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微软的梦工场 >

第11部分

微软的梦工场-第11部分

小说: 微软的梦工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幸福出门。有一天,我们全家围坐一起边喝我制作的柠檬蜂蜜饮料,边品尝她做的“饭后甜点”(其实是她把胡萝卜切成块儿,在盘子里摆得漂漂亮亮地端到餐桌上)时,她说:“妈妈,我们家的日子过得真幸福”,我听了好心安。   
我曾经在一本时尚杂志里看到一篇题为《和职业一起成长》的文章,作者是一个在外企打拼过的女孩叫钱静,她说的一段话让我很有共鸣。她说:“职业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职业真正赋予我们的不是薪资也不是社交平台,而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成熟起来——终有一天,我们会由衷地感激它。”   
回想在微软十二年的职业生涯,除了“美好”,我很难想象出一个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些日子在我心底里的沉淀。不论是研究院成立仪式结束之时,我与另外一个同事郑薇 疲惫而幸福地走出酒店,还是与经理们的一次次推心置腹而受益匪浅的谈话;不论是与实习生们一起上MS^2课程时所感受到的个体被藏匿但仍可被激发的热情,还是在负责实习生项目中得到同学们的热心支持和积极鼓励……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我人生经历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虽然,我现在把人生的重心从事业转向了家庭,并且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教育中,我相信自己无论何时都会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因为我拥有与微软一起成长的十二年。   
作者介绍:   
陈蕾,在微软公司工作过12年。曾任李开复博士和张亚勤博士的执行助理。后担任过人力资源专员、学生项目专员。最自豪的事是有幸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亲历了研究院从出生到茁壮成长的过程。最好玩的一份工作是2004年至2006年期间负责研究院的实习生项目时,甘当孩子王,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她希望今后能继续有机会与学生朋友分享人生经历,共同进步。陈蕾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和合嘉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商务顾问。         

第30节: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面试(1)         
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面试   
作者:邹欣   
大约是1996年春天,我在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正忙着写硕士论文。一天,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来自Richard Brodie,我依稀还记得上面写着:   
〃I〃m the creator of Word。 I found your resumes……are you interested in a contract position at Microsoft (我是Word的发明人之一。偶然看到了你的简历,请问你对一个在微软工作的合同制员工职位感兴趣么)?〃   
他叫我写了一个程序 (好像是二叉树排序),我写好之后email给他。几天之后,他又安排了微软的一个电话面试,主要询问了一些关于项目、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知识。不久,他说我还得亲自去面试,同时把去微软公司总部Seattle的来回机票寄给我了。   
说实话,当时我试图用Word 软件写毕业论文,功能很多,但是并好用,我后来是在一个很旧的Macintosh机器上用Mac的软件写完了论文。在这之前,我已经得到了几家软件公司的Offer。并且因为以前有过在一个大型公司工作不愉快的经历,我对大公司的兴趣倒不大。但是又一想,免费的机票、还有Microsoft 的名声,于是我抱着去看看的心理就上路了。   
那天清早,我从底特律经匹兹堡飞到了西雅图,由于时差的关系,到达时还是早上。Richard 接了我,从机场到微软的路上,他和我聊了我在国内做过的项目。听说我们在目标码上汉化了SCO Unix(由于没有源代码,我们反汇编Unix的代码,然后在上面修改,让汉字能显示出来,比较Hacky)。他吃了一惊,拍拍我的肩膀说,那你做这个工作是没问题的了。   
我进了微软17楼的门厅,觉得气派不小,一个叫Gary的人把我领到他的办公室,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一个大盒子上好像还有日语写的“棋盘”二字。寒暄之后,他就直奔主题。   
他问道:“在一个含有DBCS的字符串中,如何从当前的位置向字符串头退一个完整的字符?”   
读者看到这个地方可千万别笑,当时的不少文字编辑器不能处理这些问题,编辑的光标时不时会跑到一个汉字的中间去。我在黑板上写算法,他在旁边提问。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DBCS (双字节字符集系统) 中 leading byte和trailing byte的区别,然后向字符串开始处搜索。写完大概的算法后,又继续把所有细节都实现了,然后讨论了优化的问题。最后,他好像挺满意。   
(现在想不起来午饭是如何解决的了,一般情况下吃午饭时也要安排面试,问一些和技术有关的问题)   
第二个见面的叫Daniel,看样子像中国人,他叫我做了几个指针的程序,大概是把单链表倒过来之类的。然后要我分析各种算法的优劣。这一关很顺利就过了。   
第三个见面的叫Matt,他跟我谈了他们正在做一个叫Outlook的email和个人信息管理程序,远东版(Fareast; 中日韩语言)进度很慢,需要做不少处理双字节的工作,以及各种和中日韩环境有关的问题。我问他:“你们为啥不用 Unicode ; 我觉得Unicode一出,就再也不用DBCS了。”他有点尴尬地说,我们的程序是建立在一个叫MAPI 的平台上的,它还不支持Unicode。正说着,门外一阵骚动,有人推门进来说:“哥们,快去……”。征得我的同意之后,Matt 带着我来到一个大厅,一帮人围着看一个人在被剃光头,有人还在起哄。被剃者面带微笑,岿然不动。Matt介绍说,他叫Mike,是Outlook的开发总经理 (development manager)。他和大家打赌,如果在某月某日之前整个团队的bug数量减少到一定数目,他就以光头回报。   
看完剃头事件,我从堆满饮料的冰箱里拿了一听Mountain Dew,继续面试。Matt叫我实现标准函数itoa()功能,就是把数字转换成为字符串输出。或许是累了,或许是Mountain Dew里大量的咖啡因起了作用,我觉得用简单的循环方法太平常了,就写了一个用数学函数的做法。他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解法,你为啥不用简单的方法?你知道数学库函数有多慢么?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想用这种解法向面试官证明自己懂得挺多的,现在看起来比较幼稚。?   
下午,Richard送我到机场附近的旅馆,路上他问,要不要在西雅图一带兜兜风?我说,我觉得我肯定会来这里上班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这次就不用了。吃晚饭时,我还买了一份报纸,拿了几份房地产的广告,和中西部的价格比较了一下,当时比较的是租房子的价钱,不是买房子的价钱。?   
回到底特律一两天后,Richard来email说,前两个面试都挺好,好象第三个面试官有些看法……又过了几天,他说,你可以来上班了。于是,我就推掉了其它公司的offer,来到了微软公司所在的雷德蒙,在微软里开始为远东版的Outlook进行开发。我那时的Email 地址前有一个“v…”,表示vendor。   
当时我面试的公司中,我记得只有微软是要求我当场写程序,而且要写得非常完整的程序,不是讲一讲大概的想法就行了。   
我还记得曾经有公司问我“你如何定义成功?”,这个问题真是难以回答,我真想亲自问一下提问人的标准答案是什么。还有一个公司还叫我做了两个小时的心理测试问卷,其中问到:“古今中外,你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我心想如果写中国的古代高士,那太难解释清楚了,于是我转而描述了某位美国开国元勋,而且尽量小心不要把他的事迹和其他开国元勋的事迹混淆起来。大概他们分析出来我的心理还算主流,不久之后我也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入职邀请。         

第31节: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面试(2)         
当时一个在芝加哥的公司听说我不想接受他们的offer,问我为啥?我说西雅图气候宜人,而芝加哥太冷了,他们就说,这样,你的薪水上还可以再加上几千元,这样芝加哥的冬天就比西雅图还好过了,如何?我想了想,还是直奔西雅图而去。现在回想这些面试过程中的趣事,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不久,Outlook97和它的远东版本也如期发布了,我写的代码也在其中。Outlook 的员工特别兴奋,喝了不少酒,也互相浇了不少香槟,把团队中的每一个同事都扔到办公楼外的大水池中。后来整个楼道的地毯和墙都是湿的,最后Outlook 团队不得不取消团队聚餐,用原定聚餐的预算来打扫“战场”。   
在微软上班差不多一年后,我成为了微软正式职工,没有经过面试。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把交给“v…xinz”的任务都转到“xinz” 的账户名下,就继续干活了。当时Outlook 的总经理叫Brian,他经常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办法劝说在那里实习的学生直接成为正式职工,好像Daniel 就是先做了实习生,后来退学后直接转正的。我问我的老板,不是说成为正式职工要5到6 个人面试么?他说,别浪费时间了,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面试。   
作者介绍:   
邹欣,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开发经理,主要负责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他于1996年加入微软公司,前后参与了 Outlook; Product Studio; Visual Studio等产品的开发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了《移山之道—— VSTS软件开发指南》(2007年),《编程之美——微软技术面试心得》(合作,2008年)。他还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试验班讲授 《现代软件工程》课程。邹欣于1991 年获北大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学位;于1996 年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         

第32节:迟早要回来一趟(1)         
迟早要回来一趟   
作者:谢育涛   
求学之路   
十年寒窗其实是弹指一挥间,现在想起来已经模糊不清了。   
很多人会好奇地问我是不是跳了很多次级才上了科大少年班的,其实我没有跳过一次,只是越级了而已。我的履历上没有小学一年级的记录,因为小时候在农村,上一年级的堂姐边上学边带我玩,于是我把一年级也顺带上完了;我的履历上也没有高三的记录,因为当时我所在的湖北省潜江中学给高二年级办了个集中突击班,我因此提前一年参加了高考并幸运地通过了中科大的录取线,所以一共节省了两年就上了大学。   
大学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在那里,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不用藏到课桌底下偷看了;终于可以因为酷爱打篮球而直到夕阳西下还一人人留在操场猛投篮;终于可以彻夜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而不惜错过了第二天的课程。也正因为上了大学,我放弃了高中时对空间物理的爱好而转投了计算机软件的怀抱,也曾经非常‘不小心’黑入系里的电脑系统导致其崩溃而得到系主任的特别“照顾”。除此之外,我们和所有的学生一样熄灯不闭嘴夜谈到开始说梦话,到毕业的时候也是和几个死党依依不舍挥泪而别……当然,学习还是高于一切,五年后我又幸运地免试进入中科院软件所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后顺利毕业。在1996年的夏季,我当时面临着毕业后的几个选择,包括出国读博和留下来开公司,现在想想也许当时就留在国内也不错的。“有机会还是出去看看吧”,父亲这么告诉我。我权衡再三,开始考托福考GRE联系学校,最后拿到且仅拿到北卡州立大学的奖学金,没有再犹豫就去了美国,继续我的求学之旅。   
弃学业投微软   
在北卡州立大学读博期间,我主攻的是计算机形式语言类的研究,没想到两年后却发生了一个转折。当时,我的导师要跳到纽约的一所高校去任教,他当然愿意让我跟他一起过去完成另外三年的博士学业。可是这个时候,我和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家庭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明显是一个穷博士生难以承受的。巧恰,微软公司有人来我们学校进行校园宣讲并直接进行面试,由于对微软一直非常向往,而且之前自己也有在朗讯做过一年实习生的经历,所以直接在宣讲会上投递了简历,接着就当场安排了两个人来面试我。在谈话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出微软的人是非常Smart的。面试的题目基本都是一些常规的题目,没有特别让我始料不及的内容。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微软的电话让我去雷德蒙总部面试。当时HR给我安排了两个组的面试,一个是Windows组,另一个是PKM (Publish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harePoint组的前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