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第17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斤炮,一万门。这把太后都惊住了。
不过在韩冈看来,虽说一万门这个数字稍稍夸张了一点,但海船上,千斤以上的火炮没有二三十门,还填不满一艘新进入役的巡洋舰。而大宋水师,现在只会嫌船少。
“而且第一艘使用钢铁龙骨的海船,已经在江宁船场制造完成。这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民间的锅铲刀具,还有各色农具,也都少不了钢铁。”韩冈细细的给向太后分析,“此外铁路如食铁兽,每铺设一里,耗用的铁料都是以千石来计算。如今申请修筑铁路的州县日渐增多,即使如今的钢铁产量再增加五倍、十倍,也还是会入不敷出。细细算来,现今钢铁的产量,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日后的发展。”
向太后稍作沉吟,“现在有多少家要修支线铁路了?”
“四京的每个县都有人申请修路,所有铁路干线所经过的州府,都至少有一个县申请修路。若计算里程,总长度已经数倍于现有的干线铁路。”
一旦支线铁路开建,所需钢铁的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若是钢铁产量不增加的话,修筑铁路的成本将会大幅上涨。这是所有准备修筑铁路的富贵人家的噩梦。若是修路者因此在铁轨上短斤少两,日后更是难免事故频繁,平白给人口实。
有关支线铁路的一干琐碎事,也不用劳烦韩冈,不过想要筹办支线铁路,就必须过韩冈这一关。相对的,铁路本身也影响着韩冈的声望。
一直以来,为了支线铁路而奔走的灵寿韩家,他家里已经定好了路线,整理好了沿途的土地,连枕木、煤渣、石块都准备好了,只等朝廷准许开始兴修轨道。
韩冈之所以一直吊着胃口,一方面希望所有参与者能够沉下心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路线勘探、资本筹集之类的事,而不是一时脑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铁路的好处,交换利益时能居于优势。最后一点,也是希望有时间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免得那些只看到钱的外行人将铁路修得一塌糊涂。
因为韩绛的缘故,灵寿韩家是韩冈最有力的支持者,而韩冈也需要灵寿韩家的支持。世家大族的利益远高过普通庶民,灵寿韩家在朝堂中的影响力,比起几十万的平民百姓都要强得多。
包括灵寿韩家在内,宗室、勋旧,等京中豪门,没有哪个不对铁路感兴趣。不仅仅是铁路能赚钱,铁路带动的地产也同样赚钱。开封、洛阳等地车站周围的繁华,多少人都看在眼里。韩冈在朝堂中地位日渐稳固,也是跟他如同财神一般普施恩惠有关。
要是钢铁价格大幅上扬,那还不都要闹起来?韩冈也会损失一干得力的盟友。而且铁路修造的成本降低,对铁路的发展也是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依相公来看,支线铁路是不是该修了?”
“这五年,京泗、京洛、京保等铁路相继通车,代蒲铁路也通车在即,国家财计由此日渐丰裕。”“但铁路轨道,一路仅只一条,多少县城都不能得享其利,朝廷一时无力修造,民间若能代朝廷修成,商贸大兴,朝廷可坐享其利。”
“修路开支不小,若是民间筹款,有几家能修起来的?”
韩冈立刻道:“臣请陛下允许各地成立铁路商社,由合股经营铁路。”
海外行商,有财力直接造船买卖的人很少,能包下一条船来运货的人,数量也不多,大多数是三五人、七八人的货物,共用一条船。
这样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买舱。海船上,包下一个舱或几个舱,用来装自己的货,但这样蕴含了巨大的风险,也给了船上的水手们上下其手的机会。船行海上,船只多多少少都会进些水,有的是从缝隙中渗进来的,也有的是船帮上有了缺口,但每个仓都相互隔离,其中一个进水,而其他的舱室却不一定会进水。万一运气不好,或是有人做手脚,自己的舱室浸了水,而其他人则安然无恙,那即便船顺利返回,货主也照样要破产。
所以另外有个好办法,就是募股。多人合资包下一条海船,并采购一船的货物,各自按出钱比例拥有相应股份。赚了,按照比例分配,要是亏了,也同样按比例分配,占股越多的那就是亏得越多。
类似于此的股份制很早就出现了,这本就是各家打算去做的事,不必韩冈多费唇舌。但那终究只是合股经营,韩冈暗中所希望看到的不是股份制,而是股份制的下一步——股份的买卖现今也是有的,可还没有发展到设立有关股票买卖的专业交易所的地步。
韩冈曾经设想过,让股票市场提早出现于世——也许应该说是东方的第一家股票交易市场,他并不清楚西方的股票市场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或许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也说不定——然后给官宦豪门再多一个从小民身上攫利的手段。
以韩冈对他周围官宦家族的了解,一旦股市出现在这个时代,立刻就会被掌握在权势者的手中,用来骗取小民手中钱财的工具,没有什么手段能约束得了他们。
不要说股市,只要朝廷允许公开发行股票,这个问题就大了。以修筑某条铁路为名,成立一个铁路商社,上市募集资金,然后修上几里路充下门面,接着就干脆了当的让商社倒闭,募集来的股金自然就落到控制商社的世家大族的手中。
这中间,只要买通了当地的官员,最后再推一个替罪羊上来,那些鳄鱼就能很简单的将所有钱都吞下去,而不用担心任何后果。而同样的事情,他们可以做上一遍、两遍、三遍,乃至十几遍,总有贪心而又缺乏判断力的蠢鱼会上钩。
但股市运用得宜的话,也是一个集合民力,发展工业的机会,同时也是改变民间风气的好办法。
说实话,韩冈也不能确定这个炸弹丢出来,局面会变成什么样。但上千年的淤泥,不弄个炸弹炸一下,不知要到哪一年,淤积才会化开。而且有官办的铁路在这里做标杆,私家铁路变成什么样,都不会太过影响铁路的地位。
“此事相公明日可具条陈奏上,吾当细览。”
“臣遵旨。”韩冈领命,又道:“臣再请陛下召回沈括,事关铁路,此事当由他来主持。”
“嗯。就宣沈括回京。”太后道。
“陛下。”邓润甫突然出班,“臣有一言。”
“邓卿请讲。”向太后道。
“铁路本是御道,其支线交由私家修筑,无前例可循,又无成例可证,不可遽然推行天下。当依青苗、免役诸法旧例,先自一二地开始试行,若无碍,再推广至天下。”邓润甫道:“以臣之愚见,河北直面敌锋,京师最为富庶,两地一个迫切需要铁路,一个则是不用担心本钱不足,诸路中最为合适。臣请陛下允许河北、京畿两地开始修筑支线铁路。”
“韩相公,你怎么看?”
邓润甫说的,就是韩冈准备做的。会筑路的人才就那么多,要是摊子铺得太开,如何能保证质量?而且修路中间事情不会少,试行之后也能有个解决的章程。
但他事前与邓润甫没有任何交流,章惇等人都知道铁路是他的地盘,等闲连插话都不会,邓润甫这时候站出来,不只是打算做什么?
韩冈只想了一下,就丢到了一边,道,“臣无异议,此乃老成谋国之举。”
“好吧。就先这么定下,”向太后拍板道,“等沈括上京了再计议章程。”
君臣议事良久,向太后也累了,喝了茶,换了一下姿势,疲惫不堪的问:“户口、钢铁、铁路,还有何事要说?”
韩冈犹豫了一下,一时无法决定,是到此为止,还是再说说其他方面的事。
只见一名内侍,这时候慌慌张张的过来。在太后耳边只说了两句,屏风后啪的一声响,不知是什么东西落了地,前面的小皇帝都跳了起来,
“陛下。”
几名宰辅一起惊道。
“苏相公、韩相公、诸位卿家,太皇太后……”太后斟酌了一下用词,“方才上仙了。”
第24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上)()
听到前院人马喧嚣,严素心立刻站起身,对着玻璃窗整理了一下衣服,便匆匆走出房门。
来到二门处时,韩冈已经先进了门来。
“官人今儿回来怎么迟了?”
严素心说着,上前去为韩冈脱下外袍。
但让她感到意外,韩冈并没有穿早上出门时的那件斗篷,而是换了条素色的,而连腰上的金带和鱼袋都卸下了。
“怎么了?”她疑惑的问着。
韩冈将斗篷交给爱妾:“太皇太后上仙了。”
严素心闻言一怔,“太皇太后上仙了?”
仿佛是为了给韩冈的话作证明,就在此时,从天际中远远的传来了悠悠钟声。
第一下钟声来自于东北方,那是开宝寺的方向,不过紧接着,整个东京城,所有的钟都响了起来,
一声接着一声,将太皇太后的死讯传遍整个京城。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周南、云娘这时候才带着孩子们出来,两女方才带着孩子在后园中,出来便迟了一步。
“太皇太后上仙了。”韩冈又解释了一下。待孩子们行过礼,他问道:“你们姐姐还没回来?”
“给六婶留下来吃饭了。”
“这样啊。”
王安石的六弟王安上,如今在三司办差,担任盐铁副使。亲戚间平日里也有些来往,今日王旖便被请了过去。
不过被请去王安上家做客,对王旖来说其实苦不堪言。王安上本人倒好,但王旖的六婶婶眼孔小,总想借韩冈这个做宰相的侄女婿的光,对王旖的态度也。每次到了王安上家,说话都带着巴结,让王旖感觉十分不自在,但对方又是长辈,更不好翻脸,来请时也不能一直推脱,只能硬受着。
想起自家妻子如坐针毡的样子,韩冈就忍不住想笑,“这顿饭可不好吃。”
严素心和周南却没笑,周南紧张地问:“官人,真的不要紧?”
由不得严素心、周南不担心,对太皇太后去世的消息,韩冈的反应实在是太平淡了。太皇太后上仙,宰相却直接回家了,这怎么看也说不过去吧。
尽管当年太皇太后差点害死韩冈,韩家诸女都恨不得其早死,但不管太皇太后过去做了什么,宰相这个态度,不免为人诟病。再怎么说,周南和严素心都不想看到自家丈夫为士论攻击的情况。
看见两位姐姐脸上严肃的神情,云娘也张大眼睛,一起看着韩冈。
“不妨事的。”韩冈语气平静。
宫变失败之后,太皇太后其实就已经死了,政治生命宣告结束,在宫中也是被严加看管着,几年下来,在宫中的势力烟消云散,在朝野也是形同隐身。逢年过节的典礼仪式,都是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没让她参加。直到真正重病垂死,才再次惊动朝堂。现在她死了,只会让人松口气,
而且如果是当年宫变后不久,高太皇就去世,少不得会有谣言说是子妇弑姑——大宋以孝治天下,父母不论做了什么,做子女也不能报复。但这么些年过来了,去年太皇太后就病重待死,撑到今年才去世,这就不用担心什么谣言了。
宫变之后,连高家的人都高官显爵的养起来,只是不能任实差。之前太皇太后病重,太后不仅辍朝,还命宰辅去大相国寺祈福,做得已经是仁至义尽,没人能说她不是。
这样的情况下,还怎么有乱子?
进了厅门,韩冈坐下来大模大样的翘起脚,云娘上来帮着脱下了鞋袜。周南、严素心也从身后使女手中拿来了更换的衣服。
这些琐事,一直以来全都是妻妾们来做,尽管韩家的婢女上百,但王旖四女从不假手他人。
“明天开始就要忙了,今晚权且先歇一歇。”韩冈边换衣服,边说着,“太常礼院可是从今晚开始就要忙了。”
他说话中带着点幸灾乐祸的意思,这也算是苦中作乐了。
待韩冈穿好家常的袍服,周南拿起一条束带,来给他围上,顺便问道,“政事堂今晚就没事?”
韩冈抬起手,“都交给熊本了。”
将带扣扣好,调整了一下束带位置,周南仰起头,“熊参政?原来是他今天当值。”
“不是他……不过大哥去了横渠书院,还不是要先抹几天桌子?苦活累活,本都是新来的差事。”
云娘一下捂着嘴,想笑不敢笑,后面的使女也有差点笑出声的。
周南却没笑,她依然不能安心。当初宫变,可就是因为前夜是两个谋逆的宰执值守,才差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让下人们先退了出去,她低声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