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语言的突破 >

第27部分

语言的突破-第27部分

小说: 语言的突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丁诗人赫休斯在两千年前写过这样的名句:“不要去找字句,只要找事实和意思,你想要找的字句便会大批涌现出来。”

倘若你心里有了坚实的意思,你便会从头至尾预习你的演说。当你在等候电车或电梯时,都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演习。以后,你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做出应有的姿态,高声而有力的去演习。英国的李特主教,常说讲道者不是讲过六七次的道以后,不能得着所讲的真正的思想。所以,演讲时,应抓住演说的真正意思,至少也要预习那些次数。在演习时,不妨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在你面前真的有听众,一直用力的想象,直到真的面对听众,便不会产生局促不安的心理了。

让演说变得更有新意的方法

演讲关键是要有新意,有底蕴,尽可能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给人以隽永、深刻且耐人寻味的印象。这里,提供几种点题的形式,我们不难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一、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语词点题,以吸引听众产生共鸣的心理。这种共鸣的实现,也是符合演讲的第一人称语言角度的特性的。马丁?路德?金在他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说中,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就反复“描述”“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一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连续组成主观与客观相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画面群”,强烈地把主题给渲染出来,其实这也是一种颇为艺术的点题方法,演讲时应特别注意。

二、使用警句点出主旨,以期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值得咀嚼的东西。警句的得来并不容易,可假如我们注意将情感和理智融为一体,并辅以反复、排比、倒序等多种加强论证的言语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与方法,这也是会留下警句名言的。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刚开始并没多少新意,更别提警句了。在演讲将要结束时,他连续使用了两个重复的呼告语,立即就将警句凸现出来了,运用这种手法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黄钟轰鸣,余音不绝于耳:“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三、艺术地运用熟语,会使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熟语通常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对此,切不可妄加轻视与贬低。对此假如我们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那么在演说时,也有可能赋以新意并铸成警句,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与灵魂地震撼。

5.借助于好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演讲者,谈话者,论辩者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我们的演讲辞,论辩词包括谈话的一些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通过记忆把演讲,论辩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登台演讲或进行交谈,论辩时,才能张口即来,滔滔不绝。

如果记忆力不强,到了台上,一紧张就会丢三落四,甚至张口结舌。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否则,当你在开口演说时内容就会忘记。

著名心理学家薛兆尔说:“一般人在平时利用他的记忆力不及10%,这是因为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浪费了其余90%的缘故。”

要想有好的记忆力,首先要做到的,是抓住你对于预备牢记某事物的一个深刻、生动而永久的印象。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集中你的注意力。老罗斯福总统能有惊人的记忆力,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对一种事物有了一个印象,就像刻在钢板上一样牢记不忘。他曾花了极大的心力训练自己在杂乱的场合,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事。有一年,芝加哥举行某种会议时,老罗斯福总统住在一家旅馆的楼上,当时狂乱的群众挤满了街道,而且摇旗高喊着欢迎他的口号,军乐高奏,政治人员很忙的来去奔走,因为会议即将开始了。而老罗斯福总统却安坐在房中的摇椅上,对这外面的喧哗仿佛没有听到一般,静读古代史学家希洛多斯的传记。倘若换成别人。恐怕早就坐不住了。还有一次,他到巴西旅行,走到了一片荒林中,他选择一株大树下的清静处,坐在一把小椅上读吉朋的《罗马衰亡史》,当时,他整个的注意力都已集中在书中。不久,天下起雨来,雨点打着树叶,淅沥淅沥,不断作响,可他一点都没有察觉出。像这种读书方法,当然是不容易忘记了。

几分钟的注意集中就能抵得过几天不大关心的苦功。毕镐先生说:“一小时紧张的工作,胜过几年的恍惚生活。”伯利恒钢铁厂总经理葛休斯先生每年收入在百万以上,他有一句名言:“我学到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不论在那种情形下,我都每天照着去做,就是时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手头的工作。”这是获得记忆力的秘诀之一。

细致地观察与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发明电灯的大科学家爱迪生,用了27位助手,半年中,这群助手每天从电灯厂到研究所都走着相同的路,这条路的路边有一株樱桃树,可是这27位助手被问到时,竟没有一个人注意过。

爱迪生说过:“一般人脑中所记忆的事物,还不及他眼中所见的千分之一,从这里可见我们的观察力真是贫弱得可怜。”生活中,当我们被他人介绍去认识两三位新朋友时,通常只过一两分钟以后,就已把他们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原因就在于我们一开始就没有集中注意力和不曾把他们精确地观察的缘故。你或许会说自己的记忆力太差。事实上不是的,这与你的“观察力”太差,模糊中记事正如烟雾中拍照一样,不可能清晰可见。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听说某著名的心算家能准确快速地心算出,无论是专家还是观众出的任何复杂刁钻的算题后,为了难倒他,这位心理学家兴致勃勃地前往心算家的住处,出了下面的一道算题:

有一辆满载旅客的列车,出站时车上共有312名乘客,后来列车到达一处车站,下去18人,上来54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81人,上来44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23人,上来50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67人,上来35人,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下去12人,上来9人,接着列车又到一站,下去54人,上来66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17人,上来24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78人,上来85人,列车再到达一站,下去94人,上来56人,接着列车到达了终点站。

当这位资深的心理学家快速准确清晰地讲完上题后,心算家马上准确无误地把列车到达终点时在车上的人数告诉了观众。心理学专家却说道:“我不是问你达到终点的乘客是多少,我想问你列车在这期间一共停靠了几站?”心算家听后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希腊文学家艾斯?强森说:“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脑最敏捷、最准确、最清晰地记忆被注意的知识与经验。

高声朗读要记住事物

增进记忆的方法,是促成你口才的一种因素。为什么你往往对事物的印象,只是视而不见,一忽儿便会忘掉,这是你没有懂得记忆的秘诀!

林肯告诉我们一个助长记忆的方法,那就是他每次阅读必须要记住的书报,必须高声朗诵。他说:“当我高声朗诵读时,有两种官能在工作:第一,我看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第二,我的耳朵也听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因此,我比较容易记住。”

我们也不妨来学习这种高声朗读的方法,对记忆力加以提升。

林肯年轻时,就读的学校在一个乡村里,学校非常简陋,地板是用木块拼成的,窗子上贴着涂油的旧报纸,教科书只有一本,老师高声诵读,学生也跟着高声地读,声音非常吵闹,因而四周的邻居们给这个学校取了一个别名,把它称之为“闹市学校”。

就是在这样一个“闹市学校”中,林肯养成了一个终身的习惯。就是他要记住的事物,都高声读出来。曾经他在做律师时,每天早晨一走进事务所,就仰卧破榻,一条腿搁到椅子上,拿起报纸开始高声朗读起来。他的一位同事说:“我每天被他吵得心烦脑胀,跑去问他为什么要这样高声朗读?他说:我这样做是在运用两种官能,一是“看着”自己在读什么,二是“听着”自己在读什么,这样可以使记忆力增强不少。

现在就开始试着先把要记得东西写在一张纸上,然而大声地朗读它,当然在这期间也一定要仔细,这样你的记忆力会得到更高的地提升。

好的记忆力是锻炼出来的

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着强弱的差别。不过,一个人记忆力的强与弱,与后天的锻炼有密切关系。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功能,而大脑的发育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因此大脑参加学习和记忆的实践活动越多,也就越发展,记忆力就愈强。

英国科学家W.G.斯莱特在本世纪初作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他把一些12岁的孩子分成四组,让第一组每天用半小时背诵诗歌,第二组每天用半小时背诵散文,第三组每天用同样多的时间背诵历史和地理,第四组作为对照组什么任务也不布置。半年后,他进行了测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对有节奏的诗歌记忆力较强,第二组复述散文的能力较强,第三组对历史年代和地名记忆力较强,而第四组孩子的这三方面的能力都明显地不如前三组的孩子。这个实验证明,记忆力是完全可以锻炼的,只有通过锻炼,记忆力才能真正地提高上去。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选择和创造合适的方法,提高记忆力也是这样。

下面仅举两例来说明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一、择优定向记忆法

在中学期间,爱因斯坦就感悟到自己的大脑左半球异常发达,因此进入当时还是粗放式教学的大学学习时,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这项特长,他果断地去掉了对特长发挥无助的很多课程,集中主要精力去学记能发挥己长的课程。结果于窄化了的领域中获得了比其他同学多得多而且也精深得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他在窄化了的物理学领域内拼搏奋进,终于相对论被他创立了起来,因此,他被世人赞誉为科学巨匠。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不懂得择优定向发挥己长的人,无论多么勤奋、多么认真,都只能说是记忆路上的盲人:

一位患有自闭症并被人视作轻度弱智的青年,对日子却有着超出常人想象的记忆能力。如果拿日历考他,他会“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原来在这个青年六岁时,这种独特的才能就已经被亲人发掘了出来。

事实上,他是一位具有记忆天才的人,而并非是被人们称作的弱智青年。可惜的是,他自六岁起就错用了这种超常的记忆才能,去记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日子。假设他的亲人在发现他的记忆才能后,高精尖部门对他定向培养,让他在自闭的环境中去记忆必须记住的中外高精尖知识信息与实践经验,并找出其间的联系,那么,现在的他很有可能已是科技界不可多得的精英了。

择优定向的先决条件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记忆特长越早,就越能抓住提高记忆力的先机。不然的话,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所择的“优”往往不会是“非优”,甚至会是“劣”。

在恒定的时间内,用各种感觉器官去记忆数量相等、难度相同的两组材料,而后进行记忆效果的感悟,如果发现运用视觉去接收这一材料的记忆效果凸显的话,那么,视觉记忆就是你的“己长”。也就是说,你的“优”就在这里。认清自己的记忆素质后,就要让自己的记忆特长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激起兴趣记忆法

爱因斯坦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巨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爱好者,他说:“我渴望着把异常优美的乐曲表达出来,就逼着自己提高演奏技巧,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乐谱也就容易记住了。”

在“关于人类的事物,我都要知道”的广泛兴趣的基础上,马克思卓有成效地识记了人类历史并发掘出了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演变规律,为人类地发展发挥出了巨大贡献。

达尔文是以《物种起源》闻名于世的生物学家,他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发现粒子而荣获诺贝尔奖金的丁肇中这样说: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

从上述人物中,我们可以得出,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怎样唤醒我们常常忽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