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和汉王都是国君,大家平起平坐,可是如今汉王做了皇帝,我却要称臣,真是天大的耻辱。况且我把郦商的哥哥下锅煮了,现在却要和人家的弟弟同朝共事,即使郦商畏惧天子的诏书不敢把我怎么样,我自己能不感到惭愧吗?陛下召我入朝,不过是想见一见我的容貌罢了,现在陛下就在洛阳,离这里三十里的距离,把我的头斩下来送到洛阳还不会腐烂,陛下还能够看清我的容貌。”
于是田横拔剑自杀,两个门客和使者纵马奔驰,赶往洛阳。刘邦看到田横栩栩如生的头颅,流着泪说:“唉!田横真了不起!兄弟三人自布衣起家,先后都做了齐王,真是贤人啊!”刘邦封两个门客为都尉,用诸侯王的礼制埋葬了田横。
葬礼完毕,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两个洞,然后躺到洞里自杀而死。刘邦又派人去海岛上召余下的五百余人入朝,他们听说田横已死,皆自杀,追随田横的亡灵而去。
【个性点评】
齐国的这段历史好乱!
田横的临终遗言太有个性了,不仅人情味儿十足,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连自己的头也怕人看着不新鲜,于是虽然早就打定了死志,也要一路奔波,直到进入能够保鲜的三十里路程之内才自己割下自己的头,送去给人观看。
这样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五百随从集体为他殉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生:这托当得有水平(1)
从字面上来说,“王生”就是姓王的那个人。只是汉代“生”这个词的意思和后世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汉代,能称得上“生”的,不是学者就是隐者,而后世的“生”往往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譬如“奶油小生”。明乎此,我们就会知道,汉代的“王生”指的是一个“姓王的学者或隐者”。所以,“王生”这个名字在汉代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然而,就是靠这个非常不具体的名字,这个姓王的人走进了历史,被司马迁称为“王生”。
“王生”的成功和张释之有关。
张释之是堵阳人,堵阳的县治在今天的河南方城县东。在当时,张释之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家里富得流油。富裕是一件好事,在汉代更是如此。在汉代,富裕就意味着具备了做官的资本。因为当时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家境富有的人无需过多地为经济发愁,因此他们的廉洁就有了极大的保障。张释之因为家里财力雄厚并愿意发挥财力雄厚的作用,得以被朝廷委任为骑郎。骑郎是皇帝的侍卫人员。张释之侍奉的是汉文帝。
然而,接下来就不太顺利了。连续十年,张释之沉沦下僚,没有任何升迁的希望。张释之的痛苦无以复加,以至萌发了辞职回家的念头。看到张释之要撂挑子,上司才突然发现这么长时间张释之的职务一直原地踏步是有些惋惜,在上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张释之升任谒者。相比骑郎,谒者算是升了一级。骑郎掌皇帝的车辆马匹,大不了就是一个弼马温的角色,而谒者执掌赞礼和公文的发放,已经有些白领的味道了。
地位的提高,使得张释之有了在皇帝面前发表政治见解的机会。因为缺乏经验,张释之的第一炮就没有打响,当场被汉文帝弄得下不来台。譬如,他没有任何过渡,走到汉文帝面前就开始慷慨激昂地演说,讲的尽是些上纲上线、冠冕堂皇的假大空,让汉文帝十分不耐烦,汉文帝掩饰不住自己的厌恶,愤然说道:“卑之,无甚高论!”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年轻人,把弦定低点吧,谁愿意听你在这里唱高调!”好在张释之属于心理素质较好的那种人,他随即改变话题,谈起了秦亡汉兴的原因。这下算是驴头对上了马嘴,张释之以自己的言论赢得了汉文帝的赞赏,不久就升任谒者仆射,成了所有谒者的长官。
张释之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各种情况下,他都能以自己独到的历史见解和独特的处世风格让汉文帝刮目相看,后来张释之升任公车令,负责处理天下上书及四方贡献来的物品。
刚才我们说过,张释之是个有独特处世风格的人,这样的风格有效地保证了他能够大出风头。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规定的下车门居然没有下车,要是外人见了估计会睁只眼闭只眼,但张释之就完全不同。他如同列宁的门卫一样,迎上去坚决阻止太子和梁王进宫,并向皇帝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弄得汉文帝当场自我检讨管束太松。最后,还是太后专门下了一道免罪诏书,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
汉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在皇帝面前掌议论。张释之如同打开了天眼,看到了职务升迁的秘密通道,不久之后,他又升任了中郎将、廷尉。
突然之间,张释之的好日子似乎就要到头了,因为汉文帝驾崩了。张释之早已摸透了汉文帝的脾气,掌握了汉文帝用人的原则,汉文帝的驾崩让张释之找不到了感觉。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汉文帝死去后,接班人是汉景帝,汉景帝就是那个被张释之拦在宫门外的太子。
张释之大为恐惧,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迅速,张释之惶惶不可终日,感觉出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怎么办?我们上面的说的那个王生于是出场了。
王生是个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面对焦虑的张释之,他冷静地建议:第一,必须要挺住,像男人一样挺住,退缩意味着崩溃;第二,不能假称生病,更不能辞职离去,否则必然招致被诛杀;第三,要当面向汉景帝谢罪,讲明自己当时那样做的原因,强调自己一切从工作出发,对事不对人,以求新皇帝的谅解。
张释之采纳了王生的建议,汉景帝也乐得显示自己的大度。
虽然得到了汉景帝的谅解,但在张释之的心里,总觉得和新主子之间有一种看不见的隔阂。怎么办?习惯于出人头地的张释之不甘于这样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于是伟大的王生和张释之策划了一次天才的行为艺术表演。
有一次,王生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部道貌岸然地站在那里,煞有介事。
然而就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办公重地,王生却突然倚老卖老:“哇噻,我的袜带怎么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
这场伟大的作秀视觉效果良好,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但是汉景帝却似乎没有为这样的小把戏动心,一年多之后,他还是将张释之贬谪为淮南王相。
在郁郁寡欢之中,张释之凄凉死去。
【个性点评】
王生是个老狐狸,他的捧人技术显然是一流的,张释之也是一个称职的演员,因此,二者在朝堂之上的配合才显得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捧人就应该这样捧,当托就应该这样托。因为张释之,我们却记住了王生,历史的细节有时就这样有着动人的力量。
只是汉景帝不是个合格的观众,不然,王生后来还一定会有更加精彩的现场即兴表演。
第五部分
吴起: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曰:废物(1)
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曰:废物。
这不是我的答案,是吴起的。这个吴起就是被后人称作伟大军事家的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和后来大名鼎鼎的荆轲算是同乡。吴起生于富豪之家,拥有万贯家产,如果满足于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吴起家的现金可供他潇潇洒洒地活上两辈子。但吴起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四处活动,想弄个耀武扬威的官职过过瘾,结果最后弄得家徒四壁,生活难以为继,由小康之家堕入了困顿。可以想见,这辉煌的堕落轨迹很快就招来了街坊四邻的嘲笑。吴起千金散尽,最后却成了他人的笑料,这口气真让人难以下咽。但嘲笑声却越来越大,终让吴起忍无可忍,吴起连杀了三十余人才封住了一张张只会傻笑的臭嘴。就这样,曾经豪情万丈的吴起,最终等待他的却是空空的行囊和杀人犯的身份。这个身份将严重地影响他将来的政治生命。唉,生活的道路真是一条绳索!这条绳索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紧贴地面,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说是用来绊人的。
杀人必偿命,吴起只好背井离乡,远走鲁国。面对垂垂老矣的母亲,吴起说,男儿立志出乡关,不为卿相誓不还!吴起说到做到,后来其母去世之时,还没有做到卿相的吴起果然不肯回乡奔丧,此乃后话。
到了鲁国,命运很快就来敲门。齐国大兵压境,前来攻鲁,吴起有望被鲁君委以重任,担任鲁国高级军官,这是吴起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是,触手可及的机会却有可能泡汤,因为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有了这样的社会关系,吴起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真正放心,说不定就是齐国的卧底呢。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社会关系,这样的历史不清白,无疑成为了吴起走上高级领导岗位的障碍。
怎么办?怎么办?这个问题苦苦地折磨着雄心勃勃的吴起。
篡改档案,已来不及;在这节骨眼上解除夫妻关系,又有假
离婚的嫌疑……真是急煞人也么哥!
吴起最后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杀妻,杀妻以证明自己在感情上和齐国没有任何牵绊。历史已经证明,伟大的人从来都是敢于果断出手的人,一个爱生活、爱老婆的男人最终将和历史失之交臂。吴起之妻就这样成了吴起刀下的厉鬼。一个伟大的男人后面,一个可怜的女人诞生了!
踏着妻子的鲜血,吴起接过了鲁国的帅印。
敢于杀妻的人必定所向披靡。杀了妻子的吴起指挥若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齐国军队屁滚尿流,溃不成军。吴起以自己的胜利证明了妻子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吴起的出手不凡迅速为他赢来了政敌,政敌藏在暗处,四下散布留言,左右舆论,他们以一贯正确的姿态,从国际政治的高度论证吴起之不可用:鲁人是周公姬旦之后,卫人是康叔姬封之后,姬旦和姬封是亲兄弟,因此,鲁卫两国就是兄弟之国,而吴起是卫国的杀人犯,因此在鲁国也是杀人犯,因此,即使吴起有军功,鲁国也不应重用。这样冠冕堂皇的政治结论没有理由不击垮吴起。吴起终被鲁君辞退,妻子白杀了,胜仗也白打了!空头理论家害死人啊!
辞别往日伤心地,吴起只身入魏国。
吴起的才干很快显示出来,他身先士卒,与下级同吃同住同作战,不久就被任命为河西守。士卒愿意为他出生入死,敌国不敢有所图谋,一人独挡四面的狼虎之国,成为魏国重臣。
吴起的盖世之功再次引起了嫉妒和恐慌。功高可盖主,遑论同僚。吴起的业绩让国相公叔感到了极度的不安,在一场精心布置的阴谋之下,吴起狼狈逃窜,向着不可知的楚国迈开了疲惫的双腿。
苍天有眼,楚悼王恰好是吴起的粉丝,因此,吴起一入楚国就被任命为相,终于实现了自己卿相的人生目标。吴起大刀阔斧,力主改革,裁撤冗员,紧缩财政,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实现了富国强兵。
然而,吴起的靠山楚悼王不久就驾崩了,在吴起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宗室大臣乘机作乱,吴起眼见在劫难逃,遂伏在楚悼王遗体上放声痛哭,箭矢如雨,纷纷射来,硬是将吴起弄成了个刺猬,吴起身下的楚王也变成了另外一只刺猬。满足的笑意浮现在射箭者的脸上,只是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新任楚王就下令,将因射吴起而将箭矢射中悼王遗体的人全家诛灭,七十余家为此走上了不归路。只是他们直到上了断头台还没能明白过来,那是吴起最后一次设局,为自己的敌人设局,与敌人同归于尽。吴起伏在楚悼王的遗体上,从而将自己和楚悼王巧妙地合为一体,楚悼王的遗体成了吴起报复敌人的伟大道具。伟大的吴起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死去呢?一个连妻子都可以杀掉的丈夫,一个不为亡母奔丧的儿子,怎么会如同他的敌人设想的那么轻易地倒下?
【个性点评】
尽管是以杀人始,以被杀终,军事家吴起的命运似乎并不能让人过目不忘。但有一件事彻底体现了吴起的个性,那就是他的“杀妻求将”。在黯淡的历史深处,吴起显得光彩照人。他的光彩之处不在于杀妻,而在于他对卿相之位的极端渴求,而这种渴求又是那么纯粹。在吴起的后半生,我们没有发现他的腐败,他的变质。与他相比,此前此后的男人都显得龌龊不堪,因为那些男人个人奋斗的目的,无非是求个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只有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