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作者:刘佳辉
第一部分
第1节:前言
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高调做事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能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当然也绝非我辈所能参透、所能悟出的,它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
有些人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要求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后,随大流;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但自身综合能力缺乏,办法少、点子少、找不准切入点,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心办成坏事。有些人说起来头头是道,自以为是,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一事无成。
不用急躁,静下心来仔细从头到尾阅读此书吧,本书立足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有着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它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掌握做人做事之精髓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尽快在爱情中体验甜蜜,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幸福!
第2…4节:目录(省略)
第5节: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人生多舛,世事艰难。这就是说,人生少不了逆境,少不了坎坷,少不了挫折。顺境常常是过去艰苦耕耘收获的结果,逆境也正是日后峰回路转、否极泰来的前奏。因此,你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北魏节闵帝元恭,是献文帝拓扑弘的侄子。孝明帝时,元义专权,肆行杀戮,元恭虽然担任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总提心有一天大祸临头,索性装病不出来了,那时候,他一直住在龙华寺,和谁也不来往,就这样装哑巴装了将近十二年。孝庄帝永安末年,有人告发他不能说话是假,心怀叵测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他住的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元恭听了这个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来。没过几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师。关了好几天,由于抓不到什么证据,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杀了孝庄帝。那时,坐镇洛阳的是尔朱世隆。他觉得元晔世系疏远,声望又不怎么高,便打算另立元恭为帝,但又担心他真的成了哑巴。于是便派尔朱彦伯前去见元恭,摸清真实情况。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见到尔朱彦伯后开口说:〃天何言哉!〃十二年的哑巴说了话,彦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当了皇帝。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痛苦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士来讲,在各种磨砺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由逆向顺。
人生智慧
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
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副得意忘形的面孔,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情,一副专横跋扈的气势……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迟早会失败。
社会的门楣有高有低,只有以谦卑的姿态行走其间,才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门庭。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任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免职。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属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但他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作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艺洁身寡欲,李胤清廉朴素,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谦恭。
人生智慧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第6节: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
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
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是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在中国古代做人的艺术中,〃大智若愚〃常被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得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普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
这种低调做人之术在汉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得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大事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无不以弱者的姿态做出强者的举动。
人生智慧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薮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平和待人留余地
平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态做人,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又能迎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低调做人的要义。
宋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同范仲淹一道推行新政,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位。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没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时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其开脱。他这种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改正缺点、尽职尽责,而且韩琦统帅的是一个大部队,事情虽小,影响却大,上上下下一知晓,谁不愿意为这样的统帅卖命呢?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