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梦工场-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好上司们分不开。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美国总部工作期间的一位顶头上司-现任微软Windows部门高级副总裁的Steven Sinofsky。
初识Steven: 感觉很“另类”
Steven Sinofsky喜欢人家喊他“Steven”,而不是美国人常用的简称“Steve”; 可能是不想与公司另外一位”Steve” (鲍尔默)混淆吧。Steven是微软传奇人物之一。他大约三十出头时就当上了微软全球副总裁,不到三十五岁时被提升为高级副总裁,是他那个级别里最年轻的一位。在2006年调任Windows部门之前,Steven全面负责Office所有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十多年,发布了Office 95至Office 2007。一度被戏称为“King of Office”(“Office之帝”)。Steven是我当时所在的Office开发部门2000多名员工的顶头上司。
说起来我们认识的过程,还挺有意思,也许只有在微软这样等级不明显、“没上没下”的公司才会发生。我当时所在的Office产品策划团队颇为国际化。除了在美国总部有一支二十多人的团队,在欧洲也有相等规模的团队,负责了解当地主要国家的用户使用习性。但是在亚洲却没有人专职做同类工作。因为我的中国背景,我对此较为敏感,还组织东亚地区的开发团队来总部介绍他们的工作,以期唤起大家对东亚用户需求的关注。
一天临近下班时,我收到一封我们部门总监发给我的email,上面抄送了两个人,一个是我当时的小老板 -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小伙子Cameron,另一个叫Steven什么的,我也没仔细看。邮件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与中国有关。我还记得我当时挺不客气地“reply all”(全体回复),回件中陈述中国及其它东亚市场的重要性,并说东亚用户使用习性与欧美用户很不相同,如果我们没有专人去做这方面的调研,我们就不能管自己叫“Global Planning Team”(全球策划团队)。写完后,我点击“send”就发出去了。就在邮件发出去的一刹那,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猛然间意识到抄送的另外一个人是Steven Sinofsky。正后悔自己太鲁莽,我那可爱的小老板敲门进来,冲我挤挤眼睛,说,我猜,Steven一会儿会来找你。我正半信半疑间,一个瘦瘦的、中等个子的“小老头”已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他上穿一件灰色鸡心领毛衣,下着一条发白的牛仔裤,两眼炯炯有神。这正是我在公司大会上见过的Steven。
Steven那时其实才三十七、八岁,却已头发稀疏并且花白,估计用脑过度。要不是他一举一动充满活力,不知情的人真以为他是个“老头”。我正有些紧张,Steven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然后就和我聊起天,完全没谈邮件上的内容。我也随之放松下来,就跟他从中国的Office团队到我的老家神侃了一通。这以后,Steven就成了我办公室里的常客。我后来发现,通常下午四五点钟时,Steven会在楼里转转,和大家打打招呼,聊聊天。所以开大会时,他能常常叫出一个普通员工的姓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Steven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即加入微软,从一名普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做起,在不到十年的光景里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并很快跃升为高级副总裁。若在公司里严格按级别排,Steven大概排个第六、七名,但若按影响力及地位,他的名次要更靠前。有些事情上,连盖茨或鲍尔默也让他三分,或更准确地说,不去干预他。
微软的成功人士,大多具备以下特质:聪明、勤奋、精力旺盛、极具竞争意识。 Steven 可以说在这每个方面做到了极致。说Steven“另类”,是因为他跟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不一样。比方说,他一点儿没架子,凡事亲历亲为。我前面提到他常常“转悠”到普通员工办公室,与大家聊天,询问工作情况。以他的级别,这在即使并不讲究等级的微软也不多见。他还喜欢自己做会议记录及业界观展心得,换了别的高管可能早就请下属代劳了。再比方说,Steven出差很少带随行人员。有几次来中国,他甚至只身前往,完全不像其他人前呼后拥。
Office团队显然已经习惯了他这种方式,有些见怪不怪。而且他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下属。部门里副总裁、总经理级别的人出差,随行人员精简到不能再减。更“不可思议”的是,我有次出差在飞机上巧遇Steven的一位下属,是当时掌管Outlook产品的全球副总裁。他碰巧和我去参加同一个会议,竟然跟我一样挤在经济舱里。
从“反博客”到博客人
2005年左右,Steven开始写博客。据说他初博时动机很有趣 – 他想证明博客不过是个”fad”(即昙花一现),长久不了。没料想他开博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校园招聘到员工评估到工作中的压力到西雅图的天气,他都一一“博”之,不亦乐乎。他的博客在公司内外影响颇大。在公司内部,他的有关管理方面的博文被广为转发。
Steven的博客在对读者产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影响了他本人对博客的看法。Word 2007 在最后关头加入了对博客的支持功能,就是他对博客态度转变的最好说明。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公司内部博客正式命名为“Steven’s Office Hours”(“Steven 的工作时间”)。
2006年Steven随公司招聘团队去了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该校位于美国硅谷地区,周围高科技公司鳞次栉比。加上北加州气候宜人,阳光灿烂,要让毕业生去外地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当得知有些学生有意来微软工作,但是对西雅图多雨的天气心存芥蒂时,Steven写了一篇著名的博客,题为“为什么西雅图的天气并不赖”(“Why Seattle Weather Does Not Suck”)。文中Steven以事实说话,用即将发布的Excel 2007的Beta版对西雅图每月的降雨量做了分析,并与其它几个大城市做了对比,得出结论:西雅图虽然降雨天数偏多,但总降雨量相对而言并不多。而且夏天几乎滴水不降,所以天气并不如传言中说的那么差。斯坦福的毕业生里有无因这篇博文而改变决定,我不得而知。但是想到一位高级副总裁在天气问题上如此较真,不禁莞尔。再一想,他为公司招贤纳士可谓用心良苦。
第8节:“另类”高级副总裁(2)
Steven学中文
2004年初的一天,Steven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见面就大声说:“Ni Hao!”(“你好!”)然后宣布他要学中文。见我半信半疑的样子,他打开手中的一个大开本,原来是本中文教材。Steven说他刚报了华盛顿大学的中文课,每周三晚上上两个小时。我听了就开玩笑地说,太好了!以后咱们就可以用中文对话了。Steven略带腼腆地说,No; no.不过你能每周花点时间帮我练习学过的中文吗?就这样,Steven成了我的中文学生。大概有两、三个月时间里,他每周三中午到我办公室里报到。我帮他复习在中文课里学过的词语及简单对话。
我原以为Steven学习中文不过一时兴起,其实他早有“预谋”。沿袭美国大学的做法,微软给一些资深员工提供“sabbatical”(即长假)。Steven那年准备从日常事务中脱身三个月,去中国了解微软在当地的销售及研发情况。他学习中文,也是为此行做准备。
Steven上课很认真,我常常忘了他是我的顶头上司,对他要求还挺严。跟大多数外国人一样,Steven很不习惯汉语里的四声。我一遍遍地教他,他跟着一遍遍重复,就象小学生一样。有时候门外传来窃窃私语和偷笑,他就恨恨地说,这些家伙一定在嘲笑我。我当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一下。的确,Steven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学习中文,光是他这份用心,已经很让我感动,我也打心里想帮助他。很快Steven已经能说一些日常用语,他觉得“好久不见”这话很酷,就常常挂在嘴边,哪怕是两天前才见过。
Steven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关于“普及中文”的理论,即大力推广拼音系统,取消汉字,这样才能帮助中文真正走向“国际化”。估计他在华盛顿大学的中文课上也发表了此番言论。有天来我办公室,他带了一张课上发的讲义。我一看,是近代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施氏食狮史》,全文共九十一字(连标题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这篇短文人人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 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赵老先生限制性地使用一组同一读音但字形不同的汉字来行文,据说是想借以说明汉字及汉语书面语的功能——以形表意。Steven的中文老师很聪明,他借此文告诉他的美国学生们汉字存在的必要性;拼音可以帮助大家学习中文,却无法替代汉字。Steven对此深表折服,再也不提他的“中文国际化”理论了。
Steven与中国
从Steven学中文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很有兴趣。他自认为不懂中国,所以希望了解更多。当中国官员访问微软总部时,Steven通常很乐意与他们见面,这令负责政府关系的同事们感激不尽。一次Steven见完一位中国科技部副部长,这位高级官员回到酒店当晚就用英文给他写了个email; 感谢Steven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他及他带队的代表团见面,并称自己通过此行加深了对微软的了解,学习到很多东西。这个email让Steven非常惊喜。他在转发给我时写了一句话加上惊叹号:“能想到么,我收到了一位中国官员的email!” 这在从前是不曾发生过的。显然Steven觉得中国政府官员在对外交流上有了明显进步。
Steven自2000年后至少来过六次中国,大多是在他管理Office部门期间。其中有一次是2003年初春。那时中国刚发现非典病例。和大多数人一样,Steven当时还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义无反顾地按他的原定计划去了中国。等他回到美国时,已是草木皆兵,人人谈“非”色变。美国政府也告知国人不要在此期间去中国。Steven回来后就很自觉地把自己隔离起来,在家里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后来说起这段经历,他还津津乐道,宛如历险一般。
第9节:“另类”高级副总裁(3)
2003年11月,Steven Sinofsky身着唐装在北京参加Microsoft Office System产品发布会
前面提到Steven苦学中文,为来中国度过他的sabbatical做准备。他原本打算来中国生活三个月,不料好事多磨。2004年九月,正当他准备启程前往中国时,美国法院发来传讯,让他到新泽西州为一起牵涉微软的专利权案做证。无奈他只好改变计划,去东海岸呆了两个星期。还好微软很快在此案中获胜。十月一号中国国庆那天,我收到Steven题为“Ni Hao”的email。第一句是用拼音写的:“Wo Xian Zai Bei Jing! I made it! (“我现在北京!我做到了!)”欣喜之情,跃然于邮件中。
Steven来中国小住的动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学习”,以了解中国的市场及微软在中国的包括研究、开发、以及他相对不太熟悉的销售团队的运作情况。从中国回到美国总部后,我邀请Steven给微软总部的华人员工做了一场演讲,谈一谈他在中国工作的心得体会。那天来了几百人(一些美国员工得知消息后也来了),小报告厅都坐满了,还有人站在走廊上。Steven用Office产品之一PowerPoint做了六张幻灯片,以他一贯的幽默、直率的风格给大家生动地讲述了他在中国的经历。
演讲伊始,Steven首先感谢了微软法律部门。为什么呢?还记得我前面提到他临行前被法院传讯作证的事么?Steven说,若不是咱们微软的律师能力强,早早打赢了这场官司,他还有可能去不成中国呢。然后Steven感谢了他的大老板,允许他抽出近三个月时间去中国。紧接着Steven表达了他对微软中国同事们的歉意。他开玩笑地说,当初微软中国听说他要去呆三个月时,以为总部高层派他去“卧底”视察那边的工作情况,着实紧张了一阵。这次去中国若给大家造成了心理负担,他很抱歉。 同时他对微软中国各部门给他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接下来,Steven讲到他去中国的目的。他专门强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