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

第25部分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25部分

小说: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让现在的蒙古帝国苦恼不已。
 
到底什么地方才是南宋的软肋?
 
这个问题的答案,蒙古帝国的核心人物忽必烈比任何人都想知道。
 
公元126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忽必烈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是刘整告诉他的。
 
刘整曾经深爱着他的祖国——南宋。但是祖国的统治者却不爱他。这个智勇双全的河南人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金地逃回来报效他的祖国,祖国的统治者刚开始也接纳了他。他在解围鄂州之后被提拔为泸州的军事指挥官。但是贾似道当权时期,他因为不趋炎附势而被清洗了。这是六年前的事,当时这个满脸冤屈的失意将领还告了御状,要求平反冤假错案,但是皇上没有理他,因为度宗皇帝和贾似道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刘整申冤无望,报国无门,一气之下就投降了蒙古。
 
现如今,他向忽必烈献计了。刘整说:“攻宋之计,宜先攻襄阳。若得襄阳,则浮汉入江,宋国可平。”
 
刘整在投降之前原是负责南宋长江前沿防务的重要将领。他太知道这个王朝的软肋在哪里了。刘整向忽必烈详细说明了攻打襄阳的重要意义。刘整说,襄阳一旦得手,就可以沿着汉水入长江,然后沿江东下,整个两浙就如探囊取物了。襄阳一失,宋军也许会反扑,但事实上已经于事无补了。因为在川的宋军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出川救援;而下游的宋军要想沿江增援,那是逆水行舟,根本就来不及。何况我们的部队以逸待劳,顺江而下,取胜应该是不难的。
 
忽必烈听得茅塞顿开。
 
何止是茅塞顿开,他简直是听到了一个王朝宫殿吱吱嘎嘎的断裂声。是什么原因,让刘整这个归降的南宋前重要将领献出如此锦囊妙计?忽必烈想不通。但是有一点忽必烈是明白的,这个王朝肯定出大问题了,以至于它的子民们要离心离德,必欲除之而后快。




第136节:春宵苦短,人生苦短(1)

春宵苦短,人生苦短
 
贾似道却觉得这个王朝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南宋的历史上,贾似道是继秦桧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同时他也是个享受型的宰相。
 
贾似道最喜欢待的地方是西湖上的楼船。这种船高大威猛却又繁花似锦。贾似道醉卧花丛中只恨春宵苦短,人生苦短。
 
但是战争却已近在眼前。因为忽必烈要行动了。忽必烈任命阿术、刘整为统帅,率领大部队浩浩荡荡向襄阳进发。
 
忽必烈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这一次也不例外,因为在刘整的未雨绸缪下,襄阳已是个有漏洞的城堡。
 
早在几年前,刘整就建议忽必烈对襄阳要有所作为,要想办法撕开一个口子。不过当时的襄阳固若金汤,要撕开一个口子谈何容易?但是刘整做到了。
 
因为刘整明白,城堡可以固若金汤,守城的人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当时的襄阳军事长官是吕文德,这人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打仗勇敢,不怕死。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贪财。
 
一个贪财的人注定不是个固若金汤的人。在刘整的建议下,蒙古帝国只用一条玉带就换取了他们在襄阳城外开辟一个榷场的优惠条件。现如今,这榷场已经瞒天过海变成一个蒙古帝国的军事要塞,它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襄阳城外。
 
但是吕文德是不会承认他决策失误的,因为他已今非昔比。现在的他是一个帝国军事统帅,这揩屁股的事只能是留给他的继任者去完成了。吕文德的继任者是他的六弟吕文焕。此时的吕文焕真是有苦说不出——他不仅要直面蒙古人钉在他大门前的钉子,他还要面对被围困而死的命运。因为阿术在白河口、鹿门山两个地方也修建了城堡,从而在汉水上切断了襄阳城的粮草补给线。
 
这下吕文焕慌了,他写信给吕文德,抱怨他这个当哥哥的让弟弟揩屁股、背黑锅,不道德。吕文德到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一个劲地藐视敌人,声称他的能量如何了得,如果阿术、刘整真的敢进攻的话,他将率大军亲自前往迎敌,“只怕彼时敌军早已闻风而遁了。”吕文德还豪迈地作如是想象。




第137节:春宵苦短,人生苦短(2)

但也只是想象而已。公元1268年九月,南宋的汉水防线已被蒙军完全切断。十一月,蒙军突破了京湖都统制张世杰部的阻击,从而完成了对襄阳的全面包围,襄阳成为孤城。此时的吕文德躲在临安城内,不再作豪迈的想象,或者说他不再当众作豪迈的想象。帝国的明天在哪里?他的明天又在哪里?吕文德绞尽脑汁,一筹莫展。
 
吕文德一筹莫展,贾似道也依旧在西湖的楼船上逍遥。
 
因为蒙军包围的是襄阳而不是临安,所以贾似道不急。
 
其实蒙军即使包围了临安贾似道也不会太急。
 
因为贾似道不是在西湖的楼船上就是在去往楼船的路上。临安太大,他真正关心的地方只是湖上的那一艘楼船。
 
但是百官们急了。
 
百官们着急并不表明他们有多爱国,而是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蒙古人来了,好日子快到头了。为了不让好日子到头,百官们商议要找一个可靠的人增援襄阳。只有襄阳不失,临安才能不失。
 
他们找到了贾似道,七嘴八舌地提议要枢密院一个叫高达的官员赴援襄阳。贾似道在花丛中悠悠然地起身,觉得这事不好办。他反问诸官员:如果派高达入援,吕文焕怎么办?
 
百官们沉默了。这事的确不好办。谁都知道吕文焕兄弟都是贾似道的人,如果派高达入援,那么吕文焕怎么办?是撤职还是内调?当然吕文焕撤职还是内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贾似道宰相的脸面。这从今往后,贾似道的脸往哪儿搁?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一下子就变成了复杂的官场问题,这可真是一个王朝的不解之谜。
 
既然是不解之谜那谁也解不了。百官们沉默地离开了,贾似道重新在花丛中躺下,只恨春宵苦短,人生苦短。
 
吕文焕也聪明,知道给他的主子贾似道一个台阶下。
 
因为百官们虽然沉默地离开了,但保不齐他们中间会有人给皇上写匿名信,控告贾似道宰相行政不作为。
 
所以吕文焕在一个阳光晴好的午后,用了一些热烈的形容词向朝廷谎报襄阳大捷。如此一来,吕文焕得到了三个好处:一,有了军功;二,阻止高达入援,因为襄阳有吕文焕一人足矣;三,贾似道对他更刮目相看。




第138节:春宵苦短,人生苦短(3)

当然吕文焕这么做也是在铤而走险。因为阻止高达入援,襄阳将更加岌岌可危。这是一个危险的帝国游戏,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吕文焕之所以敢玩是他相信有两个人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死翘翘:一个是他哥哥吕文德,一个是他主子贾似道。
 
吕文焕不相信这两个人会拿帝国的生死存亡开玩笑。
 
但是吕文焕太天真了,这两个人也许不会拿自己的荣华富贵开玩笑,却太有可能拿帝国的生死存亡开玩笑了。因为帝国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而是那个什么都蒙在鼓里的度宗皇帝的。
 
不过度宗皇帝此时已奈何不了贾似道了。
 
“君弱臣强”是他俩关系的最好写照。
 
其实在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君强臣弱”或“君弱臣强”的现象。尤其是到一个王朝的末世,这样的现象会来得更加严重。
 
现在的南宋就是这样。比如贾似道可以入朝不拜了;不仅如此,退朝的时候度宗皇帝还要站起来目送他离去,以示尊敬。当然大部分时候贾似道是可以不用上朝的。他的主要工作是和一大群老婆在一起席地而坐,专心致志斗蟋蟀,或者和道士们一起在他新建的“半闲堂”里研究性命之术。
 
度宗其实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他对国事还是关心的。虽然贾似道努力不让他关心国事,但江山是赵家的,度宗抓住机会还想有所作为。他问贾似道:襄阳被围三年了,到底该怎么办啊?贾似道故作不解:蒙古兵早就退走了,陛下哪来的小道消息啊?度宗政治斗争经验不丰富,老老实实回答说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贾似道步步紧逼,逼度宗说出这个宫女的名字。最后这个多嘴而可怜的宫女就在某一天早晨离奇死去了。
 
这就是南宋王朝宫廷斗争实录,“君弱臣强”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只手遮天的贾似道最终也明白,他可以骗度宗,却骗不了忽必烈,为了将性命之术研究到底,襄阳那边绝对不能出事。
 
在最危急的关头,贾似道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准备去增援襄阳。




第139节:春宵苦短,人生苦短(4)

吕文焕不再叫唤,因为这是贾似道安排的人。贾似道这样安排,说明形势确实很严峻了。
 
再一个原因是吕文德死了。吕文德在死前告诉了贾似道襄阳有一个大漏洞,这让贾似道对吕文德兄弟开始另眼相看——吕氏兄弟不过如此。
 
弟以兄贵,弟也以兄贱。也就是说,吕文焕在贾似道心目中的分量开始降低。
 
吕文焕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来事。
 
吕文焕的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不会无意义地来事。
 
上一次来事他达到了三个目的,这一次他如果来事只能达到一个目的:找死。
 
因为贾似道不喜欢过分矫情的男人。
 
他只喜欢过分矫情的女人。
 
但是范文虎开始矫情了。
 
范文虎是贾似道的女婿。在吕文德死后,他被贾似道狠狠地提拔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总领禁军。贾似道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看住度宗,范文虎就是这样一个可靠的人。
 
可范文虎志存高远,他不愿意只做看家狗的角色,他还要去建功立业。范文虎提出他要去襄阳,免得功劳只归李庭芝一人。
 
贾似道哭笑不得。见过抢功的,没见过这么抢功的。如果是公费旅游,女婿去襄阳毫无问题。可这是打仗啊。如果打了败仗回来,他范文虎的脸往哪儿搁,我贾似道的脸又往哪儿搁?!
 
贾似道在最初坚决制止了范文虎的蠢蠢欲动。但是范文虎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他动了心。范文虎说他可以做一个福州观察使(相当于副部级巡视员),一来可以对李庭芝遥控指挥;二来可以抢功。李庭芝仗打得再好,那也是在范文虎的指挥之下取得的啊。
 
贾似道笑了。第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女婿如此聪明。




第140节:襄阳的秘密

襄阳的秘密
 
贾似道笑了,李庭芝却要哭了。
 
因为新任福州观察使范文虎处处和他作对。李庭芝频频邀请范文虎共同进兵襄阳,范文虎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按兵不动。
 
事实上范文虎也不知道什么叫时机成熟。这个从来没去过襄阳的浪荡子弟甚至得了“襄阳恐惧症”。他寄希望于李庭芝单兵突进,一下子就解了襄阳之围。但李庭芝被分兵以后势单力薄,根本无力单独进攻。
 
南宋王朝的两支正规军就这样在两个遥远的地方遥遥相望,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朝廷上的百官们着急了。他们不能眼看着两支正规军就这么干耗下去,纷纷上疏要求范文虎振作起来,迅速进击。但是他们的奏疏遭到了贾似道的严厉弹压。贾似道是个脸皮很薄的人,不允许他人随便议论自己的女婿。因此这些上疏的人命运被改变了。他们被迫离开了朝廷。这中间还包括后来声名鹊起的文天祥。
 
蒙古方面,阿术和刘整则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他们造战舰、练水军,时刻准备攻城。当然,他们心中也有疑惑: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襄阳城,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还能坚守三年?难道上天真的可怜这个软弱、平庸的王朝,一时恻隐心起,让他命不该绝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襄阳城久围不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它的背后,有没有什么秘密呢?
 
公元1270年十二月,襄阳的秘密被一个叫张弘范的蒙军将领发现了。原来襄阳西面还有粮道,这三年正悄无声息、源源不断地供应襄阳城粮草。因此尽管汉水补给线被蒙军切断,襄阳却还能靠着西面粮道活得很滋润。张弘范立即建议: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彻底堵死襄阳与外部的所有联系。
 
他的建议被忽必烈采纳了,西路蒙军开始行动。李庭芝感到事态严重,也不再指望范文虎协同作战,而是带了自己的队伍直扑襄阳。由于兵员严重不足,李庭芝还在当地招了三千人,组成一支义勇军,准备向襄阳突袭。义勇军的头领叫张贵,他是个不怕死的角儿,在元军的重重包围下奋力突围,但是由于范文虎的部队不肯接应,张贵和他的义勇军最终全军覆没,襄阳城危在旦夕。
 
当然元军最后拿下襄阳城也费了很大的力气。因为襄阳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城,它位于汉水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水相望,互为犄角,真正是易守难攻。阿术和刘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