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第1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格非也在旁道:“在下父祖皆出自忠献公门下,曾在陕西和京城任职。”
韩琦做了多少年宰相,在他手下做过官的多了,这样就称是门下,那天子手下就没人了。李清臣知道这不过是贴门来拉交情的奉承话,也不以为意。
但韩忠彦对这李格非的看重,也是有缘由的,“文叔在金石,眼光独具,次我那一具铜鼎,便是由文叔鉴别出来,乃是东周虢国之物。〖〗另外两件藏品,则是被他看出了破绽,是奸人伪造。”韩忠彦介绍了两句,又对韩纯彦道,“还不将那几片甲骨拿出来。”
韩纯彦向身后一招手,跟在后面的仆人捧着一个托盘,将几片甲骨递了来。
韩忠彦说着:“这几片甲骨,跟《龟策列传》和其他几部中所言无讹,的确是占卜之后刻卜辞的样子,此处又是殷墟所在,倒有九成九是殷人遗迹。”
李清臣知道,韩忠彦的手应当还有殷人礼器,所以才能这般确定。不过人臣私藏古祭礼之器,而且说不定还是为天地鬼神之用,肯定是犯忌讳的,肯定是不能说出来。
李清臣拿起托盘的银框放大镜来看,但完全认不出面用刀刻出来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能用点头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幸而有李格非在旁解说:“仓颉初作,依类象形,故而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此乃《说文解字》序中所言。象形之文,形声之字,合起来,方是如今的文字。由此可知,越是近于仓颉之时的文字,象形之文越多,而形声之字越少。”
李格非虽然年轻,但一番话说得条理分明,让李清臣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李格非指着排开在托盘几片完整的龟甲和骨片,“‘象形者,画成其物’。甲骨之文远比篆籀文,更为近于图画。多为象形之文,更近于古。”他点着其中一片骨片的一个文字,“有些字如果当成图来辨认,还是能揣摩出其本意来。”
李格非的手指指着一个月牙图案,中有一点,李清臣看了几眼,略有几分犹疑的问道:“这是‘月’?”
“应该就是。若能全都辨认出来,殷商时的礼仪,也能从中了解一二了。”李格非慨叹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但其中有多少篇是后人伪作,那就难说了……先圣曾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虽然是想‘从周’,但流传下来的三礼若是为后人所杜撰,哪又该怎么办?只能设法从源流来找。”
这番话就是气学的韩冈借助殷墟之文来颠覆如今儒门经义的理由,倒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李清臣摇头笑叹,‘周监于二代’——正好这里就是殷墟。
李清臣也不清楚眼下的局面到底是不是韩冈的初衷,但一切的发展,都使得《字说》乃至《三经新义》,必须要面对殷墟古物的质疑。
气学能不能争得过新学,那是另外一码事,但新学的确是被气学用力的扯了一把下来。按说给新学添堵,不是什么
“相州民风一向淳朴,如今却被闹得四民不安。这几日便要天子,把相州的乱象跟天子说一说。”韩忠彦看着李清臣的眼睛,“乡里的农户都只顾在田里挖坑,明年怎么种地?”
“说的也是。我昨天在驿馆中还听人说起,这几日一片有文字的完整龟甲,已经涨到了近一贯。如果不论衣赐,我这个太常博士一个月的料钱也只有二十贯。”李清臣感慨着,“有着卜辞的甲骨,只要挖出来百十片,置宅买田的本钱就有了,百姓哪有不趋之若鹜的?一来二去,民风就这么给败坏了。”
李清臣的话中,隐隐的透着拒绝之意。在他看来,一贯一片的价码是在太高了,由不得人不心动,根本就堵不住。何况一池浑水,漩涡阵阵,事不关己的何必硬往里面趟过去。看热闹就是了。
韩忠彦看着身前的酒杯,他本也不指望李清臣能帮着说话。
十年前,李清臣曾经辅佐韩绛经略横山,攻打罗兀。当此役战败,韩绛贬官出外,而李清臣则是倒戈一击,四处放话诋毁韩绛,以求自全。
这样的人品,据说天子也是鄙薄不已,要不然这些年来,李清臣做为相州韩家的女婿,也不至于一直都沉沦下僚。
韩忠彦将眼中的鄙夷藏起来,看来也只能指望天子了,否则相州的乱象绝难平息,韩家的家风也维持不住了。/br>;推荐:…
div>;
/br>;
第20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14)()
〖〗〖〗〖〗〖〗〖〗〖〗。/^~(赢q币,网)压力就摆在赵顼的案头上
赵顼将一份份奏章摊开在御案上,面色凝重的看着
一篇篇千余字、几千字的奏章,内容如出一辙,看了其中一篇,其余就可以当成废纸扔掉但上书臣子的签名,却一个比一个份量重
当年为推行法,赵顼将一干老臣请出了东京开封府,将他们安置到其余三座京城中这是在免除朝中反对变法的杂音之余,对老臣们尽可能的优待
只是这些老家伙们可不是心甘情愿的退出朝堂,每一次朝局动荡,他们都不会放过这一攻击法的机会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的一干老臣,都上本请求发掘殷墟,并专设有司,负责全盘事务用发掘出来的殷商的金石甲骨,来印证儒门诸经
在奏章的最后,都还不忘添上一句内容相似的话:上古遗物再现,此为陛下福德所佑,是儒门盛事,是祥瑞之兆
这二十多份奏章还是离得近的大臣们所上,离得远的一干旧党臣子们,要么还没有收到消息,要么就是奏章还在路上,赵顼不觉得他们会息事宁人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能对学群起而攻之的机会,怎么可能舍得放过?肯定会跟嗅到了伤口上脓血腥味的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就聚拢了过来
赵顼眯着眼睛,眼皮的缝隙中闪着冰冷的眼神
熙宁七年、八年的时候,辽人趁火打劫,硬是从河东划走了七百里土地,那时候插手到其中的一干元老重臣,他们的撺掇之言,赵顼也记得清清楚楚这一回,他们究竟又是有着什么样的打算,赵顼不可能不明白
摆在面前的奏章,加上过往旧事带来的回忆,赵顼很难对那批老臣有太多的好感
那些老臣在台上的时候,国家是什么样,自己将他们赶下台后,国家又是什么样?
灭了西夏,收复了西域,南海的小国在交趾灭亡后,只要再谋划几年,就可以向北
赵顼并不觉得自己除了照顾老臣们的体面以外,有必要在军国重事上接受他们的指手画脚,他已经听够了,也受够了
瞥着桌面上的一份份奏章,赵顼很想直接丢到崇政殿后的架阁库中去
可赵顼清楚,若是就此将殷墟拒之门外,安阳地下的上古遗物便无法避免的要失落民间,万一韩冈或是别的学派,给出了一个让人无法辩驳的证据,‘一道德、同风俗’的初衷,就没办法依靠学来实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依靠权势来解决
来自相州韩家的奏章,排开上面的虚浮辞藻,则满是抱怨的文字对韩冈揭开殷墟所惹起的动荡,不仅是韩忠彦的奏章,还有相州知州的奏本,也是在抱怨连天赵顼在相州的耳目也有着同样的回报,而且将情况说得加危急,为了让赵顼都为之惊讶的收购价,竟然是户户掘土,家家挖坑,一时间成了风潮
如此一来,就算朝廷将此事搁置,殷商旧物照样会被不断的发掘出来,只是由明转暗而已,并散布到各家学派手中解释权落入,就可以乘机用以攻击学,乃至法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难道要焚书坑儒不成?
不过这对赵顼来说,依然仅仅是桩小事只要他一意不加理会,谁能奈他何?所谓拒谏,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将眼睛蒙起来,并不代表眼前的敌人或是阻碍就能消失无踪,反而是把整件事的控制权交托出去,在赵顼眼中,却是让他无法容忍的身为天子,难道只为了赌口气,就扭过头去,而放弃对天下士林的掌控?这份权力,赵顼可是绝对不愿意放开手的
自然,造成眼下这一让人进退两难的局面的韩冈,这个有能力却从不让人省心的臣子,赵顼一想起来,要皱眉头
要是韩冈有王珪的性子,或是王珪有韩冈的能力,那该有多好?
在殷墟之事上,王珪的态度一直都是暧昧不明,甚至是偏向于打压学的一方看起来除非自己明确态度,否则他的宰相绝不会立场分明的站出来
许多时候,有王珪这样的宰相很让人顺心,但有时候,赵顼也觉得,这样的臣子,终究是挑不起大梁的在大事上,比不上王安石,甚至吕惠卿
让宋用臣将这些奏章扫到一边,赵顼低头看着桌案上勾勒着金色花纹的深色漆面,让他不省心的还不只这一桩
私下里在国号上做手脚的太常礼院,让赵顼也是一肚子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不是韩缜提醒,每天忙于国事的赵顼,都不会注意太常礼院在改国转封的事上玩的小动作
尽管这个小动作,王安石也不会在意
赵顼让人翻出了当年封赠其为舒国公时王安石所进的谢上表表章中对这个国号就说了:‘久陶圣化,非复鲁僖之所惩’——‘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正是出自《诗经·鲁颂》,赞的是鲁僖公的武功——可见王安石是浑不在意的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再封王安石一个荆国公——未免欺人太甚,也完全失了赵顼褒奖这位谋国老臣的初衷
幸好有韩冈为王安石鸣不平至少在学派之争以外,韩冈还顾念着翁婿间的情分并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为了打到某人,就先从人品开始攻击
韩冈对学的攻击好歹还是明着来的,而太常礼院却是鬼鬼祟祟用阴招,仿佛能给王安石一个荆国公的封爵,就能占多大便宜似的,可以躲在阴暗处暗暗窃喜
对比起来,至少韩冈在品行上还能让人看得顺眼,是君子所为,而太常礼院的一干人等,可就是彻头彻尾的小人了
一时还是无法打定主意,中午的时候,赵顼带着左右为难的心情回到福宁殿
他每日清早便上崇政殿来,一对儿女的晨昏定省,都要放到中午或是午后可在他的寝宫中,赵顼只看到了女儿,却没有看到儿子
“六哥儿怎么了?”赵顼变了颜色,急着问道
“均国公早上有些发热,请了钱乙过来,说是并无大碍,喝了药,睡下去发汗就能好了”
赵顼松了口气,但一颗心依然高高提着
赵顼现在有一对儿女,也只有这么一对儿女论起身子骨,都是不算太好的样子
尤其是作为皇嗣的赵佣,夏天生了场病,入秋后也没敢让他累着,一直在养着病病恹恹的样子,让赵顼看得心忧不已且不提能不能保得住,就是日后这样老是生病,万一生变,怎么争得过他的叔叔
面前的一张桌上,御厨整治出来的菜肴色香味俱佳,又有活泼可爱的女儿在旁,但赵顼吃得食不甘味被人拿捏在手中的把柄,的确让赵顼不痛快,但有些事也必须稍稍退让一点
这一日午后,王珪又被招入崇政殿
很难得有这样的情况,王珪知道这是天子终于有了决断,低眉顺眼的等着皇帝的发话
“殷墟之事,就让王安石去主持好了,他为正,韩忠彦为副——毕竟是在相州安阳,得有个韩家人看着,不能惊扰了韩琦”赵顼漫不经意的说着,“王卿你就看看给个什么名目比较好,三馆和国子监中,有哪些人调动起来比较方便,明天报上来”
王珪愣在了那里,殷墟的事,让王安石去主持?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赵顼没理会发愣的王珪,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就在旁边的,他只是通知宰相而已
赵顼要吩咐的,并不止这一桩,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道:“均国公年纪也不小了,差不多也该封郡王了王卿你去跟太常礼院商议一下,明天一并给朕一个回复”
这一下,不仅是王珪,就是中书舍人也一起发了楞
赵顼声音微沉:“王卿,可是有什么不妥?”
王珪一个激灵,登时回过神来
大宋的皇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封王,而是一步步的晋升上来从国公晋郡王,由郡王晋封王爵,而王由于国别大小不同,又分个三六九等,一级级的慢慢升在这过程中,还要封个节度使,侍中之类的官职
当今唯一的皇嗣眼下便是均国公,向上升一级,自然就是郡王
但这位六皇子未免太小了一点,才五岁就算是如今实质上的嗣君,但要封王还是嫌太早在王珪看来,至少要等到七岁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