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我们为什么还不赶紧采取行动呢?”(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什么是胆识,这就是胆识。有胆识的首要一点,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曹操继续说:“假如董贼在我们起兵以后,遵奉天子使我们投鼠忌器,据守洛阳、长安之险阻,然后东出函谷以攻天下。尽管他是无道之师,但到那时也不容易收拾了。现在他倒行逆施,焚烧宫室,夷平洛阳,挟持天子,逃奔长安,人神共愤,可以说现在是上天要灭亡他。只要我们奋勇出击,一战可定天下,我们为什么要错过这样的大好时机呢?”(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有胆识的重要一点,就是不仅知道自己做什么,而且还要知道怎么去做,知道成败利钝的根源。
曹操言之凿凿,但诸将却闻之渺渺,他们现在既害怕董卓兵威,又想保存实力,真是各怀鬼胎。曹操不是口头革命家,而是说到做到的人,于是立即做了一件气壮山河的事情——独自引兵西进!我相信,此刻曹操心里既充满了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又装着匡扶汉室、诛奸除暴、重整山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就是要给十几路诸侯上一课:虽然现在我不能左右大局,但我知道应该做什么,而且无论如何必须去做。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曾经那么尚武的民族,一个曾经“虽远必诛”的大汉民族,现在出现的景象却使处于绝对优势的十万勤王之师畏缩不前,哪怕前面等待他们的是正义和胜利。不过,那时最终还有曹操和孙坚拼命向前,给历史留下一点正气。在以后的历史中,这样的英雄很难见到了,这也是其他乱世无法精彩的重要原因。
曹操指挥着手下七拼八凑的几千人马,向西挺进,想一举占据战略要地成皋。诸将对他都不肯施以援手,只有鲍信带了所部五千人马随同曹操西进。此外,曹操的发小张邈也派卫兹带领千把人前来支援。曹操领兵进到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西南的汴水,遭遇董卓手下大将徐荣的埋伏,于是打了一场异常惨烈的遭遇战。曹操的部下都是新兵蛋子,但由于曹操指挥有方,面对强悍的西凉老兵油子,竟然结结实实地扛了一整天。最后曹军伤亡殆尽,曹操本人也被流矢射中,战马也挂了,幸亏族弟曹洪把自己的坐骑让曹操骑了,他们才趁夜色逃回酸枣。这场仗曹操虽败犹荣,虽处绝对劣势却义无反顾,让徐荣觉得关东联军似乎也不是泥捏的,于是引兵撤退。曹操以一场败战为联军挽回了不少面子。
曹操带着半条命和箭伤退回酸枣。一看第二方面军的张邈等人还是天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痛彻入骨,以“诸君听吾计”开场,向张邈等人详陈进兵方略,至今读来我们还能深切感受到曹操那急切的报国之心。最后他严厉谴责诸将:“今天我们打着义旗来到这里,十万大军却畏缩不前,只知喝大酒、洗桑拿,我们已经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我真替你们没脸!”(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望,窃为诸君耻之!)曹操的痛切陈词,依然打动不了第二方面军诸将的心。张邈虽然跟曹操是发小,但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老本开玩笑。光杆司令曹操也不跟他们废话,随即离开酸枣,带着曹洪、夏侯惇日夜兼程地赶往扬州一带募兵,准备码齐人再大干一场。扬州刺史陈温和丹阳太守周昕对曹操也由衷钦佩,于是给了他四千兵马。不料在归途中,新兵叛乱,火烧营帐,曹操又一次险些丧命,在亲手次倒了几十个叛卒后才从大火中杀了出来。后来沿途又陆陆续续募到一些人马,加在一起有三千余人,带着这支部队再度北上。不过,现在曹操已经对第二方面军彻底失去信心,于是率军渡过黄河,与盟主袁绍会合。
在联军中,第二个有胆有识的人是第四方面军的孙坚。曹操有识,而孙坚有胆。我在上文已经说过,孙坚与董卓曾在张温帐下共过事,孙坚早就看出董卓不地道,并建议张温宰了董卓,可惜张温不听,致使养虎成患。孙坚,字文台,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武官出身,其成长经历也是一段英雄传奇(此处先略过),后来积功做到长沙太守。关东起兵讨董,一心要干大事的孙坚自然积极响应。那时荆州刺史王叡向来轻视孙坚,因此孙坚起兵之时顺手把王叡宰了,出了一口鸟气。孙坚率军来到南阳,部队已达数万之众,粮草接济不上,但南阳太守张咨却拒绝为孙坚提供粮草,孙坚一怒,又把张咨斩了。现在的确是乱世了,孙坚连杀朝廷两名高级干部,也没人治他的罪了。孙坚英勇无敌,但名望不高,于是行至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投靠了袁术。袁术表荐坚行(代理)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此后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孙破虏。孙坚在中原暂时有了自己的地盘,便以鲁阳为据点,进兵讨卓。毕竟同事一场,孙坚对于董卓看得很清楚,也知道怎么对付他。在初平元年的冬天,孙坚为我们上演了比空城计还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天孙坚与属下在鲁阳城外会饮,身边也没带多少士兵,而董军步骑数万突然兵临城下。这时,孙坚竟然对数万敌军视若无睹,继续喝酒欢笑,却暗令部队整顿行列,不得妄动。后来敌骑越来越多,孙坚才缓缓站起,指挥队伍整整齐齐地退入城中。董军见孙坚队伍整肃,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觉得蹊跷,唯恐有诈,于是不攻而退。这时孙坚才对部下说:“刚才我不让你们马上起身,那是怕士卒看咱们惊慌,他们更加慌乱无措,到时互相拥挤践踏,假如敌人趁机来攻,那样咱们都进不了城了。”孙坚如此胆识过人,焉能不开创一番基业。
后来,孙坚率军向洛阳挺进,与董军在梁县(今河南临汝西)一带展开激战。开始孙坚败了一阵,但他毫不气馁重整旗鼓,继续发动攻击,终获大胜,并斩杀董卓手下悍将华雄。后来,《三国演义》把斩华雄的故事安到了关羽身上,实际上那时即使刘备跟随曹操到过第二方面军,不过最多也是看客。孙坚的英勇无敌,不仅令董军胆寒,更令袁术心怀忌惮。袁术眼见孙坚实力不断壮大,大有反客为主之势,于是开始使绊子,停止给孙坚供应军粮。孙坚哪里是好欺负的,立即飞马来见袁术,怒道:“我孙坚之所以奋不顾身与董军作战,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不是我孙坚与董卓老贼有什么不共戴天的私仇,我是一心为国呀!你为什么要听信谗言,对我大加猜疑?”袁术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给孙坚调拨军粮。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5节
董卓一见拿勇猛无畏的孙坚没办法,只好换招。他派人与孙坚讲和,答应可以跟孙坚联姻,并许诺可以让孙坚的子弟担任刺史、郡守之类的高官。孙坚则坚定地回答说:“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假如我不夷灭他三族,悬示四海,我死不瞑目,怎么会与这个狗贼和亲呢!”于是继续奋力向洛阳前进,最终连败董卓和吕布,打到洛阳。一到洛阳,他就让部下打扫汉室宗庙,结果部下从一口井中找到了那块用和氏璧刻成的传国玉玺。孙坚继续扩大战果,分兵几路连破董卓军。这时董卓告诫他的部下说:“关东联军几次败给我,估计胆子都吓破了,他们蹦跶不了几天。可是孙坚这个愣头青,很会用人,他的部下都能给他卖死力,真不好对付。吩咐下去,以后再遇到孙坚的部队,一定要小心谨慎,最好能闪就闪。”(关东军数败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然后,董卓令诸将分守战略要点,自己引军退回到长安。可以说,正是由于孙坚艰苦卓绝的努力,才使董卓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才不致乘机反攻关东。
进了洛阳的孙坚,还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表明他绝对不是一介武夫,那就是他让部下把东汉诸帝的陵墓修葺了一番。这才是勤王之师、忠义之师,打仗是为了匡扶王室,如何忍心看先帝的陵墓破败如斯?但孙坚毕竟孤军深入,不能久持,于是全军班师回到鲁阳根据地。
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最后仅仅靠孙坚的勇敢和曹操的见识,才撑起一点点的局面。现在,各路诸侯已无心恋战,而只想早还乡了。讨伐董卓、匡扶汉室似乎已经是遥远的传说,而他们所据的一州一郡,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那里进可争天下,退则保一方。皇权失去也就失去吧,至少现在各路诸侯反落个逍遥自在,要不他们怎么天天饮酒高会呢。于是,关东联军在把粮食吃光后不战自散,各自回家。
联军如此虎头蛇尾上演了一出闹剧,袁绍要负主要责任。那时天下豪杰都看好袁绍,唯有才智过人的鲍信对袁绍嗤之以鼻,并对曹操说:“过人的胆识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有的,最终能够拨乱反正肯定是你。假如才干和地位不相称,那么即使现在再强大,最终也一定完蛋,难道是上天派他们为你开路的吗?”无疑,这个“才干和地位不相称”的人,指的就是袁绍。
袁绍大概对军事和战争太过陌生,而总是喜欢玩弄政治,此时,他的对策是另立新君,于是伙同韩馥想把幽州牧刘虞扶上帝位,但刘虞是忠厚长者,而且头脑清醒,认为这个提议简直是“逆谋”,断然拒绝。此后,袁绍又盯上了冀州刺史韩馥的位置。袁绍的胆识是二流的,问题是韩馥的胆识是三流乃至四流的,虽然韩馥的手下人还算强硬,但他自己极其软弱,竟然真的将冀州拱手相让。得了冀州的袁绍,脾气也涨了,张邈曾经因好意劝了他几句,他不顾多年的交情,竟然指使曹操杀掉张邈,幸好曹操没答应。此时,鲍信已经看出袁绍其实就是董卓第二,于是与曹操商议“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鲍勋传》注引《魏书》)。由此,曹操为了天下大计,在黄河以南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袁绍的第一方面军完成了权力整合,占据了冀州,而群龙无首的第二方面军则闹得不可开交。兖州刺史刘岱本来是一个以“孝悌仁恕”著称的谦谦君子,起兵以来脾气也突然暴涨,因与东郡太守桥瑁一言不合,便杀了桥瑁,还兼并了桥瑁的地盘。此后,他还怒气未消地给冀州治中刘子惠写了封信:“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韩馥)。”(《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也就是说刘岱杀了桥瑁还不算完,以后还要杀韩馥。
第四方面军的袁术也根本辖制不住孙坚,后来孙坚领兵到江南开辟基业去了。
大家都以为诗史是杜甫,其实曹操是更早的一个,曹操在很多诗作中都如实记载了三国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在《蒿里行》里,就有头有尾地描述了诸侯讨董的过程:“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笔锋一转,曹操不无讽刺地写道:“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用“势力”这个词,把诸侯讨董失败的根源说透了。天下已乱,诸侯各据势力,势如水火,相互征伐。现在,历史使命是,需要再打出一个最强者,重新一统天下。在这个诸侯纷争的年代,刘备该何去何从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十一回:发迹平原。
第二章逐鹿中原
第十一回:发迹平原
初平年间,刘备走投无路,不得不求助于老同学公孙瓒。
现在,被关东诸侯认可的朝廷已不复存在。要想继续在官场上立足,不是投靠这个诸侯,就是投靠那个诸侯,而公孙瓒是当然的第一人选,毕竟交情不浅嘛。
这时,公孙瓒已是幽州最大的实力派,也是天下闻名的“民族英雄”。在涿县做过一期短暂的县令后,他回到家乡辽西。尽管他抓经济建设也很有一套,不过朝廷对他与乌丸势不两立的英雄气概印象更加深刻。此后公孙瓒在东北边疆的使命,就是镇压由张纯挑起的胡汉联合叛乱。公孙瓒天生跟乌丸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听说哪里有敌人,他就骑着白马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于是,热爱和害怕他的人一起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外号:白马长史。他的亲随卫队跟他一样也都骑白马,自号“白马义从”,大概有赶超“湟中义从”,也要立下抗击西羌那样功勋的意思。
从勤王除宦到董卓进京,再到诸侯讨董,公孙瓒都未能直接参与。不过这绝不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