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宰执天下 >

第2006部分

宰执天下-第2006部分

小说: 宰执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对了。”韩冈一幅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的样子,“为受难灾民设蘸祭奠的事,勉仲你也一并担待了,我不想见那些秃驴和道士。”

    灾后官府设蘸祭奠亡者,这是惯例。哪里用到宰相发话,太常礼院自会上书提议。就算太常礼院忘了提,韩冈派个家丁传句话,大相国寺八院主持哪个不会屁滚尿流的赶上来,谁还敢说要先见到韩相公的面才肯答应。

    但黄裳只有点头,顶头上司的任性,做下属的也只能担待着。

    韩冈和黄裳又聊了几句,正说要留饭,“还有些事要处置,不留勉仲你在家里用饭了。”

    黄裳也没多耽搁,直接起身,临出门时毫无顾忌的笑问道,“是何人来了?让相公还欠了下官一顿饭。”

    韩冈同样也不隐瞒:“是厚生司的席昱。”

    黄裳脚步停了一下,“他不是跟韩师朴去了了。”

    “所以才要回来通报。”韩冈将黄裳送到院中,“韩忠彦心不甘情不愿,可比不上勉仲你。”

    黄裳闻言笑着抱怨,“有时候,下官还真想心不甘情不愿一番。”

    黄裳虽是说笑的口吻,也有七八分真意。

    “最后韩忠彦还不是去了吗?”韩冈道,“同样要做事,哪种态度更好一点?”

    黄裳已经回去了,灾后各项工作还等着他去处理,比起不情不愿的韩忠彦,黄裳算得上是兢兢业业。

    黄裳治城内,韩忠彦治城外,两人共同主持开封府界防洪救灾的一应事务,这是都堂上的决议。都堂的这一决议,只看韩忠彦出了开封城就病倒了,就知道他的态度。不过都堂派了个使者之后,韩忠彦又强撑着上路,报纸上就宣扬了一番的鞠躬尽瘁,不辱忠献公清名。

    韩琦是两朝开济定策元勋,其子韩嘉彦甚至尚了公主。如果当今天子能翻身,安阳韩家肯定会被大用。从韩忠彦的角度来看,他绝不可能跟想要架空皇家的都堂是一条心。

    都堂需要韩家在河北的影响力,但也毫不放松对韩家的警惕和提防。章惇安插了人手在韩忠彦身边,韩冈也安排了厚生司的人跟着韩忠彦,比起章惇的做事方法,韩冈就没有那么简单粗暴,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意思。

    平常时候,韩家要拉拢一点,战争期间,就要盯得更紧一些了。

第67章 宴火(九)() 
接见过黄裳,接见过厚生司的官员,连续接见过七八个年纪不一,籍贯不同,或官员或布衣的拜访者,韩冈的书房稍稍清静了下来。

    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已是月上中天。只是抬头上望,笼罩在京城常年不散的薄雾,将一轮明月遮掩得朦胧不清。

    都要成雾都了。

    韩冈仰望着晕化开来的月光,心道若是以一位闯京师的孤儿为主角写一部小说,题材好不好不说,现成的书名就有了。

    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失神。

    过去了二十余年,旧时的记忆已变得像今日的月色一般朦胧,时不时的沉滓泛起,也只是一些无用的东西。只有遇上与之有所关联的事和物,才能从记忆的深海中勾起一丝半缕。所谓的书名,也不过是另外一缕沉滓。

    幸好当年趁记性尚好的时候留下了许多记录,时不时的看一看,还是能把相应的记忆给维持住,让他仍继续勾连两个时代,而不至被这个时代所吞没。

    灯光自书房敞开的门窗中漏出,将韩冈的身影长长的映在了院中的长条青石板上。

    身影随着韩冈的脚步移动,顽固的拒绝与周围地面混同为一,一如影子的主人。

    尽管早已拥有了前世所不能企及的功业,也有了一个让人无法割舍的家庭,但彻底融入这一与他固有观念相距千年的时代,依然为韩冈所抗拒。

    也许其他人换到他的位置上,会选择入乡随俗,会决定和光同尘,将自己早已定型的心念,扭扭曲曲的套进不适合的,只是韩冈无论前生今世,都是一副过于倔强的脾气,总是觉得如果鞋子不合脚,那就该改鞋子,环境不好,那就变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用来改造周围、乃至世界的。

    他只接受他想接受的,无法接受的,就想方设法进行改变。也许改变的过程会很长,不过韩冈一直都在用最大的耐心去准备,再用同样大的耐心去完成。

    就像宋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自然万物的看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都在韩冈日积月累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长年累月遮蔽开封日月的雾霾,以及引发雾霾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好事,燃煤带来的雾霾则有损健康,但世上本无十全十美之物,任何物都是权衡利弊而用,任何事也都是权衡利弊而为。

    京师中人,包括许许多多的普通京城百姓,都很在乎雾霾问题,但如果有人要说将京城北面的钢铁厂都搬离开封,还开封一个朗朗青天,那他们宁可从早到晚带上三层口罩,也要把天下钢铁业的重心给留在京师这里。

    北城一片,铁产量有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钢产量是全国产量的五成——大概也是世界钢产量的四五成了,辽国只能玩一玩百炼钢,连炒钢、团钢都玩不利索,一年有百石的量就不错了,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加起来,估计也不会到辽国的十倍,而大宋的产量,是辽国的百倍以上。因为开封铁场现在玩的是坩埚炼钢。

    韩冈一直想要的是平炉炼钢、转炉炼钢——这是他记得的教科书上有过的——只是当钢和生熟铁的本质被确定为碳含量的差别,炒钢法和灌钢法的本质被阐明之后不久,就有石墨坩埚炼钢法,继而坩埚钢便大量产出。开封铁场一万五千余石的钢产量在铁产量中占比微乎其微,不过已经世界级的量了。

    开封不产煤,也没有铁矿,一切都是从外路运来,铁锭、石炭、铁矿石,皆非本地之物。但这些原材料的运输、储存、生产,再加上生产出来的钢铁的再加工,以及更多的相关产业,这一系列的运作过程,则为开封带来的巨量的工作机会和利益,又有谁会轻易割舍?而且还是移去外地?开封人可不敢。

    尽管铁路已经勾连大宋北方各路,但大宋各个区域的隔阂依然没有化解,北人视南人奸巧,南人则嫌北人横蛮。关西多奸商,河北多恶汉,京西多愚,京东多鲁,江南文弱,淮南粗笨,蜀人闽人腹中有虫,荆湖两广那化外之地,尽是野人,至于开封人——都是些能说会道的骗子。

    地域歧视能堂堂正正出于宰相之口,宣于朝堂之上,各个地方的隔阂那是不用说的。自家的好处不要,却送与外地人去,开封人又怎么会愿意?

    当初雾霾刚刚影响京师,京师中曾经流出过一波让铁场搬离京师的言辞,但很快就在蜂拥而起的言论中给砸得不敢冒头了。何况还有过去虚外实中的旧制,大宋的钢铁业和军工业基本上都是被框在了京师,想要迁往外地,这是现成的反对理由。

    韩冈从来没有打过瓜分开封铁业的主意,那吃像未免太难看了,韩冈一贯自珍羽毛,岂会作此愚行?何况陕西就有铁场——大宋的其他路州其实也有铁场,只是相对于开封铁场体量不算大,地位上也只是原料的初级供应商。

    韩冈对朝廷要做的是放开钢铁业,对开封铁场,则只是要技术而已。一个巨型钢铁集团在技术上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可能性,肯定会远远超过被瓜分之后体量只有几分之一的钢铁厂。

    坩埚钢的技术,韩冈已经拿到手了,开封铁场在技术上的任何突破,韩冈都能第一时间到手。即使日后专利制度在自然学会中正式施行,凭韩冈的地位,都是有第一优先权参与购买,至于技术的价格,对韩冈、对雍秦商会,都从来不是问题。

    等到大议会召开,彻底放开大宋的重工业,开封铁场能继续发展,而陕西和京外各路的铁场也能借助开封铁场的技术资源逐步发展起来。这远比杀掉母鸡直接分肉要强。

    所以,就让开封继续雾霾下去好了,也许再过几十一百年,开封城上的雾霾会愈加浓重,但那时候,开封人想要离开这样环境,整个世界都可以任凭选。

    前面人声传来,院中不再安静,韩冈远去的思绪也收了回来,是代替他送客出门的两个儿子回来了。

    看见韩冈还站在院中,老三韩铉和老四韩钦皆是一愣。

    “在说什么?”韩冈转过身,脸上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模样,完全看不出半分钟前还神飞天外。他问着两个儿子,“老远就听见你们的声音了。”

    话虽是对两个儿子说,眼睛却是看着韩钦。从前院过来,到进门前,这几十步路,韩冈就只听见了这个小子声音。

    韩钦飞快的瞥了兄长一眼,可这个书呆子却没半点默契,连个眼神都没撇过来,韩钦恨恨的磨了磨牙,笑道,“孩儿只是在说,这个周元坤还是个白身,都能把话给说周全了,怎么厚生司的那位管勾胆子就那么小,连话都说不利索。”

    韩冈扬起了眉毛,满是刻意的惊讶,像是开玩笑的在说,“为什么四哥你觉得见了为父能把话说周全了就是胆大,说不周全,就是胆小?难道为父就有这么可怕?!”

第68章 宴火(十)() 
看到韩冈似笑非笑的表情,韩钦立刻就警觉了起来。就像了感觉到威胁的狗,耳朵尖的毛都竖起来了。

    这几年来,只要不是黄裳这样可能要谈及军国重事的客人,寻常面客,韩冈就会时不时的把儿子招过来做陪——这也是士大夫家的通例,只是韩冈把儿子叫出来稍微早了一点。也不仅仅是待客,韩冈隔三差五的就会丢几个小案子,主要是家里的各项营生,田产、庄园、工坊、船队、商铺等方面的事务,按韩冈的说法,孩子们年纪大了,也能家里分担一点公私事务了。

    但在韩钦几兄弟眼中,这些事就是父亲给出的考题。一言一行,每一个判断,都会在事后被韩冈给予评判,如果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少不了被拉出来细细分析。其他兄弟还好,唯独韩钦,对这种事可是头疼极了,因为在分析过后,还会被要写一篇一千字以上的心得。

    多少个晚上,韩钦都是牙齿磨着笔杆子,在灯下苦思冥想,这份罪,他今天可不想……不,是哪天都不想。

    韩钦小心翼翼的斟酌着回话,“儿子不是说他胆小,而是席昱身为命官,每日见人不少,如今又是身荷重任,却在大人面前进退失据,着实有些可笑。”

    说完,他偷眼看着韩冈,等待评分。

    韩冈就摇摇头,让韩钦心凉了半截。

    “四哥,你过去可知道席昱此人?”韩冈一副慈父教子,谆谆教诲的态度。

    韩钦摇了摇头,宰相家的司阍都不会将一个百司主簿记在心上,又何况宰相家的衙内。

    “现在呢?”韩冈继续问。

    这个问题,韩钦就有肯定的答案了,方才才见过的,“厚生司主簿,现今在白马县管勾防疫事。”

    席昱是厚生司的主簿,这一次厚生司的京外防疫工作,他负责管勾开封北界。他今天回京,就赶着往韩冈府上来了。

    “你是第一次见他,只这一面,便认定他的为人了?”

    不会看人的指责,韩钦可不敢认,连忙摇头,韩铉也觉得父亲说得过分了点,连忙帮着回护,“大人,四哥只是觉得他的胆量小了点。”

    韩冈失望的叹了口气。恨子不成材,可能是绝大多数父亲都会有的心情。不过他一贯奉行机会教育,找一个机会就教育一番,总比单纯发恨有用

    “五年以来……”也是被韩冈教训的次数多了,韩冈这么一开口,韩铉、韩钦就习惯性的站直了身子,“天下亡者过百的瘟疫十七起,席昱为领队,率厚生司组织的防疫医疗队赶赴疫区有十起,剩下的七起,不是他不去,而是没时间去,因为他都在其他疫区做事。三哥、四哥……”韩冈冲着两个儿子,带着质问的语气,“你们觉得这样的人胆小吗?”

    两位年轻人都不敢说话,安静的摇头。他们都很清楚,自家父亲一直都很反感外行人指手画脚这种事。席昱多年来在疫区出生入死,要说他胆小,除非是同样出生入死过的人来说才够资格。

    韩冈也不指望自家儿子这时候还敢争辩。

    “我见过怕蚓虫的人,线那么细的都怕。”韩冈拿手指比了比,“钓鱼都不敢拿蚓虫穿鱼钩,但他从军五十年,上阵七十余,手上的斩首都有三十个了。”他顿了顿,“他是为父的外祖父,你们的曾外祖。”

    “啊!?”三个声音同时响起。

    韩铉和韩钦,还有一个从门外传来。

    韩冈一转头,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