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裕评传 >

第3部分

刘裕评传-第3部分

小说: 刘裕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俅娇だ铮绞焙蛭野次募癜焓拢筒换嵩诠ぷ髦蟹复砦罅恕M踉谭床邓担骸叭缃癜傩锗秽淮福芈范际羌⒚瘢绻挂吣且惶追彼龅墓俜匠绦颍锬曷碓虏拍芘吕矗窍氲茸趴此嵌鏊缆穑慷疑米苑帕福碇辉谔匾蝗耍还啬忝堑氖隆H绻蛭腥室宥褡锏幕埃艽ΨR彩侵档玫模 比匀痪懿桓恼奈ゼ痛砦螅庑说暮芏喟傩找虼硕窬取:罄矗灰浴拔タ啤钡淖锩急附镏埃蛭庑说氖可鸢傩丈暇┪糯忧岣烁鼋抵暗鞫拇Ψ帧V笏值H喂溉蔚胤焦伲加胁淮淼墓偕

 因为王蕴地位高,名声好,谢安把他当作另类糖衣炮弹砸向桓家帮,好让桓冲无话可说地让出京口。王蕴最初也不想给人当枪使,所以一再推辞。谢安便使出了必杀技“温柔一刀”:“你是皇后的父亲,地位尊崇,岂可妄自菲薄,辜负朝廷的恩遇!”话说到这份上,王蕴只好接受任命,但对自己只是一个装饰性的过渡人物这一点,他还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等到第二年谢玄的北府军在与前秦军的交战中大获全胜后,便很知趣地辞职,将京口让给了谢安真正拟定的人选:建武将军谢玄。
北府建军

 谢玄,字幼度,出身属于顶级士族的陈郡谢家,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叔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名相谢安。他幼年时曾随叔父谢安在一起东山隐居,因为聪明颖悟,深得谢安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可能是谢家的家庭聚会,谢安向众位子侄发问:“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在场多数谢家子弟都答不出这个问题,只有谢玄能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谢安听后非常高兴。(这对谢家叔侄实在是高人,这一问一答既深奥又晦涩,实在难懂,在下不敢假装会翻译,只好原样照搬。)

 大约在谢玄十九岁时,他进入桓温的幕府为司马,被阅人无数的桓温认为有大将才,年至四十,必成大器。而在当时东晋第一名将桓温身边工作的这段经历,想来也使他受益非浅。桓温死后,他又入了桓豁的幕府,直到太元三年桓豁去世。谢玄一共在幕僚的位置上锻炼了十五年,在独当一面创建北府军之前,他已是一个既有过人天份,又有丰富阅历的干材了!

 最初,郗愔那个因长了一付漂亮胡须而被人称为“髯参军”儿子郗超,对谢安的上台主政大为不满。他认为自己的父亲郗愔论资历,论名望都在谢安之上,凭什么连谢安都可以在南京国务院的办公桌上画圆圈了,自己的父亲郗愔还得呆在绍兴衙门里喝黄酒?而且就算桓家放弃京口,也该还给郗家,怎能交给有名无实的王国丈?所以,他大叹朝廷不公,对谢总理埋怨不断。

 等到朝廷下诏访求良将抵御前秦进犯时,谢安推荐了自己的侄儿谢玄,这种明目张胆的用人唯亲顿时激起朝中的舆论大哗,很多对谢家不满的人都想来看看,“牢骚郗大王”对此事会有什么样的精彩评论。谁知郗超竟叹服说:“谢安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啊!竟然能够不顾众人的非议,举贤不避亲,谢玄一定会不负所托的!”他看众人都是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便解释道:“我和谢玄曾一同在桓公(桓温)府里做过事,对他是很了解的。谢玄这个人用人很有一套,哪怕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常人,他都能够找到人家的长处,并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才干。”对于谢玄,大概没有比郗超这句话更客观的评价了,谢玄就是一个顶级的职业经理人!

 有些文章把谢玄称为天才名将,这种说法似嫌过誉。从谢玄所经历的一系列会战经过来看,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过人的指挥才能,不过这并无损于他的光辉,就象比尔•;盖茨用不着自己去编写Windows的原代码,但提到视窗**作系统,人们仍然只会想到他一样。若要作比的话,比起东晋的岳飞,谢玄更象东晋的曾国藩,用兵能力并不一流(不过还是要比曾国藩强),但带兵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说到郗超,不妨再插两句:这位桓温的首席智囊虽然怂恿桓温废了皇帝,并让郗家失去了京口,但他其实是一位大孝子,这事实证明儒家关于“取忠臣于孝子之门”的理论,并经不起实践考验。他知道父亲郗愔是晋朝的忠臣,所以自己替桓温出谋划策的事都瞒着父亲。等郗超病重将死,而郗愔还活得挺精神,便拿出一个箱子交给他的门生说:“我死以后,假如老太爷因为过份伤心而生病,就把这个东西呈给他看;如果他不是太难过,就把它烧掉。”后来郗超去世,郗愔果然因为丧子之痛难过得病倒了,门生便按照吩咐将这个箱子呈献给郗愔。郗愔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密谋如何对付朝廷以及怎样篡权夺位的往来书信。郗愔看罢大怒:“这个臭小子!死得太晚了!”便不再伤心,病竟不治而愈。

 言归正传,正因为有京口、广陵一带大量武装流民作为高素质兵源,配上谢玄这个第一流的CEO,强强结合,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缔造出一支两晋时代最强的职业化雇佣军。假如有一个极具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的总经理;有一个关心爱护下属,理解信任下属,善于发现人才价值,挖掘人才潜能总经理;有一个赏罚分明,与部下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总经理。那么这个公司同行之中怎能不出类拔萃?公司的业绩岂能不蒸蒸日上?又怎能不成为人材的汇集中心?于是,一大批人材被发掘了出来,著名的有:彭城刘牢之、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晋陵孙无终等,这些人基本上都出身寒门,但都被谢玄以不计贵贱的态度委以重任(这在东晋帝国的其他政府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刘裕的老乡和未来的老领导刘牢之。

 北府军成立不到两年,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笔大业务。

 晋太元三年(378年)八月,前秦主苻坚命兗州刺史彭超、后将军俱难、洛州剌史邵保等率七万大军攻晋,直指刘裕的祖籍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太元四年二月,前秦军攻占彭城、淮阴,乘胜南下进攻盱眙。五月十四日,前秦军攻克盱眙,生擒晋高密内史毛噪之,进而包围三阿(今江苏金湖县)。三阿距离此时谢玄的驻地广陵只有一百余里了,东晋宣布国家已处于紧急状态,沿江戒严。接着,前秦军又在堂邑(今江苏六合)大败晋军。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谢玄、刘牢之等指挥的北府军终于集结停当,从广陵出发,救援三阿。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经过三阿、盱眙、淮阴、君川四次会战,谢玄统率下的北府将士连败秦军,取得了全歼前秦彭超、俱难部七万余人辉煌战绩!彭、俱二将仅逃一命。这是晋军获得的继桓温首次北伐之后,对前秦作战的最大胜利(虽然比起几年后将要发生的战争来,这次胜利仍然只能算小巫)。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候,刘裕还只有十六岁,他肯定还没有投军。但不知不远处金戈铁马的回响是否曾激荡起少年不平静的心?当他带着崇敬心理,挤在人群中,看着凯旋的北府军勇士列队入城时,有谁能想到,宿命中他将成为这支英雄军队的主宰?


兄弟君臣

 尽管在排挤桓家和提拔谢玄的事情上,谢安使用了不少小动作,但他其实并非是一个醉心权势名利之人,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恢复各大士族间的力量平衡,防止桓氏一家独大,并非要开创一个谢家独大的局面。

 所以,当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由谢家掌控下的北府军在淝水取得了对前秦作战的空前大胜,谢安的声望空前高涨,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达到顶锋之时,他反而做出了很多谦让的举动。当时朝廷论功,加封谢安为太保、都督十五州诸军事,正好桓冲病逝,又加谢玄荆、江两州刺史。谢安认为谢家名位已经过盛,如果再把手伸到桓氏的老家荆州,会招来桓家怨恨和其他士族的嫉妒,便让谢玄辞掉荆、江二州的职务,建议让桓石民任荆州刺史、桓石虔任豫州刺史(这两位皆桓豁之子,当初因为秦主叫苻坚,正好又有一民谣说:“谁谓尔坚石打碎。”桓豁就给他的儿子取名时全部以“石”字排行。)、桓伊任江州刺史,以便“彼此无怨”。

 虽然在东晋的执政大臣中,谢安算得上是比较高风亮节的一位,但要真让别人“无怨”,那也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随着声望功绩的上升,朝廷中对他的非议声还是渐渐响了起来,从润物无声的春雨,转化为淅淅沥沥的夏雨。因为人这种动物,吃碗里看锅里,大多数都具备贪心不足的特点,而且这样的人用不着到外边去找,他的亲戚中就有。

 谢安有一位宝贝女婿,大名亡国宝,哦,不好意思,笔误,应该是王国宝。这位王姑爷是谢安老友,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因为王、谢两家都是高干,门当户对,王坦之又是和谢安一同对付桓温的战友,为了保证老一辈有产阶级革命家们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能够代代相传,两家就结了这门亲。可结亲之后,谢安就后悔了。

 王国宝是一位信奉“好好捞钱,天天向上”的上进步青年,和他老爹的为人大不相同,用史书上的话说,就是“少无士**,不修廉隅”。在谢安眼中,王国宝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一身都是缺点,不知当初王坦之是怎么把他推销出去,等谢安发现王国宝属于水货,为时已晚,女儿已经赔出去了。谢安有没有去打听哪儿有后悔药卖不知道,但同样的错误总不能犯两次吧?所以就有意压制王姑爷的欲望,也就是不让他当大官。实在抵不过王坦之的面子,才给了他一个尚书郎(相当于国务院的行政助理)。按说这个职务也不能算太小了,可王国宝同志是太原王氏的名门子弟啊!何况人家还积极追求进步?于是大发牢骚说:“象我这样的出身,做官起码要到中央组织部(因为那里跑官的同志多,油水大。),怎么能到其他部门受委屈呢?”TMD,都怪那个姓谢的,自家人还下如此黑手!既然你岳父不仁,也就别怪我女婿不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就不信:在大晋朝的天空底下,只有你谢安那朵云彩会下雨!

 于是,追求进步的的王姑爷背弃了岳父,攀上了东晋政坛新崛起的另一棵大树他的堂妹夫会稽王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虽然听起来象个日本女孩的名字,但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国产大老爷们,乃当朝皇帝司马曜的亲弟弟。当初他们的父亲简文帝司马昱还在当会稽王时,直到四十多岁,没有儿子。其实也不是他没有生过,只是命运总和他开些残酷的小玩笑,生一个,死一个,让司马昱还没有当上白发人,就一次又一次地送黑发人,当他送走第五个孩子之后,上天好象也厌倦了这个游戏,让他的妻妾们一连十年,再没人怀孕。

 孟子曰:不孝有三,没儿子为大!眼看着自已授粉那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不甘愿等到花儿也谢了的司马昱那个急啊,求神拜佛很一番折腾,也顾不得什么受授不亲了,找了一个据说看相奇准的相士来给自己的妻妾们相面,看看还有哪朵花能结果?这是难得一见的事,司马昱的妻妾们按照观赏度排序,从高到低,一一接受相士的检阅。从最得宠的到最不得宠的,一遍轮完,相士一直把脑袋摇得象拔郎鼓。于是,在妻妾方阵之后,继之以壮观的婢女方阵。终于,在婢女方阵的末尾,相士发现了新大陆,指着一名粗手大脚,又黑又壮,疑似菲佣的婢女惊呼:“就是这个人了!”这名婢女名唤李陵容,是王府里织房的下等宫人,王府里人送外号“昆仑”。

 昆仑这个词在古代除了代表昆仑山外,还指黑色和皮肤黑的人,《旧唐书•;南蛮列传》中记载:“自林邑(今越南中部)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当时有很多东南亚一带的土著被贩卖到中国,因为这些人卷头发、黑皮肤,被称为昆仑奴。现在知道陈凯歌的大片“馒头惨案”中张东健的国籍了吧?不管李陵容是否确系外籍人士,至少我们知道那位相面的半仙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司马昱对与新侧室李陵容行房的感觉虽然不受用,却很受惠,连得了二子一女,即晋孝武帝司马曜、会稽王司马道子和鄱阳公主,而且一个也没有夭折。

 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传说李陵容在怀他的时候,梦见有神仙指示:你将生一个男孩,以“昌明”为字。神仙的指示如同领导的批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男孩的名字便定下了。后来司马昱突然想起自已早年曾看到过一条谶语:“晋祚尽昌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仍不敢违备神仙的意志,只得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