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愣了愣:“这黄河也算是风水?”
陈荀解释道:“《葬经》有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山为势,水为神。山为龙,水为龙之血脉。龙脉,即是有山有水,磅礴有情的地势形象。若论平洋之地,一寸高,一寸势,尤以江河水系为重。简而言之,要得水避风。是以风水好的地方,一定是水好的地方,还要避风。因为风生气散,而水起气聚。古时,中原大地,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气候适宜,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我华夏一族得以繁衍生息。这都须归功于大禹,若无得其治水,中原还是洪水泛滥。”
陆承启皱了皱眉:“既然如此,为何如今黄河还是洪灾不断?”
陈荀叹息了一声,说道:“风水曰:水贱人贫,黄河虽九曲有情,奈何毛之不存,皮将焉附?山之脉,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幸得陛下仁政,保得中原草木,若异日草木不存,则黄河气衰,北方贫瘠,气势必然南渡。长江之势崛起使然,届时龙脉南移或北上,大顺龙气不再也!”
听了这句话,陆承启的心猛地一跳。他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也是减少黄河泥沙的角度出发,下旨植树造林的,哪里曾想到,竟与风水大势息息相关?陈荀这话,恰好击中了他最为软弱的地方。别人或许不信,但陆承启是知道,后世的黄土高原,真的就是黄土的世界,毫无生机可言!
“那依陈卿所言,该如何办?”陆承启不得不放低身段,向陈荀问计了。到了这时候,陆承启总算看明白了,风水学,其实就是用鬼神包装的科学,皆因这时候多愚夫愚妇,不用鬼神包装,他们怎么信啊?不信风水,风水师都去喝西北风了。这是生存条件决定的,不是风水本身的错。
“水性属阴,柔、平、静、缓、屈曲、弯环、停蓄,是其真性的表露,属于有情之水。相反,水势太急,奔腾、咆哮、直窜、反弓、射穴,有如河东狮怒,则是无情之水。水的滋味亦是这样,若发苦发涩了,肯定很不吉利。要是其味甘,其色莹,其气香,澄之愈清,混之难浊,春夏不盈,秋冬不涸。暑凉寒暖,四时莹澈,这自然是最好的水,也是龙气旺盛的表现。水是气的表现,如果声音如轰雷,如槌鼓,如哭泣,如悲伤,都是不祥之兆。这样的吉水,可以称为醴泉。古人云,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守,中及万灵,则醴泉流出。醴泉之水,**近之,乃大富贵之地;阳宅有此泉水,百姓饮用,富贵长寿。陛下,黄河之水,虽九曲有情,奈何改道多次,犹如脱缰野马,轻易驯服不得。其声势若奔雷,龙气奔腾,看似有情,实则无情。如若放任自流,不过百年,则气数荡尽,盛世之景,戛然而止……”
陆承启这下是真的服了,陈荀从风水角度,断定了以后百年的历史走向,竟和他所知道的历史进程相差无几。按照北宋的发展,还不到百年,就是靖康之耻,北宋戛然而止,后来在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这不正是“盛世戛然而止”吗!
“治理,一定要治理黄河!陈卿有大才,可愿去助李诫一臂之力,治理好黄河,以造福万千百姓?”陆承启下定了决心,不为了大顺天下着想,也要为汉人着想,被金人、蒙古人统治,绝对不是汉人所想要的。他在这一刻已经下定决心,哪怕遇到再多的阻拦,他也要治理黄河。
陈荀犹豫了一下,才咬牙说道:“臣愿往!”(。)
第七百七十七章:赐金券,免弹劾()
“好!”陆承启击掌说道,“陈卿果然忠君爱国,朕心甚慰啊!”
其实陈荀也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的。治河要是这么简单的话,千百年来那么多大能耐的人,早就把黄河治理好了,哪里轮得到他?不过陈荀身为一个怀有绝世风水术的风水大师,想在青史留名,除了著书立传之外,就是留下遗馈子孙的风水局。治河说白了也是人力因势利导改变自然,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的过程,与风水局一般无二。这风水局要是做成了,陈荀在青史留名,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陛下,臣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陈荀虽然不后悔接了这项差事,但他还是有所顾虑的。
陆承启心情大好,说道:“你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只要能帮助治水的,朕一律答应!”
“陛下也知道,这治理黄河,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几贯钱银就能完事的。臣希望陛下能力排众议,许臣与李尚书戮力同心十余年,方能成事……”陈荀小心翼翼地说道,他今日在大庆殿上也见识到了那些文官弹劾的威力,强权如小皇帝,也招架不住,只能拉下颜面,强行压下此事。李诫是有大功的人,尚且如此,他这个小小钦天监监正,要是陷入这场风波里面,岂不是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至于什么敷文阁待制这个三品官,不过是名头上叫得好听罢了,文官看的还是他的实职钦天监监正,哪里会在意什么敷文阁待制?在一些朝廷大佬面前,他这个钦天监监正,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蚂蚁,最多便是比其他蚂蚁强大一点而已。
对于自己的定位,陈荀明白得紧。哪怕他为皇家勘定皇陵,设下皇宫风水局,让皇后、贵妃能顺利怀上龙种,可这些功劳,在文官嘴里,那是不值一提的。治水“不成”,那就是浪费钱银,“罪大恶极”,弹劾流放是小事,要是他们请出“祖宗之法”,来个满门抄斩,个中冤屈,找谁说理去?
所以陈荀只能用这等小心翼翼的话语来提醒陆承启,一定要“力排众议”,不然的话,他这条小命不保。
陆承启也不算初哥了,做了这么久皇帝,对官场上的隐语也懂得一些,沉吟一番后,才缓缓地说道:“也罢,朕赐你与李卿金券,治水期间免弹劾,免任何罪状!”
这就是人君治理国家的好处,只要愿意,随时都能凌驾在律法之上。当然,陆承启不会自砸招牌,他是知道李诫和陈荀的为人,才敢放心赐下金券的。要是换了个人,陆承启才不会如此对待。其实陆承启和陈荀也明白,这金券也是堵住朝臣的嘴巴罢了,至于是不是真有免弹劾的特权,不重要。反正解释权在陆承启手中,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陈荀心思活络,一下就明白过来,大喜过望道:“谢陛下隆恩!”
陆承启站起身来,指着身后的地图说道:“京兆府与河南府相去不远,陈卿宜及早启程,免得暴雨致使河水暴涨,一发而不可收拾。”
陈荀笑道:“陛下暂且宽心,只要京兆府一停雨,则河南府的雨下得再大,也不会决口!”
“哦,陈卿这般笃定?”
陆承启有点惊讶,毕竟陈荀是一个看风水的先生,难道也懂治水?这不成了金老爷子笔下的黄药师了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陆承启是不相信世上真有这样的全才,单单是农田水利,就够普通人学习一辈子了,各门各业都精通,这不是扯淡嘛!
“陛下忘了,臣昨夜观天象,雨势不过两日就停。两日的水量,不足以让黄河决口,臣敢立下军令状……”陈荀对自己的“业务能力”非常有信心,坚信自己是不会看错的。
陆承启将信将疑,就是后世的天气预报都有时候不准,陈荀的“业务能力”到底去到什么程度,谁都不知道。“陈卿既然这般有把握,朕就在长安,恭候好消息了。”
陈荀连忙起身说道:“陛下言重了,臣惶恐!”
陆承启摆了摆手,转换话题道:“那朕要如何下旨,配合陈卿呢?”
“陛下只需继续让百姓樵木之时,多些种树,保持水土,则风水自好!”陈荀认真地说道,“中原地势得天独厚,只要不乱糟蹋,则华夏传承,可至万代也!”
陆承启不答话,点了点头。陈荀见小皇帝若有所思的模样,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此间既然无事,臣便告退了。两日后停雨,臣便启程……”
“陈卿且慢,朕还有话问你!”
陆承启连忙叫住了正欲起身告退的陈荀,眼神有些闪躲。
陈荀微微奇怪,但也还是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朕想问,那风水局成了之后,朕今后子翤可有几人?”陆承启这几日一直忧心,皇家里面骨肉相残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一个皇位,兄弟反目成仇并不少见。正史上李世民再英明神武,也还不是杀兄弑弟才登上的皇位?只是李世民也算是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才让这个污点被掩盖起来罢了。
陆承启心烦啊,都是自己所出,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偏向哪个都不是。子翤少了心烦,多了也心烦,唉!
陈荀也隐隐猜到了陆承启的担忧,进言道:“一池三山,艮岳之势一成,子翤自是无忧。至于何人继承宝位,陛下大可不必如此,自夏朝以来,历来都是嫡长子继位。只要皇后所出没有大的恶行,日后宝位自是要传到他手上的。”
陆承启瞥了他一眼,心道:“这神棍倒是会察人心思!”
见小皇帝不懂声色,陈荀继续说道:“只要陛下教育得当,嫡长子自然是最佳继位人选。臣只言尽于此,望陛下三思。”
陆承启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心里烦闷之下,挥了挥手:“算了,问你还不如朕自己想,你下去准备罢,三日后必须启程。至于金券,自有人送到你府上!”
陈荀再叩谢圣恩,退出垂拱殿之后,才觉得任重而道远,心道:“此一去,定当经年不回,古有大禹三过家门不入,今有风水先生治水,十几年不返长安……”(。)
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
陈荀自嘲一番,才慢慢出了皇宫,回家安排事宜去了。
他的浑家也是知书识礼之人,听闻要出皇差,也没有什么埋怨,只是默默地问陈荀整理好行囊,叮嘱再三注意身子。
两日时光匆匆而过,当陈荀把御赐的金券贴身藏好后,便要出发了。说来也神了,昨日傍晚时,还是滂沱的大雨,可劲地下着。一到夜幕降临了,雨势便停了。再一看天空,繁星点点,哪里还有甚么乌云!
更怪异的是,第二天居然是艳阳高照,一副盛夏的景象。也是陈荀的浑家听话,准备的衣裳多是汗衫,不然的话,一路骑马到河南府,虽说是几日的路程,但也热得都难受的了。
后来几日的天气,无一不验证了陈荀的预测。不仅仅是京兆府,就连暴雨下得最久的河南府、河中府,乃至黄河上游的西平府、下游的大名府、河间府、山东东路……都奇迹般地停雨了。当地百姓都道是龙王爷显灵,使得龙王庙更加香火旺盛。陆承启接到了监察司的暗报,还将信将疑。但各地的监察司都这样说,陆承启就知道了,陈荀真的有神鬼莫测的本事,风水绝学就不用说了,预测天气竟比天气预报还准,后世的天气预报,也不过做到一周内准确预报罢了,陈荀竟然相差无几!
大雨初歇,那些文官还叫嚣着继续弹劾李诫,弹劾的罪名无非还是那“滥用国库钱银、浪费劳力、致使河南府百姓抛荒田地……”,但各地州府上奏,皆无黄河决口的消息,让这些文官乱了阵脚。直到一周之后,见还是艳阳高照,他们才知道,李诫是真的有本事,居然生生扛了过去。
弹劾不成,这些文官也不能拿此事做文章了,只能偃旗息鼓,等待下一个时机。在陆承启看来,这些文官就是不见得大顺变好,千方百计破坏新政,好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想来他们也嗅到了一丝端倪,知道他要对官僚阶级下手了。
其实陆承启做得还是挺明显的,居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开征僧侣道士的税赋,不论农商。要知道,僧侣道士很大的意义上,是与当官的相差无几,都是不用交税的特权人群。现在僧侣道士都要交税了,岂不是很快轮到当官的了?
哪一个当官的,家中没有几亩地的,更有甚者,钻税赋的空子,让家人开铺赚钱。因为免税,所以可以打价格战,就算质量差些,也能赚大钱。就是苦了那些真正做买卖的商贾,居然要同官商竞争,在价格上哪里比得过?为了销量,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赔本赚吆喝。
陆承启知道,一旦市场不公平,那么祸根就埋下了。看看正史上的明朝就知道了,中了举人就不用交税,多少官员举人藩王都是富得流油,而朝廷却连军费都凑不齐。明朝亡了之后,满清在这些人里面攫取了多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