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赵襄子回答道:“这个人于守城无功,于破敌无力,但是此人始终对我极尽恭敬,从来不敢乱了君臣之礼,这就是他晋升的全部理由。”
群臣还是不明白,问道:“可我们也对君上极为恭敬啊,而且我们不仅是恭敬,还拼死卖力。”
赵襄子笑道:“你们拼死卖力是没错。可是当智伯水灌晋阳,我大势将去的时候,你们所有的人,对我的恭敬都不如以前了,甚至还有人给我脸色看。只有这个人,他即使是浸泡在洪水里,也仍然保持着以前对我的那份恭敬,我不奖赏他奖励谁呢?”
史书上说,看了赵襄子的奖惩方案,名臣张孟谈一言未发,悄然出走了。因为他意识到,赵襄子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威权,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作为臣属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得越来越狭小。
然而张孟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洪水困城的时候,赵襄子的心境。可想而知,当洪水灌入晋阳城,守城之人莫不是极尽惊恐,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末日临头的感觉,所以才会对赵襄子流露出不逊的心态。而这时候,感受到最大恐惧的,却恰恰是赵襄子本人,他不仅面临着洪水困城的危局,更有可能遭遇到臣属的背叛。他之所以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形下还能够挺住,精神没有崩溃,原因就在于还有一个人,仍然是对他毕恭毕敬,奉之为主的。
是这个人的恭敬,给了赵襄子以最需要的权力威严与心理支撑,让他能够泰然自若,继续统筹大局,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这就是恭的价值之所在,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恭敬,拯救了另一个濒陷绝望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价值自然也是寻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恭敬作用于他人身上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转到自身的时候,同样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
赵襄子家族,应该是对“恭”字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颇有体会的。早在他的祖宗——晋灵公时代的赵盾起,就因为“恭”之一字,侥幸保得了性命。
赵盾原是晋国的大夫,时值国君晋襄公死,于是大夫赵盾做主,就扶立了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却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恣意放纵,胡作非为起来。一个厨子只因为烤的熊掌没有烂透,就惹火了晋灵公,被乱刀剁成了碎块。赵盾知道这件事后,就于朝堂上严厉地斥责了晋灵公,要求他收敛一点,要做一个仁君,切莫挑着暴君来做。
眼见得赵盾妨碍自己胡作非为,晋灵君大怒,就派遣了一个名叫锄倪的刺客,让他趁夜黑人静的当口,悄无声息地把赵盾杀掉。
于是刺客锄麑趁夜潜入赵盾家,却发现赵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而赵盾本人则身穿官服,满脸恭敬严肃地坐在一张椅子上,正等待着天亮后上朝。当时锄麑越看心里越是惊讶,心想这样的士大夫能够在暗夜无人之处,还仍然保持着对公事政务的恭敬,这是难得的贤良大臣啊,晋国能有这样的贤人,那是晋国的幸事。自己如果杀掉了这样的贤臣,只怕那良心的折磨,是自己所无法承受的。
刺客良心发现不忍下手杀害谦恭状态之中的赵盾,可是作为一个刺客,杀赵盾却是自己的职责。若不杀他,有违一个刺客的职业道德。如此这般地进退两难,刺客锄麑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他从树上跳下来,大叫一声:“赵大夫,我是国君派来的刺客,是来杀你的,可你是贤臣,我不能杀,不杀你我又无法向国君交差。这样好了,我干脆一头撞死算了,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小心保护自己,国君他肯定不会善甘罢休的。”说着,锄麑一头撞在墙壁上,当场身死。
赵盾侥幸逃命,这固然是刺客明是非、知善恶的结果,但赵盾其人,于无人之处仍然能够保持谦恭本色,才是打动了刺客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后世的理学家讲究一个“君子慎独”,也就是说,越是在没人的地方,你越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任何时候也不能放纵自己心里的欲望。如果说,赵盾的谦恭能够打动杀手的心,那么你的谦恭,同样也能打动你的上司,打动你的老板,打动你的同事,让他们想不升你的职都不可。
一个良好的恭敬之心,既可以保护别人,获得别人的终生感激,也可以保护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这绝对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人在官场,绝不可以放弃如此轻易就能够成功的一个机会,这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第89章 “绷”的文化哲学
绷这个字的繁体,写作“繃”,是由一个烂绞丝、一座山及一个朋字所组成。
烂绞丝是指柔软的丝织物,这是古时候非常昂贵的质料,普通百姓是穿戴不起的,即使是君主贵族,也只在特定的公众场合才穿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威严。
而“朋”字的古体是两只并列在一起的贝壳。贝壳这东西,现在只有孩童、收藏家及海洋生物学家还感兴趣,普通民众对此隔膜,浑不知这贝壳乃上古的金钱货币。上古时代的人,若然是能搞到一串贝壳挂在脖子上,那么他就会赢得无数女原始人的芳心,因为这标志着他乃是上古时代的大富豪。
丝织物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贝壳则是财富的象征,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预示着什么呢?
预示着暴力、流血与战争。因为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还是富可敌国的满箱子贝壳,这些东西都是人们拼命想获取的目标。古往今来,围绕着权力与金钱,是一部血腥弥天的历史。比之于勤劳致富,苦干出头,远不如一刀子砍下去更有效率。
说到为权力而流血,最惨烈的莫过于秦始皇创建了高度集中的中央政权之后,他的小儿子秦二世接班,上任之后的头一桩事,就是将他所有的哥哥姐姐,也就是皇子和公主们,统统像狗一样地牵到集市之上,车裂而死。秦二世之所以对自己同脉血缘的亲人下如此之辣手,原因就在于,唯有这些人,才是对他手中权力的最大威胁。
说到为财富而流血,就更是无法一一胜说了。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九成九是因为金钱所带来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所感受到的压制、悒郁、忧伤与痛苦等所有的负面心理及情绪,莫不是与金钱相关联。人人都想把别人手里的钱弄到手,人人都防止别人把自己的钱弄走,这患得患失的普遍性心态,就构成了冲突与痛苦的必然。
因此,无论是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权力,还是以贝壳为代表的财富,都有一个高危的性能,不唯是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抢走,而且还难免拖累自己的性命。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既保得权力在握,金钱在手,又能保证身家性命安危无虞呢?
“繃”字中最上面的“山”字应声而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奥的社会基本常识。如果你想保有自己手中的权力与金钱,就必须要借助于山的智慧。
山有什么特点?不动如山,安稳如山,平静如山,厚藏而不露如山。山的特点就是不动声色,表面上崎岖坎坷,一任树木生长,百兽相争,群鸟翔集,蝶舞花香,山却从来不表示任何态度。但在这极尽不显眼的温厚之下,大山之中却蕴藏着不尽其数的宝物,任何人想要从山中拿走哪怕是一块石头,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
所以“繃”原本不是一个字,而是一整套做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任何人如果能够参透这个字所隐含的秘密,不唯能够获得权力,得到金钱,还能够于无上的尊荣与幸福之中,获得最让人羡慕的美好人生。
对于这个“繃”,厚黑始祖孔夫子参得最为透彻,所以他谆谆地教导后人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如果不能够做到像山那样地庄重而沉静,那么你在别人眼里就没有尊严,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获得权力和金钱,就连与人交流沟通,学习一点社会法则,都千难万难。
像山一样地庄重而沉静,它首先是体现在一个人的外在举止上,也就是要时刻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这张脸不是板给明白事理的人看的,是板给许多缺少见识、内心空空如也的人看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你亲近他们,他们就没大没小,蹬着你的鼻子就往你脸上爬。你疏远他们,他们又怨气冲天,责怪你不重视他们。而且这种人无法看到你的内心世界,体会不到思想与人格的力量,表面的现象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切。所以你需要板起脸来,让他们悚然而惊,以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从而不敢打你手里的权和兜里的钱的坏主意。
像山一样地庄重而沉静,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你的内心深处,也就是体现在你成熟的人格上。一个人,只有当人格成熟之后,才会具有洞察世事人心的大智慧,才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付出赢得相应的回报。倘只有一个不苟言笑的外在,而内心却躁动不安,那就是俗话说的银枪洋蜡头,最是见不得真章。
“繃”之一字,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博大精深,它不唯告诉了我们保有权力和金钱的秘法,还传递了人生幸福的重要法则与观念。只要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无论你任何时候细心揣摩这个字,都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升华与安宁。
第90章 “绷”的实用价值
清朝顺治年间,吴地设立织造局,一位姓张的满族人,被任命为当地的督理。张督理之所以获得这么一个肥缺,是因为他颌下长了一蓬大胡须,支棱八翘,极是威风,望之令人不由生敬,如此威仪,天生是个当官的好料子。
有一天,张督理的一个部属生了病,请来了一个姓李的大夫,李大夫也有一蓬好胡须,这胡须根根光滑,乌黑透亮,看上去俨然不世出的神医。张督理看到对方的胡须,顿时来了兴趣,就站在李大夫身后静看,看了一会儿,他突然伸手揪住李大夫的胡须,说了句:“好个插不腊。”李大夫闻言,大悦,就回身也揪住张督理的胡须,说道:“大人的这个插不腊也不错。”此言一出,就见张督理的脸色由红转白,身体激烈地颤抖起来。李大夫不明白张督理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就继续赔笑道:“大人的这个插不腊,端的威风凛凛,小生羡慕已极啊。”这时候张督理的那张脸,已经黑中透出了紫色。
过了一会儿,李大夫看完了病,背药箱出来,就见张督理手下的一名吏员迎过来,悄悄地把李大夫拉到一边,说:“李大夫,你疯了,你怎么当面骂张大人是插不腊?”李大夫茫然道:“我没有骂他啊,难不成这插不腊是骂人的话吗?”就听那吏员解释道:“实话跟你说吧,这插不腊,是满语中用来说男人生殖器官的。你揪住他的胡子,说他的脑袋是插不腊,都快要把他给气死了。”李大夫这时候也蒙了,说:“这事怎么能怪得了我?是他先说我的胡子是插不腊的,我都插不腊了,他凭什么不插不腊?”
话虽如此,但毕竟张督理是官,李大夫是民,自古民不与官斗。所以李大夫又回去向张督理道歉,可张督理又能说什么?毕竟这事是他自己不够庄重,没能够绷住自己,说出有失自己身份的话来,才会无端取此羞辱。
官场之上,最讲究的是一个面子,讲究一个名声,所有的人都是靠了这名声混饭吃。之所以大家要摆出一副圣人的面孔,死绷住一张脸,不是大家愿意这样做,而是一旦你没能够绷住,说出有失庄重的说来,小焉者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大焉者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这是极为不智的事情。
还是在清朝同治年间,陕西有个县令叫唐李杜,是一个生性滑稽诙谐的人,经常喜欢和同僚们开玩笑。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姓夏的县令,此人是买来的官,不太熟谙官场礼节,说话行事,多有不合规矩之处,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拿他开玩笑。唐李杜见到了他,就忍不住戏弄他,问夏县令贵姓。夏县令回答姓夏,于是唐李杜就严肃地问:“从前有个夏徵舒,是府上的什么人啊?”夏县令没听过这个名字,但见唐李杜说得严肃认真,仓促间就回了一句:“那是我的祖先。”唐李杜恍然大悟地噢了一声,两人就分了手。
却说夏县令回去之后,跟人谈起这事,并问:“这夏徵舒到底是谁,我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呢?”有了解当地风俗的人告诉他:“在陕西,王八的儿子小王八羔子,名字就叫夏徵舒。”夏县令一听就急了:“什么,你说这个唐李杜,我招他惹他了,他这样污辱我!”就立即要去找唐李杜理论,被别人及时劝下了。
等到第二天,夏县令一大早就来到官衙,揪住唐李杜,破口大骂不休。唐李杜却不在乎,环顾左右诸同僚,说:“昨天的事儿,你们大家都听到了,是他自己说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