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 >

第107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107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雄主天下的过程中,他策划的每一个动作,参加的每一次战斗,都不是仅仅为了砍几个人,夺几座城。他每一次出拳,都是大动作有目标,小动作有目的,从来不为了砍人而砍人,而他的目标、目的,都是他的政治理想的具体化。

不仅如此,在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目标时,他还有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就是打好组合拳:在武力杀伐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思想、政治安抚、政权建设、改善民生、维护治安等方面的工作。

这都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才干的事。这在刘秀收降赤眉、西定关中的工作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登基前后,刘秀即把赤眉当成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拿下赤眉,一度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公元24年冬天,赤眉西去,打击更始王朝。刘秀立即派邓禹率两万部队尾随其后,一是看笑话,二是坐收渔人之利。

公元26年11月,刘秀派冯异替下邓禹,西征关中。

公元27年春天,刘秀平定关中,彻底摆平赤眉。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刘秀的战略战术是非常清晰的,特别是冯异对这种战略战术的贯彻执行也是非常得力的。

冯异受命出发的时候,刘秀考虑到在此之前邓禹没有完全执行自己的意图,导致西征军事失利,三辅地区暴乱不断,特意对冯异做了更加明确严格的交代。

刘秀说:“三辅地区迭遭王莽、更始之乱,再加上赤眉、延岑的骚扰,老百姓生灵涂炭,无所依靠,无所诉说。现在,朕派你前去征讨不轨之徒,重点在于安排好降卒,把他们为首的解送来京;遣散聚集的流民,提供条件让他们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打破其工事,使他们无法再行聚集滋事。打仗不一定非要略地屠城,关键是要使当地平定安宁。各位将军并非不善作战,但他们喜欢抢掠,常常把事情搞得很难收拾。你本来就善于驭将带兵,这次希望你能够明确任务,整饬纪律,不要再给地方郡县和老百姓增加苦难了!”

刘秀的这番话可谓是推心置腹,声情并茂,简洁而集中地阐述了自己基本的军事思想:打仗即打人心。

冯异听了,口服心服,当即叩头谢恩,表示坚决贯彻执行。

随即,刘秀又下诏要求在军事上屡遭败绩而又急于再寻战机的邓禹赶紧回京,批评了他的单纯的军事观点。

冯异一路西进,所到之处坚决执行刘秀的政治军事意图,取得了节节胜利。

收降赤眉,平定关中,是刘秀、冯异师徒俩的得意之作,也是刘秀军事思想的完美展现。

终其一生,刘秀从来没有单纯为了扁人而砍人,为了屠城而攻城;他手中强大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看着他想干什么而有所动作。

精于用兵,百战不殆——最会打仗的“马上皇帝”

刘秀雄主天下之途,是一路打过来的。他从打仗开始起事,登基了仍然没有收手,是个典型的“马上皇帝”。

刘秀既不是出身于行伍,也没有一天的军事院校生涯,甚至于他家族里数代人都没有从军的经历,但他能够精于用兵,百战不殆,通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对决,摆平了一个个政治对手和军事冤家,创造了奇迹。

刘秀如何用兵,这就要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和微观的战术层面两个角度来说。

第一,刘秀用兵特别注重宏观的战略设计,打谁扁谁都做到韬略在胸,具体动作为战略设计服务,最后事成功就。

政治挂帅是他的最优先考虑。

尽管起兵之时刘秀已经逐渐萌生了竞争一哥的打算,但他轻易不对人说,轻易不对人表露。

在更始麾下,他忠于职守,服从安排,虽大哥被黑也能够克制隐忍,让打仗就打仗,让去洛阳整理办公室就去整理办公室,让去河北出差就去河北出差,不讲价钱,不提要求。

在河北,他仍然打着更始的旗号开展工作,不急于称帝,稳扎稳打发展自己的势力。

就在更始王朝有限公司的高管们忙着争权夺利,忙着骄奢淫逸的时候,就在王郎忙着高调称帝的时候,刘秀就已经占据了广袤的地盘,建立了很高的威信,打造了一支忠心耿耿、能征惯战的军队,拥有了一大批誓死追随、坚贞不渝的粉丝。

在徒弟、粉丝们再三要求下,他半推半就地登基,不光是拿架子,还有斟酌时机,掂量火候的考虑。

登基之后,面对四下里几十个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和竞争对手,他经过认真盘算,精心设计,按照对帝国的威胁程度,分轻重缓急,逐个打击,直至全部干掉。

收拾河北,定都洛阳,扫平北方农民军残部,同时派盖延东征称帝的刘永,派邓禹尾随赤眉军西进,收降赤眉,亲征邓奉,伺机剪灭彭宠,拿下隗嚣,平定巴蜀,哪先哪后,哪紧哪松,哪真哪假,他都是经过认真谋划、精心布局的。

至于具体的较量,刘秀的动作则是刚柔相济,恩威并重。

这最典型的,要数收拾隗嚣了。

老隗早年起事打的是复兴汉室的旗帜,坚决反莽。得知刘秀登基,老隗还一度谋划劫持更始帝刘玄归顺刘秀,虽然事儿没有弄成,但其政治主张已经表露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年刘秀对老隗是颇有好感的。

此后,刘秀跟老隗有了一段政治蜜月期。

而要为了统一大业,刘秀一心想拿下老隗,但又不想打得血头血脸的。

所以,刘秀认为,对老隗一定要到迫不得已时才能出狠招。

公元29年,刘秀先是写信,要求老隗帮助自己出兵打公孙述,同时证明老隗的忠诚,但老隗态度非常消极。

不久,刘秀又派来歙、马援专程前往西州,力劝来隗进京,许诺给他安排好,赐予尊贵的爵位。

老隗仍然打太极,说自己目前对刘汉朝廷并没有建立尺寸之功,进京当高干实在不好意思,自己没有官瘾,待把西州经营一段时间后,就告老还乡,归隐田园。

公元30年4月,刘秀亲自来到长安,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军借道西州伐蜀,其实真正的意图就是拿下西州。

刘秀派中郎将来歙携带诏书面见老隗,说自己是去打公孙述的,遭到老隗的抵制。

同年晚些时候,刘秀再次派来歙送信给老隗,说你老隗只要能够克制约束自己,再派弟弟隗恂来洛阳做人质,朝廷就可以不计前嫌,保全你的爵位和俸禄。

老隗没有正面回答,却私下派人向公孙述称臣。

其实,刘秀早就看透了老隗:为人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摇摆不定,待价而沽。

对于这种人,既可以忽悠,也可以痛扁,关键是把握时机,拿捏好火候。

公元31年秋天,刘秀正式对老隗展开间谍战,从内部瓦解老隗。他命令来歙具体操作。

来歙写信给老隗的部将王遵,内容不详,但主题是策反。

王遵一直心属刘秀,就借此归附了洛阳,被刘秀任命为太中大夫,封向义侯。

次年夏天,刘秀命令王遵写信策反老隗的部将牛邯,得手,牛邯也被刘秀任命为太中大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秀的间谍战取得全面胜利,老隗的13位大将、16个属县、10多万部队全部向刘秀投降。

老隗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家小跑到西城投奔自己的部将杨广,公孙述则派了5000军士支援他。

刘秀御驾亲征,靠前指挥,亲自部署对老隗动手。

即便到了这种程度,刘秀也还是给老隗留了个台阶,下诏劝降:“如果你能够束手弃城,主动投降,你们父子就可以相见,朕保证你不会出什么事情。你如果甘愿做前朝的英布,就只有悉听尊便了。”

但是,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老隗仍然不肯投降。

刘秀无奈,感到自己对老隗苦口婆心,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就放手让吴汉、岑彭、耿弇等将领大举进军,彻底灭了老隗势力,平定了西州。

不好意思,朕耽误你们的时间了,这家伙不识抬举,你们打吧!

必须说明的是,刘秀在招降老隗的时候,始终对西州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

招降作为和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武力杀伐为基础的,谈和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在微观的战术层面上,刘秀表现出非凡的决断力、指挥力和执行力。

近距离地看一下就会发现,刘秀用兵如神,往往是在这样几个方面下足了工夫,取得了成效。

1.深入调查研究敌我双方情况,知己知彼,决断精准。

刘秀精通儒学,熟稔社会,俯仰天地,体察人心,对社会人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识,这使他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往往能够从大处、宏观处着眼,而从小处、微观处入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他打仗也是如此。

在平时的基础上,他每一次战斗都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敌人的背景、资源、部署、位置和动向,千方百计地掌握战斗的人心向背、山川地形、气候变化,同时有针对性地挑选自己的将帅,对自己的人马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

比如公元24年冬天,在派邓禹尾随赤眉军西进时,刘秀是极其重视,极其慎重的。刘秀就西进的战略战术,对邓禹也交代得非常清楚。

邓禹一开始也执行得很得力,所到之处打的是组合拳,军事攻伐和政治抚慰都很成功。

只是不久,邓禹自恃刘秀的器重和自己的谋略,自行其是,屡屡不能遵照刘秀既定的安排,连吃败仗。

刘秀虽远在洛阳,但对长安周边的政治军事形势洞若观火。不久,刘秀果断以冯异取代邓禹,很快掌握了西线的主动权。

邓禹先顺利后失利,冯异始终把握主动,以及赤眉军祸害长安,向东溃退都表明,刘秀对战争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判断,是非常精准的。

2.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要害。

打蛇打七寸,斩草要除根,说的不光是农家地里的活儿。

擒贼先擒王,说的也不光是部队剿匪和警察抓小偷。

哲学家说,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刘秀打仗,就善于把握敌人的要害,集中优势兵力搞定。

这几乎体现在他整个戎马生涯之中,即便公元23年6月血战昆阳时,他也这么想,这么做,并不例外。

在昆阳城西直接冲击莽军的指挥中枢,则是刘秀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敏锐地盯准了敌人的要害。

在此后历次战役战斗中,如果面对人多势众的敌人,刘秀就想办法指挥部队运动起来,把敌人的阵线拉开,再形成自己在局部的有利形势,形成相对优势的兵力,打击敌人;如果敌人较少,他也不会掉以轻心,调兵遣将,形成自己的绝对优势,集中打击敌人。

在他看来,所谓四两拨千斤,所谓以少胜多,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是不值得推广的。

3.灵活机动,兵以神速取胜。

水无常态,兵无常法。刘秀出手,对手往往还没有找着头绪,就被打得鼻青脸肿,或者脑袋落地,被砍得溃不成军,或者全军覆没,也难怪时隔将近两千年,人们还对他赞不绝口。

当年的昆阳血战,在费尽辛苦搬来千把个哥们儿赶到城外时,刘秀略施小计,安排一位联军战士伪装成从宛城赶来报信的信使,还故意把伪造的联军取得宛城大捷的信件掉在两军阵前。

狂妄而又虚弱的莽军官兵见信当然很是恐慌。

绝望而又恐慌的联军官兵知道了当然很是振奋。

至于刘秀率领几千个哥们儿从城东转到城西,渡河攻击莽军的指挥中枢,则是刘秀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得意之作了!

如果不是确有其事,谁也不相信刘秀敢这么做。

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使这三千个哥们儿要旅游,就是最优秀的导游也带不好他们。但是,刘秀不仅这么想了,而且果断地这么做了,还做得很成功。

千古弈局,已成经典!

4.靠前指挥,身先士卒。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刘秀的满腹韬略和步步胜利固然来自于他深厚的儒学修养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最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秉承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不断地从实践中提炼认识,总结经验,形成战略战术,再不断地把自己的战略战术运用于实践,来修正完善,取得胜利。

表现在打仗上,刘秀常常亲临作战前线,直接指挥。

当然,登基之前,由于还是一介草民,或者一般干部,多是奉命行事,或者是被王郎之流撵着打,也就无所谓亲临不亲临了。但是,自登基之日起,直到剿平公孙述,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刘秀一边主持帝国初创时期无数的公务,一边亲临前线十多次,几乎亲自指教、指导、指挥了扁倒每一个割据者或者竞争者的战争。

有细心的史家翻看了刘秀当年的工作日程记录,不妨摘要罗列一下。

公元25年7月,刘秀登基的第二个月,派遣首批任命的干部大司马吴汉率领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