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有人把这40年也并入大明,这样大明朝就不是276年的江山了,而是而316年的社稷,只不过这后几十称为南明,因为它不再是统一的王朝,偏安南部一隅。
由此也可以看出监国的本质,离皇上就差一步之遥,他跟摄政王还不一样,摄政王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皇上,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能够代表皇上直接行始皇权,但他终究不是皇上,多尔衮摄政多年,但最终没敢僭越一步,那把椅子他不敢坐。
但是监国就不同,监国也可以摄政,当然也可以直接登基,古代监国一般都是太子,也有皇后或皇太后,监国哪一天要是心血来潮,举行个盛装仪式,然后往那把椅子上一坐就叫登基坐殿,百官和万民从此就得顶礼膜拜、山呼万岁,监国也就化茧成蝶变成至高无上的帝王了。
现在林毅就是大明的监国,这可不是他自封的,是太子主动让位、百官力茬,如果搞民主选举,林毅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全票通过,当选为大明监国,中间没有任何拉票贿选的猫腻行为。
因此林毅现在大权独揽,生杀予夺,下道诏旨调兵谴将对他来说更是名正言顺,小事一桩。
但尽管林毅位高权重,连打胜仗,满清鞑子节连败退,但林毅仍不敢掉以轻心,他不会忘记,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带着十几万大军攻打宁远,结果袁崇焕教训完老子教训儿子,让他们父子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必须得想个万全之策,夺取这样的坚城,不可鲁莽。
因此林毅立即传令,升帐议事,随军参将以上的将官全部参加,大帐里坐得满满登登,林毅坐在帅位上,小颖和哲哲左右侍立,智囊宋献策侧座相陪。
说到如何夺取宁远之事,林毅让大家各抒己见,话匣子一打开也都不拘束了,有的主张强攻,这么大军队,这么多大炮,用不了几次冲锋,就能拿下这座小城。
有的主张水陆并进,两路攻击,这样更能减少伤亡。
还有的主张困城,就像打高碑店一样,困死他们这些狗娘养的。
林毅听着这些言论,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但没有表态,因为这些在他的脑海中都闪现过,哪一种打法最后都能拿宁远,只是代价不同,时间也不同,结果也有所不同,最后林毅的目光落到了宋献策那张又小又圆又黑的脸上。
宋献策一直没言语,但是他的脑袋一直没闲着,别人的话他也静静的听着,一边思忖,见林毅问赶紧施礼道:“大人要想攻城不外乎就这几种打法,想速战速决,就强攻或水陆用兵,如果怕伤亡过众就采取困城的办法,但耗时长些。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逼这些鞑子出城交战,把战场摆到野外。”
“哦,先生不妨详细道来。”林毅当然对这个办法感兴趣,现在鞑子坚守城池不战,以上几种打法都要费些周折,如果能让鞑子出城交战,当然是不二的选择。
“大人容禀,宁完城后面就是塔山,塔山再往北是杏山,杏山再往北是松山,然后就是锦州,这几处清军都有重兵防守,我们迟早要打。现在我们可以暂时不打宁远城,而是绕过去集中兵力先攻塔山、杏山和松山,让他们认为我们剑指锦州,只要能拿三两个据点,就等于断了宁远军的后路,介时宁远守军军心必散,不用杀不用战,他们就会自己出城找我们交战,到那时可派兵歼灭,宁远城唾手可得。”
林毅一听大喜,真不愧是军师,果然不同凡响,因此大赞:“先生高论,就依先生之计。”
林毅立即派兵布将。宁远城北面是丘陵,西边是山,东面是海,因此他兵分两路,让巴彦布沙尔、巴林和巴善带两万多蒙古铁骑向西绕道目标是义州,不必攻打义州,牵制住他的兵马即可,然后派永平总兵刘肇基带两万人马(除了永平兵之外,林毅又给划拨了一万多人马),让他他们也向西绕行,目标是锦州,也不必攻打锦州,虎视锦州,让锦州兵不敢轻举妄动。
剩下的九万人马林毅又进行了分派,陆上三路出兵,分别是郝摇旗、甘宝和姜兴元,各带一万人马同时进攻塔山、杏山和松山,水上也是三路出兵,分别是贺人龙、东胜和王琦,分别各带一万人马配合水师从水上进攻塔山、杏山和松山,让他们首尾难顾,几面受敌。
还剩下三万人马,一万是河南兵,总兵袁枢仍然负责全军的粮草给养,最后还剩下两万大军,林毅又一分为二,他亲自统领一万人马包括卫队营和女营原地安下营寨,让剩下的一万人马坐船走水陆绕到宁远城后,配合林毅盯紧宁远城内的守军,只要他们出城,这两万明军就前后夹,消灭宁远的鞑子,夺下城池。
各路人马全部分派好了,陆路路远,他们先起兵。走水路的须得等水师战船。数日之后,山东水师和永平水师一万多人马大小三千多条战船开到了,林毅还嫌船少,最后把漕运船只也临时调过来五百条军用。
三万大军纷纷登船,加上水师四万多人离开海岸,扬起风帆,浩浩荡荡沿海北上。
十四五万明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早有大清的探马报进了宁远城、塔山、杏山、松山、锦州和义州,六地的清军守将愕然……
第332章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同时对大清的六地重镇展开军事行动,这绝对是大手笔了,消息传到这六地守将那里,皆是惊愕:大明竟然有如此力量?如之奈何?
特别是大清的宁远守将,现在的宁远守将是清朝大将刚林,对林毅的调兵谴将,他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原来他认为林毅仗着人多势众、兵威将猛肯定要猛攻宁远城,他早就准备好了,城中一万清军严阵以待。
然而明军十几大万大军没有攻城,而是兵分十几路,水陆并进,竟然不是为了他的宁远?要对背后的塔山杏山松山锦州和义州动手?眼前明军的大营并未开拨,他有些懵然不知所措。
几日后,在宁远城的后面又出了一支明军队伍,刚林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塔山、杏山、松山、义州和锦州的守将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宁远有一万清军驻防,剩余的五地兵力最多的当然是锦州有2万守军,义州有2万守军,然后塔山、杏山和松山各有五千清军防守,也就是说六地清军加一块也只有六万多人,兵力有限,大敌当前,他们当然得首先守好自己的阵地。
六地清军老老实实地在原地呆着,林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免得他们相互呼应,然后一个个地收拾!
自清军皇姑屯兵败之后,多尔衮身负重伤,他们带着几千残兵败将退到宁远城,经过军医的及时抢救,多尔衮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是再想领兵带队纵横沙场至少得几个月的休养,军中大权暂时归肃亲王豪格指挥。
豪格、鳌败、索尼等人一商议,必须立即回京师,一是摄政王多尔衮需要回京养伤,二是把眼严峻的形势当面禀阵太后和皇上,必须得再征调兵马,否则难以阻住明军北进的铁蹄。
他们商议之后,让刚林带一万人马坚守宁远,其余五地都是原来的守军,让他们加紧防范,相互策应,确保宁锦防线的安全。
因为现在的宁锦防线对大清来说太重要了,这是大清的门户。甚至这道防线比当初大明关外的宁锦防线更为重要。
本来这6地,就像是一块板子上六颗铆钉,它们同时作用,确保这一块铁板牢固无虞。
但是他们知道这六地兵力太有限了,林毅统率大军开到,敌众我寡,而士大清连吃败仗,伤兵损将,士气低靡,为了稳定军心,他们言说回去让太后再发救兵,让他们务必坚守待援,救兵不日即将开到,懈怠者必须严惩不怠。
然后豪格鳌拜索尼等人带着残兵败将,保护着身负重伤的多尔衮回师大清的京师,也就是盛京,即后世的辽宁省沈阳市。
等豪格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大清京师之后,大清举国震动。短短几个月的光景,大清连遭惨败,从山海关大败到皇姑屯失利,十几万清军精锐灰飞烟灭,这对于边夷小邦的大清如何承受得了?
要知道他们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不懈奋斗了整整两代人,才有了大清今天的规模,这两次大败国力损耗过半!
要知道大清现在并非铁板一块,朝鲜表面上被征服了,但并非池中之物,他们私下里早就蠢蠢欲动了,得知这个消息,他们不定闹出什么事来。
因为朝鲜从内心里还是愿意和大明结盟的,作为大明的附属国,朝鲜这些年从中得到不少好处,尝到了甜头。
而他们被大清征服之后,每年增加的只有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国内民众苦不堪言。
另外还有蒙古,包括漠南、漠西、漠北,这支大漠上的雄鹰从来都不是省油灯,虽然这些年来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运筹之下,这支雄鹰飞不起来了,四分五裂,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父子创下的大元创业永远是他们各个部落的榜样,除了他们用结盟与和亲牢牢地笼络住了科尔沁、喀尔喀、扎鲁特、客尔多斯等部落之外,很多蒙古部落并非真心拥护大清,都是墙头草、随风倒,哪边风硬倒向哪边。
现在有几个部落如翁牛特、土默特右翼、察哈尔巴林部等不都又脱离大清、重新与大明结盟了吗?
如果大清国力不逮,这些分离出支的蒙古部队只是个小小的开头,如此下去刚刚成立的大清将会四分五裂,如果没有蒙古各部落,只剩下满洲鞑子,就更无力对抗大明了,那样国将不国!
因此当豪格鳌拜和索尼抬着受伤的多尔衮跪倒在陪着小顺治的孝庄太后面前时,这个风姿绰约的刚刚30岁女人震怒了,如花的容颜杀机四现,把桌案拍得啪啪山响,大殿上落针能闻,在场的文武、太监和宫女个个躬着腰,垂着头,如丧考妣,大气也不敢哈一声,只敢盯着地面看。
六岁的小顺治眨着眼睛,他似懂非懂地一会儿看看母后,一会儿看下面跪着的这些奴才,一会儿再看看本来答应要领导着他去后花园玩现在连个屁也不敢放远远躲在一边的小德子。
更令孝庄皇太后不能容忍的是,皇姑屯一战阵亡了三个大汉奸、两个贝子贝勒,吴三桂、孔有德和佟养甲,这倒也罢了,他们这些人在的时候是有用的大汉奸大走狗,有了功劳怎么加封都成,但死了连条狗也不如,因为他们是汉人终归不是满人。
可是满达海和岳乐就不同了,他们俩不但是满人,还是满人中的佼佼者,那是太祖努尔哈赤亲不溜溜的亲孙子,一点假都不掺,英年早逝,双双毙命,摄政王多尔衮险些丧命疆场,奄奄一息地弄回来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如何对得起大清的列祖列宗?如何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其实列祖列宗也列不到哪里去,因为目前大清的宗祠里只有两三个牌位!
多尔衮现在身负重伤,否则孝庄皇太后不会顾及情面非下一道懿旨严惩这个摄政王不可,看再他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总算活着回来了的份上,只是罚多尔衮一年的薪俸。
但是对肃亲王、鳌拜、索尼、刚林、锡翰等进行了严惩,剥夺三年薪俸,并且官降一级,以观后效。
然后孝庄传旨太医救治多尔衮,举办两位贝子贝勒的丧事,岳乐和满达海尸体都没弄回来,但也得搭建灵棚,设立牌位进宗祠,然后孝庄拉着小顺治跪列祖列宗牌位前放声痛哭,最后在皇太极牌位前哭诉委屈。
“请太后节哀顺变,毕竟太后凤体要紧,我大清多事之秋,眼前摄政王有伤,大清国全仰仗老佛爷了。”贴身太监小安子跪倒苦劝。
最后四十多岁的小安子掺着三十岁的孝庄回到慈宁宫,孝庄心绪繁乱,把两个大学士范文程和宁完我请来召对。
两个铁杆大汉奸赶紧跪倒给太后老佛爷请安。
孝庄太后问及他们俩如何抵御大明时,弘文馆大学士范文程也算是三朝老臣了,伺候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现在又伺候顺治帝,实际上是伺候孝庄太后和多尔衮。
范文程跪倒施礼道:“太后勿忧,摄政王虽然有伤,大清还有皇上和太后在,皇上虽然年幼,但太后洪福齐天,可保大清无虞。此次大明兴兵,无非林毅作怪,大明朝现在名存实亡,姓林的毛头小子能折腾几天?太后可以用以汉制汉之计,让他们内乱自顾不暇,我大清坐收渔人之利,养生息自强后图之。”
范文程不愧是“汉臣第一”,这铁杆大汉奸一席话说得孝庄又光彩照人了。
“宰辅大人高论,哀家愿闻其详。”
“太后容禀。”范文程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