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天下 >

第2164部分

宰执天下-第2164部分

小说: 宰执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韩冈身边的人,怕也是想要把局面破坏掉。人皆有其私,圣人亦不能例外。消灭了对方,能够用来分配的位置可就多了一倍。为了都堂中的权位,如黄裳、游师雄之辈,说不定也干得出来。

    章惇虽然现在是越来越不喜欢这个蠢儿子,但绝容忍不了他被人刺杀。但章惇的防范还是没能阻止章持自己跑出来,既然如此,还是早点打发出去。

    重耳在外而安。

    章惇让人招来了亲信幕僚,“去查一查,看陇西哪边有合适的差事!”

    “与何人授职?”幕僚不免要确认一句。

    “大郎。”

    “啊……”幕僚恍惚了一下,甚至怀疑其自己的听力。

    “陇西没有,河东也行。”章惇道,“太后要脸面,我给她脸面。”

    “这也未免太……”幕僚他是章惇亲信,章惇之前去往苏颂府上与韩冈会商是被带着一起去的,情况多少也清楚,章惇的嫡长子送去当人质,“不至于如此吧。”

    “我不缺儿子。”章惇冷着脸。

    儿子虽不如韩冈多,但也有五人。少了年长的章持章援,还有三个小的。最大的一个也有十六了。

    幕僚眨了眨眼睛,倒是很快反应过来。如今章持很危险,说不定就给谁刺杀了,送去给韩冈做人质,反而是让韩冈保护他。

    “相公说哪里的话,这时候,哪里比得上韩相的地盘安全?……但相公遣子为质,知道的,明白相公是一片公心,不想弄得朝臣的勾心斗角,朝堂分离,不知道的,还以为相公向韩相公递了降表。”

    “别多担心,我自有分寸。”

    幕僚去查询关西官缺,章惇取下架在鼻子上的老花镜,疲惫的捏着鼻梁。

    今天的突发状况,让他措手不及。在儿子和下属们面前,他尽力装作若无其事,面对韩冈、苏颂,他表现得毫不虚怯,但一个人的时候,心力憔悴的倦意全都涌了上来。

    一切的一切,终究是没有掌握兵权的缘故。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不论儒生们如何为太祖皇帝涂脂抹粉,都改变不了赵匡胤是仗着自家手中的兵马,欺负了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的事实。末了不仅绝了周世宗的嗣,还让柴家人承了周世宗的宗脉,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周世宗姓郭不姓柴,要是柴家人不改姓入继就能承周室之嗣,那濮议的时候还争什么,直接让老濮王

    韩冈谦退,韩冈分功,韩冈让利,但韩冈从来没有在军权上退让过分毫。

    即使韩冈并不任用私人,始终秉公处置,能上位的将领,也几乎都是西军或是河东军出身。

    有着韩冈这个后台,立功的西军将校不惧侵吞、打压,得到的功绩能完完整整的转化为相应的奖赏。本身有着最强的战斗力,又处在立功机会最多的北方,为了确保胜利,总是第一个被调动,包括河东军在内的西军系统,理所当然的在军中的势力不断扩大。

    二十年前还能平衡西军的河北军和京营,现在连大本营都要被西军给占了。皇宫本是几代传承、世居京师的班直护卫们的天下,可现在也被神机营抢过很大一部分控制范围去。

    这一种趋势,章惇虽然处在宰相的位置上,但也是无力阻止。想要打压,明里暗里都有韩冈盯着,可行的手段一个都用不出来。

    黑山有变,难道还从京师调派大军?直接出动宁夏、麟府的兵马,转眼就能平定。西京道边境有事,那是河东军的工作。西境黑汗内乱,西域兵力不足,有甘凉、熙河的兵马支援。如果调派其他地方的兵马更戍,得到的只会是怨声载道,拉拢是不用指望,而安插将校,则很容易就被架空了——西人一向抱团。

    除非另起炉灶。神机营就是韩冈为了控制京师而另起炉灶的结果,神机营里面的官兵,从上到下,两只眼睛也都只看见韩相公。

    只是当年章惇初掌朝政,地位不稳,便与韩冈同进退,将神机营视为都堂手中的刀,压制京师内外。等到章惇手中权柄稳固,京中已经没有另起炉灶的空间了。

    章惇费了不少心思,才拉扯出一支海军,又小心的拉拢了班直和京营的一些将校,但在韩冈辞位之前,章惇本不打算有太大动作了,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等到韩冈辞位,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来。谁能想到这么快就出事了。

    虽然自己也控制了一部分京营势力,但只要王舜臣、李信这样的大将还在京师,他所笼络的那些人物,根本连出头的都不会有——宣德门的那两个,到现在也没消息来,不是给王舜臣处置了,就是倒戈了。

    “相公。”门外传来声音。

    从不暴露于人前的软弱顿时烟消云散,章惇立刻露出精悍的神情,“什么事。”

    “吕公来了。”

    “终于敢出来了?”章惇似笑非笑。

    韩冈遇刺,京中情势不明,多少人躲在家里看风色。王舜臣入皇城,黄裳往州桥,韩冈的亲信赶往各处军营,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这两个时辰,赶来章惇这里探问的官员不少,但议政以上,只有两人。都堂之中,更无一人来。谁都知道韩冈手中掌握的军力,在变乱的时候,究竟意味着什么。

    都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家里赶劝进表或是禅让诏。

    不过章惇觉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在外界看来,他这位首相毫无还手之力,被抛弃自是常理。便是章惇,如果不是亲自与韩冈商谈过,同时手中也有底牌,他也不会看好自己。

    这时候,登门造访的吕嘉问算是第一个。

第227章 变故(24)() 
自韩冈遇刺的消息传开,登韩府之门者便络绎不绝。

    韩冈从苏颂府上回来,远远发现大门水泄不通,只得转向侧门回府。

    门前的大道上挤满了车马,门房处也坐满了等待接见的官员。司阍手中收到的名剌,一封封堆起来更是有十几斤重,叠起来两尺多高的三摞,被人小心的捧着,送到韩冈的书房里。

    书房内做事的伴当就循例,把这些名剌,按照官品、内外、亲疏分类,当值的亲信幕宾登记造册。

    韩冈回府,简单的换了一身衣服,就到了书房。

    书房里面不见韩铉,一问,又去了州桥。再听说是王旖派出去,因为黄裳去了州桥,韩冈摇摇头,“让四哥回来吧,用不着他一趟趟的跑了。”

    “可黄知府。”这是王旖的吩咐,亲信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韩冈一笑,“吾信回之为仁久矣。”

    孔夫子相信颜回不会偷吃,韩冈也相信黄裳就算有其私心,在这种时候也不会做蠢事。

    安排人去通知韩铉,韩冈翻了翻桌上的名剌,比平时至少多了三倍。甚至近年来,尽可能不露面不招摇的宗室,都有十几份名剌在。

    宗室如今是惊弓之鸟。之前濮王系被连根拔起,太宗一脉恨不得把头钻进地洞里。现在韩冈遇刺,谁知道剩下的宗室会不会被栽上身。无论贤与不肖,生死关头都不会糊涂。韩冈随手挑了两人,其中一人就是赵世将,让他们向宗室传达他的心意。

    剩下的名剌,重要和亲近的一摞,韩冈是都要见的。剩下关系疏远、地位不高的一批人,大部分都不需要接见,他们只是过来表明立场,名剌送到就好。寻常时候,韩冈也都只会接待其中一部分,其他人则只是收下名剌了事。

    “相公。”幕宾把韩冈翻乱的几摞名剌整理好,小声的说,“要不要都见一见。说两句话,花不了多少时间。”

    韩冈讶然抬头,他的这位幕宾四十多岁,一贯谨言慎行,韩冈不问,从不多言,此刻却提议失笑道:“怎么,要亮个相?”

    “不会用相公多少时间。”幕宾强调道。

    韩冈见一般的客人,通常三五分钟。虽说是待客,其实也就只是说两句话,如果有关心的话题,就多说几句,没有就点汤送客。平日里,来来去去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半个时辰。今天就算多一点,一个半时辰怕也是都能过上一遍。

    他飞快的展开最上面的几封名剌,书写在中央的,全都是章系中坚的名号,“此辈皆是心向相公,故而来此投递,愿为相公效犬马之劳。相公只消见他们一面……”

    韩冈笑着打断,“那章子厚可就要跳脚了。”

    那些墙头草,今天能倒过来,明天就能倒回去。韩冈现在想要维护稳定,三十万大军还在前线。放弃唾手可得的战果,冒着三十万大军崩溃的风险,眼前的一点利益还不够。而他要自保,有军队就足够。那些墙头草会倒过来,还不是看见韩冈手中有兵。

    “一切如旧。”韩冈道。

    虽然如此警告,让幕宾失望而去,但韩冈明白,已经不可能恢复到过去的局面。

    黄裳的反应,朝堂官员们的反应,甚至家中妻儿、门客、幕僚的反应,都让韩冈感到警惕。

    韩冈还想着太后遣人给章惇的圣谕,也不知是什么内容。

    王舜臣……太后传谕章惇的事,他应该通知自己的。甚至圣谕的内容,王舜臣也应该打听来,传给自己的。

    韩冈不信,有哪个传谕的内侍,胆敢拒绝王舜臣的询问。

    现在还要韩冈自己派人去打听,问题肯定出在王舜臣的身上。

    呵。

    韩冈低声浅笑,他现在有点相信,黄袍加身,不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戏码了。

    毕竟推动车轮滚起来的,从来不会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

    “相公。”

    “相公,章相公遣了人来。”

    收到了章惇的传书,韩冈已经毫不惊讶了。

    太后也有太后的想法。

    看来自己之前在御前的一番说辞,太后全都没有听进去。

    “相公。”传信的伴当提醒韩冈,章府来人还在等回话。

    “就说我知道了。”韩冈确信章惇需要的不是自己的保证,而是自己切实的行动。

    “准备一下,我要入宫。”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话已经形同威胁了,要是太后再说一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章惇要么立刻造反,要么立刻滚蛋。

    北方三十万大军,南方数百万灾民,都离不开章惇的鼎力合作。

    没有稳定的朝堂,北方大军能安稳撤回,就已是万幸。而韩冈这件案子,本来辽人的嫌疑最大。

    韩冈就要辞相归乡,说起来,在朝堂上已经无害于人了。远在关西,京师鞭长莫及。多少年来,离开开封就是退出政争的标志……知道电报的能有几人?所以说,这一回的刺杀,不是在韩冈一人,而是整个朝堂。

    成功了,韩冈的党羽能与章惇拼一个你死我活,失败了,韩冈能与章惇拼一个你死我活。之前韩冈、章惇在苏颂家中商谈时,所选择的的要其背锅的的对象,就是辽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能让辽人如愿以偿。

    而南方灾区,更是要仰仗福建商会运送的粮食来赈济。当初为了省时省事,也为了避免灾粮在下拨过程中一级级的被侵占,就依入中法的旧例,把粮食和运送两桩事都交给了福建商会,如今正是关键时候。福建商会乱了,一时半会儿哪里去找替补,真的是要死上几十万人的。

    韩冈叹了一声。说实话,此时他和章惇之间的交情虽还在,但猜忌之意却更胜一筹,章惇若是辞位,若无其他后患,他乐见其成。

    可惜呢,问题就在后患上。

    他贵为宰相,一举一动都会决定千万人的命运,虽然位高权重,但走得越高,背负的也就越多,也就更加没有任性的权力。

    所谓兢兢业业,正是如烹小鲜时的谨慎小心啊。

第228章 变故(25)() 
丁兆兰被堵在了御街这一头。

    前面御街上是浩浩荡荡的三四百人的队伍,有熟悉的旗牌,有熟悉的马车,还有好几十张熟面孔。

    韩相公这是又要去宫里?

    许是因为早间的刺杀,韩冈的队伍前呼后拥,把沿途的街口巷口都封了,丁兆兰张望了一眼,掉头绕路。

    高高在上的宰相去哪里都不干他事,除非去了西天——当然,现如今的两位宰相,丁兆兰还是觉得很不错的,能不换人最好还是不要换。

    不过宰相是宰相,宰相家的公子,就着实让人烦了。

    平常打交道还好说,今天本就事多,丁兆兰收到一条情报就要亲自跑一趟,回来不仅要上报黄裳、展熊飞,还得跟韩铉报备。想想就觉得麻烦。

    穿街过巷,绕了一点路,丁兆兰还是很快就回到了州桥总局衙门。

    还没近大门,前面又是一片喧腾,一队人马打着议政、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的招牌,从他眼前招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