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六十四章:说书()
小二也不反驳,而是笑吟吟地说道:“客官,那你真的是来对时候了,京城里最好的博君人霍四,刚要开始评话”
陆承启一愣:“甚么是博君人?”
小二也是一愣,旋即明白了,这应该是一个外地来的公子哥,但他的长安口音这么正,小二瞧不出来也是正常的。小二笑了笑,一边走一边解释道:“这博君人,其实就是说里搭了个台,请了霍四来说书,即兴再唱上一段,博君一笑罢了”
陆承启微微吃惊,这小二谈吐也如此斯文,看来这樊楼确实有点意思。小二很快便给他解惑了:“这话原先小的也不懂,是霍四先生教小的这般说罢了”
“看来这霍四先生,确实是个妙人儿!”陆承启收了折扇,对小二说道:“里边可还有雅间?”
小二面露难色:“客官有所不知,楼里雅间虽不少,可如今已至午时,全都有客在里边了要不这般,小的领客官去二楼,那里尚有一个临窗的位置,可见水池假山”
陆承启也不矫情,说道:“带路吧!”
“好咧!”
“咦?”
陆承启这才注意到,这小二的服饰虽然与其他酒楼一般无二,可比其他酒楼的小二干净多了。再仔细一问,原来这小二也分好多种的,他这个小二,是专门迎客的除了迎客的之外,还有上菜的、上酒的酒保、暖酒的大婶“焌醩”厨房里,有刀厨、掌勺,甚至择菜、洗碗、杀鸡鸭等,都有明确分工。陆承启沉默不语,心中确道:“这樊楼挺像后世的酒店了”
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后,陆承启斜眼一看,果然是一个好位置,窗外有庭院,水池,假山也能正面看到戏台,确实没有推荐错。“位置不错,打赏!”
高镐连忙掏出几十枚铜钱来,递给了那小二。那小二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多谢客官!”
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下去,拿来了看盘菜谱,一门心思为陆承启服务,连客都不去迎了。原来陆承启出手“大方”,吓到了这个小二,甘愿为之舍弃其他顾客。好在樊楼小二比较多,他临时走开也没事。
“你们酒楼有什么招牌菜啊?”
“樊楼最出名的便是蟹黄馒头古人叫包子为馒头,还有胡羊、兔、糟猪头、腊肉、鹅、玉板、黄雀、银鱼、鲞鱼、鹌子羹、虾蕈羹、鹅鸭签、鸡签、炒兔、葱泼兔、煎鹌子、炒蛤蜊、炒蟹、洗手蟹、姜虾、酒蟹、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下酒菜有辣脚子姜,辣萝卜,咸菜,梅子姜、莴苣、笋、辣瓜儿、姜油多、薤花茄儿、辣瓜儿、倭菜、藕、冬瓜、笋、茭白、糟琼枝、莼菜笋、糟黄芽、糟瓜齑、淡盐齑、菜、醋姜、脂麻辣菜、拌生菜、诸般糟淹、盐芥客官要不要吃被水酒?樊楼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水酒了,有眉寿、和旨两种”
“眉寿、和旨?倒是好意头”从酒名来看,“眉寿”代表健康长寿,“和旨”则应该是指酒的醇和、甘美,这两个名称都十分雅致。陆承启笑道:“我等不喝酒”
小二有点失望,但陆承启接下来的话让他精神一振:“嗯,来一笼蟹黄馒头,烧条银鱼,来个羊肉羹,再炒个蛤蜊,素菜随意来两三个便是”
“好咧,客官稍待,马上就好!”
小二喜滋滋地下去传唱菜名,这时,戏台上走上来一位身穿儒袍的中年人,来到一张方台前站好,一拱手说道:“承蒙诸位客官赏脸,我霍四今日说的书是折家将”
此言一出,陆承启猛地想起来,正史上北宋有两大名将世家,一个是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另一个则是不为人知的折家将。历史很无情,杨家将通过民间演义家喻户晓的同时,十世为将、堪称中国之最的折家将,却默默无闻了,就连折太君,也被改成了“佘太君”,虽然大名鼎鼎,却抹去了她所骄傲的家族印记。折氏家族世袭府州刺史200余年,一代又一代折家男子,几乎参加了抗击契丹、消灭北汉、抵御西夏的所有军事行动,而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他们大多充当先锋与统帅,尤其是西夏崛起后,折氏家族更是陷入了与西夏漫长的苦战之中,前仆后继,血洒疆场,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折家名将。
可是这个时空早就没有了西夏,折家将又在哪里呢?
陆承启来了兴趣,便侧耳倾听。王彦博和高镐等人在一旁,却坐立难安,十分别扭。
“世人不知,在兴庆府,有一折家,为我大顺世代良将。其折家人,起自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原系党项人,后归顺朝廷,世代镇守西北。折家是云中大族,武将世家。以府州为基,屡败契丹”
霍四口才了得,典故娓娓道来,听得众人如痴如醉:“与契丹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家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将军每出必胜,辽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折氏之名,几可止辽国小儿啼哭也!”
陆承启听得也神往,连小二上了菜都不知道。
“公子,该起筷了!”
高镐见王彦博也听得入迷,只好轻声唤醒了陆承启。陆承启心不在焉地吃着菜,心思却飞到了西北去了。原来正史上的西夏,被大顺和辽国瓜分殆尽,大抵上是以长城为界,外面是辽国的地盘,里面则是大顺的国土。近年来西北契丹不敢南犯,所以陆承启一直未曾听过折家将的声名。
“霍四,你把折家将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为何我等走南闯北,却从未听过!”
有人不屑地问道,陆承启心念一动:“是啊,为什么呢?”
“连报纸都未曾记载过,霍四,估摸是你编出来的罢!”
“哈哈哈”
众人起哄地笑道。。
第七百六十五章:并非没有良将()
霍四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客官有所不知,这折家乃是党项人,虽屡立大功,却被朝廷奸佞掩盖下来。幸亏折家在兴庆府根基颇深,便是朝中有奸佞想害,也伸手不到西北。当然,此话在里间说说便罢,莫要宣扬出去。想那折家,历代为将,为朝廷镇守西北,却落得如此下场。不仅无功,反倒有过,这是甚么道理?”
众人细细一品,也是这个道理。朝廷文官防备武将,也不是新闻了,众人或多或少亦有所听闻。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克扣军功,却是第一遭听见。文人要做官,可以通过科举武人要做官,则必须拿命去搏。本来就不甚公平了,现在仗着权势在手,这些文官更是无法无天
“霍四此言倒是挺真切的,折家有多少军功,暂且不知。但朝廷每逢辽国南侵,便派去监军。用意何在,路人皆知啊!”
有一个武人打扮的江湖豪客,低沉着声音说道。江湖汉子就是江湖汉子,一身劲装扮相,声音刻意压低了,但平日里想来是大声公,众人还是听得清清楚楚。陆承启注意到,此人行走江湖,居然只是拿了条棍棒,不见铁制兵刃。
王彦博见了此人,登时起了防备之心,低声附在陆承启耳边说道:“陛下,此人武功甚是了得,我等不可泄漏行藏,免得招来是非”原来,王彦博见此人太阳穴高鼓,又是拿了条棍棒就敢入长安,想来是厉害人物,便存了防备的心思。
陆承启心中念着折家将,没有听进去,倒是沉默了起来。
霍四也愤然地说道:“这位兄台说得不错,先帝在位时,除了范相公以外,有哪个真正把武人当做人看待了?哼,还有些奸佞贼心不死,要在兵卒脸上黥刺,把他们当做犯人看待,真是岂有此理!”
陆承启没曾想到,这说书先生居然也是一个愤青。怪不得他在樊楼里混得风生水起,原来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爱国之心”。想想也是,幸亏范仲淹也是能文能武,不然的话,大顺的军魂,可是要被狠狠地削弱一番了。要是没有范仲淹力主对武人同等看待,怕就是连狄青都难逃毒手。
“这些文人,外斗外行,内斗内行!”陆承启心中有气,狠狠地把汤羹吃上一口,似乎口中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文人一样。
霍四感慨道:“遥想折继世将军当年,以骑步万军于怀宁砦,入晋祠谷,往银川,分名山之众万五千户居于大理河。辽人来攻,再战皆捷。先帝时,辽兵攻麟州不克,进围州城。城险且坚,东南有水门,厓壁峭绝,阻河。贼缘厓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贼转攻城北,士卒复力战,贼死伤甚众,遂引去,围丰州,丰州遂陷。折继闵将军以城守劳,特迁宫苑使、普州刺史。未几,护送麟州戍卒冬服,贼伏兵邀击之,尽掠所赍,将军脱身繇间道归。会赦,止夺宫苑使,从复官,领果州团练使。自任州事来,将军招辑归业者三千余户。折继祖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为先锋将时,深入敌帐,降部落户八百”
一个个英雄事迹,从霍四口中说来,简直如同身临其境。这时百姓,也听得懂一些古文,况且这些话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好汉,真是好汉!”
有人质疑道:“既然军功赫赫,为何却籍籍无名?”
霍四叹息道:“诸位客官也知道,每逢大战,朝廷必有监军派出。名为监军,其实乃是抢功劳罢了。将士们浴血沙场,这监军在营帐中看歌姬起舞,品美酒佳肴。这也就罢了,军中少人识字,而军功大多要经过监军之手。只要大笔一挥,多少军功又何妨?只是苦了西北百姓,多少好儿郎,白白死在辽人铁骑下,却换不回一寸军功!”
“好贼子!”
“混账啊!”
“世道不公,为何没人上奏圣上啊?”
听了这话,众人的情绪都被挑了起来,一个个拍着桌子骂道。
幸亏樊楼里的建筑够隔声,外间人也听不到。要不然的话,恐怕也是要惹来一些是非的。
霍四用力一拍抚尺,震得周遭安静下来后,才缓缓地对着天拱手说道:“官官相护,文官有文官的立场,武将有武将的立场,双方都不肯妥协,自是没有好下场了。可恨我大顺,并非没有良将,只是宝珠蒙尘,无人赏识!若是圣上任人唯贤,善用良将,何愁天下不靖,边僵不平?”
“陛下”
高镐用最低的声音,颤抖地叫了一声。只见陆承启双手猛地乍起青筋,颇为吓人。王彦宸和高镐见了,面面相觑。小皇帝这是在极力忍耐,怕是很快就会爆发了。他们暗暗祈祷,小皇帝发脾气就发脾气,不要弄得声势浩大才是。此间没有多少护卫,要是起了冲突,他们也难以护卫小皇帝的安全。
蓦地,陆承启一拍桌子,高镐和王彦宸的心猛地一震:“来了!”他们煞白了脸,以为陆承启就要暴起了。
“说得好!”
“啥?”
高镐和王彦宸以为自己听错了,小皇帝居然没有大怒,而是附和这人的话?这这真是匪夷所思!
“圣上确实用人不当,若是真有如此良将,又何惧辽人?”陆承启高声说道。
霍四一愣,不曾想到这么年轻的公子哥,居然这么不怕“死”。虽然当今圣上下旨“不以言论论罪”,可官家的事情,说你有罪就有罪,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勇气的。他很是欣赏地向上看了看陆承启,才叹息说道:“可惜迟了,折继闵将军已然仙逝,折继世、折继祖两位将军垂垂老矣”
众人听了这话,才明白为何霍四要说“折家将”,原来是为他们鸣不平啊!
“自古忠臣良将,不及奸佞权贵,其悲邪?可叹也”
一个书生模样的酒客,一饮而尽,感叹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只是龙城飞将不再,胡马怕是又要过阴山了江湖,庙堂,何其相像?”那个江湖豪客哈哈大笑,拿起一坛酒,豪气地痛饮起来。。
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报官()
“诸位客官,也不用如此,折家将还是后继有人的!”霍四笑道,“折继世将军之子折克行,正随名将种谔,于大同府抵御辽国兵马。折克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屡建奇功。元绶十八年,折克行率三千兵马,于长城外伏击,大败契丹大将韩成威,斩首五千余级,韩成威仅以身免此役过后,韩成威欲报一箭之仇,趁大同府兵马不足,携众来攻。折克行再率五千兵马出城应战,双方于宣宁大战。时,连绵大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血流成河。因边军作战勇猛,折克行身先士卒,虽身入箭矢七八枝,拗下箭杆后再战。辽人以为战神下凡,不敢再战,退至长城外五十里。后又连夜撤走,折克行将军以五千余众,力敌三万辽人,死伤惨重,却被朝廷以谎报军功下令整饬,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