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几时有:大明帝国的叹息 作者:包瑞 >

第14部分

明月几时有:大明帝国的叹息 作者:包瑞-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胁空俣囍瘸佳圆惶摚雌聘褡h用,委以招迹纻埽急殞⒅模敱赜幸試矣谜摺!
這本奏疏如果放在平時,皇帝是不會理睬的,可是在當時,皇帝不僅會看,而且看了會很高興。因為當時正值廣寧大敗,舉朝都陷入了愁雲慘霧,天啟甚至拉著首輔葉向高的袖子哭了起來。
自從撸鼥|有事以來,明朝在撸鼥|的文官武將都死得很難看,不是戰死,就是被處死。明朝全國定制的總兵官有20名,在撸鼥|就死了15名,在這種情況下,朝臣們都視撸鼥|為畏途,洠祟娨馊ミ|枺叭巍
此時,袁崇煥通過江日彩毛遂自耍В惋@得十分難能可貴。由此我們也能看出,袁崇煥是一個胸懷大志,敢於冒險的人物。
江日彩奏疏一上,立馬就被批准,袁崇煥被提拔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兵部職方司是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輿圖(地圖)、武職官之敘功、核過、賞罰、撫恤等事。主事為各部司官(即郎中、員外郎、主事)中最低一級,秩六品,協助郎中處理該司各項事務。
這只是一個過渡性安排,朝廷需要的是上前線的人,而不是坐辦公室的人。雄心勃勃的袁崇煥當然也不甘於整天坐在辦公室看地圖,兵部主事的職位還洠в凶鵁幔酮氉砸蝗蓑T馬去山海關一帶察看山川地形。
從山海關回來以後,袁崇煥就要求上前線駐守,他自告奮勇地說:“給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地”。
袁崇煥敢於任事,朝廷非常高興,當月就破格提拔他為兵部僉事(僉事是輔佐按察使、分領各項事務的官員,秩正五品),派他去關外監軍,並給他20萬兩銀子,用以招募士卒。
朝廷對於不怕死的人,勇挑重擔的人,還是很看重的。一個月內,袁崇煥就從七品縣令連升兩級,成為正五品的監軍,此時他尚未有任何政績,可見,他的勇氣給他帶來的回報也是十分巨大的。
袁崇煥到前線後,先駐在山海關,不久,撸鼥|經略王在晉令他出關移駐中前所,負責安置招撫撸鼥|流亡的百姓。袁崇煥不辭辛苦,晝伏夜出,工作做得可圈可點,得到了王在晉的肯定。不久,王在晉睿埑⑷蚊鐭閷幥氨鴤鋬L事(正五品),為按察司屬下,管刑名考核。
袁崇煥在前線摸爬滾打了一陣後,對形勢有了自己的認識,很快他就捲入了激烈的戰略之爭,即守山海關還是出鎮關外的爭論,並對爭論的結果產生了重要影響。
王在晉主張堅守山海關,為此,他建議在山海關外的八裏鋪築山海重關。他在《睿P門形勢疏》中對山海重關進行了規劃,列舉了興築重關的12條好處,並把這項工作提高到事關國家安危的高度,強眨诉@項工作的重要性的緊迫性。
他請求天啟帝發銀93萬兩,立即開始興建八裏鋪重關。天啟同意立項,並先發帑金20萬兩作為專案啟動資金,工程很快就進入實施階段。
然而袁崇煥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強烈反對興築八裏鋪重關,主張築守寧遠。於是袁崇煥聯合了幾個中下級軍官孫元化、王棨等越級上書首輔葉向高,反對王在晉退守山海關的策略,葉向高猶豫不決,這時內閣大學士孫承宗自告奮勇,願親自去前線眨胁脹Q。
應該說袁崇煥反對王在晉的原因主要是出於戰略上的不同觀點,出於為公,但是另一方面,袁崇煥主張出鎮關外,反對王在晉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堅守山海關的戰略不符合袁崇煥的抱負,袁崇煥的個性喜歡冒險,他來到撸鼥|前線,是為了建功立業,而堅守山海關,他就無事可做,洠в薪üαI的機會了。
關於這場築城之爭的是非,我們將在下一章進行剖析,現在先來看看這場爭論的結果。
六月二十六日,孫承宗抵達山海關後,立刻召集關內外文臣武將開會討論戰略部署的問睿瑫媳娙税l表意見,王在晉主守山海關,閻鳴泰主守覺華島,袁崇煥主守寧遠,眾說紛芸,莫終一是。
孫承宗實地考察後,認為寧遠乃山海天然重關,聽從袁崇煥之議,駁回了築山海重關之請。
然而王在晉不肯妥協,堅持要修築山海重關,孫承宗苦口婆心對其進行勸說,“推心告語,凡七晝夜”,王在晉就是不為所動,固持己見。
孫承宗從山海關回到北京,向天啟反映王在晉不適任,於是天啟將其改眨暇┍可袝蓪O承宗取而代之,繼任撸鼥|經略。
從此,戰略之爭以出鎮關外勝出劃上了句號。
袁崇煥投筆從戎,剛入軍旅,就改變了明朝的戰略決策,實在是不同凡響。
此次戰略轉變的影響,十分深遠。對枺本謩荩瑢γ鞒d亡,對中國歷史的走向,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坐在電腦前上網的你”,也都受到了影響。
本文由脫水整理;地址:http://。tieku。org/263289/11。html
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
築城之爭,是戰略之爭的具體化。
如果採取戰略攻勢,則需要在關外築城。如果採取戰略守勢,則需要築山海重關。
我個人認為,如果不能在野戰中與敵爭鋒,就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局。在關外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大打堡壘戰,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睿模儗贌o意義的糾纏。
只有暫時休整,積蓄力量,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從關內出動大軍,對敵發起雷霆一擊,才能徹底擊敗後金。
因此,無論從防守還是進攻的角度看,築山海重關無疑是最省力,最有效,最長遠的手段。
然而在袁崇煥等一批雄心勃勃又缺乏實際經驗的中下級軍官的鼓動下,最終天啟還是放不下鼻子上那點肉。
在關外長期與後金消耗,不但始終解決不了問睿覇栴}越來越嚴重,並引起了內部問睿姑鞒瘍韧饨焕В罱K拖垮了明朝,這是明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當然,後來人有他們的失铡荒苋之敃r的人,但是當時的人開了一個“好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說。先來看看王在晉為什麼要修築山海重關。
王在晉等主張建山海關重關,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山海關本身有缺陷。山海關外的峰巒高於山海關城牆,“鬥城如鍋底之形”,關城週邊的高嶺好比鐵鍋的邊沿,而關城就如同鍋底。
山海關外這些高嶺對關城有可乘之勢,尤其是歡喜嶺,“蜿蜒綿邈,緊抱關門”,敵軍若站在嶺上,既能一樱С侵械那闆r,又能居高臨下發動攻擊。如果敵軍在嶺上架設大炮轟擊城牆,山海關將很快崩潰。
因此,一旦後金軍佔領了這些高嶺,他們就具備了地利優勢,明軍反而洠в幸勒坛菭澋膬瀯荨
以前明朝在關外統治牢固,城堡眾多,山海關還算是在內地,邊防的壓力並不大,如今關外土地盡失,無堅可守,無險可懀胶jP已經成為了“沖邊絕塞”。
因此必須解決這個重大耄Щ迹瑢⑦@個內地與關外之間唯一的屏障,建成為不可逾越的天塹。在八裏鋪設重關,關外的高嶺盡收關內,不僅解決了這個問睿起到了雙保險的作用。
其次,山海重關守住的把握很大。因為山海重關離山海關很近,便於得到山海關的支援,敵人無法對關城形成合圍,守起來容易得多。
再次,設山海重關省力,因為山海重關很近,關內物伲嘴哆到。
第四,可以進行堅避清野。後金統治地區經濟落後,受氣候影響大,無法供養大規模的軍隊。一旦進行戰爭動員則勞動力短缺,土地荒蕪,因此必須以戰養戰。明朝在戰不能勝的情況下,實行堅壁清野,無疑是一個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戰略收縮,建築山海重關。
建寧遠城的好處是,從表面上看能夠恢復河西的二百里國土,並與覺華島形成犄角之勢,拱衛山海關。不過本來後金對河西就棄而不守,無謂恢復不恢復,至於河枺挥型ㄟ^戰略決戰才能恢復,從長遠看,守寧遠更不利於集中力量進行戰略決戰,因而不利於恢復河枺
在甯遠戰役和寧鍛鹨壑校瑢庍h和逯蓦m然洠в斜还テ疲屑毞治銎湓颍瑏K不說明寧遠和逯菔鞘氐米〉摹
寧遠戰役中,努爾哈赤主要目的是搶糧,對河西土地並不感興趣。因而在覺華島得手後就對寧遠城失去了興趣,只打了兩天就撤了。
甯鍛鹨壑嗅峤饹'有拿下寧逯饕且驗獒崆诟簧希绻Z草充足的話,只需要圍而不攻,城裏就得餓得人吃人,就得投降。後來的戰爭可以證明這一點,而山海重關不存在這個問睿
對於上述兩場戰役我們後面將作詳細介紹,在此暫時略過。
覺華島在冬季海河冰封以後會與陸地連接為一體,冰面足以支撐後金騎兵通過,島嶼周長相當可觀,鑿冰的速度跟不上結冰的速度,有這種重大耄Щ嫉拇嬖冢X華島自身難保,在寧遠戰役中的巨大損失己經證明。
即使是夏季無冰的時候,覺華島也難以增援寧遠,因為的水軍到了陸地就成了步兵,步兵是無法與騎兵抗衡的,況且還須氣象條件配合,如果風向不對,登岸都很困難,更不可能進行增援。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當時山海關關城自身存在重大耄Щ迹懦@個耄Щ疾攀钱攧罩保粡浹a這個耄Щ迹鴮⑿藓B重城的物資從山海關源源不斷的搬叩蕉傺Y外,去修寧遠是不明智的。
然而是對是錯,我說了不算,還得天啟定奪。
天啟原本是支持王在晉修築山海關重關的意見的,並且工程己經上馬實施。
但是當他看到袁崇煥等人有“積極進取”的願望,就產生了動搖,覺得“士氣可用”,在“老成謬钡膶O承宗老師的勸說下,他終於改變了主意,廢了王在晉和他的主張,採取了戰略進攻的態勢。
從此明朝與後金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明朝在關外大力修築城堡威茫峤穑峤饎t不時前來拆毀城堡順便進行搶劫。
這種情況就像是拳擊比賽進行到第十二個回合,吃虧的一方急於挽回損失,雖然筋疲力盡,跌跌撞撞,傷痕累累,滿臉是包,卻張牙舞爪玩命追打對方。而優勢一方得了便宜賣乖,只想早點終止比賽,不停的騰挪躲閃,開展防守反擊。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最終,明朝被擊倒,後金以ko方式取得比賽勝利。
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
《明史;孫承宗傳》中記述了孫承宗與王在晉關於戰略問睿囊欢无q論,內容如下:
孫承宗問:“築關在八裏內,新城背即舊城趾,舊城之品坑地雷為敵人設,抑為新兵設乎?新城可守,安用舊城?如不可守,則四萬新兵倒戈舊城下,將開關延入乎,抑椋шP以委敵乎?”
王在晉答道:“關外有三道關可入也。”
孫承宗又問:“若此,則敵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關?”
王在晉答道:“將建三寨於山,以待潰卒。”
孫承宗接著問:“兵未潰而築寨以待之,是教之潰也。且潰兵可入,敵亦可尾之入。今不為恢復計,畫關而守,將盡撤籓籬,日哄堂奧,畿枺溆袑幱詈酰俊
最後,王在晉“無以難”。孫承宗“乃議守關外”。
這段對話的意思是,孫承宗認為新舊兩城在八裏之內,而舊城外又有城防壕溝和設施,如果重城的士卒發生潰散,那一不小心就會陷於自家的品坑地雷與溝壕之中,新舊兩城之間,南面是水,北面是山,潰卒無路可逃,如果都擁於舊城之下,那到底是開門放他進來,還是不開門聽任他們在外?
王在晉告訴孫承宗,山上有三座山寨,若有逃潰可以奔向那裏,而舊城也有三道關口可以進入。
孫承宗反駁,兵法乃是置之死地而生,為什麼要為他們提供逃跑的便利?
於是王在晉無言以對。
可能有些人會以此為依據,認為王在晉主張築山海重關是錯铡模瑢O承宗反對的理由是很充分的。
不過,聽我往下講,您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在比《明史》更早、更可靠的《三朝撸落洝费Y,也有一段孫承宗和王在晉關於戰略問睿霓q論,在這本書裏,“無言以對”的不是王在晉,而是孫承宗。具體內容如下:
大學士孫承宗奏:“臣時執偏見謂經臣議杖唬毷前搜Y為兩城,而舊城之坑壕空營當在三裏之外,而新城之守卒法當四萬。則四萬之退步跟將及之,而一不戒,將城下之備盡為我設,北山南水既無旁出,而俜綋泶怂娜f於舊城之下,開關延之不可,椋шP謝之不可。將城上之備,又為我設,而城中驚潰無問也。經臣曰:於山建山寨三,以為退守計,而三道關俱可入。蓋法雲,置之死地而生。經臣言邊兵善走也,即殺不能止,況大勢散,誰眩秊闅⒄摺9蕿閮沙且怨唐湫模鴮嵵弥酪詣钇浔厮乐畾猓妓鞜o以應。”
在這篇奏疏中,王在晉在孫承宗的不停追問下,不得不透露出一個秘密:那些品坑地雷和壕溝既是為敵而設,又是為逃散士卒而備的,它們能代替截殺逃兵的督戰隊進行彈壓,實際上就是要將士兵們“置之死地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