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天下 >

第2194部分

宰执天下-第2194部分

小说: 宰执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爹说过,四叔的才干进中书都可以的。”

    冯从义支棱起眼皮,斜睨着韩钟:“只是进中书?宰相就做不得?”

    韩钟笑容僵在脸上,冯从义轻哼了一声,“比李林甫还差一点,比杨国忠还不够吗?”

    韩钟松了一口气,哈哈干笑:“四叔好会说笑。”

    “说笑”冯从义没好气的又呵了一声,“这顺丰行年入,比朝廷的三司都高。宰相若做不了,三司使也能做这笑话好不好笑?”

    韩钟挠挠耳朵,不敢再多话。论起权力和财富,三司所掌握的那点数目,还不够朝廷日常开支,比顺丰行的确要差上许多。

    不过现在分宰相财权的三司使已多年没有任命,分管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的三位副使,都对宰相负责。

    都堂中还隐隐约约有传言,说章惇准备在平辽之后,携大胜之威,将朝中官职一一清理,清除从中晚唐延续至今的使职系统,三司使就是其中之一。

    冯从义即使有着超过三司使的才干,也做不得三司使了。

    外面又送进一份名帖,他打开一看,就抬头,对韩钟道:“好了。我这儿也没事了,新妇当还在家等你,子钧你就先回去吧。”

    冯从义干脆利落的抬手赶人,韩钟盯了冯从义手中名剌一眼,赭色横纹的帖子不是市面上的货色,是官府中人常用,只是看不见正面。

    没有多问,韩钟同样干脆的起身告辞,“四叔,侄儿就不打扰了。”

    “嗯,该做的准备先做好,不要临机手忙脚乱。待我与张邃明”冯从义扬了扬手中的帖子,“谈过之后,子钧你就可以去北面了。河北河东你自己斟酌一下,家里肯定都会支持你的。”

    “不过游景叔更希望你去河东,子钧你决定之前,最好也跟他商量一下。”冯从义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从冯从义的驻地出来,华灯已上。不夜的京师,万千灯火辉映,本应幽蓝的天幕,也泛着晕晕的红。

    突然间咕咕叫起的肚子提醒韩钟,他在饭点的时候被亲叔叔给赶了出来,汤都没捞到一口。

    这叫什么事?

    坐在昏暗的马车中,韩钟苦笑着。马车正往家里去,可是以如今开封的交通情况,一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到家。

    坐垫下的暗格中,常年存放着一些充饥的糕点,天天换新。通常都是京师中有名的菓子,狮蛮糕,洋头栗糕,吴家雪花酥之类,不是赶着点去,想买都买不到。

    韩钟现在却没有取用的念头。

    冯从义要去见张璪了,里面牵涉的事情绝不会小。但韩钟的好奇心并有转到这方面。

    说到底,一切都是围绕着宋辽决战,不论问题是在前方、还是后方,冯从义在张璪面前想要得到的,都脱不开军队的干系。

    真的要打仗了。韩钟想。

    不是涿州会战后的这两年,在边境上零打碎敲的小冲突,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

    五千里的国境线上,上百万人奋死。如此规模的战争,不能说绝后,却绝对是空前的。

    这就是韩钟想要参加的战争。

    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一辆马车在车流中平缓的行驶。

    车外行人接踵而过,车内韩钟如没骨头一般摊在座位上。

    好习惯要养成得三年,恶习就只要三天。韩钟当初在前线时,每次敌军攻势被击退,他就会往地上一摊,养成了随时随地找机会休息的习惯。

    如今没人管束的时候,韩钟就把慎独丢到了脑后,幼时被母亲强逼着练成的坐如钟站如松的仪态完全不讲究了。

    河北还是河东?韩钟把脚翘到对面的座椅上,考虑着自己的前路。

    呜呜的汽笛声从禁闭的门窗中传了进来。

    韩钟抬头看了一眼方向,离新曹门不远了。

    架设在开封府新城城头上的环城铁路修好了,方才的汽笛声便来自于那里。

    比通用轨道更窄了三分之一,城头上的铁路只能通行定制的机车和车厢,小号的蒸汽机车拉动六节车厢,将水汽和煤烟送到京师内外每一个角落,到站时拉响汽笛,连夜里都不停歇。

    问题很多,但依然让人趋之若鹜。开通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盈利。京城内外,百万生民,早就期待有这样的一条环城铁路方便出行。

    隔了半里多地,韩钟只看到了向上飘散的浓烟,那就是蒸汽机车留下的痕迹。

    以剧烈燃烧的煤炭作为动力,使用蒸汽机车的列车,被起名为火车。

    虽然要为尊者讳,但父亲韩冈起名的水平,作为儿子的韩钟都看不过去。佛经中所说,恶人死后下火狱时乘坐的车子,现在变成了每年要运送几百上千万国人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坐上蒸汽机车拉动的火车,就前头是蒸汽机轰隆隆的巨响,窗户外时不时的飘进一缕浓烟,倒也跟火狱差之不远。

    同样是父亲韩冈的杰作,当初皇帝继承法在大议会中唱票通过,天子名位自此操于议会。‘一令出而天下惊,商君如是,楚公如是,今日亦如是。’

    作为这样的一位男子的后人,韩钟身上的压力自然很大。但这也是韩钟自幼的动力。

    如果只是承嗣主祭的继承人,韩钟他作为嫡长子早已经是了。但他想要做的,是父亲功业上的继承者。

    将父亲韩冈创立的事业稳妥的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是韩钟自幼年起的夙愿。

    韩钟稍稍坐直了一点身子,想着:父亲现在是在长安,还是又去往横渠书院讲学去了呢?

    天才本站地址:。。请看书阅读网址:

第271章 长风(八)() 
走出明诚先生祠时,雨还在下着。

    雨线如丝,淅淅沥沥的,已比早间时小了许多,落在积水的地面上,悄然无声。

    明诚先生祠修在横渠镇南的大振谷迷狐岭上,前面是能容纳上千人的广场,后面则是张家的墓园。

    韩冈撑起伞,走到祠前的广场上,回头看祠堂。

    黑瓦白墙的建筑,占去了十几亩的面积。从前到后三重院,其后一片松柏长青,丛丛密密,在淋漓的雨中,色泽更加分明。

    “这是公材当年亲自住持修建的。”苏曌叩搅撕缘纳聿啵蜃藕谏筒忌。煌澎籼茫耙蛔┮煌撸粕乘啵谎蛔家炜垂K芟氲健

    满腔话语最终还是化为一叹。

    一条青石台阶就从祠堂后传出,笔直的通向山上更高处。一百六十级台阶上,便是张家墓园。

    张载父母,张载本人,张载弟弟张戬,以及张载张戬夭折的子女,都归葬在墓园中。还有张载之子张因张公材,前年祠堂落成之后不久病死,也葬入其中。

    韩冈刚刚从京师回来时,时隔多年第一次回到横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张因的葬礼。

    整治墓园,监修祠庙,做好了这一切,人进坟茔,牌上供桌。对不相干的外人,是神秘中隐含因果的上佳谈资,可放在亲近之人身上,就只有难以言述的痛惜了。

    韩冈也一叹,“世事难料处,往往如此。”

    不过终究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当初的惋惜和感慨早就在时光中消磨,于今也只剩下几声叹息。

    韩冈看了看苏暎崆樵旱睦仙匠ぴ缫咽锹芬ⅲ淙豢雌鹄瓷硖蹇到。褊穷澹稍诜缬晏欤痔澹懿皇茄牡览恚凹久餍郑畈欢喔没厝チ恕!

    “再走走。前面那条小路过去,是正蒙亭,下面石刻东西二铭,是先生的真迹。”

    “有多远?”

    苏暪Φ溃氨鸲嗟P模扌帜奶觳蛔呱霞咐锫罚砍隼床哦嘁换岫浚≡僮咦撸僮咦摺!

    苏曅酥潞芨撸咦藕浴A饺俗叱龉愠。刈抛蟛嗟囊惶躜暄训男∈迓罚呱鲜种樱涂吹搅艘蛔私橇雇ぁ

    凉亭位于山坡上,台基是一块突兀高起的水泥台基。

    台基高出路面两丈多,台基临路的一面被人工抹平,刻上了张载手书的东铭和西铭。台上小亭,入口挂有正蒙二字的匾额,同样是张载的笔墨。

    苏暯樯埽ɑ诩佑懈纸睿岜忍土⊥さ闹樱雌鹄聪袷悄局疲涫的诶镆彩撬啵饷姘四酒ど掀幔俺堑卣穑着忌瞬坏谩!

    不过相应的,工价和工时皆远比普通亭台要高出许多。他笑着指着台基几步外竖着的功德碑,“这里面,可是有玉昆你的一份。”

    “倒是记不得了。”

    韩冈年年都给横渠书院捐钱捐物,是书院最大的捐助人。除此之外,书院要修路、修桥、修教室、修宿舍、修食堂、修操场、修花园、各色名目,平均每年都有七八次,只要将请款单递到韩冈这边,基本上韩冈都会掏腰包。但这些事,韩冈都是交给王旖去管,哪里会知道山里面有个亭子是自己捐的?

    他看了看碑文,“只百贯也能排第一?”

    捐资修的不止是眼前的亭子,连同大振谷两侧的道路,一直到太白山内的盘山路整修,总价是三千余贯,韩冈的捐资只能排在三五名的样子。最多的是一位商人,雍秦总商会眉县分会副会首。  

    苏曋钢负栽诒纳系耐废危骸翱峭尽⒅惺槊畔缕秸率拢炔浦鞲沟米≌蠼拧4吮⒂诖耍砩褚惨吮苋帷!

    “镇宅吗?”

    苏暿Γ骸吧褫庇衾莸比靡煌返亍!

    韩冈也哈哈笑:“不需他们让,明日且出一堂札,着二人权发遣监后门事。”

    说笑间,苏暣藕匀谱盘ɑ肴Γ刈乓惶跏资凹抖稀

    “难怪。”

    进了亭中,韩冈不禁一声惊叹。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亭子要建在此处。

    山路蜿蜒几十里,便亭近十处,只有此处以正蒙为名。

    “此处虽非山巅,视野却是最佳。”苏曅λ怠

    迷狐岭上草木茂盛,乡人敬重张载,就连打柴都避开迷狐岭,站在山头上眼前都是树木,只有正蒙亭中,迎面一片开阔。向北远眺,出大振谷,直指渭水,十数里方圆的景色尽入眼底。

    尤其是山脚下的近处,天下间拥有最多师生,最多建筑,最大面积的书院——横渠书院,完完全全的落在眼中。

    横渠老镇在大振谷北十五里处,与渭水相距不远,昔有河渠直通渭水,渭水纵贯,河渠横向,故为横渠。旧日横渠位于陇右通关中长安的渭南要道上,同是也是蜀中出陈仓道后向东必经之地,一向户口繁盛、人烟辐辏。

    但于今眉县县境内,最为繁华的却是迷狐岭下,大振谷口内外的一片地。

    张璪早年讲学,是在镇上崇寿院中。本是张载少年读书之处。后韩冈捐资,在大振谷外置地,修建了横渠书院。此后不断增建,从谷口处的文庙,不断向外扩张,越到外围屋舍规模越大,放眼望去连四层五层六层的楼房都有数十栋。

    常年在书院中求学的士子,还有服务这些士子的百姓,就在迷狐岭下,聚集而成了一座数万人口的城市。

    “玉昆,你看到没有?”苏暤纳衾锎判┬聿簟

    “看到了。”韩冈点点头。

    “这就是横渠书院。”苏曁鹜罚敝钡目醋藕裕馗醋牛康髯牛罢饩褪呛崆樵海饩褪谴酉壬掷锎吕吹暮崆樵骸!

    “我看到了,我明白的。”韩冈的声音也有些发沉。

    “十一万八千人。”苏暺骄驳乃底牛岸昀矗创饲笱У难ё樱卸碳安还掠啵灿腥晡逶兀乔蟮乐模词怯胛颐堑蹦晡抻星稹!

    “嗯。”韩冈轻应了一声。

    “玉昆,先生的翼德,我们的心血,他们的经历。可都在这风间浪口上了。”

第272章 长风(九)() 
皇帝,天下之大蠹。

    官家,民之贼也。

    这样的观点出现在横渠书院中,早已不是稀罕事了。

    韩冈章惇为首的都堂以大议会的名义,架空了皇帝,以臣权凌迫皇权。

    拿过去的儒门经典,完全可以用叛逆来形容的行径,自然需要新理论的支持。

    为什么造反的农民都要喊一句均田免粮?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人人都懂。

    韩冈所提倡的君权民授,是如今最流行的理论。

    以天下万民的代表所组成大议会,成了大宋统治者权力来源的根基。祭由天子,政由都堂,皇帝为大议会所立,宰辅是大议会所选,二者并立,同向大议会负责。

    韩冈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甚至第一百步,十几年过去也没人能阻止他。跟随他的人,仿效他的人,附和他的人,理所当然的也就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