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28部分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28部分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26年夏,鄂尔泰下令对向官兵挑衅的广顺州长寨用兵,并亲到长寨巡查指挥,临机决断。鄂尔泰对长寨的用兵是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开端。长寨地区的土司十分凶恶,官兵进攻,土司挟众抵抗。官兵攻入长寨,焚烧了他们的寨巢,但首逆逃走。鄂尔泰命总兵石礼哈挥兵挺进,对抵抗的土司大小首领尽行斩杀,大获全胜。随后鄂尔泰便在这里设立长寨厅(今长顺县),以此地为据点向四外扩展,招服了周边2078座村寨。
鄂尔泰接着集中兵力,向黔东苗岭山脉和清江、都江流域进兵。为此制定了〃清理黔东南土民问题,重点在都匀府,其次是黎平府,复次为镇远〃的方针。也迅速取得了胜利。云南的土司势力也很大,特别是乌蒙、东川、镇雄三土府,统治地域十分辽阔。1726年,鄂尔泰奏请东川归滇,标示着三土府归流的开始。雍正皇帝批准后,鄂尔泰屯兵东川,将巧家等六营地方,统统划归流官管辖。
同年冬天,鄂尔泰因乌蒙土知府禄万钟攻掠东川府,镇雄土知府陇庆侯助纣为虐,遂命游击哈元生率军讨伐,在四川军队配合下,哈元生大获全胜,于是在其地改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和镇雄州(今镇雄县)。雍正皇帝为奖励哈元生,命鄂尔泰以副将或参将提用。后来哈元生在多处立功,几年间升至云南提督。
随后,改土归流进入滇南的镇沅,镇沅是傣族居住区,这里的土知府刀瀚、沾益土知州安于蕃是一伙〃势重地广〃的〃积恶土官〃,鄂尔泰发兵擒拿了刀瀚、安于蕃,在其辖地分设镇沅州(今镇沅县)、沾益州(今沾益县)。
                  第81节:鄂尔泰的崛起(4)
1727年,广西泗城土知府岑映宸自恃力量较强,聚兵四千,耀武于南盘江以北地区,企图对抗改土。当他听到乌蒙改土归流的消息后遂撤兵敛迹。鄂尔泰巡察到贵州南部安笼镇,准备对他进剿,岑映宸乞降,鄂尔泰于是把南盘江以北划归贵州省,设立永丰州(后改称贞丰州,今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又改泗城为府(治所为今凌云县)。这时梧州、柳州、庆远等地土民,为反对土舍的酷虐,〃争备粮请兵〃,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派兵深入四川凉山的彝民区和湖南、湖北等省的土司、土舍地区,各地土司纷纷自动请求改土归流。因此,这些地区改土归流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只有湖北容美土司田曼如假装归顺,而实际上依旧实行残酷的统治,私征虐民,土民不堪其暴,相继逃亡。雍正皇帝宣他进京询问,他害怕被杀头,拒不应召,雍正皇帝于是命鄂尔泰派兵进剿。当大兵压境之后,田曼如众叛亲离,最后自缢身亡,清政府把他管辖的地区改设鹤峰州(今鹤峰县)。
改土归流后,朝廷在这些地区添设军事机构,接着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建筑城池、设立学校。原来土司的统治制度被废除,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社会治安得到改善,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得到缓和,少数民族上层通过科举入仕为国所用,国家赋税增加,边疆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减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极大巩固。
1730年,鄂尔泰在云、贵边界筑桥,是年为庚戌年,雍正皇帝遂命名〃庚戌桥〃,以纪念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功绩,这一年可视为改土归流基本成功的一年。
1729年雍正皇帝加封鄂尔泰少保衔。1731年,雍正皇帝颁诏封鄂尔泰为军机大臣、大学士,赏赐伯爵,居内阁首辅地位。1732年,因清政府在西北两路用兵,鄂尔泰出任三边经略,赴陕甘前线督师,数月后回京复命。
张廷玉的本事很大,鄂尔泰的本事也不小。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去世后,张廷玉如何与鄂尔泰相处?年轻的乾隆皇帝如何应对?
                  第82节: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1)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鄂尔泰的很多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张廷玉的本事很大,鄂尔泰的本事也不小。至此,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雍正皇帝驾崩之前,要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并命他日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我们的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去世后,张廷玉如何与鄂尔泰相处?年轻的乾隆皇帝如何应对?
这话,还要从年轻的乾隆皇帝继位那天说起。
1乾隆皇帝继位之谜
按照张廷玉自订年谱,1735年10月8日(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按照《清世宗实录》的记载,宣布爱新觉罗·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的谕旨是在这一天的子时之前,当时雍正皇帝尚未去世,那么,君权的授受就是在尚未去世的雍正皇帝和储君爱新觉罗·弘历之间进行的。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密旨的公布是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皇帝密诏除藏于乾清宫之外,另书内容相同的传位诏书置放在圆明园内。早在1730年秋,雍正皇帝曾经有一次重病,重病的雍正皇帝将此事秘密告诉张廷玉,及至鄂尔泰内召,雍正皇帝又于1732年春向鄂尔泰、张廷玉做了说明,并说〃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雍正皇帝常常居住圆明园,故在大内诏书之外,又备书诏一份,为防不虞。
雍正皇帝死后,爱新觉罗·弘历以痛哭流涕表现孝道之时,张廷玉、鄂尔泰乃向允禄、允礼等人表示:如今正大统是急事,大行皇帝曾示我二人有密旨,外人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
几位大臣同意,问总管太监却并不知有此密旨,更不知藏于何处。张廷玉说:〃大行皇帝当日密封之件,谅亦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旨。〃据之寻出,打开一看,正是传位于爱新觉罗·弘历的密旨。
于是,由张廷玉就灯下宣读全文如下: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朕蒙皇考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大统,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惟仰体圣祖之心以为心,仰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无一时不深其祗敬。期使宗室天潢之内,人人品端形方,八旗根本之地,各个奉公守法。六卿喉舌之司,纪纲整饬,百度维贞,封疆守土之臣,大法小廉,万民乐业。十三年以来,竭虑殚心,朝乾夕惕,励精图治,不惮辛勤,训诫臣工,不辞谆复。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臣民遍德,遐迩恬熙,大有频书,嘉祥叠见。
朕秉此至诚之心,孜孜罔释,虽至劳至苦,不敢一息自怠,方翼图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弃臣民,在朕身本无生,去来一如。但皇考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至今虽可自信无负,而志愿未竟,不无遗憾。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凤,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改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自今以后,实愿内外亲贤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圣祖仁皇帝利益社稷之诚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时,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则朕托付得人,追随列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可不愧不怍也。
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也。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明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其应行仪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
张廷玉宣读完毕,众臣拜请爱新觉罗·弘历受命。爱新觉罗·弘历随即令允禄、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如此安排之后,就扶雍正皇帝榇舆返回大内了。(《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三)同时〃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鄂尔泰行略》)可见不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的。新君即位一事,大臣们尤其是张廷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
《清高宗实录》却将此事加以改造,说成是雍正皇帝子时死,爱新觉罗·弘历于寅刻至大内。地点和时间就不对了,提前了一个时辰,地点由圆明园改在紫禁城。内侍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1723年所封诏书,等候允禄、允礼、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到齐,然后启封,才知道嗣君之事。最高权力的交接就不必依赖大臣执行大行皇帝的遗命,而是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在即位以前就颁布了一道谕旨:着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这表明,在雍正皇帝病危不能行使权力的情况下,皇太子已经代行君权,君臣名分已然确定。这里只字不提圆明园诏书,显然是为了抹煞鄂尔泰、张廷玉在权力交接中的作用。爱新觉罗·弘历说他在1730年夏亲奉乃父谕旨,谓〃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当初,张廷玉修实录,将许多不利于雍正皇帝的事实删削,现在《清高宗实录》又是如此办理。连不必篡改的事情也篡改了。我们怎么能轻易相信史书呢?所以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83节: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2)
袁枚所撰写的《鄂尔泰行略》,比张廷玉的年谱还要突出宰相的作用,把鄂尔泰视为顾命大臣:〃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今上登极〃。乾隆皇帝不愿意承认在雍正皇帝去世与自己遵旨继位之前有一个由宰相鄂尔泰、张廷玉来填补的最高权力的空缺期。
真实的历史总是不堪承认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尽管它是非常短暂的,乾隆皇帝却领会到,此事对君权具有深刻的否定意义。
由鄂尔泰、张廷玉宣布立储遗旨,确立弘历的继承人地位,对于乾隆皇帝是一个羞辱。事后他必然要以某种方式整治这两位使他蒙羞的宰相。在最高权力更迭中,尽管这个由大臣填补的空缺极其短暂,但对于皇权也是一种威胁。
乾隆皇帝不但要把这件事从历史记载中一笔抹杀掉,更有甚者,他还要完全堵住相关当事人的嘴巴。至此,我们就知道,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今后的命运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了。
我们的问题在于,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来自于新任皇帝的隐隐杀机呢?他们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么?
答案完全是否定的。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绝对不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种来自于新任皇帝的隐隐杀机的因为,他们二人当时的关系,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局面。那么,结果必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预料得到的:年轻的新任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一定会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这种势同水火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的。很显然,前任皇帝雍正皇帝驾崩之前,要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并命他日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所谓遗旨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2张党的形成
鄂尔泰、张廷玉这两位雍正时期的老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