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

第7部分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第7部分

小说: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老板购买的第一块地是位于天河区的大块土地。当时那并不是市中心,但朱的盘算是:在广州市政府的未来规划中,天河区将被发展成商业中心。刚刚起家的合生创展出巨资拿下了处于规划之中的天河大块农田,开发建设华景新城项目。当时的广州,仍然以市中心的小盘销售为主,合生创展的大盘开发成为首吃螃蟹者。

朱老板赌对了广州市的发展方向,随着广州的扩张,天河区的楼价、地价稳步上升。到1996年,在成功开发四期项目后,华景新城已随着广州城市中心东移,成为天河著名楼盘。

从万科、合生的这两个案例中,可以总结出熬过泡沫、战胜泡沫的第一个法则,那就是---手中资产要具有好的流动性。
什么是泡沫?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价格上,你的资产的流动性突然衰减、或者消失了;消除泡沫就是等到经过一定幅度的时间、或者价格调整,流动性再度增强、恢复。
很多人扛不住这个调整的时间或价格幅度,就出局了。
万科从股市弄到了4。5亿港元。除了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的流动性比较差以外,其他经济发展时期,货币的流动性是最佳的。1993年以前,人民币汇价一直较港元高。但1993年以后,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改,取消外汇券,人民币1年内跌至1美元兑8。4元人民币,这时港币才终于超越人民币价格。当时,港币兑人民币黑市牌价曾跌到100∶140。这4。5亿港币,当时价值非凡啊。
当时企业的规模也没现在这样大动辄百亿,4。5亿保得万科平安啊。

合生的流动性体现在土地上,尽管海南泡沫破裂、宏观紧缩,但朱老板的土地拿到的价格极其低廉,并没有炒高过,这就好比你在海南是500元的地价成本,就算泡沫从7500元破裂了,跌倒1000元了,还不至于让你赔本,但就是利润狂跌了,一轮行情你白辛苦了,赚了个眼瘾而已。
但广州不是海南,呵呵,随着广州的发展,实际需求又有效的支撑了天河区的地价、楼价,保证了合生顺利度过调控。

万通逃在了山腰上
老潘事后常拿这段往事说的嘴响,但从现在的数据看,万通六兄弟跑的那是一点都没错,但并不是在泡沫的最高点出逃的,他们逃早了将近一年。
之所以讨论这个时间点,不是要求全责备,挑人家的问题,而是想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从而让大家更加明白,究竟怎样做,才能在一场泡沫中,安稳脱身。

按老潘的说法是,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
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
从数据来看,万通撤退的时候,海南的房价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到半年后,房价蹿升到了7500元/平方米。离顶部差了2500元/平方米。呵呵。

从万通的案例,很多人体会到的是信息的重要性,是老潘看到了“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这一内部资料,让万通作出了正确的决断。呵呵,其实,事情没有这样简单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这一内部资料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你觉得能用“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换来的信息价值会有多高?
当然,有时候信息的价值不是能这样通过物品的价值类比的,但由此可以推知的是,当时这一内部资料的获取程度并不是太难,也能够确信,当时在海南的2万家开发商中,肯定还有其他的一家或几家开发商了解相关数据。(不要把其他开发商想的很傻,你万通一群外来户都能拿到的信息,多少有当地背景、高层背景的开发商会不知道?)
问题的关键在于,万通看到相关信息后,作出了撤离海南的决定。
肯定有读者会说:海口人均50平,北京7平,傻子才不跑!这一般是从结果倒推原因的典型心态。
呵呵,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的老总面前肯定还有一份数据,“1992年海南省经济急剧增长,GDP增速高达41。5%,比1991年增速高了26。6个百分点”,“在海南淘金大潮中,曾经一天涌入了十几万人”。
海口在1990年代,当地人口还不到30万。
同志们,测算一下,就算不按照一天十几万的这种增速计算,那海口的人口增速也绝对是非常高的啊。
看到这个数据,你还觉得海口人均50平的数据是那样高不可攀吗?人口的流入是巨量的,而土地的面积总是有限的,谁能保证海南的人均住房面积第二年还这样高?
1992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那1993年会是多少?
正常思维肯定认为,就算不能保持这样的高速,但总是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吧。
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同样存在。市场永远都是这样,做多、做空的理由永远都有。
你身边耳濡目染的都是一夜暴富的实例,满天都是馅饼,这种环境下,你会急着跑吗?

1993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次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
要不是6月23日的讲话,以及随后的政策,海南的泡沫真会在1993年度自然截止吗?
大家自己思考吧。

结合万科逃离北海泡沫的案例,从万通、万科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逃离泡沫、战胜泡沫的第二个法则---就是“把握好自己”。
万科之所以没有进入北海,是觉得自己吃不下这样大的规划。
万通之所以逃离海南,再次说明一下,他们撤离的时候离泡沫破裂还有近十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六兄弟觉得自己赚够了,钱也没一开始那样好赚了,又有点风险的苗头,就收手了。
这里面实际体现的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把握,王石、冯仑、老潘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能要什么。
面对万科在北海那样的机会,很多老总可能就拼进去了,“人家造楼,我们造城”,呵呵,这种广告语,地产业的人不生疏吧?
有的企业、企业家就喜欢做小马拉大车、以蛇吞象、以小博大的生意。合生现在的京津新城、楼忠福的天都城,那都是多大的土地面积啊,比万科北海的这个案例怕是有过之而不及,老楼、老朱难道没请专家论证过?没算过这些数?得了吧,这些老板算盘精得很。联想拿下IBM电脑业务、TCL海外并购不也一样,都是以小博大,这种做法确实风险很大,但真就一定失败吗?未必。
主要大家风格不一样,万科20年来,几乎没有把全部财力、精力押倒过一个项目上,企业、企业家风格使然。万科相比而言是很稳健的。

总结下来,就是万科、万通在市场行情很好的时候,懂得克制自己的贪欲,万科知道自己能吃几斤饭,万通知道吃够了就要消化,知道落袋为安。
楼市也罢、股市也罢,在行情好时,能战胜贪婪,会出货;在行情坏时,能战胜恐惧,敢买进,能保持自己的理性分析,能知道自己干什么,那就肯定是市场高手了。

战胜泡沫的第三个法则就是————运气。
运气这个东东太重要了。
万科B股发行要是晚几个月,哼,可能就未必能发出去了。没有这4。5亿港元,万科的日子怕是得难过很多吧。发行要是早几个月完成,哈,公司估计就把这些钱都投出去了,完蛋的可能更快。4月份拿到钱,6月份调控政策出台,刚好手中有钱应对困难。
老潘当时找的那个人要是不爱吃橘子,哈,那5斤橘子就未必能换来内部资料了。
广州的发展要是放慢一年、两年,朱老板在天河的农田里,还能撑下去吗?

再说一个案例,更多的能体现出运气的作用。
“1993年,事业上一路顺风顺水的杨国强首遭危机。那一年,据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回忆:一季度和二季度,钢筋、水泥和木材等建材价格翻番上涨。给万科造房子的建筑队为此两度以停工为要挟,要求开发商修改合同,为其增加建筑费用。核算下来,万科卖出的楼花已经处于亏损边缘。
 当年杨国强的建筑公司还不强悍。他们已经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带资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房子盖好了,没人来买,而事后看来,开发商原本无心卖房——这也与那个疯狂、浮躁的时代相关,南巡之后,自海南省发轫,蔓延全国的开发区热,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圈地运动,倒卖批文、炒卖地皮成为中国倒爷最快的暴富手段。毋庸置疑,当时的三和公司也只是以炒家心态拿下了顺德和番禺交接处的1000多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土地。所以,1993年下半年,中央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进行调控挤压,银行被勒令与自办房地产企业脱钩。这种情况下,投资逾亿的碧桂园项目也基本面临死火状态。

因此,当杨国强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所垫费用时,三和股东们最终答应以变通的方式,让杨国强销售已经盖好的别墅,以销售收入核销建筑成本。”
 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杨国强和他的建筑队看起来好惨,可恰恰就是这次悲惨的事件,造就了杨国强的首富机缘。也正是从此以后,杨国强通过王志纲的策划辅助,成功盘活“碧桂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场房地产泡沫造就的房地产首富?!哈哈,看似笑话,却是事实,有时候这世界就是这样吊诡。
 读者们你们想想BOSS杨这个案例,就算有其后王志纲的大力策划、杨老板的稳定操作,但如果没有泡沫破裂的这个机缘,杨国强会从包工头跳到开发商这个角色中吗?
 
 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运气没了,做什么也枉费心机。诸葛亮他老人家算尽天下风云,八方点火,眼看司马懿父子必死无疑,一场大雨,只落得五丈原秋风满地啊。
 运气、命数这个东西啊,汉代邓通为文帝所宠幸,有十余次赏赐大量金钱,官至上大夫,有善相者说邓通“当贫饿死。”于是文帝赐邓通一座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由是邓氏钱布天下。等景帝登基后,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以致身无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有一个地产公司老板(哈,就不说名字了),在北京做项目,怎么做怎么不顺,后来在工地里,挖出了一个石龟,也有人传是一只冬眠很久的活龟,此后事业一路兴旺,楼盘热销。
 记得在杭州看过一个高档别墅项目,那项目的楼王在动工前,请风水先生看过,风水先生指点出该从那里动工、门该朝那个方向。等挖下去后,挖出了两具几百前年的棺材,棺材摆放的朝向,和风水先生指点的门的朝向分毫不差。几百年来,风水位还是精准不变。
 前几年,北京万国城着了好一把大火,火烧完,生意还好做了,事后,一群南方客户知名点姓要买着过火的那层,认为这层“旺”。
 各行各业里,很多大腕都是非常重视求运气、保平安的,导演冯小刚每年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老婆去北京西山潭柘寺上香。N多股市大鳄做一单大生意前,都是先烧香拜佛,等做成了,再来还愿。项目里,更是见过无数客户带着风水师来挑房。
 运气啊。

 估计有读者会认为内幕信息是战胜泡沫的必胜法则,不管怎样,万通六兄弟是看了所谓的内部资料后,知道了海口的人均住房面积后,才从海南撤退的;朱老板是获悉了广州的发展规划,才提前拿的地,赚的钱。
 诚然,靠内幕消息,确实是能赚钱,但内幕消息、所谓关系啊,绝对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
 凯恩斯,当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经济政策的奠基思想;在凯恩斯活着的时候,他就是无数重大国际经济事件的参预者、制定者、谈判者,他本人就是调控政策的制定者,够内幕的了吧?谁知道的内幕信息能比他老人家多?
 就这样一位重量级经济大师,在他成功的投资生涯中,竟有三次几乎倾家荡产。在1936年到1938年底的股市大跌中,凯恩斯的净资产价值从506222英镑下降到了181244英镑,凯恩斯所主导的那些投资机构也损失惨重,此次打击,让凯恩斯损失了所有财产的三分之二,他的健康也因此受到了致命打击。到他死的时候,尽管其后,凯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