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提高利率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
刘琅接着说道。
“什么?减少货币?那我们现在不是正好弄反了吗?”
鲁明志直接跳了起来。
“不止是弄反了,事实上如果这么做,那么银行利率的上升会使投资成本上升,比如银行利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要知道做生意的收益率能达到百分之二十都不低了,现在银行可以让你躺着就赚这么大的利润,谁还会去投资搞企业?所以这么做对投资也有抑制作用。”
刘琅接着道。
“是呀!要是这样,恐怕很多私营企业的所有者们就不去做生意了!”
鲁明志也想明白了。
“那我们怎么办?”
鲁明志现在有点急,怎么给老百姓涨工资还会促使更快的通货膨胀?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先不要着急,还有第三种解决方案,那就是用政策手段增加供给,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增加总供才是关键,即便我们的生产力还不足,但是如果大家都有了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多生产多劳作,那么就能够大大的缓和生产力带来的缺陷了,主要就是国家以减税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其次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放开手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
刘琅提出了第三种措施。
“这个办法好呀!”
听了刘琅的解释,鲁明志恍然大悟。
“刘琅,你这个“编外第一智囊”的名头真是实至名归,我参加上面的会议时很多人都提出了方案,但是跟你一比,他们的方案真是………真是不如你呀!”
他们当然比不过刘琅,刘琅当年对八十年代的那次通货膨胀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再加上后来很多专家都写过文章来讨论那次影响深远的通货,以马后炮的形势来分析如何避免事情发生,这些建议都被刘琅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前世八十年代那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商品的缺乏和国家一些政策的失误,这也不奇怪,中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处在一个市场平稳的环境中,以前这些事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拥有的事情,中国哪里遇到过?所以当通货膨胀来临,高层们都有些手足无措,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更是乱了阵脚,结果对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对那些中低等收入人群,他们才是这场通货的最大受害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前大家都穷,很多家庭都穿不起裤子,常常是一条裤子哥哥或姐姐先穿,然后是二弟三妹接着穿,这条裤子都能成为“传家宝”了。
按理说这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可比通货膨胀来临时更加的穷苦,但为什么这个时代老百姓反而没有多少怨言呢?
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心里的不平衡,他们看到很多人不劳而获得到了巨大的财富,而他们辛辛苦苦工作反而损失了财富,遇上这种事情,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刘琅也会骂娘的。
所以要解决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通货膨胀,除了国家正确的政策方针外,还要让老百姓觉得公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第四百二十八章 国人的心理()
“鲁爷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完,这么的吧,我回去想一想,然后写一些东西出来!”
“好,好,现在国家正需要解决的良药,你的办法一定能起到作用的!”
鲁明志显得很兴奋,刘琅又要写东西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他每一次写出的东西必定会引起最高层的重视,那本《第三产业浪潮》更是被写到了国家未来的规划当中,成为了国家的战略方针,这一次写出的东西一定会把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解决,刘琅在鲁明志眼里已经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医”了!
刘琅两人在这里大谈国家大事,王振东也偶尔插一下嘴,两人就在一旁听着,好吧,他们早就知道刘琅是一个奇才,天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国家高层也要乖乖聆听,今天亲眼所见却还是让他们觉得震撼。
一个身高才到两人胸口的小孩子,说话还带着童音,但是对国家当前的局势了解的是那么透彻,通货膨胀是世界上那些大国经常发生的事情,可似乎也没有谁把为何会发生通货膨胀说得如此清楚,纵然是对经济不怎么了解的二人也听得明明白白,怪不得火天霆总说刘琅是神仙转世,别说!还真有可能,可是,就算是神仙转世,神仙能懂经济吗?那是什么神仙?难道是财神爷……?
一顿饭吃完,孙虎带着刘琅回到了华夏大学自己的家中,母亲早就等着他了,看到儿子一把就抱了起来。
“儿子,你可算回来了!”
母子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即便两三天就通一次电话,就算他天才奕奕,可他也是刚刚六岁的孩子,在母亲心中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妈,我也想您,您最近怎么样?”
刘琅抱着母亲关切的问道。
“有一帮左邻右舍帮忙,我没事,倒是儿子你呀!快看看,都瘦了!”
徐文秀心疼的看着儿子。
“沪市太热了,天天出汗,不过伙食还不错,我一顿都能吃两碗饭,别人都说我长个子了,妈,你看我长没长?”
“嗯,长了一些,都快赶上妈了!”
徐文秀摸着儿子的头说道。
母子两人坐了下来把这一个多月发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刘琅天天在工厂里研究,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倒是徐文秀,今天跟那个阿姨去逛街了!明天跟那个阿姨去买菜了,总之就是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刘琅就笑着听着,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
“儿子,听你孟阿姨说,她姐夫是第一百货商店的一个科长,能买到卡其布,我想多买几匹留着给你做衣服!”
徐文秀突然说道。
“妈,你买那东西干什么?外贸商店不是有成衣吗?”
“儿子,你不知道,最近物价涨地很快呀!趁着现在还便宜,多买一点留着也是好的!还有我给你爸也打电话了,让他多买点东西,什么油盐酱醋,大米白面,都要买,万一哪一天价格上去了,咱们就占便宜了!”
“哦,是这样呀!”
刘琅明白了,原来是母亲害怕涨价!
看来现在的物价的确涨的厉害,不过,即使别人害怕,刘家也不应该担心吧,商品再涨能涨到哪里去?刘琅现在可是身价百万的人,平时徐文秀买衣服都是到外贸商店去买进口的服装,每一件都是五六十块钱,那么“贵”的衣服也没见她心疼,现在怎么还对两三块钱一尺的布料斤斤计较了?这有些不符合逻辑吧!
说是不符合逻辑,但这却符合老百姓的心理。
徐文秀当然知道自己家里有很多钱,别说是几块钱一尺的布匹了,就是街上跑着的汽车她都能买得起,但她还是觉得在涨价之前要多买一些,这样才会放心。
她从没有过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家钱多的就算是物价提升十倍也不会对她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种心理来源于中国多年来的物资短缺,没有衣服食物很少,这让大家从骨子里就有着深深的“危机感”,一旦感觉到有危害到吃饭穿衣的事情发生就会立刻启动“应急”机制,那就是一定要囤积粮食、布匹以及一切能够买到的物品,就像现在一样,所有人都知道物价涨的很快,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只知道要趁着价格低的时候尽量的买,买的越多越好,就算用不上也要买。
刘琅还清晰的记得前世七八岁的时候家里面一下子出现了很多的火柴和蜡烛,有多少呢?火柴大概有几十包吧,每包十盒,那就是数百盒,蜡烛也有十几捆,直到两三年后这些东西也没用完。
那时刘琅还小,不知道物价上涨这种高深的事情,直到他长大后再研究那段历史时才明白父母就是为了怕以后涨价………。
好吧,即便为了怕涨价你们二老总要买点用得上的东西吧,买那些火柴和蜡烛有个毛用呀?
不过当真正去研究那段历史时才会发现,刘琅的父母囤积火柴和蜡烛只是小儿科,有可能是当时他们没有更多的钱,如果有钱的话,那就不是火柴和蜡烛了。
刘琅曾在一本描写当时情况的书里看过一段文字,是这么写的当时的人们就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从保值品抢到消费品再到滞销品什么都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有的家里囤积了数十个暖瓶;有的家里四处放着脸盆,暖瓶里盛着是酱油和米醋,脸盆放着的是咸盐和大酱。
更有甚者在一些偏僻省份,人们为了抢购毛线而在大街上大打出手。出现了两个人持刀,当街对砍的疯狂事情。
正因为所有人都疯狂的买买买才会推波助澜般的让国家的物价陷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国家万般打算却没有把人们的心理给算进去。
这些事情在十年后看起来是如此的荒谬,以至于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不敢想象,但它确实发生过,而且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所有人,这种事情别说是放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了,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纪,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致命的,一旦发生就是大事。
在刘琅看来,八十年代的那场通货膨胀是必然会发生的,这是中国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谁也阻挡不了,但是所造成的后果却是可以避免的,刘琅这一次就是争取让国家少损失一些,让国家的改革之路少一些不必要的挫折。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力宣传()
(前面几章都屏蔽了,一会儿改一改放到作品相关里去,作者很纳闷,根本没有多少敏感的话题怎么会被一些人举报,这些人都是什么心理呢?)
会场之上,老家人慢慢地说着,会场里鸦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到,他已经很少说这样的重话了,显然这一次是有些生气了。
“说得没错呀,现在国家是比以前好多了,老百姓也有了一些钱,但还差的多呢!我们还得继续下力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其他歪门邪道的想法不要有,这不好,很不好,别说老百姓不高兴,我也不高兴!”
陈老在一旁道。
“我也不高兴!”
老人家马上接口。
“现在咱们国家已经逐渐放开市场了,原有的价格体系我看也不适合现阶段的市场发展了,一切事物都在发展,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就退出历史舞台,弘扬,你马上着手开始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还得进行改革。”
老人家用手指了指赵弘扬。
“您老放心,我马上着手准备。”
赵弘扬点头。
“并轨是必然,不过还要把前期工作做好,要等时机的到来,不要操之过急,现阶段要还是要控制好物价的上涨问题!”
陈老跟着说道,显然他对价格问题还非常慎重,不是不取消,而是要小心谨慎。
刘琅对现在的结果已经很满意了,相信在两位老人家的威严下很多事情的改变会加快一些,这样他的苦心就没有白费。
也就是第二天,群众日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物价上涨和我们息息相关”。
文中详细阐述了物价上涨对国家和老百姓的影响,而在这篇文章的旁边同时也刊登了“名为改革开放七年来国家取得的成就”的文章。
文章里详细记载了这七年里国家在粮食、猪肉、布匹方面取得的进步,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国家的粮食足够,不需要抢购。
群众日报是国家最主要的报纸,报道的文章都是有国家导向性的,再加上自上从下的传导,短短几天工夫全国各地的宣传机构就全部开动,这就是国家的力量,当宣传机器全部启动,整个国家所有角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过”。
另外电视上的节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八十年代,电视节目非常单调,只有新闻、广告和电视剧等几个种类,现在好了,几位专家在电视上露面和主持人大谈当今的国家发展,什么奥运会冠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了等等,言语之间尽是骄傲和自豪,这也算是开了访谈节目的先河了,有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视,那就在广播里播放,听说有的农村干脆就用喇叭向所有村民广播,总之国家下的命令是让全国所有人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