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牧宋 >

第56部分

牧宋-第56部分

小说: 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刘法之言,史进总算是明白了刘法的意思,同时心中也震撼不已。对于北宋末这段历史,史进虽然不是知道很详细,但也算比较了解。对于宋徽宗赵佶的性格,在哲宗死后,选新君之时,时任宰相章惇就说过:“端王轻佻、不可为君。”这端王就是当时的宋徽宗。

    不过最后,赵佶还是登基为君。在章惇口中的轻佻之人,登基之初却也有一番励精图治,因此自其登基到现在这不到十年间,大宋的国力是蒸蒸日上。文有蔡京辅助,此人虽然在朝廷内不停地排除异己,但是其所改革的盐钞制,让大宋岁入增加了数十万贯,同时还减轻了西北军粮草方面的压力。蔡京当政以来的政绩,若是抚心评价,也就得个好坏参半,不至于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对内有政绩,对外亦接连取得胜利。登基之初就延续了自神宗起与西夏之战,最后打得西夏几近灭国。而现在,又派童贯西征,将河湟之地亦收回。正应了刘法之言,赵佶自登基之后,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身为穿越人士的史进很清楚,人越是这样,就越容易生出骄傲之心。而天子如此,危害就更大了。要知道,历史上英明如汉武帝,立下丰功伟绩之后到年老时亦不免犯糊涂,更莫说这个性格本来就轻佻的赵佶了。直到此时,史进心中也是若有所悟,历史上最终会出现靖康之变,除了“六贼”为祸之外,赵佶的经历和性格,或许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不过让史进想不到的是,历史上名声并不算大的刘法,竟然能看得这么透。

    良久,史进才抬起头来,点头道:“大人,你所言亦不无道理。”

    刘法轻点了一下头,叹道:“子规,如若你只有那养马和相马的本事,我拼着得罪其他人,也会将你留下的。但以你之才,就算主管天驷监和骐骥院,亦是埋没了你。你应该很清楚,大宋立国以来,就是以文治武,我不希望你仅仅当一个马夫。”

    史进目光一凝,低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这时,只见刘法的头望向东面,凝声说道:“去读书吧,你的年岁并不算大,此时读书正是时候。相信以子规之才,此时发奋为学,不出数年定有所成。”

    听得刘法之言,史进暗暗苦笑,他自己的情况自己很清楚,虽然见识不小,但真要论学问,也就比童生稍好一点。若要真正学习,非十年时间不可成。而十年之后的情况如何,史进亦心中有数,那正正是各地起义频繁的时期,特别是北方的梁山起义,还有后来的江南方腊起义。而再过数年,就是金国南下了,史进也很想读书,他自己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但这个国家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然而面对刘法一番苦心,特别是刘法望向自己时,透着老父才有的慈爱眼神,让史进实在不忍拒绝其要求。于是只能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我明白了。”

    刘法听得史进应允,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子规,读书不能无名师。明日等我去向彝叔求一封推荐,让你去太学内读书。”

    史进听得,心中感动不已,举荐去太学读书,刘法这个礼对史进来说实在太大了!

    太学,可说是整个大宋后备人才的地方,入得了太学的,读个几年书,就能出仕为官。而在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之后,太学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三舍法,乃是王安石主持熙宁新法时变革太学的其中一项内容。而三舍法的内容,就是将太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刚入太学的学子,就在外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考试之后,太学生才可以升舍。

    上舍的学生根据成绩的优异,可以直接授官和参加科举。就算上舍内成绩最差的,也可以直接参加省试,由此可见太学生的优待。

    不过这仅仅是熙宁新法时候的情况,到了赵佶登基,就将三舍制推行到全国。并不再办州郡发解和礼部试,而科场取士,全由学校升贡。也就是说,民间百姓不可以直接报考科举,而必须进入学院内学习,方才有考科举的资格。

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一十一章 前往东京

    整个大宋所有学院中,自然是以太学为首了。(。lu5。)再按规定,官僚子弟是可以免费和免试入学的,而百姓子弟,则必须通过重重考试,才能入学。故此,按史进此等出身,是必须经过重重考试方才能入学的。不过若是有种师道的推荐,情况又截然不同了。

    种师道现在虽然掌兵,然而其出身乃是文臣,少时还拜大儒张载为师。故此其若是举荐史进,就可以入学了。加上以现在的风气,有种师道的举荐再加上一些钱,史进要入太学并不太难。

    三舍法,也就是三年多之前才由赵佶推行到全国。当时史进初听到这三舍法的时候,就知道此法不妙了。这种方法可以说将科举制提拔贫民子弟之举完全破坏了,反而官僚子弟却是可以为官。这对整个大宋培养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只看历史就可知,从北宋初年到中期,大宋到涌现出不少名垂千古的文臣。其文臣之多,能力之强,历代亦少见。特别是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父子三人、韩琦等俱在朝中,可谓老中青俱全,绝对是群星璀璨。就连现在掌权的蔡京,也是那个年代出来的人物。

    这么多文臣涌现,与大宋取仕之法,其实亦不无关系。然而到了北宋末年,除了神宗年间留下来的老臣之外,新出现的名臣,却是寥寥无几。北宋末到南宋初这段时期,大宋算是名将辈出,然而真正大才的名相,竟无一人。

    就如钦宗掌权后任宰相的名臣李纲,能才也远不如熙宁年间的人。又如南宋奸相秦桧,其治国之才,也比不上其同行蔡京,这些人都是宋徽宗年间所提拔上来的。这时期人才如此凋零,也不得不说是与赵佶将三舍法推行到全国有所关联。而最后,此举所造成的恶果,也是由赵佶父子来承担。

    不过据史进所知,这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大行其道了十余年,基本上赵佶在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人才的取录都受制于这个推行到全国的三舍法。因而史进要读书为官,则必须入学校,太学自然是其中首选了。

    现在史进早先所定下,靠进入西北禁军中掌控一支部队的计划泡汤,一时之间史进也想不到新的办法来。而史进也清楚,大宋军制上都是以文制武,加上当武官并不需要太高的出身,如若现在去太学读书,三、五年后未尝不可以掌一军。

    西北军已经无望,史进也只能另起炉灶,刘法所指的亦算是一条明路。这些想法在史进心中如闪电般流过,沉默了一阵史进就已经拿定主意,向着刘法恭敬地行了一礼,并没有说话。

    这种大恩,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还清的,史进也就只能将其默默记在心中。

    刘法见到,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抚髯微笑。继而对史进说道:“子规,你是在华州中入我军的,童大人之前只让你随军听用,因此你并没有军籍。此时大战已完,你亦无需留在军中。今夜我为你去彝叔那里求一封推荐,明日一早你就回中原吧。”

    “走得这么急?”听到刘法的话,史进心中暗暗奇怪,忍不住将心中疑惑也问了出来。

    刘法轻叹了一声,说道:“子文的为人我很清楚,恐怕在刘锡取下溪哥城的时候,子文大军也已经出发。此时应该就在附近,只不过他要等我主力大军进城之后,他才好来吧。因此子文他明日必到,为免多生事端,我才希望你明日就离开。如此一来,你人不在军中,也没有军籍,他又离开不了秦凤路,想找你麻烦亦不得。去到东京,恐怕童大人和高俅也没有时间来找你了。”

    刘法不愧是大将之才,打仗和做事考虑都如此周详。知道刘法所言有理,史进亦不推辞,点头道:“在下明白。”

    刘法微微一笑,说道:“如此甚好。去到东京之后,切记要低调。若是官家有赏赐下来,我会帮你留着的了,待你为官之时,你此战立下的功劳,亦可一并算上。如此,亦可减轻军中其他人对你的忌恨。时间一长,你或许回来西北军中亦非是不可能。”

    刘法的安排不可谓不周详,将史进送往东京,同时将其功劳记下不赏。如此一来,以史进的年岁也确实适合先读书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又可以暗中破掉刘锡将史进当成替罪羔羊之策,让史进离开风尖浪口。等此事平息一点之后,以刘法的威望,自有办法消除军中对史进不利的影响,到时等史进艺成之后回来,就可成为刘法的得力干将了!

    想明白刘法的安排之后,史进心中暗暗佩服。这位一心为国的大将,为了保住一个此时还默默无名的人才,竟花费如此多的心思,其心可赞,其情可叹!

    计较已定,史进便草草收拾了一下东西,就随刘法去见种师道。种师道听到刘法的请求,没有多说半句废话,直接就为史进写了封举荐信,而此时王进也已经去为史进牵来了火赤炭。

    之后,刘法亲自送史进到城门口处。骑在火赤炭上,史进望着满脸风霜的刘法,感激地向其行了一礼,说道:“将军大恩,史进铭记心中。只是今日一别,也不知道何日能再聚。”

    刘法听得,原本愁容却是一扫而空,哈哈大笑道:“子规何时变得如此长嗟短叹。”笑罢,脸色转为严肃,说道:“去到东京,切记要好好读书。若有麻烦,可以去找王进。”

    史进轻点了一下头,向着旁边的王进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史进猛然一愣胯下火赤炭,大声道:“告辞!”说完之后,猛地夹了一下火赤炭,策马望东扬长而去!

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汴京风云变(第二卷完)

    正如刘法所料一般,史进走后第二日,刘仲武便率领着大军赶到了溪哥城。(。lu5。)当其部进城的时候,周围的西北军自然不会给刘仲武好脸色看。刘仲武已经从刘锡书信中得知情况,正是感觉到情况恶劣,因而才急急赶来溪哥城,不然的话按照计划,他还要演戏拖几天时间呢。

    进入溪哥城之后,刘仲武和高俅立即就去见童贯。此事他们二人来溪哥城之前已经商量好,就是怕给童贯捉住小辫子。不过当二人到达童贯所住的地方时,却遇上了闭门羹,童贯以染病为由,并没有见二人。

    刘仲武还不知该怎么面对童贯,此时听得他不见,心中更是高兴,随口向亲卫慰问了几句就和高俅匆匆离开。

    避开了童贯,剩下的就容易多了,刘仲武和高俅二人之后便分开行事。刘仲武去找刘锡了解详细情况,而高俅则去试探刘法的口风。

    且先说刘仲武到得刘锡的住处,这一日的时间,对刘锡来说简直是煎熬。其人虽然颇有心计,然而毕竟还是年轻,根本未经历过如此大事,面对几乎来自全军的压力,刘锡是彻夜未眠。如今听得刘仲武回来了,刘锡总算是松了口气。当见到刘仲武那一脸淡定的样子,刘锡心底里也不由得暗暗佩服自己这个父亲。

    进到厅中坐下之后,刘仲武屏退左右,便问道:“锡儿,你且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都说与为父知道。”

    刘锡心中压抑已久,此时听得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将情况说给刘仲武知道,中间还加上了自己的分析。

    听完刘锡所言,刘仲武猛一拍大腿,指着刘锡道:“糊涂!锡儿你真是糊涂啊!”

    刘锡听得,不解道:“父亲,锡如何了?”

    刘仲武叹了口气,摇头道:“你实在不应该让子规来当替罪羔羊,此举对我父子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刘锡面露疑惑道:“父亲,此举怎会无益。刘经略看重史进,孩儿将其拉下来之后,其就立即为史进出面撑腰,为孩儿和父亲分担了不少压力。况且史进只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此等棋子当弃之时则弃,并无不妥。”

    刘仲武摇头道:“唉,你目光还是短浅了些,短期来说你此举并无不妥。然而你何曾见过刘孝严会如此看重一人,不止是他,就算种彝叔那老谋深算之人亦是如此。他们大小两只狐狸的眼光岂是寻常,他们看重的人,哪个会是简单的人物!”

    刘锡沉吟了一下,说道:“孩儿和这个史进相处了一段时间,其除了擅长马道之外,在武艺一途亦颇有天分。只是仅仅这样,亦不足为他们二人所看重。要知道我大宋真正善战的部队,乃是步兵与弓弩火器,战马虽然重要,然而要想复兴我大宋骑兵,战马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准备以及时间和战火的磨砺。现在西北军如此能征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