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偶像-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秚v。ending。theme》吉田潔)
在超大的巨幕前,此刻观众也已经分不清这是黄浦江水还是漓江水,大幅的屏幕中烟波浩渺群山绿,风光如画,闲云缥缈,而音乐声动人,情境令人醉心。
随着音乐景物变换,从YN原阳梯田到宛若孤岛世外桃源一般的XC墨脱,再到神灵之山冈仁波齐,镜头一路向北蔓延,跨越天山来到了XJ车师古道。。。。。。。从南至北,由西向东,绝美的华夏风景一直在变幻,让人心旷神怡。
而随着音乐和风景还有穿着不同华夏民族服饰和不同朝代服饰的姑娘踩着水应和着音乐,轻轻舞动着朝前走,屏幕上疏雨薄雾朦胧了纵横交错的青石街巷,转眼又是柳暗花明的寺庙园林。所有人的眼睛都在这里洗去风尘仆仆的疲惫,欣赏这千百年历史景物的缩影,青砖碧瓦五彩斑斓,清溪潺潺,笙歌婉转,那是所有人心底最美的风景——华夏。
寥落的天光摇曳着洒落一地的疏影,没有行人的熙攘,没有火树银花,宁静如雕梁画栋中孕育的缱绻梦乡,在冀待中酝酿着昙花一现的旖旎,天未晓,只见天色在云端氤氲着朦胧诗意,心底响起一首悠扬的歌。
穿着各色华夏民族服装的美丽少女们,穿过薄如蝉翼的云层,穿过嵌着绚烂曦光的雪山之巅,摇曳在苍穹里的一抹青色草原上,天山、长白山、喜马拉雅、梅里雪山的缈缈雾气在音乐里蒸腾、绽放,心里的歌愈加空灵高亢嘹亮。
华夏实在太美。
这如同风景宣传片一样的画面让所有人心醉,又让人赞叹,此刻“细语”和“S站”也是一片沸腾。
“从来没有想到我的祖国这么美。。。。。。。。。。”
“有生之年系列,这宣传片实在拍的太好了。。。。。。。。”
“人生中必去的地方又增加了不少,大美华夏。”
“音乐声中我听到了属于华夏千年的沧桑与荣耀!太感动了!”
“音乐美,风景美,布景美,壮哉我大天朝。”
“为什么我看一个风景片居然会热泪盈眶。”
“我发现程老师作曲是真牛B,从《故宫的记忆》到这一首,实在太震撼了,顶程老师一个,别做流行音乐了,来做NEWAGE吧!!”
。。。。。。。。。。。
观众与网友们赞叹不绝的时候,大屏幕的画面已经放到了绵延八千多公里的长城,这对华夏名族来说,既是蜿蜒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荣耀,它证明了我们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它也是伤疤,几千年来一直讲述着华夏抗击外族的战争史。
而观众们的视线随着长城向前蔓延,跟随着全息投影,大家又一次进入了故宫。
这时音乐结束,字幕出现了第二章节《末代皇帝》。
随着字幕标题消失,故宫大门缓缓打开,中间站了一个身穿龙袍的小孩子,他带着夏朝冠扎着金钱鼠尾辫,屏幕的最下方出现了六个字,“爱新觉罗。溥仪”。(BGM《where。is。armo》坂本龙一)
这个视频伴随着沉重的音乐,开始用这个三度登基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视角回顾对华夏人来说也是不愿意记起的屈辱历史,就连华夏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命运都身不由己,更何况身处战乱中的普通百姓?
翻开这旧华夏尘封的历史,一段饱受屈辱的画面展现在所有人眼前:从硝烟中的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猖狂的各国侵略者在华夏国土上横行霸道,杀死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财产、毁坏我们的珍宝!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夏所犯下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像强盗一样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制造了一个接一个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只是这些在镜头上并没有直接体现,只是每个华夏人心中都清楚。
画面上只是展现了华夏曾经名义的最高统治者溥仪,颠沛流离的上半生。
但他就是华夏五千年荣华,五千年枯槁的缩影。
国之历史,但凭人间甘泉雨露滋养,任由历史风雪雷电驰骋,茁壮时碧翠岁岁荏苒,荒芜时,上位者一个苍凉的手势,颠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一声声琴弦似哀鸣,一对舞者在江面上如惊鸿,一曲悲歌蔓过观众心头。
二胡声拉响了华夏儿女为国忧,可岁月载不动这有血有泪几多愁。
随着悲戚音乐,画面转至九一八事变,溥仪在RB人的控制下,担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然后进程推进至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三章节《战争史诗》标题出现。
(谢谢申屠鸣良的盟主,谢谢萝莉·维多利加的万赏,下一更在两点到三点之间)
第七六四章 战争与和平(3)()
程晓羽编排的《战争史诗》一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开端》(《love&loss…original》)第二小节《出征》(《gipsy。danger》《环太平洋》)第三小节《登陆》(《the。mass》ERA这首歌是由一个叫“Era”的法国现代乐团创作的。它与德国知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受盛赞的作品《CarminaBurana》(布兰诗歌),曲调均源自于发现于德国的中世纪法国宗教音乐。一些人将其误传为纳。粹军歌、亨德尔《弥赛亚》中的曲目。)第四小节《结束》(《pacific。rim》《环太平洋》请大家先建立一个歌单收录进去连续播放。)
程晓羽将四首newage音乐稍作改编,串联在一起,用剪辑和部分拍摄,弄出了一部纪实影片,用以呈现华夏联合远征军五十二军的二战历史,这个五十二军在程晓羽记忆中的历史,被当做是一个谣言,但在这个时空却是真实存在过的。
第一节在《love&loss…original》平缓中开篇,讲述了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作为抗日第一线的华夏军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大战将RB人钉在了朝鲜战场的历史,但因为政治原因并没有过多描叙,几个剪辑的战争场面一闪而过,随着激昂的音乐结尾,最后画面中显示华夏当时的两党领导人,决定组建远征军进入欧洲作战,
第二小节《出征》开始。
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時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顛空战失败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崳闹瓶杖āT谡庵钟欣蝿葜拢鸺吐匏垢T贖SD举行会晤,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想,提议由英、美、苏、法、华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而所有要进入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必须派遣军队进入第二战场。
华夏在自身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派遣了第二舰队以及华夏联合远征军最为精锐的五十二军赶赴欧洲,参加诺曼底登陆。
而第二小节《出征》的镜头大部分都给了如今还有几艘保存在军事博物馆的军舰,其中大部分都是华夏最好的巡洋舰,“ZQ号”、“永绥”、“楚同”、“太原”、“安东”、“江犀”、“联光”、“吉安”、“美盛”。
第二小节《出征》的镜头,程晓羽并没有办法短时间去完成拍摄,只能在获得版权之后,大多剪辑自华夏历史战争片《五十二军》。随着电贝司和电吉他的声音,先是庞大的出征仪式,小提琴跟着响起,画面上则是盛大的阅兵,列队整齐的士兵朝运兵船走去,并举枪高喊着“以做好牺牲的准备”,最后是九艘巨舰和几艘运兵船出港,钢铁船身击打着海浪,让人热血沸腾,随着昂扬的号角吹响,汽笛声跨越时空响彻整个尚海。
整个画面剪辑的相当凌厉,尤其是士兵们举枪列队走过巨大的舰队身侧的画面,和十多艘船舰在民众的围观下,带着赴死的决心使出港口的镜头,十分的燃。
第三小节《登陆》是程晓羽亲自拍摄的长达十多分钟的诺曼底登陆场面,但因为时间有限最后被剪辑成了七分钟,程晓羽完全是模仿的《拯救大兵瑞恩》来拍摄的,使用便携式摄像以登陆士兵肖博平的第一视角带入战争,更好的让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和真实性。因为有张路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请来了华夏军队协作拍摄,这七分钟的片段拍摄的相当震撼,让张路阳都大为感叹程晓羽的天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而是多分钟,经典)
当庄严肃穆的《zhe。mass》响起的时候,没有太阳的阴沉的天幕,浑浊又冰冷的海水,布满防止登陆坦克铁栅栏的沙滩,让人立刻就进入了“诺曼底登陆”的那一天。
程晓羽在登陆情节中,摄象机是手提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时刻都在运动中的,但又因为人工操作,因此,镜头一般都是平行对准物体或者是45度角的仰拍和俯拍,画面设置是以士兵视角取景,用来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加上跟踪拍摄,或干脆将摄影机放在地上以人的视觉体验观察整个战场,观众就随镜头仿佛亲临奥马哈滩头,感受着枪林弹雨的威慑。
一般的大场景不能很好地传递出战争的恐怖感,所以这里的场景没有用航拍,甚至只在战斗结束的时候用了一回全景,而更多的是采用中景,最常见的则是近景和特写。
在《登陆》中的死亡镜头相当的逼真,处于主角位置的华夏五十二军士兵中弹后没有挣扎就牺牲了,在壮烈又肃穆的音乐中。所有战士的英勇就体现在永无休止的死亡上面,持续的死亡,持续的向滩头前进,几乎没有什么壮烈牺牲的场面,也没有一般战争片里慢镜下对死亡过程的“全程直播”,更没有了不切实际的垂死反戈,死亡,来的是如此的快,快的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在《the。mass》趋向圣洁的吟唱之中,死亡逐渐增多,一个、两个、三个……不计其数,最终营造出来的是银幕上惨烈的景象,人们在不只不觉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战争中更是如此。片中的死虽然是短促的,但在音乐的铺垫之下却显得格外有力,及其强烈的传达出战争的恐怖、悲惨与人性的没落,在这个片段中,人的生命是这样的转瞬即逝。
当这七分钟的短片播放出来之后,华夏大多数网络论坛、“细语”和“S站”弹幕全都疯了。
好评如潮水般涌来,
“实在太真实了!音乐让人热血沸腾,视频让人浑身发冷!导演牛B!”
“谁说华夏人拍战争片只会手撕鬼子的?程导牛B!期待程导演能拍摄战争片。”
“我看的眼泪花花的!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先烈们英勇的牺牲。”
“没有口号,没有垂死挣扎,也没有煽情,只是真实而已,就是因为太真实,所以让人难受。”
“这短短的几分钟,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硝烟弥漫中的激情澎湃,战火纷飞中的紧张血腥。程导演太牛B,这场战斗实在太壮烈了,搭配上这样的音乐,无敌。”
“但我真实感受了诺曼底登陆。。。。。。。。。”
“爆炸,激燃,在《出征》里我就热血沸腾了,看到这里更加的血脉偾张。好想程导演下一部拍战争片。”
。。。。。。。。。。。。。。。
但这并不是结束,第四小节《结束》是程晓羽剪辑的是多部电影的战争画面,主要集中在登陆之后五十二军所参与的西线战事,以及德军在二战後期於西线发动一场绝地反击……阿登反击战,又称突出部之役,包括发生在法国卡昂的《112高地争夺战》,而最后则剪辑了前苏联拍摄的《柏林战役》。
在程晓羽的剪辑里并没有突出战争的正义性,而是强调了战争的波澜壮阔的宏伟与血腥罪恶的残酷,最后在号角声中,画面定格在,黑白色的残破世界,堆积成山的尸体,只剩下一面残破的红色旗帜在飘扬。
程晓羽并没有剪辑出欢庆胜利的场面,而是用这样图画,预示着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战争结束了,但是却没有胜者。
可仅仅是这样并不能达到反思战争的高度,程晓羽还有后招,大屏幕变黑,接着出现第四章《人间》。
此刻登场的是上戏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刘光义,他将演唱的曲目是德语歌曲《AN。DEINER。SEITE》(《AN。DEINER。SEITE》unheilig)。
大屏幕是除了像成片的树林一样树立的墓碑之外别无他物,刘光义站在这一片又一片镜头扫过的各种语言写就的墓碑前面浅吟低唱,如同在念诵镇魂曲。刘光义那副苍桑浑厚的嗓子就能给人非常强烈的感觉,听起来磁性十足却丝毫不矫柔做作,轻易便能俘虏人心。更出彩的是程晓羽的曲子,前奏旋律让人哀思沉重,副歌又让人有所感怀。
而背景的全息影像上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