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

第54部分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第54部分

小说: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就我看来,那五项要求基本是放之四海皆准,不是国民政府已经实施的就是国民政府宣要做到的,因此国民政府自然没有理由反对,中共之所以提出这五项要求,不过是为后面的四点保证遮羞,否则光剩下低头认错岂不太过难堪,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弱者的尊严。
既然中共已经表达了如此诚意,为什么谈判竟然还进行了那么长的时间呢?
问题出在细节上,中共希望在归顺中央政府后,依然保持着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这点乍一看有些框外,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并非全无道理,既然李宗仁、白崇禧可以对桂军有绝对的领导权,阎锡山可以对晋绥军有绝对的领导权,我共产党为什么就不能对红军保留绝对领导呢?我放弃推翻国民政府的政策,不再实施激进的土地改革计划之后,我与桂军、晋绥军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蒋介石当局并不这么看,你放弃推翻国民政府的政策,是因为军事行动的失败,使你已经无力继续这一政策,你的放弃是被迫的,根本不是真心的,和我在西安答应不再剿共是一回事,咱们谁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想归顺中央政府,就必须将军队置于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


中共派出的谈判代表是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顾祝同、张冲。
中共首先提出你给我四个军的番号,军长分别为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下辖十二个师、三十六个旅、一百多个团。别小瞧了这番号,给你多少个番号,就是说允许你拥有多少兵马。国民党说,你总共才三两万人,你要这么多番号干什么,想造反啊?就给你两个师八个团,上面不设军,更不设总指挥部,师长由你们派,师长以下从副师长一直到副排长,统统由中央委派。
双方差距如此之巨大,几乎无谈下去的必要,但双方谈判代表还是都客气的表示回去商量一下,咱回头再谈。要我看,中共提的四个军实在不着边际,这不过是谈判惯用的策略,在试探对手的同时,留出缓慢让步的空间。国民政府提出的两个师加军官都由他们派,显然也不靠谱,只不过他处于谈判的强势地位,希望以势压人而已。
第二天,周恩来表示让步,军官还是由我们自己派,你给我四个师12个旅24个团,共7万人的编制,上面再设个总指挥部,总可以了吧。顾祝同说,不行,只能给你两个师,而且不能设总指挥部。你不设总指挥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往哪摆,对,国民党就是不希望你朱、毛、周继续领导中共部队。谈判陷入了僵局,毛泽东此时致电周恩来:……在谈判中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只要蒋介石同意改编红军,就是我们的一大胜利。
要说还是毛泽东想的开,只要你同意改编我,我就获得了合法生存的空间,现在跟你费什么话,我有实力,有没有番号,我都能扩军,没实力,你给我10个军我还是光杆司令。于是,中共再让一步,给我三个师就行。
于是1937年3月8日,双方谈判代表达成初步协议:红军改编为三个国防师,编制为4万5千人,上设总指挥部,各级军官由中共自己推选,报中央政府批准。可这个协议,蒋介石还是没有批准,他还是坚持两个师编制、不设指挥部和各级军官均由中央政府安排。蒋介石显然知道自己在实力上的优势,也看出了中共迫切希望获得合法地位,因此他才会一步不让。于是周恩来提出面见蒋委员长,3月20日,周恩来在杭州和蒋介石会谈。
之后又谈谈停停的一波三折了三个月,蒋介石做了些让步,同意给红军三个师的番号,允许你编制4万5千人,也同意你上面设总部,各级军官你们自己定,但总司令得我派。要说谈到这一步,应该差不多了吧,可是蒋介石又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这么多我都答应了,你们也得答应我一点,毛泽东、朱德必须离开红军。这可是一个原则问题,中共退无可退,谈判在6月底彻底谈崩了。
可是这时候,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了,7月8日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等红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肖克、左权、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率全体指战员致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表示“以抗日救国为职志,枕戈待旦,请缨杀敌”,“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紧接着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人的枪炮,迫使蒋介石不能再有所犹豫,与共产党的矛盾是无论如何不能凌驾于中日矛盾之上的。双方的谈判重启并迅速达成了一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三个师的番号原本是东北军的,张学良被抓起来后,蒋介石就对东北军进行了整编,这三个师就被整没了,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你红军用吧。这三个师为最低档的丙种师,只能下辖两旅四团,而中央军的师基本都是甲种师,下辖三旅九团。这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八路军奉命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可很有意思的是,仅仅存在了20天的“八路军”竟然成为了这支队伍永远的名字,而18集团军则很少被人提及。
八路军的派驻地是山西,山西与察哈尔一起被划归第二战区,受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节制。日军“七七事变”占领平津后,马不停蹄继续向晋察冀进攻,并迅速攻占了察哈尔省会张家口,直扑山西。充当先锋的是板垣征四郎,大家还记得他吧,“九一八”就是他和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一手策划的,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大佐(相当于上校),而现在他已晋升中将,统帅第五师团,这第五师团是日本精锐中的精锐,在中国的八年间,先后和中国70多个师交过手,鲜逢败绩,人称“钢军”,中国人因为对板垣征四郎印象太深,所以习惯的将第五师团成为板垣师团。
阎锡山率众抵抗,在平型关附近拉开架势,与日军死扛,史称平型关战役。9月25日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到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设伏,伏击了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这种打法完全是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打熟了的“短促突击”的抗日版,先是利用优势地形隐蔽,待到敌人靠近,果断出击,然后在敌人援兵到来前迅速脱离战场。115师是红军主力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整编而来,指战员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考验,心理、身体和军事技能拿到当时整个中国军队中去比较,那也是出类拔萃的,这次占据有利地形进行伏击,人数十倍于敌人,且攻击的是敌人的一支辎重部队,大车小辆的带着那么多东西,这打起来还有什么悬念呢?
其实不然,战斗的激烈与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林彪头一天观察地形不假,决定在关沟~蔡家峪设伏也不假,但并非是因为这个地方适合伏击,其东南一侧地地势平缓,居高临下的优势并不明显。只不过当时代县-繁峙-灵丘一线,中日部队十几万人扭打在一起,乱成了一锅粥,115师必须尽快投入战斗,给予友军支持,而林彪是最不喜欢和人硬拼的了。所以有个坡总比没有好,能藏在暗处打黑枪总比光明正大来的有技术含量,关键是这里是交通要道,敌人来回穿梭必经此处。所以林彪才急令手下全部四个团星夜赶往设伏地点,可陈锦绣、韩先楚的688团被山洪阻隔,远远落后于其它三个团,张绍东、田守尧的687团也有一部被甩在了后头。
战斗打响时,115师只在东南边一侧设伏,而西北一侧和西边制高点老爷庙一兵一卒也没有,如果按传统说法,林彪做了仔细和缜密的安排,那简直就是在骂人了,因为这显然不符合军事常识。估计当时的情形应该是115师仓促进入阵地,在立脚未稳之际,敌人已经开过来了,此时115师只完成了东南设伏。当敌人从东西两个谷口同时进入的时候,战机稍纵即逝,林彪不得已在手下不足三个团且无法充分布防的情况下,下达了攻击命令。
当时林彪只知道此处是交通要道,敌人在此来往频繁,却并不知道此时会有这大队的辎重部队通过,从未和日军交过手的林彪也不会想到日本的辎重部队竟也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这支部队是板垣师团21旅团一部,分别从东西两头同时进入伏击圈,总数有千余人,光汽车就有百余辆,再加上各种骡马车,洋洋洒洒拉出去10里地之遥,敌人这种松散的行军阵型极其不利于我军聚歼,而战斗开始时,我军有六千多人,在一侧设伏,每个人间隔一米,也得拉出去十多里地,这就使我军原本就不强的火力配置更显劣势。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枪手是靠子弹味出来的,而不论是红军还是现在的八路军都处于军备极端匮乏的状态,即使是身经百战的115师,其射击精度相比于板垣师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再就是我们的子弹,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有相当比例的弹头流线不对称,打在空中自己转弯,瞄准了都打不准,这样的装备配置,加上较低的火力密度,使115师出其不意的第一波攻击效力下降。
这虽然是场伏击战,但因为时间仓促,又很像是场遭遇战,25日拂晓时分,这场战斗打响了。


据考证,日军这两路车队,一路为大车队,一路为汽车队,加上三四百多朝鲜民夫,有近千人,在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后,那些没有武器的朝鲜民夫乱作一团,可其它日本兵却以最快速度恢复了镇定,并且有组织的分出一部去冲击无人驻守的老爷庙高地,剩下的人三五成群的以汽车为掩体,相互进行火力交叉掩护,坚守待援。因为西北山势略陡,日军无法在我火力覆盖下上山,但因为该侧无人设伏,也使日军避免了腹背受敌的窘境。老爷庙的争夺十分激烈,最终占有先手的115师还是占据了这一军事要冲。战斗的进程完全出乎林彪的意料,红军一等一的主力部队,在优势地形下,竟被一支辎重部队死死的拖住不能抽身。
战斗进行到上午11点,敌人从新庄派出了三个中队五百多人前来增援,115师被迫分兵打援,好在此时687、688团相继赶到了战场,此时中日战斗部队人数之比高达10:1。
日军有种说法是,八路军打平均每人打三枪就开始冲锋,刚开始阶段,这种不合规矩、不要命的打法,搞的日军很不适应,后来他们才知道,八路军弹药严重不足,所以才被迫选择近战、夜战、白刃战的。当然,只打三枪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打不了几枪是真的,于是久攻不下的林彪下令全线出击与敌肉搏。人家29军肉搏起码还有统一的大刀呢,八路军的武器可就复杂多了,有用刺刀的,有抡大刀的,有用红缨枪的,还有端着没刺刀的步枪上去,直接抡枪托的,五花八门。
别看日本人又瘦又小,传说二战时的日本兵平均身高不足一米六,但这帮小子还是真厉害。日本人全民尚武,二战早期的日本军人又都受过严格正规的拼刺训练,见你喊着号子铺天盖地的冲下来了,不慌不忙把弹夹中的子弹一卸,大枪一端,也就冲了上来,面无惧色。要说一对一的和人家打,咱们这些农民武装还真就拼不过人家,不过咱没日本人那么二啊,咱都是子弹上膛去和人家拼的,瞅冷子就搂你一枪,再有啊,咱们从来不在乎几个人打一个,人手要是够的话,我们几十个打一个的事都干的出来。日本人说,中国人不江湖啊,武士的不是,中国人说了,去你妈的,没你们来,老子还在家种地呢,你爱当武士是你的事,老子就想当农民。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115师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啊,那可是杀过人、见过血,万里长征、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虽然没有受过格斗训练,但胆量有啊,我们拳谚有云:一胆、二力、三功夫,就是说两个人玩命的时候,胆量第一,功夫第三,而八路军在胆力上绝对不输给日军。
遮天蔽日的一场厮杀,一直打到下午,再也见不到一个站着的日军了。这应该算是中国抗日以来的首胜,但对于歼敌数目争论很大,当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