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621之大变革 >

第7部分

1621之大变革-第7部分

小说: 1621之大变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我要去山西跑一趟公差,想带你去看看,不知你意下如何?”

    年轻男子急忙忙点点头,道:“愿意,我愿意,大人。”

    “好,不过此去一路上不是很太平,我听说你善使弓,给你备了副弓箭。”

    “多谢大人。”

    这个被户部主事诓去当免费护卫的年轻人便是卢象升,建斗是他的表字。今年他刚中举人,本来他想直接参加会试,但其父认为卢象升太年轻,阅历太少,此时参加会试不合适,便让他跟前去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同前往京城,增长见识。

    准备妥当后,户部主事便带着卢象升还有两名随从,前往山西。卢象升是江南人,来京城是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对北方了解甚少,此次一出京城,就感受到北方局势确实如同一些山陕两地的学子所说的那样,蕴含巨大危机。

    京城外面还没感觉,途过保定府时,开始见到一队队的流民,往京城方向走去。到了真定府,不仅流民变多了,路上的强盗贼寇也频繁出没,中间四人还被一伙强盗围过,若不是卢象升射死领头的人,吓得群盗四散,这四人还真可能被抢掠了。

    户部主事在脱险后,后怕道:“真没想到,直隶之地,兵备竟然如此松弛!”

    卢象升默然不语,在江南,在京城,看到的都是花团锦簇,真没想到,北地地方局面竟是如此。

    后续的路程四人只走官道,过娘子关,进入山西,到达太原府。正如户部主事所想,他连山西巡抚徐绍吉的面都没见上,徐绍吉只是派了人对他说了一句“知道了”便不再管他。户部主事没法,只能暂居太原城,现在回京城也不好交差。

    卢象升很好奇山西的局势到什么地步了,便借着主事的关系联络上了永宁州知府,得到一些消息。

    现在的永宁州,最震惊官场的事便是连续两位小旗被杀,并且杀人者毫不顾忌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吴敏、杜松”,这跟造反已经没啥区别了。卢象升得知后,对这两位所谓的造反者很感兴趣,便对户部主事说自己想去一趟永宁州。

    户部主事是打算在太原府待一段时间,没啥危险,便同意了卢象升的请求,并让他注意安全,不要乱插手。

    在卢象升,这位日后缔造天雄军的明末顶梁柱,赶往永宁州的时候,谭良栋这方也出了点状况。

    此时距离吴敏、杜松把王家的存粮安全运到刘垣圪坮的后坡已有半个月时间。在这半个月里,从刘垣圪坮过境的流民越来越多,而这也引来了卫所兵。刘垣圪坮以小村落为主,每个村落不过几十人,面对大股流民和武装的卫所兵根本无力应对,一些过于靠近河谷地带的小村子惨遭抢掠,山里的村落也时不时被一些过路的卫所兵打秋风。

    在这中间,曾有一伙流民和一小队卫所兵要打后坡的主意,被吴敏带着训练了十天的矿工给打退。这一事被周边的小村子得知,纷纷前往后坡,想请后坡上的人帮他们赶走流民和卫所兵。

    吴敏、杜松都不擅长这些事,对蹲在窑洞外边院子的各村头面人物不知怎么处理。杜松想把那些人赶走,被谭良栋劝住,提出自己的建议:“吴队正,杜队正,我有一个办法。”

    然后,谭良栋把自己的方法说了出来。在谭良栋的设想里,他要把刘垣圪坮的村子都集合在一起,后坡这边可以保护他们免受流民和卫所兵的侵扰,但对应的需要他们给后坡这边交粮,算是交了保护费。同时,让各村轮流派青壮到后坡接受训练,可以有自保之力,而这个措施,也会让后坡和各村合为一体。

    杜松听完谭良栋的想法,很是赞同,“不错,到时咱在岢岚州这一块就出名了!”

    吴敏考虑了一阵,道:“好,就先这样,良栋你和我出去,跟他们谈。”

    蹲在院子的各村头面人物,在听到吴敏说愿意和众人一起抗击流民和兵匪时,都很高兴,但在听到要交粮时一个个绷起了脸,再听到最后的派青壮过来训练时,一个个陷入沉思。

    “这位当家的,我想问,你们让我们交多少粮?”一个老头考虑了一阵后,朝吴敏问道。

    吴敏示意谭良栋回答,谭良栋回道:“这位老丈,这要看您村子里有多少人?每个青壮两斗粮。”

    众人哗然,纷纷表示太多了。

    那个问话的老头继续道:“这位小后生,空口无凭啊,你这光说让我们交那么多粮,老汉哪知道你能保护得了我们?”

    吴敏接道:“老丈,你这个说法就不对了,若是我们都保护不了你们,那你们手里还有粮食吗,我们又怎么收到粮食?”

    经过一下午的扯皮,最后后坡和村民们达成协议,在赶出流民和卫所兵后,各村落按照青壮数每个人交两斗粮,之后各村落送过青壮接受训练,这些青壮由后坡管饭。

    约定达成,杜松带着十名自己的手下和十名训练了半个月的矿工守在受流民和卫所兵侵扰最严重的一个村落,吴敏带着剩下的矿工守在刘垣圪坮最前面的河谷,阻拦流民和卫所兵进入刘垣圪坮。谭良栋则留守后坡,在后坡,谭良栋已经是第三号人物了,主管整个后坡的后勤,老谢在一旁帮衬。

    吴敏和杜松每阻拦一次流民或卫所兵都报一次自家的名号,慢慢的,“岢岚盗”吴敏、杜松的名号在流民中慢慢流传开来,吴敏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是无语,但没办法,既然已经流传了这个名号那就只能立起这个名号,标志就是一面红旗。说到这个红旗,杜松本想打一面刺着猛虎的红旗,但后坡实在是太穷了,能刺绣的布一块也没有,就连被当作红旗的布都只有一块。

    谭良栋看着后坡打出的红旗,心里有些感慨,难道这也是一面将要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吗?

    各村落有样学样,纷纷打起红旗,一时间刘垣圪坮红旗招展,流民们见了红旗后直接走过,卫所兵们也对插着红旗的村子视而不见。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吴敏和杜松终于把流民和卫所兵阻挡在外,刘垣圪坮的各村落也守信用,给后坡交上粮,顺便把想要训练的青壮也送了过去。村民们都很精,送过来的几乎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和谭良栋现在的年龄相当,正是食量最大的时候。

    吴敏把这些十五六岁大的小子编成一队,甩手交给谭良栋,让他先带一段时间,自己则继续守在河谷,这段时间一直有小股卫所兵游弋在外面,吴敏猜测是镇西卫的人。

    吴敏的猜测没错,“岢岚盗”不仅流民在传,卫所兵也在传,镇西卫的长官千户也得知了“岢岚盗”,并且知晓头目是吴敏和杜松,千户联想到前段时间永宁州知府传过来的海捕文书,杀了两个小旗的人也叫吴敏、杜松,便对手下的一个百户道:“你带着人到那刘垣圪坮看看这‘岢岚盗’是怎么回事,记住,不要轻举妄动!”

    在百户带人出发时,在永宁州待了有一个月的卢象升借着永宁知府的关系,来到镇西卫,见到千户,表示自己要一起同往。举人的身份对千户还是有一点压迫力的,千户答应卢象升的要求,并让百户好好保护。

    (本章完)

第10章 10。训练,劫持() 
刘垣圪坮,谭良栋清点了一下各村送过来的人,一共六十五人。看着六十五个跟自己现在年龄差不多的半大小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站在院子里闲聊,谭良栋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看来,很有必要先让这些家伙明白什么叫纪律。

    此次协防各村,吴敏、杜松共带走四十人,留在后坡的一共就五人,谭良栋、老谢和三个从延绥镇一直跟随杜松到岢岚州的老边兵。谭良栋让三个老边兵协助自己,让院子里的人六十五个人排成五列,整好队形。

    “现在,开始登记名字。在登记名字的过程中,除了我问话之外,所有人不准说话、不准乱动,都听清楚了吧!”

    排成五列的人们面面相觑,对跟他们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谭良栋的话有些不以为意,开始窃窃私语。

    谭良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指着说个不停的三个人,“你,你,还有你,出来!”

    三人走出队列,谭良栋说道:“你们三啊,嘴巴怎么就说个不停呢?”说完朝老边兵做了个表情,老边兵会意,各自拎着一根木棒子,朝三人的屁股重重打了一棒。

    三人挨了一棒子,被打闷了,正要说什么,谭良栋语气严肃起来:“都给我听好了,你们能来这里,是你们的父老乡亲用粮食换你们来的。让你们来这里,是来学本事的,日后回去是要保村护家的,明白吗?”

    站成五列的少年们不敢再说话,静静地听着谭良栋讲。

    “好,你们在这里,有两个规矩必需要守。一,要守纪律,具体的纪律我会抽时间给你们讲,二,要听指挥,也就是暂时要听我的话,都听清楚了吧。现在,继续刚才的事,登记名字。”

    谭良栋在从王家回来后,便抽时间在周边村子里弄了点纸和笔,笔是硬笔,晋西北一带煤多,人们将没法烧的黑煤灰和黄土混合起来,做成碳棒笔。

    排着队形,最左边一列的第一个少年来到谭良栋的桌前,谭良栋问道:“叫什么名字?”

    “孙大喜。”

    “会写自己名字吗?”

    “不会。”

    登记完六十五个人的名字,不出谭良栋所料,六十五个人中有六十三个不识字,属于纯粹的文盲,只有两个会写自己名字的,给谭良栋留下印象,一个叫张应宸,一个叫刘文景。把名册揣在兜里,谭良栋把六十五人分成五队,暂时先由各队长得最高最壮的充当队长。

    刚开始的训练主要是以队列训练为主,这个活三名老边兵代劳了。在明军边军操练中,队列训练是基本课程,特别是野战部队,训练时该前进还是后退,都有相应的一套鼓声和旗语。谭良栋则在一旁想着怎么编一个简单点的纪律手册,让人们对纪律二字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既然吴敏把人交给他来带,那谭良栋就得做出一番成绩来,并且若是真能练出来一支能打的队伍,对后坡也是好处颇多。

    傍晚,在所有人吃完饭后,谭良栋把五个临时队长叫到自己住的窑洞里。五个临时队长里有张应宸和刘文景,是谭良栋给两人开得一个小后门。

    等五人全部坐下后,谭良栋拿出一张纸,说道:“做什么事都得有个章法,训练也一样。这是我写的纪律条例,一共十二条,我念一遍你们跟着念一遍。”

    谭良栋编的十二条纪律,四条是关于训练的,四条是关于内务的,四条是关于赏罚的。后坡现在穷,没什么好东西能作为奖励,但为了自己的纪律能推行下去,谭良栋忍痛将自己每个月的腊肉份额作为奖励。

    张应宸脑子反应快,跟着谭良栋念了一遍后基本记住了。在张应宸复述一遍后,谭良栋把纸递给张应宸,让他对照,看哪个字不认识问他。

    其余四人记了个大概,谭良栋又带着他们念,刘文景是第二个背出来的人。在刘文景背出来后,张应宸也看完了,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说了一遍,谭良栋教会张应宸后,让他带着剩下的三个临时队长背,自己去给刘文景教不认识的字。

    忙活了大半个时辰,在五个人全都背会后,谭良栋对五人道:“你们回去后,照我做的,把条例教给自己小队的人。哪个小队背会的人多,明天哪个队长奖励一块肉。还有,明天卯时起床,你们带好头。”

    五人走后,谭良栋觉得自己得教他们认认字。纯粹不识字的人,基本是没经过系统的学习,除了天赋异禀的,学东西都很慢,张应宸、刘文景和另外三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

    这边谭良栋对新队伍训练时,守在外边的吴敏也终于迎来了镇西卫的人。

    镇西卫百户找到在河谷口蹲守的自己人,询问情况。蹲守的卫所兵报告道:“百户长,那‘岢岚盗’一直缩在刘垣圪坮里,没有动弹过。”

    “嗯,看来这伙贼人是坐地贼啊,我还以为他们是流寇。”

    稍事休整后,百户就带着人朝刘垣圪坮里走去,按百户的话讲,就是要去会会这所谓“岢岚盗”。

    吴敏在隐藏点看着百户直接大摇大摆的进来,摇了摇头,这百户是摆明了看不起“岢岚盗”。在百户走到了自己藏得坡下方时,吴敏现身,带着人冲了下去。这段时间,跟着吴敏的矿工和卫所兵多次冲突,打斗经验比以前大大丰富,此刻又处于上风处,打得镇西卫百户节节后退。

    百户被拿着木棒的矿工敲了一下脑袋,晕晕沉沉的,要不是卢象升及时拉了一把,就要被后面拿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