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国家教委下了文件要刘琅到首都?”
这个消息让刘东来大为震惊。
“没错没错,红头大印清清楚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国家教委的印章,都是因为你家刘琅呀!”
王抗日高兴地说道。
“去首都!”
刘东来虽然心中高兴,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由得又担心了起来。
“东来你放心,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因为刘琅年纪还小,国家允许你们一家人一同前往,所有费用都由国家出,不用你们花一分钱,嘿嘿,我也跟着沾光,为你们带路。”
“我们也能去首都?”
刘东来一愣。
“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差旅费全免,还要按出差给予补助。”
对方回答。
“给补助?什么补助?”
对于刘东来来说,补助这个词还从没有听过。
“哎呀,东来你就别说那么多废话了,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不能让你们赔钱就是,你们有一个刘琅这样的神童,还会在乎这点钱?没眼界,没眼界!”
几个很快就来到了市政府,见到了阜城市两位最大的官员。
“哈哈,你就是东来同志吧,我是王洪光,这位是卢建设,你的大名我们可早就听说了,最近工作忙,直到今天总算见到你这位好同志了,来,请坐!”
刘东来从报纸上看过这两个人,急忙伸出手他两人握手,如今的他见到两位市级领导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毕竟是和副省级高官一桌吃过饭,见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呵呵,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刘琅小神童吧,来吧,咱们也握握手!”
“两位领导好!”
刘琅非常大方的伸出手。
“呵呵,果然是神童,一点都不怯场!来,小朋友也坐嘛……小杜,去给倒两杯水!”
秘书立刻倒了两杯水过来。
这位书记询问了刘东来的工作情况,又问了刘琅一些小问题,比如喜欢看什么书了!平时吃多少饭了等等,在大人眼中刘琅始终是个孩子。
刘东来回答的很谨慎,刘琅则没什么顾忌的,说自己喜欢外语,还随口用俄语念了一段诗歌,把外场的人震的一愣一愣,反正他是孩子,谁也不会把他怎样。
“真是个神童呀!我看比那位宁柏都强,宁柏可不会外语吧!”
“书记说得没错,刘琅不光会俄语,还会英语。”
王抗日在一旁说道。
“我们阜城出了一位神童,整个阜城人民都感到光荣,这件事要大大的宣传,要让阜城人民知道!”
“书记您放心,这件事我马上通知侯部长,明天阜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就会把刘琅的事迹刊登出来!”
一位秘书马上接口道。
“不是头版头条,正是正版刊登,这是我们阜城的一件大事。”
一旁的市长也接口道。
“老王,刘琅现在被教委点名,我们一定要配合好上面的工作,别的做不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是没问题的,刘琅还小,首都又远,他们一家三口都去,王抗日陪同,一切经费由市里面拿,另外通知刘琅母亲的工厂,让他们无条件的配合工作,要是谁敢难为,就让他来找我!”
卢书记对着王市长下达了指示。
“卢书记放心,刘琅母亲在机床厂工作,我一会儿就让办公室下个红头文件,让他们配合。”
对方点头道。
“东来同志,你看我们这么做怎么样?”
卢建设笑着看向刘东来。
还没等刘东来说话,一旁的刘琅先开口了。
“谢谢两位爷爷,要是让肖爷爷知道了,他也会感谢你们的!”
“肖爷爷?”
对方愣了一下。
“书记,就是肖老,现在肖老对刘琅可是视同己出呀!”
王抗日解释道。
“哈哈,好,刘琅小朋友咱们可要说话算数呀!”
对方等的就是这句话。
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
果然,一天之后阜城日报正版刊登了刘琅的事迹,说他三个月就会说话,五个月便会写字,一岁时就能背诵唐诗,两岁还学了外语,现在被国家发现,马上就要到首都上大学。
最后报纸上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向神童刘琅学习………。
好吧,刘琅看到这篇文章后差点被气的从炕上摔下来。
“向我学习?学习什么?谁能学习?真是胡闹!”
好在这阜城日报没什么读者,都是政府和工厂统一订阅,政府的工作人员还能看看,至于工厂里的工人,他们天天工作哪里有时间看报纸?
首都是国人最向往的地方,刘琅的父母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这一次听说可以去首都,两人都觉得有些紧张。
听说自己的小孙子要出门,最悲伤的就是刘琅的太奶,她拉着刘琅的手不愿意放开。
“太奶,我就出去几天,你在家里可得听话,晚上早点睡觉呀!”
刘琅也舍不得太奶。
“嗯,嗯,那你得早点回来!”
太奶点着头答应,到了她这般岁数,跟小孩子也差不多了。
“东来、文秀,你们到了首都一定要照顾好刘琅,知道吗?”
爷爷嘱咐道。
“爸,你放心吧,把我丢了也不能把我儿子给丢了。”
刘东来说道。
刘琅的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抱着刘琅在他脸上不住的亲着,眼里流露出不舍。
“奶奶,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刘琅的小手在奶奶脸上轻轻的抚摸。
“大哥,大嫂,听说首都有烤鸭,回来时一定要买两只。”
刘琅的叔叔和姑姑关心的只有食物,他们从电视上知道首都有很多美食,尤其是烤鸭最是著名。
“放心吧!”
刘东来点头道。
三口人又到了刘琅的姥姥家,姥姥姥爷对刘琅也很不舍,当然,刘琅的那些舅舅姨们也“预定”的很多礼物。
这一次首都之行市里可是拨下了“专款”,给了刘琅一家人三百块钱,要是放到十年二十年后,三百块钱连车票都不够,但是在八三年,三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一家人在首都玩上一段时间了,至于差旅费用,那都是由公家报销。
几天后,刘琅一家人和王抗日登上了火车,从阜城经过的火车只能达到沈城,几个人在沈城逗留了一天,看望一下肖南光,然后才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
从沈城到首都不过八百多公里,可就是这八百多公里,火车走了十六个小时,从头一天的下午四点,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才抵达了首都。
阜城的火车站连一百人都装不下,沈城的火车站上下两层,每天都有数千人进出,而首都火车站的规模更是沈城不能相比,巨大的站舍大楼好似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的候车大厅能容得下近万人,站在大楼前面抬头看去,旁边有一座巨大钟楼,每到整点时分就响起如雷般的声音,站舍大楼的正中央则挂着一幅伟人画像,目光入神栩栩如生,而大楼前面的广场更是无比的宽阔,比阜城的市中心广场起码大出十倍。
刘琅的父母,包括王抗日都没来过首都,站在站舍大楼前面的广场上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就是首都了!太大了,太大了!”
这里不光大,人还多,南来的北往的,一个个背着黑色皮包匆匆行走,甚至刘琅的父母都没看过这么多人。
“首都的人太多了,光是车站这里怕就比我们阜城多了!”
刘东来感叹道。
“那当然,这可是首都,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
王抗日接口道。
“这还多呀?”
刘琅暗自说道。
他前世可没少来首都,每一次来广场上的人都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走的慢一点都会被后面过来的人挤到,那才是人多,现在眼前这点人恐怕连当时的零头都不够。
“东来,看那边!”
刘琅的母亲拉了拉丈夫的胳膊。
几个人看了过去,只见在广场四周有很多青年,年纪也就三十左右岁,一个个穿着牛仔裤带着蛤蟆镜,这些人的服饰在刘琅父母看来实在是新潮。
这些人或是两三一伙,或是三五成群,一个个手里拿着黑色的皮包,见到从车站里的人就迎了上去。
“哥们,要不要电子表!”
“哥们,我这里有体恤衫!”
“哥们,咱这有双卡录音机,要不要?”
不少外地来的人立刻就停了脚步,拿起对方手里的各种“新鲜玩意”看了起来,如果谈好价钱,就掏出钱来买下。
他们就是正经八百的“倒爷”,八十年代初的首都车站就是他们的天下。
有几个人看到了刘琅这帮人,立刻走了过来。
“几位,我这有好玩意儿,看看有什么喜欢的,来两件?”
地道的首都口音。
“都有什么东西?”
刘东来问道。
“电子表、计算器、还有体恤衫、牛仔裤、蛤蟆镜,什么都有!”
一个人把手里的皮包打开,里面放着不少东西。
“电子表多少钱?”
刘东来问道。
“电子表十五块钱。”
“十五块钱?太贵了!”
刘东来一撇嘴。
“贵?这都是从南方的港岛弄来的,都是好东西,一块表能用好几十年,不贵,不贵!”
“算了,算了!”
刘东来抱着儿子向前走去。
“哎哎哎,别走呀!还有计算器,这东西可是好玩意,也便宜,来个这个吧!”
对方马上又跟了过来。
“计算器多少钱?”
刘琅的母亲徐文秀是工厂的会计,平时算账都用算盘,她知道有一种叫做计算器的东西,只要把数按上直接就能得出得数。
“五块钱!”
对方回答。
“这么贵?”
徐文秀也觉得很贵。
“贵什么呀?这是最便宜的了,你要是到百货商场里去买,都得十块钱。”
对方龇着牙说道。
“嗯………!”
徐文秀有些犹豫,她实在是很想买一个,不过价格有些不能接受。
“那就来个计算器吧!”
一旁的刘东来开口说道,从皮包里掏出五张一块钱的纸币递给对方。
“得了,你自己选一个!”
对方从皮包里拿出五六个颜色各异的计算器。
“嗯,就这个了!”
徐文秀选了一个白色外皮的计算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方把计算器交个徐文秀,同时接过了钱。
“看看不要其他的东西了?”
“不了,不了,我们还有事!”
几个人匆匆离去。
“五块钱一个计算器?恐怕这个东西也就一两块钱吧!”
刘琅暗中琢磨。
不过自己的母亲非常高兴,一边走一边在上面不停的按着。
“一百乘以二百………等于,两万,真准!”
有了这东西,以后自己再算账就不用敲打算盘了。
王抗日年纪大些,虽然对这些“新鲜玩意”很好奇,但购买的意愿并不大。
“我们先找个地方吃点饭吧!”
王抗日询问两人的意见。
“嗯,好,那我们找个食堂?”
刘东来看了看四周,似乎没看到有什么工厂机关。
“嗯,那里好像是吃饭的地方!”
第六十六章 吃早餐()
王抗日发现在广场前宽阔的马路对面有不少露天的摊点,很多人聚在那里坐在桌子上低着头吃着东西。
“我们去看看!”
几个人走到路边上,这条马路非常宽阔,从这边到那边足有四十多米,路上人来人往,不时还有汽车行过,只是片刻工夫经过的汽车就比几个人之前数十年见过的汽车都多了。
“真不愧是首都,这么多车………只是,怎么过去呀!”
马路中间有绿色的栅栏相隔,附近也没有路口,这么多车也过不去呀!
“那边好像有座桥,行人都在桥上走过去。”
刘琅指了指右边说道。
“咦?真有一座铁桥,哦,我想起来了,有一次电视里好像就出现过这座桥!”
刘东来突然想起电视上的一个画面。
“对,这好像叫做过街天桥,首都里有很多呢!”
徐文秀也想起了曾经新闻上报道过的消息。
“走,我们也过一下街。”
几个人上了过街天桥,来到中央时还站在边上向下看去,下面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
到了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