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惊天动地的,京华自动化的重组,已经成为了借壳的绝对经典。
黄俊钦的资本手法,感觉水准在黄光裕之下,最近的“新恒基”借壳“金泰”一事,就做的有些过火。引来外界物议沸腾。
张玉良2007年6月上旬曾对外透露,“绿地将在今年酝酿上市”,但他并未公开上市计划的具体细节。
黄怒波目前正在操作旗下公司的上市计划,上市部分主要是中坤度假的股份,该部分公司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上市改造,正按照上市公司的操作方式,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最终的上市目标地。
中坤的一些旅游资产在资本市场上是很有垄断资源噱头的。
张宝全到目前为止,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建树,连风声也未放过,很大的精力都制造碟机去了,哈。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是个点铁成金的地方,也是无比凶险之地。本文探讨的十六位地产大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万科、许荣茂、朱孟依、黄家兄弟、富力、冯仑、杨国强、楼忠福十位完成了上市大业,许荣茂旗下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潘、任、黄怒波、张玉良四位正在筹划上市;张宝全暂未透露相关计划;彻底在资本市场前栽过一回跟头的就是孙宏斌一人,但这一回就几乎要了顺驰的命。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想成为真正量级的富翁,资本市场是你的必修课,看到很多朋友的回帖都表达了对财富的渴望,呵呵,那现在看明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了吗?多加研习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的跟头轻易是栽不起的,老孙这样一个牛人,都栽在了上面,对其风险性不可不察。
这个市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你可以成功,但不可以失败,在资本的放大下,失败通常是毁灭性的。
如将商场比作战场,股市就是四面伏兵的场所,很有“死地”的味道。
再举一例,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一个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当1998年公司陷入困境时,公司高管四处求救,巴菲特、高盛、摩根、美林都在求救之列。其中,高盛表示,有重组意向,但需要先查帐,了解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持仓结构,人家要重组你、拯救你,看看你的仓位,这也是应有之义,身处困境的长期资本就让高盛查账呗。
在获悉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持仓结构后,高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出自己持有的哪些合约与长期资本管理的仓位一致,并全面抛售。
还有更过分的落井下石吗?而且最终的结果是,高盛并没有完成最初的许诺,没有拯救长期资本。
简单来说,高盛的所作所为就是,当你困难时,向其求助,他答应要帮你,但必须要先了解你的困难情况,然后你告诉高盛,家里马上就揭不开锅了,就剩橱柜最底层还珍藏着两窝头了,全家就快要饿死了。
高盛弄清楚状况后,上来就把你家最后那两窝头抢走了,然后还在你家床头拉了坨屎,然后看着你们家在臭气中饿死。
当时这样做的公司,还并不止高盛一家。
在长期资本滨临灭绝的时候,他们苦苦哀求过的巴菲特——就是伟大的股神巴菲特,一直视他们呼救于无物的巴菲特在最后一刻,才突然提出早已准备好的重组协议,其协议之刻薄,让其根本无法接受。
哈,估计和黄世仁借旧帐,想霸占喜儿的操作有一拼啊。
最后长期资本垮了。
明白资本市场的险恶了吗?当你顺利的时候,周围都是朋友,大家顺风顺水;当你出现困难的时候,朋友都变成了恶鬼,你头晕、昏昏欲倒,如果朋友支撑你一把,可能还能站住,但此时出现的、号称来扶你的“朋友”,其目的是为了离你最近,好最快的从你身上撕咬下你残存的肉来。
这个市场没有善终,没人能死在床上,周围都是一群饿狼,等不到你死,就活撕了你,骨头渣都剩不下。
但他们这样做,没错。
这就是资本。优胜劣汰是最高法则。
往往人们只看到“优胜”,而忘记了“劣汰”,“劣汰”的冤魂正在“优胜”的肚子里呢。
但也就是这种市场、这种环境,才更能激发出你体内原始的血性和冲动!
想知道你牙齿到底锋利不锋利、性格残忍不残忍,能不能成为笑傲天下的头狼,那么就来吧!
在了解了资本市场的属性后,让我们在下一回继续回顾一下,地产大腕们的第一波资本冲动。
地产大腕中的真正股神
这些大腕中,第一位接触股市的是许荣茂。跟许荣茂的股市生涯相比,现在的什么杨百万、三湘股神都不过是小儿科。
70年代末,年近而立的许荣茂来到香港,身份是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什么行业都做过,常年累月的勤奋使他开始小有积蓄,但他并没有像李嘉诚那样,在这些一般性的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真正让许荣茂发迹的是一个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证券市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过人的投资天分终于有了施展的天地。从此以后,他的小小积蓄驶上了迅速翻番的快车道,几年工夫的“买入卖出”使他获得了奠定后来事业基础的第一桶金。
据有人后来推算,许荣茂这第一桶金至少应该在5亿元左右,但许荣茂事后否认从股市上赚了这样多的钱。
许荣茂认为股市里的钱来得快,去也容易,于是决定抽身做实业,把钱“固化”下来,以求更保险些。这就出现了文首已经介绍过的那幕情景,1988年前后,许荣茂在香港投资建纺织厂。考虑到内地成本低,他又把超过5家厂建到了国内,地点选在深圳和兰州,都做纺织和成衣,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
许老板在业界那是出了名的低调,据说当时《福布斯》做富豪榜,把许老板列入榜单曝光后,弄得许荣茂很生气。
所以没有人知道许荣茂在香港股市上到底赚了多少钱。也没有人知道许荣茂炒作的是哪些股票。
但回顾一下香港股市70年代到80年代的大体历程,就会发现,许荣茂能在港股全身而退确实了得。
70年代香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证券交易所挤满了家庭妇女、保姆和小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于忽略了证券交易的基本法则,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价格上交易,使恒生指数从1970年的211。9点暴涨到1973年3月的1775点,交易所对风险毫无准备,终于发生了暴跌,到1974年12月恒生指数跌到了150点。
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
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
关注一下这个时间点,“87股灾”,1988年,许荣茂便脱离股海炒作,进军实业。由此推断,许荣茂不是自己在“87股灾”栽了跟头,就是眼看着周围的股友家破人亡,体会到了股市炎凉,所以才开始追求更“保险”些。
谁知十几年后,世茂系股票在市场上更是风声水起啊。以前炒别人的公司股票,现在让别人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成就感啊!
万科股票引发的升华与自杀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周末,广州友谊剧院举行音乐会。香港小提琴演奏家刘元生与广州乐团联袂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王石很喜欢这首爱情至上的协奏曲,所以演出结束后跑到后台向演奏者祝贺,刘元生送了王石一盘他个人演奏的“梁祝”协奏曲录音带。
正是这一曲梁祝引出了中国股市最牛的个人长线投资者。
万科股票是在1988年12月28日,公开发行的。
那时候的万科股票,可不是今天这样的炙手可热,一路慢牛,不断新高。
当时发行股票难啊。
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临阵变卦,王石的老朋友刘元生闻讯救急认购360万股。这一认购就是20年,现在刘元生的这笔投资已经价值20到30亿元了。
万科对此次资本启航之旅最津津乐道的段子是:
万科的人员有一次,通过深圳市工商管理局联系到个体工商协会,请协会出面邀请个体户开会,万科的人员还没介绍三分钟,下面的个体会已经不耐烦了,嚷嚷着:“别讲了,你就开个数,摊派多少?”
也就是万科的此次个体户开会,还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1988年,53岁的巢中立,变卖家产凑足10万元,携妻儿南下闯荡。万科首次发行股票时,个体协会动员所有参加会议的个体户买股票,抱着“只当买了国库券”想法的巢中立斗胆买了3000股,不久,股票就从1元钱一股涨到了28元,他全部卖掉,赚了第一笔轻松钱。尝到甜头的巢中立迅速投身股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了千万身家。
轻易到手的财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其后,巢中立离婚、结婚、和第一个女友分手、和第二个女友分手……生意每况愈下。
2005年,60多岁的巢中立在常德悬梁自尽。
财富啊,同样的机遇,成就了刘元生,却给巢中立打开了不同的一扇门。
如何把握机会、如何把握财富、如何做好自己,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好好感悟一下。
1990年,万科召开股东会,一位散户发言说:我看好万科发展光明前途。股票下跌的时候,我做多头,一直吃进万科股票。可一些大股东却在抛股票,我不点名是谁,但我可以声明,你抛的股票我照单全收。
这位散户的发言获得了热烈掌声,股东大会顺利结束。
这位散户就是日后在“中科系”事件中,把中国股市搅得天翻地覆的朱-焕-良。
回顾深圳的这段苍茫历史,真有种风云际会的感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哈哈。
1993年,万科发行B股,当时张国庆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金融管理处任副处长,正主管此事。
王石回忆这一段的记述颇有意思:“一天,在人行金融处,张国庆对我说‘过一个月我就要离开人行,操作一家证券公司,万科和金田发行的B股都由我来承销。’
面对发行B股生杀大权在握的张处长,你能说‘不’”?
这种时刻,老王这种聪明人还是很上道的。
张国庆成立的这家证券公司就是日后名动江湖的“国泰君安”。
也正是这次B股承销,引发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权争霸战”——君万之争。
咱下回接着分晓
呵呵;请勿转载鸟
可能是我电脑的问题;这几天登陆好难啊;不是我迟迟更新啊;兄弟姐妹们见谅
中国资本市场揭幕战——君万对决
先来看一下“江湖开幕战”的出场阵容
君安PK万科
君安方
主将:张国庆
盟军:深圳新一代企业有限公司、海南证券、香港俊山投资有限公司、创益投资有限公司
火力配置:总持有万科总股份的10。73%。
出兵目的:君安承销万科B股,有1000万股压在了手上,成本价12元每股,当时市场价9元,账面浮亏3000万。意图通过此次收购,刺激股价、控制万科董事会。
万科方
主将:王石
盟军:刘元生、赵晓峰、马恭元……呵呵,很多。
火力配置:万科董事会实际控制权
防御目的:击退君安的收购、保护万科现有董事会的稳定。
战况:
1994年3月31日,《中国证券报》、《深圳特区报》全文刊登了君安的《告万科全体股东书》和《改革倡议书》,报告书由宁志翔操刀,宁兄此次操刀那是很有私人目的滴,在并购公告发布前,宁志翔已经提前买入了总额2000万人民币的万科股票了。这在十几年后,也算是硕鼠啊。
并购消息一公布,万科股票应声而涨。但此时王石申请了万科停牌,打乱了对方通过收购事件而刺激股价的意图。
同志们,这号称是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一次并购停牌。
在3月30日,双方主将王石与张国庆已经递过招了。
王石细致的描述了1993年3月30日他与张国庆的会面:
3月30日上午10点30分,君安证券总经理张国庆和副总张汉生走进我的办公室,昨天已经预约。一在对面坐定,张国庆就开门见山:“君安证券准备给万科的管理层提些意见。”
这番话确实让人感到突然,我从他的话里行间感觉出一些火药味道。
“我可以参加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么?”我稳住情绪,回应了第一个问题。
张汉生轻描淡写:“你就不要参加了吧,只是因为要给万科提意见,事前通知一下。”
你要参加也没有问题,提意见是以‘告万科全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