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我爱大明朝 >

第72部分

我爱大明朝-第72部分

小说: 我爱大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敝偈的恕按笫扑鳌保佣母是樵傅母拧跋滤薄

    自圣上到群臣,都他娘的下了水,也就无所“政见不一”之说——自然而然,也就是“君臣相处和谐”咯!

    情商智商都高达一百八的刘阁老,这回决定——“不下水”:圣上乃明智之君,他若“有意”去“重用”那个谁,那必是经过“三思”,确定了“重用”的这个谁不会“祸害人间”,或是圣上“他老人家”已然有了足够的“防范措施与准备”,来杜绝这等“不理想局面”的出现了——用了谁,这个谁会不会成为“奸妄”,以圣上之明,他会心底没有个谱?

    再则,水至清则无鱼,这王睿确是有着“贪腐”的前科,可圣上要用的却不是他的“贪腐”,而是他——能出主意的这么个“才干”不是!

    更何况,身为朝廷大员,打着“除奸妄”的旗号,干的却是“泄私愤,将‘未来的政敌扼杀在摇篮中’”的事实,这他娘的——没必要。

    不符合刘阁老身为内阁首辅的身份与气度!

    是以,刘健心底打定了主意,便也清了清喉咙——他不得不“发表意见”了:“这王睿在北疆贪腐,确是要不得的……”

    刘阁老道出来的话,虽“言简意赅”,初始一听毫无内容,但却当真又是达到了可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步。

    首先,他这句话是句废话,道了出来,或是传了出去,既不会得罪圣上一伙,更不会得罪群臣一伙——“王睿在北疆贪腐,确是要不得的”——难不成谁在“北疆贪腐”,还会是“要得的”?

    其次,在此时此景的群臣们听来,刘阁老的这句话,却又神奇的产生了另一层“意思”:他既是持赞同态度,认为王睿“在北疆贪腐,是要不得的”,那“潜台词”不就是——支持我等“铲除奸妄”么?

    这可是你们自个儿认为的,他刘阁老可没这么说过哈!

    他只说王睿“在北疆贪腐,是要不得的”,却不说什么“圣上欲放他出来,竟还有意要‘重要’他,这是要不得的”——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刘阁老清楚得紧吶!

    “……至于该拿个什么主意,老夫也头痛得紧,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众同僚不若再商议着办,明日上了朝,众同僚再顺道向圣上‘提一提’罢。”

    皮球又踢回去,刘阁老的“太极推诿功”已修炼至了“化繁入简,返璞归真”的地步——乍一看,朴实无华,实则暗藏千变万化:主意你们自己拿,上奏你们自己奏,能不能“除了奸妄”,或是会不会惹来圣上的勃然大怒,那都是你们自个儿的事!

    严格来老怎么着也算是“师出同门”,他一听便知道刘阁老的“师门基本功”又打了出来——刘阁老虽然“认同”我等的看法,但他这意思,当是不大愿意为我等“出头”了!

    罢罢罢!

    他既是已然“认同”,那我等明日若向圣上提出“异议”,他当也至少是不会反对我等了。

    “还有甚好‘商议’的,这王睿既是在北疆犯了事,我等便启奏圣上,当着锦衣卫即刻对其依律严惩了便是!”

    “是是是!依律法办事,当是能将那厮给宰了!”

    嗯哼!

    众人的商议声即告响起,传入刘健耳内,他不由于心底冷笑——圣上既是有意放过他,那还不会给他做好“脱罪”的万全准备?想“依律法”办他?还没睡醒罢!

    “不成的!”屠滽摇了摇头——他也看出了此举的“毫无意义”之所在,“若依律法,这厮早就当死,可他现在仍活得那般自在,便是由于圣上没打算‘依律法’办他。再则,牟斌那厮,确也有几分本事,圣上的‘心意’,他又岂会不知?他此刻怕是已然做足了随时可将王睿那厮给‘无罪释放’的万全准备,我等若是拿出这个说法,倒只会南辕北辙,恰恰促成圣上的‘好事’……”

    朝臣们对于弘治的了解,当真是有些“**不离十”了!

    他等若是拿出这个说法,弘治大可装模作样的“问一问”牟指挥使:“这王睿的事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吶?”

    牟指挥使则当也立马会现出一副“吃了一惊”的表情来:“呀!圣上,微臣正要向您禀报他的事儿咧,没想到陛下同众同僚又行来问了,这当真是巧得紧吶。王睿这厮,在北疆的事儿,原来是受人冤枉的,不信?微臣这儿可是有大量的人证物证咧!”

    “人证物证”!?

    锦衣卫拿出来的“人证物证”——猪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专业制造“冤假错案”的锦衣卫,还造不出圣上想要的“人证物证”来!?

    这个说法不行,只会适得其反,正中圣上下怀,成了王睿那厮的“好事”——逼得圣上不得不拿出证明他“无罪的人证物证”,将他给提前释放了!

    弘治皇帝“有意”放他王睿一马,这个事儿,如今当真是闹得有些“人皆尽知”了——“政治嗅觉”相当灵敏的朝臣们(包括刘瑾刘公公与鄢小公公),光是闻着弘治皇帝放的屁,便能嗅出他吃了什么菜,甚或是“想”要吃什么菜!

    太神奇了,不服不行!

    可“当事人”王睿却不知道——这当真是应了牟指挥使对他的评价:“有时比猴还精,有时却又比猪还蠢……”

    因为他连他最后的“杀手锏”都甩出来,却是没达到“预计”的效果——他只道弘治皇帝仁厚,不愿容“他”这种“人渣”继续苟活于世!

    “圣上既是有意将他再行放出,且当是要‘委以重任’,我等何不将计就计?”屠滽之后,突然有人高声道出,众人定睛一看,却正是御史中丞王之——御史们对于“铲除奸妄”,都是表现得最为“积极努力”!

    夏日的气象,真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适才还是湛蓝的天空,颜色突然不断变化,先是浅灰色,渐变到深灰色,最后,终于变成乌沉沉、黑压压的了……

    “就如这般的直面圣上,非但不能达成我等所愿,且在圣上处,绝也讨不到好处”,王之定定的瞧着众人,众人纷纷点头。

    打着“除奸妄”的旗帜,却又怕得罪圣上,还在算计着能不能“讨到好处”——朝内的这帮人吶,比之那有着贪腐案底,又行在京内大开青楼的王睿,能他娘好到哪儿去?

    刘健暗自摇了摇头。

    王之目光依然寒冷:“我等若能成了圣上心意,又能将这厮除之于了无声息当中,岂不更好?”

    “御史中丞有何妙计,不妨赶紧说来一听……”

    王之嘴角飘出一丝冷笑,朝着堂内众人细细道来……

    “轰”!

    越积越厚的云层,咔嚓电闪着一道道白光,像挥舞着一把把利剑;闷雷即告响起,好似在空中击鼓。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了。

    嘀哒,嘀哒响声越来越大,哗啦啦瓢泼大雨来了,这雨极其猛烈,霎时间,空中仿佛神魔乱抛,从那灰蒙蒙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渐渐的将天和地给缝合了。

    雨还在下着,雨柱又犹如一排排利箭倾斜着射向地面……

第97章 命运的转折(上)() 
刘健刘首辅在朝内的态度一直都很特殊,这或是由他特殊的内阁首辅位置所造成的,他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不拉帮不结派,往往在关键时刻才跳出来吼一嗓子——别人做不了的事儿,他才会跳出来体现他“内阁首辅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而收奇效。

    这一招,常人用不来,也做不到,算得上是刘首辅的“独门绝技”,兼且每发必中,百试不爽。

    他离朝臣们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始终同他等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冷眼旁观的瞧着他等的一举一动。

    若是觉着他等的举措是“合理正当”的,是符合“国朝利益”的,他才会“战斗在一线,冲锋在前线”——弘治皇帝并非庸君,有时在某些国政上,他在情感上不大能接受,但若只要是“就事论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那到了最后,他终究是会听从理智上的分析与选择。

    而若是像这般有些“无理取闹”,以“泄私愤”为主要目的,兼且于“国朝利益”又是“不伤大雅”(纵使朝臣们功成,将王睿那厮给宰了,貌似也不会损害大明的“国朝利益”罢)的,他则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由你等折腾去!

    也正因他深谙此道,弘治皇帝才会“器重”他,朝臣们才会“爱戴”他!

    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得讨好!

    大明的内阁首辅,可真是——首辅不是你想干,想干便能干!

    昨日的大雨持续了一个昼夜,今晨即停,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绿叶葱葱,草儿油油,万物容光焕发,地上人间如同一幅彩画,被雨水清洗过的大地,在初升朝阳的照射下,积水滩放出耀眼的光,仿佛镶嵌的一颗颗亮晶晶的宝石。

    朝臣们三五成群,依次跨过金水桥、奉天门,直入奉天殿。

    紫禁城引河水沿万岁山(煤山,崇祯上吊的地方)西麓流入护城河中,是为水源,再从西北角楼下的地沟引入紫禁城内,蜿蜒而南,过东华门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自东南巽方流出,归入护城河。这条河称为金水河,所流经之处,或隐或现,总归一脉。

    朝会上,一切都“貌似”同往常一般,毫无异样:大臣们就某事上奏,弘治或批或不批,亦或押后再看——弘治即位十几年以来,这“款式”已然形成了一道“机械般的程序”,冗长乏味,极其无聊。

    临近散朝,弘治有些心不在焉——他又在思索着王睿献上的军制,当如何“徐徐图之”。

    近日以来,他很兴奋,打了鸡血似的——王睿的军制,精细周全,包罗万象,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须得定下周密的章程,逐一而行。可这般复杂精密,须得汇聚无穷智慧,才能定下的“章程”,又岂是他一人懵着脑袋,于这短短几日内便能琢磨出来的?

    今日散了朝,莫若将保国公与平江伯都叫上,再好生参详一番!

    弘治心底默念。

    “陛下,臣有本奏”,御史中丞王之突然跨步出列,高声一喊,将弘治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爱卿请说”,弘治一见着王之,便觉心情不好——这厮,每回上朝,都会“鸡蛋里边挑骨头”,有事没事都要出个风头、凑个热闹,瞎嚷嚷一通。

    可御史中丞“有本要奏”,弘治却不得不听:言官们有不被“因言犯上,而被惩处”的特权,更有“直言上谏”的“权力与义务”——甭管你做皇帝的喜欢不喜欢,您都得听上一听(做不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朱元璋当年整出这么一帮言官们来,其出发点是很好的:其一,有一帮人时刻准备着指出“不肖子孙们”的缺点与弊政,这能“预防”“昏君们”的出现;其二,“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为了防止“昏君”们受不了“言语刺激”而将这帮人给宰了,便定下成法——不得因“言官犯上而惩之”。

    他老人家连同他的宝贝儿子朱棣,都比较强悍,在他二人手底下“打工”的言官们,倒还能恪守本分,“分得清大小王”——上言的事,都还能算是“就事论事”,“一切都是为了国朝”,言语也能算得上是“忠言与良药”。

    可到了后来,这帮人就有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反正不会“因言语犯上,而受惩处”,那便什么事都开始说了(说了之后,还能在史书上记上一笔,为毛不说?):皇帝上朝打了个哈欠,不行,有失君庭礼仪,有失天威;皇帝想改善一下伙食,想给房子装修一下,不行,这是骄奢的开始,必须扼杀在摇篮里;皇帝想要发展一下业余爱好,看个歌舞,听个小曲儿,不行,这是淫逸的开始……

    总之,他们越来越不把皇帝当“人”来折腾了……

    “臣近日听闻,原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王睿,因贪腐获罪,已被押入诏狱,可他于诏狱内却又毫发无损,兼且迟迟不受处决。敢问圣上,这,究竟是为何?”这只是王御史中丞的开场白、“热身操”。

    弘治听得眼皮一跳——无缘无故,王之这厮突然扯起了默默无闻的小王睿,到底是几个意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弘治皱着眉头,果然“一脸惊讶”的瞧着牟斌牟指挥使:“牟爱卿,这王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嗯哼!

    圣上这“装糊涂”的功夫,当真是愈发炉火纯青了——连“台词”都与我等昨日所猜想的极其雷同!

    屠滽稍稍抬了头,瞅了一眼金座上的弘治。

    牟指挥使的“回答”,倒是与昨日所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