!”
李儒他在病好了之后就赶到了汉军大营,毕竟董卓身边没有李儒他这个左膀右臂他还真就是不太习惯,而且少了这么个智囊,可以说董卓是损失很多,而这些李儒都很清楚。
在李儒没在的时候,董卓大事儿都没人商量。他知道自己的一干手下,要说武力还行,但在智谋上,除了李儒一个人之外,其他人确实就欠缺了不少。而在董卓看来,无论是李傕、郭汜、樊稠还是张济他们,怎么都是不能和李儒相比的。而以前李儒倒是说过,李肃此人是有些谋略,但其人乃小人也,不可大用。不过此人有功则必要重赏之,否则必生祸患!
要说李儒和董卓说得这两句话,董卓就记住了前面的那句,就是李肃是个小人,不能重用他,这个他是记住了。可后面的那个有功则必赏,否则有祸患,这个却让董卓给抛到脑后去了。因为在董卓的想法中,既然是李儒说的,那么自己当然就不能不小心对待,所以他自然也就没想再去重用李肃,那么如此他还能有什么功劳啊,所以后面的一句话就让董卓给忘了。
董卓已经是不待见李肃了,其实可以说是很厌恶他,但他却没把李肃当回事儿,没看在眼里。而李儒的话董卓更是就记住了前面的一句,却忘了后面那句。随着董卓官位地位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结果到了最后,李肃却成了他最大的隐患。
“想来文优你会如此说,却不知这战机到底何时才能到啊?”董卓有些无奈地说道。
就刚才李儒所说的那个等待时机,董卓其实都已经听了好几遍了。而对于叛贼一方,董卓虽然是有些看不起羌汉联军,但却不得不重视韩遂和边章两人。
这其一是因为李儒没有小看他们两人,使得董卓自然也不敢小看韩遂和边章他们。而这其二嘛,董卓也是听过两人的大名儿,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同为凉州人,自然都是知道的。而且董卓也很清楚,在凉州本地来说,韩遂和边章两人的名声可不比他董仲颖的名声小,而在有些地方,韩边两人甚至比他的名声还大那么一点儿,所以董卓对他们也不敢小觑。
至于北宫伯玉他们,那就更不敢小看汉军了。他们都知道,这次的对手不是凉州刺史耿鄙,也不是皇甫嵩和孙坚他们,此次汉帝派来的人里面有董卓董仲颖,那可是威震西羌的人物。至于李儒,那更是智谋之士,就连韩遂和边章都不敢小看的人,所以北宫伯玉他们更不敢小瞧了。所以这几个月来,在战场之上,双方其实都没什么好的计谋来施展,就是一直都在小打小闹,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伤筋动骨。可以说双方都在等机会,根本就更不会决战什么的了。
不过就在前些时日,汉军把大军都撤到了美阳城内。而叛贼却是围而不攻,一直都没有动作,可见他们还是在等时机,或者说是在想着用计,所以一直都没有攻城。而之前两军对垒都没占什么便宜,那么如今攻城的话就更不会占什么便宜了,这些北宫伯玉他们当然都是清楚得很。
“主公稍安勿躁,要说此时着急的绝对不只我们一个!而最着急的那个,也绝对不会是我们!”
李儒微微一笑,对董卓说道。看他此时云淡风轻的样儿,不得不说确实是有顶级谋士的风范。
“哈哈哈,对极,对极,文优所言甚是!”
听李儒这么一说后,董卓此时心情总算是不错了,想想就是这么回事儿啊。自己虽然是很着急,但着急的可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张温、袁滂还是周慎,他们三个能不急吗?就连叛贼一方的北宫伯玉、李文侯还有韩遂和边章两人,他们哪个不着急?而且最着急的绝对不是自己就是了,因为如今的形势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所以自己绝对不会比别人着急。
其实董卓那一日在雒阳听了李儒所言后,他就不会去轻易剿灭叛贼了。而李儒来到了汉军大营之后,又特意给他分析了好几日,最后总结出来,要想得到最大的利益,那么双方至少要打上好几年才行。而董卓对此也表示同意,为了利益,那也只能是如此。所以董卓是绝对不会剿灭叛贼的,但这个所谓的不剿灭的意思是对他们不会赶尽杀绝。
也就是说,假如叛贼是全军覆没了,但董卓一定会放过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和边章他们几个,因为他知道,只要还有这几个人在,那么不用多久,他们就还能再拉起一只叛贼的队伍来,而这些就是董卓想要的。所以董卓不会对他们斩尽杀绝,如果有机会的话,董卓也许还会暗中帮他们一把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