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朝那些事 >

第44部分

南明朝那些事-第44部分

小说: 南明朝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满人的实力,并没有吹嘘的那么神,只不过象一头贵州驴子————技止此耳罢了!全州大捷就很好证明了这点。

二是各地汉人“反清之意未灭,复明之心不死”,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必然风起云动、天下响应!

俩人相信,时势造英雄,自已完全可以,做一个振臂一呼的英雄,引导汉族人民,去建立一个有利于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新政府”。

就在这时,江西巡抚、巡按这两个可恶的上司,又很不识相地给他们添了一把火。

金王两位在收取江西时,凭借暴力抢夺,在战争中,迅速积累了巨额的“灰色财富”。

“见人发财,分外眼红”的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不时胁迫这两位司令向他们“行贿买平安”。

在私欲得不到满足时,章董就偷偷整点这两位的黑材料,时不时向多尔衮打份小报告。

这回,章董又把贪婪的黑手,伸向他们,要求两位出点血——捐银三十万两,作为军费。

这不是要他们出一点血,而是要他们流一大摊血。

这个无理要求,气得王得仁副司令“声如嘶吼,目睛皆出”。

大官逼小官,小官不得反,反他娘的。

1648年1月27日,金王两位司令先发制人,在南昌宣布江西改旗易帜,反清复明。

同时他们使用暴力专政手段,迅速逮捕了大清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等多名高官。

对于这些捕获的高官,两位司令是这样处理的。

“首恶犯”章于天,有制炮专业特长,免死,升为兵部尚书,专门负责为新政府制造新式火炮;

“协从犯”董学成、迟变龙等,只会当官,无专业、无特长,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反正后,金声桓自封豫国公、王得仁自封建武侯,请出了在弘光朝被“下岗”,回老家新建闲住的原大学士姜曰广,让其重新“上岗”,并主持新政府的全面工作。

南昌有一半多的政府在职官员,先后参加了这场“反正运动”。

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江西的吉安、饶州、袁州等地的官员,纷纷响应,宣布脱离黑暗的清政府,回归光明的明政府。

清朝在江西的地盘,一下子只剩下了赣州和广昌两府。

金王两人派出代表,秘密联络广西的永历政府。

实现成功对接后,江西便奉永历正朔,正式成为大明永历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一步奋斗的目标,就是向何方进军,打败清军,收复河山,“多快好省”地建成大明永历帝国了。

经过会商,金王制定了“两步走”的进军计划。

第一步:北上拿下九江;

第二步:沿江东下,直取南京,迎永历帝还都,以政治上巨大的轰动效应,带动全国人民一起反正。

第一步计划,由于清九江知府吴士奇等各地官员的“蜂拥归附”,提前实现了。

到二月末,王得仁的军队已顺利接管九江、广济、黄梅、湖口、彭泽等地区,成功控制了长江中段航道。

在这一区域的辐射作用下,邻近的湖北、安徽许多地方的人民,按捺不住“保家复国”的热情,纷纷扛起了大刀长矛,背起了土枪弓箭,加入到起义队伍的洪流中来。

清朝在这两省的统治,顿时冰消雪融,趋于瓦解。

武昌告急!江南告急!大清帝国告急!

面对遍地反抗的烽烟,来不及做过多反思的多尔衮,紧急调兵遣将,于1648年3月25日开始了艰难的“武叛平叛”。

他调动的兵马,共有三路。

第一路是驻京八旗,由征南大将军谭泰、固山额真何洛会(两位均为满族)统领,赶往安徽的安庆,会同降将刘良佐部,由北向南进攻。

第二路是南京驻军,由江南总督马国柱率领,溯江而上,在安庆与谭泰会合。

第三路是湖南的平南军,由孔有德等三王率领,率主力由湖南回防武昌,镇压湖北各地的民众暴动,确保长江以北省份的平安。

孔有德接令后,立即从湖南撤军。

撤军时,见人心思乱,就干脆将降清的“刘铁棍”、傅上瑞等“投降人士”全部杀掉,让这些曾经“很识时务”的家伙,即使当了一回汉奸,也没有保住那颗可怜而可卑的“项上人头”。

孔有德的主力一撤,在湖南九溪卫蛰伏的堵胤锡率先行动,率马进忠部进攻湘北重镇常德,并顺利攻取之。

“刘铁棍”被杀后,他的部下归陈友龙统领。这位本不情愿降清的“爱国将领”,便利用这一难得大好形势,带领全军反正,并先后占领了靖州、黎平、武冈、新化、宝庆,同堵胤锡、马进忠部互相呼应,大有一举拿下长沙之势。

与此同时,在广西“蜗居”了半年的何腾蛟,也借第二次桂林大捷的余勇(第二次桂林大捷,是指1648年3月,何瞿等人再次在桂林,打败由湖南进犯的清军,此役歼敌人数超过从前的桂林、全州两次大捷),收复了一月份“不小心”丢失的全州,使永历王朝在广西的疆土,又再一次归于完整。

尔后,何腾蛟信心百倍地率领得胜之师,跨过湘桂边境,开始实施其梦寐以求的“全面复湘”计划。

江西、广西、湖南等省份的“量变”,又促使广东发生了“质变”。

那个曾经双手沾满江南人民鲜血的大刽子手————李成栋,也带领广东各界人士,宣布脱离清朝,反正归明!

广东反正

李成栋在广东的反正,与金、王两人相比,是“表相近、实相远”。

因为从表面看来,李成栋反正的原因,的确是多尔衮的赏罚不公。

在以往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到,在暴力镇压汉族反抗的战争中,随处可见李成栋“忙忙碌碌”的身影。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有他,“长汀弑君”“岭南血案”中也有他,在他的身边,汇聚着千千万万汉族人不屈的冤魂。

他曾仅率四千余众,就横扫东南沿海,克江苏、战福建、取广东、攻广西,射杀了隆武帝,活捉了昭武帝,逼得永历帝团团乱转,为大清王朝疆土的“开拓”,社会的“安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他所做的这一切,在多尔衮看来,是一只走投无路、摇尾乞怜的“狗”,需尽的义务罢了。

虽然李成栋是一只有些能力、有些功劳的“狗”。但对于“它”的奖励,多尔衮认为:不必多,一根“骨头”而已!

因此,多尔衮在论功行赏时,就仅仅只给了李成栋一个“两广提督(两广军区司令)”的职务,而把那顶光彩照人的两广总督帽子,戴在了随军“政委”————佟养甲的头上。

要知道,在一路南下的浴血征战中,“佟政委”仅仅带了一百亲兵,在战争中担当的角色,不过是执行一下“特殊勤务”(监视李成栋)罢了!

当然,“佟政委”能得到这个职务,不仅仅是“特殊勤务”搞得好,更主要的,是他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背景。

佟养甲,辽东人,由于他的同族兄弟佟养正,早早就叛明降金,导致了一大家子,曾受到了大明政府“冷酷无情的迫害”,不是被杀,就是被囚。

佟养甲本人,就曾被关在山海关监狱服刑,后几经疏通,才得以戴罪释放。

重获自由后的他,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为了谋生,他投到左良玉的帐下,当了一名小小的军需官。

清军入关后,他终于咸鱼翻身、时来运转,不但恢复了真名实姓,而且还光荣“入旗”,并很快成为大清帝国上层建筑中,一个亮光闪闪的“零部件”。

因为有过“早年深知世事艰”的痛苦经历,所以即使在当上了两广总督后,对李成栋这位能力实力“双优”的下属,佟养甲依然是礼敬有加,两人表面上的关系基本融洽。

所以,尽管对多尔衮有很大的不满情绪,但当金王两人在江西反正的消息传来,李成栋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命人在粤赣边界上严防死守,阻止“祸水北来”。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汉族社会各界,是不会忘记李成栋同志——这棵“伟岸大树”的。

金王两人首先一次次派出策反人员,对他进行耐心地说服工作。

同时,广州城中的何吾驺(原崇祯朝大学士、隆武朝首辅)与降清的广东布政使袁彭年,也秘密成立了“工作小组”,暗中不断活动,配合金王的策反人员,对李成栋进行反正的“心理疏导”。

想到清军入关后对同族人民的屠杀、奴役和掠夺,想到自已曾经的“助纣为虐”、恶行累累,李成栋胸膛中那颗“汉族之心”渐渐复舒,反正的念头正一点点在心中萌发。

但在他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无法向外人道来的顾虑。

这就是自已的母亲、幼儿等家人,以及辛苦半生抢来的万贯家财,都在千里亡外的松江府,且正处于清政府严密的“保护”之下。

如果自已一旦反正,那这一切都将玉石俱焚,化为乌无。

就在他“去留两徘徊”之际,两位亲人的苦谏,彻底截断了他的退路。

一个亲人,是他的干儿子李元胤。

这个干儿子,是李成栋在河南时,收养的一个孤儿。

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人是很容易偎依在一起,抱团取暖的,杀人如麻的李成栋也不例外。

对这个干儿子,他一直就有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外,学习也没放松,即使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仍没耽误过对这个儿子的培养教育。

他曾请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对这个孩子施以严格的家教。

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李承胤读过的书,无非就是那一册又一册的儒家典籍。

但就这让人诅咒了上千年的四书五经,承胤同学,却从中读出了其真正的内涵。

这内涵就是——丈夫处世、仁义为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因为教育有引导内心方向的力量,李元胤对于父亲的降清,曾经是那么地耿耿于怀,闷闷不乐。

在“九州生气放风雷、万马齐奔势可喜”的非常时刻,他大义凛然地对着父亲慷慨陈词:

“我华夏从少康至今,三千余年,虽时有衰微,但终能屡仆屡起,继而复兴;我大明深仁厚泽,远过唐宋;我先帝又为国捐躯,天下敬仰……”。

“现在,金声桓将军在江西揭竿而起,所向披靡,焦琏将军又血战收复两广七郡;天子虽居广西一隅,但将相拥戴,舍身相随……”

“这些都说明我大明不死、大汉不亡,父亲如果起兵响应,事成则封侯拜将,事败也忠义千秋!”

李元胤同学发自肺腑的一席话,竟说得李成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就在李无胤言犹在耳时,李成栋的另一个亲人——爱妾赵氏,则直接举行了“尸谏”,用生命的代价,为这次策反工作,划上了悲壮的句号。

赵氏,是从松江府,千里迢迢,赶来与李成栋鹊桥相会的。

在自北向南一路行途中,赵氏目睹的,是一幕幕鲜血沥沥的残像;耳闻的,是一声声人心思汉的呼声!

“家妇亦知亡国恨,愿效子归滴血花”,团聚之夜,赵氏在一五一十,讲述完路上的所见所闻后,便劝自己的丈夫,效法江西,担当起天下的兴亡。

李成栋说道:“一旦起兵,不但你生死难料,且松江的百口家人,立马化为冤魂,你让我如何是好!”

赵氏闻之漠然,夫妾一夜无眠。

次日,在李成栋外出之际,赵氏写下血书,拔剑自刎。

血书中,赵氏最后一次规劝丈夫——驱逐异族,光复汉疆!

闻讯而来的李成栋,伏尸大哭。

哭罢,他对前来吊唁的部下叹道:“难道我等七尺男儿,反不及一妇人乎?”

至此,他已身无退路,心无旁鹫!

1648年4月15日,几度犹豫、几度彷徨后的李成栋,终于在广东举起义旗,正式与满清政府一刀两断。

在他反正后的一个月内,他松江的百口家眷,全部被清政府杀害;巨额家产,也没收殆尽。

李成栋反正时,对自己的“欢喜冤家”——佟养甲,颇为关爱。

不但不杀,还把这次反正功劳的一部分,挂在了佟的名下,每次发布文告政令,都拉上这位“政委”一同署名。

李成栋的确是个能力实力“双佳”的特殊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广东是全境反正,没有出现像江西赣州那样的“钉子户”。

李成栋反正后,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广东地方政府与永历中央政府的关系。

他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投降后对清政府的态度如此,反正后对永历政府的态度,也是如此!

他不但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向永历帝汇报广东反正情况,而且请皇帝陛下移跸广州,所需费用,一概由广东承担。

对于李成栋在广东的反正,永历帝先是“莫名惊诧”,然后就是“莫名狂喜”。

因为这将意味着,不但来自东边的危胁消除了,而且广西广东连为一体后,他和手下的大臣们,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