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12部分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12部分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西北重镇兰州,西北震动。稍后不久,平南王尚之信在吴三桂的利诱下,于1676年4月3日在广东发动兵变,炮击清兵大营。到这个时候,叛乱的三藩已经占领了云、贵、川、陕、甘、湘、粤、桂、闽、浙、赣南方和西南方十一省的地盘!
这个时候,清朝政府内部有些人已经被吓得惊惶失措。大学士索额图等人主张处死率先倡议撤藩的明珠、米思翰、莫洛和张英等人,康熙皇帝以〃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断然拒绝。明珠和张英等人得到康熙皇帝的肯定后,更加效忠于康熙皇帝。于是,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活动。
而此时的吴三桂却犯了战略性的错误,他饮马长江,本当痛饮黄龙,直捣京师,吴三桂却不过长江,在松滋一停就是三个多月,白白失去了大好时机!此时的吴三桂如果迅速挥师北上,清朝的江山就可能变色,而他却顿足不前。缺少进取精神,是吴三桂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历史就是如此毫不留情。
与此同时,与吴三桂的犹豫而未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相反,康熙皇帝迅速调动全国的军事力量,向吴三桂扑来。康熙首先削去吴三桂的亲王爵,然后处死了吴三桂留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1675年5月,康熙帝组织了10路大军进剿吴三桂军,甚至将蒙古兵也征调到前线,总兵力在20万以上。双方的主力都摆在湖南,吴军在岳州,清军大本营在隔岸的荆州,一直对峙着。
康熙帝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西北的王辅臣首先被击败。在福建战场,1676年11月,耿精忠率众向清军投降。广东的尚之信再次降清。
6张英的崛起
至此,〃三藩之乱〃开始朝着有利于大清王朝的方向发展。而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一直鼎立支持康熙皇帝并且不断为康熙皇帝出谋划策的张英也日益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1677年,康熙皇帝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如张英等人日侍左右;又设南书房,命张英入值,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是南书房。南书房是清朝的官署名。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皇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皇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皇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康熙皇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刚刚设立南书房,就把张英视为心腹大臣,是给与张英的无比信任。当然,更为信任的表现还在后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第34节:“三藩之乱”前后的张英(4)
第二是命张英入值,赐第西安门内。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一个汉人,能够入居紫禁城,这是无比光荣的事啊。
在这前后,康熙皇帝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张英晨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缜密恪勤,康熙皇帝日益器重张英,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张英侍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很快,康熙皇帝又升迁张英为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
翰林学士,学士始设于南北朝,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值内廷,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唐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外将、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其加知制诰衔者即等于暂代中书舍人,因此充学士者经中书舍人,往往即能升任宰相。此后翰林学士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
礼部侍郎,是礼部副长官,明代为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7〃三藩之乱〃的结束
此时的吴三桂在政治与军事逐渐恶化的情况下,于1678年3月23日急忙在衡州即帝位,宣布国号大周。但是吴三桂的政治和军事上的不利处境并没有因为他的登基获得丝毫改善,清军加紧了对湖南岳州和长沙的进攻,志在必得。
吴三桂本人的志气和身体却一天天衰败,他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这位67岁的老人再也无法展现当年的神勇,他已是风烛残年。天不假年,吴三桂于1678年10月2日忽然中风,噎嗝,且下痢,第二天便病逝了。
吴三桂死后,部下郭壮图、方光琛等拥立其孙吴世?#91;即位于贵阳,改元洪化。控制地盘越来越小,内部也更加分崩离析。乘此时机,清朝政府加强了政治策反和军事进攻。1679年,大清王朝的军队克复湖南、广西,1680年,又下四川、贵州并进兵云南,1681年12月7日,昆明城内粮尽援绝,吴世?#91;自杀,余部投降。清军夷吴三桂满门,并到处寻找吴三桂的尸骨,大肆纵兵抢掠,陈圆圆于城破之前便逃离了昆明,隐居贵州山区。由吴三桂掀起的持续8年之久的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至此全部平定。
随着〃三藩之乱〃的被平定,张英也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顶峰。下一步,张英又会有什么传奇般的经历呢?
                  第35节:施琅收复台湾之役前后的张英(1)
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最后以大清王朝的胜利而告结束。而为这次平叛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张英也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顶峰。
这个时候的张英心里想着,可该休息一段时间了,我还是跟康熙皇帝请假暂时回家一趟吧。于是张英就以为已经死了14年多的父亲张秉彝改葬迁坟为名,向康熙皇帝请假4年。结果呢,康熙皇帝当然是非常高兴地批准了他的要求。就这样,张英离开了朝廷。这一离开,就是4年之久。
1张英离开朝廷四年之谜
有的朋友听到这里肯定就不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张英一请假就是4年啊?给已经死了14年多的父亲改葬迁坟也用不了4年啊?再说了,这个康熙皇帝离得开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的张英么?他还就真的批准了张英的请求?这真是怪事啊。
诸位,一点都不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功高震主〃可能的结果。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三杰〃,有韩信被杀、萧何坐牢、张良请求册封自己为〃留侯〃的故事;北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手下,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南宋的时候,宋高宗赵构手下,有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杀、韩世忠被停职的故事;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有〃胡蓝之狱〃故事,那死的可是好几万人呢。这些,还都是前朝故事。
到了大清王朝入关以后,这样的故事那就多了去了。
顺治皇帝追杀所谓的〃多尔衮余党〃,康熙皇帝追杀所谓的〃鳌拜余党〃。这些,可都是近在眼前的故事啊。
换句话说,皇上任何一个皇上都是如此那可是〃只能与他共苦,不能与他同甘的人〃的代名词啊。皇上身边,那可是全天下最危险的地方。皇上身边,那个地方,不是狼窝,也是虎口。您以为是个什么好地方?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呆得长久的地方。您可不要以为您立下了什么所谓的〃汗马功劳〃,皇上就要感谢您哟。如果皇上真的是觉得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皇上一天也离不开您了,那么,他对您最好的报答方式,那一定会是,杀了您和您的全家!
诸位,听我说得有道理吧?听我说到这里,感觉到了在张英身边埋伏的〃杀机〃了吧?知道了张英为什么非得借口为自己的、已经死了14年多的父亲改葬迁坟、向康熙皇帝一请假就是4年的原因了吧?
那是人家张英聪明、那是人家张英会做人、那是人家张英知道什么叫做〃以退为进〃的道理。您光看见人家张英红红火火的一面了,您没有看到张英躲过了多少〃明枪暗箭〃。张英,那可是死过了多少回的人啦。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这个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一看,还是这个张英懂事,在我最需要他离开我的时候离开我了,怎么办呢?对他好一点吧。给他点好处!赐张英白金五百、表里缎二十,赐张英已经死了十四年多的父亲张秉彝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衔。
回家吧。回家好好休息一下,调整一下自己,想想过去,想想未来。
回家吧。回家给自己的父亲、也给未来的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找寻个好的墓地这在当时那个时代,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哟。
回家吧。回家修整一下家乡的风景名胜区,让这些风景名胜更加的好看。
2张英隐居龙眠山
您还别说,张英这一回家,还真的给自己的父亲张秉彝找到了一块好的坟地。这块地,那叫一个漂亮。这块地的风景,那叫一个绝!
这块地,在哪里呢?就在张英的家乡龙眠山。
龙眠山属大别山余脉,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逶迤。位于距离桐城市区3公里的龙眠乡境内。因山形似龙酣眠,故名为龙眠山。它没有黄山奇妙的松、石和云海,但它以自己独特的秀丽赢得了〃擅江北名山之秀〃之赞誉。更重要的是,那一处处遗址,一座座墓葬,一块块模糊或清晰的石刻,都是桐城文化这条长链中的一个个链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出桐城文化的悠久和精深。
历代许多名人隐居于此,置下山庄、别业,并归老山中。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交相辉映,构成龙眠山得天独厚的胜景。被誉为〃宋画第一〃的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就建在龙眠山区的双溪村。据《宣和画谱》记载,出自李公麟手笔的宫廷藏画有107幅,他首创我国白描画法,以此便可见他的聪慧、勤奋、好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苏轼为《龙眠山庄图》作跋,苏辙作的《龙眠山二十咏为李伯时赋》,可以发现李公麟的热情好客。此外还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吟咏龙眠山的诗句:〃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如今,人如烟灭,足迹被时间之手轻轻抹去,一切已沉淀为传说。
张英必定是发现了龙眠山的大气与隽永。在龙眠山一隐居就是4年。
张英隐居在龙眠山的4年,大清王朝再一次经历了战争:这就是施琅收复台湾之役。而这场与张英看似无关的战役与4年以后张英的再度被重新启用有着重大的关系。
3大清王朝内部围绕台湾问题的纷争
关于施琅收复台湾的故事,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一点了。但是这里,我们再次提到他,是因为在这次施琅收复台湾前后,大清王朝内部发生了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冲突。话题从〃三藩之乱〃被平定后的康熙皇帝开始解决台湾问题谈起。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1647年,郑成功打起〃杀父报国〃之大旗,聚师起义,很快便发展到10万余人。1649年春,施琅与其弟施显投靠郑成功,很快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左先锋。1652年,郑成功与施琅决裂。万般无奈的施琅再度归顺了大清王朝。1662年1月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作为他的新的抗清基地。但不久,1662年6月,38岁的郑成功病死在台湾,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接手政权。
                  第36节:施琅收复台湾之役前后的张英(2)
对在台湾经营多年的郑氏后裔,康熙皇帝本意力主和平统一。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康熙皇帝的对台政策之所以非得要坚持以抚为主,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自顾不暇,无力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清军入关后,面临着很多麻烦:诸如内部的鳌拜集团专权,外部的南明残余势力、大顺大西残余势力和割据南方的三藩势力等等,致使一时之间自顾不暇,无力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双方的海军实力对比。正如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所说的那样,大清王朝的军队是陆军强大而水师薄弱。在清朝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