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临高启明 >

第335部分

临高启明-第335部分

小说: 临高启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白多禄的提议下,陆若华把原来已经改建为礼拜堂的第三进院落中大厅的摆设又添加了些桌椅,准备了许多火把,从临高买来的大批茶碗茶壶之类,还增加了一个火炉专门烧水。把这里办成了一个晚间聚会的地方。

    至于供奉的十字架,在白多禄的建议下,把大家都觉得可怖的受难十字架改成了一般的,教堂里还加上了圣母怀抱圣子的图画――这就和汉传佛教里观音为何大受欢迎是一个道理,在欧洲的天主教国家里,圣母信仰也是很有市场的。

    在这一番精心的改装之后,教堂就成了本地的社交中心:神父毫不吝惜的每天都点上大量的灯笼――以至于白多禄不得不几次回百仞去买蜡烛。一般农家晚上为了节约灯油,是不肯点灯的,教堂不但点灯而还亮,顿时吸引了许多要在晚上做活的女子和不想早睡的青年。聚拢在一起说说话,听红毛神父说几个西洋的故事,还有些劝善的话――渐渐得,大家对他的“讲道理”也有兴趣。保卫总署的邮检部门几乎每三四天就能收到一封陆若华写给澳门的耶稣会会长的信,里言辞充满了漏点。

    白多禄知道在农村传教,入开局面,往往能很快的席卷全村。所以劝陆若华不要着急,把工作重点放在第一个受洗的教徒的家人身上,先攻下一户作为“堡垒户”。陆若华现在简直是倚白多禄为左膀右臂了,对他言听计从,对最早受洗的梅太婆一家关怀备至。

    教堂热闹了,把个杜雯搞得十分闹心。几次都怪罪董薇薇不该去向白多禄提建议的。

    “这下好了!群众都给洋教争取去了!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我们争取不了,就让他们先争取好了,总比不死不活的好。”董薇薇搞过乡镇工作,知道教会传教成功的地方,社会秩序一般都明显好转,政府工作也好做得多。

    “再说了,文总说了:这个教会不是洋教,是有中国特色的教会。”

    杜雯继续反对:“我是反对这种利用宗教迷惑、欺骗人民的办法的。”

    “好啦,别谈这些大道理了。”董薇薇说,“现在把人都给召集来了,每天晚上大家就有事情做了,了解社情就容易多了。”

    有了这样一个村民聚会的地方,讲习所的队员就很容易的混入大众当中去了,“交朋友”、搜集社情比以前更为容易便捷了。很快的群众工作就有了进展,队员们搜集到了不少基本的资料。

    遗憾的是杜雯和董薇薇这两个穿越众在这件事情上却cha不了手,连女人最合适开展的妇女工作都难以开展。这里不比盐场村,有谭家长辈做介绍,杜雯能够轻轻松松的和谭小芹大谈妇女解放问题,她们即不懂针线,又不会纺纱,临高话也说不来,和当地的妇女根本聊不到一块去。去教堂里坐坐和人说话闲聊也不成功――大家都对她们有些畏惧,毕竟人是“女官长”。

    董薇薇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发挥自己掌握的一点中医药知识来接近群众,她手里有几本中医药的常用诊疗手册,而且她是家传中医,还学过点推拿和针灸方面的东西。现在可以拿出来运用。

    杜雯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充当了她的助手――她别得没有,力气还是有的。学学推拿之类无碍。两个女人便在教堂里摆摊行医了。这个举措立刻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农村地区普遍缺医少药,妇女更是很少有看医生的机会,多少都有病痛。董薇薇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全科大夫,kao着过去的一点积累在行医了,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个女病患。这让她不时的陷入一种恐慌之中,生怕自己什么时候把人给医坏了。

    事已至此也不能退缩,她便写了一封很恳切的信给卫生部,要他们把唯一的中医药人才刘三给派来帮忙,至少解决下药物的问题。眼下她开方子和没开也差不多――抓药要到县城去,而且农民也不是时刻都有现钱的。

    但是即使这样,当地人也对她们的举动十分感激了。她们终于能够直接接触到当地的群众了。

    两个女人没日没夜的地工作。马灯常常是彻夜的亮着,反复地研究从各个渠道搜集来的材料。杜雯拿来做文件柜的箱子里已经开始堆积起不少的书面材料。她的笔记本里充满了一些类似的字句:

    “刘大柱,贫农,态度摇摆。”

    “王五,富农,对土匪痛恨。斗争态度不坚决。”

    ……

    最要紧的村里的匪属情况,她们掌握到了好些材料。通过讲习所的学员又秘密的联络了不少的土匪的受害者。每天晚上,都有人偷偷摸摸的从第三进的教堂后面进来,在二进的院落里秘谈。说到伤心处,总有人哭,女人心软,见人哭也容易掉眼泪,倒意外的更容易争取了人心――大家都说这两个女官长心肠好。

    这些受害者都是学员们精心选择的――不是和土匪有血仇的不深谈。说起土匪的事情,个个都是咬牙切齿的,痛哭流涕的。然而即使这样,杜雯期望先把他们发动起来组织基干民兵,进而发动群众的期望还是落空了。

    受害人家庭死得多数是青壮年,土匪也懂斩草除根的道理。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孩子,有几个青壮年的,家里的老人也怕这根独苗再遭不测,态度消极。

    这样前后已经过了半个来月,局面还是还是没多少进展,道禄村还能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在十三村地区的其他村子里,却发生了一股土匪窜回来补给粮食的事件。

    虽然这股土匪很快就被紧随而来的剿匪支队消灭了。但是十三村地区没有巩固起来的现状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消息还出现在了内部通报上。杜雯急得要命,马千瞩发来的电报只是嘱咐她们要注意安全,没有责备的意思,然而两个女人还是感到压力沉重。!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零七节 深入斗争

    随着党那门和他手下三大金刚以及一批小头目的脑袋被挂在县城门口临高的剿匪工作全面铺开了。

    剿匪是一种需要长期性投入的作战行动。土匪在大多数时候都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有时候还有人和,不管是真正的“和”还是威逼的“和”。出动大部队即没有效果也消耗太大,从一开始,总参谋部就定下了以精悍坚强的小分队为主,既能侦察又能打,边侦察边打,利用穿越集团在联络、机动性和侦察能力上的优势来抵消土匪的优势。

    为此特别组建的剿匪支队,每个支队不超过一百名士兵,包括步兵、狙击手、侦察兵和工兵。只有在需要攻坚的战斗中才临时加强炮兵。每个支队由二三名穿越者军官指挥,一般从特侦队中选拔。每个支队携带一部2瓦电台和若干信鸽用来保持联系。除了标准的米尼步枪之外,剿匪支队还装备了大量手持式霰弹炮和掷弹筒,用来作为火力支援用。

    支队的战士从各个连队抽调,采用轮战的方式。抽调的士兵即包括老兵也包括新兵。马千瞩要求如果可能:所有的士兵都要参加一次剿匪支队。

    黄熊作为有经验的军官,第一批选入了剿匪支队,同期成立了五个支队。同时在相邻的地区展开清剿活动。

    清剿活动是毫无规律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旦接到命令就要出发。甚至连去的地方都不知道,只有那些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的“特侦兵”才知道――黄熊在辽东待过,知道所谓的特侦兵就是澳洲人的“夜不收”――他们显然比大明的同行高明得多,即使在漆黑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的把部队带到地方,从来不会迷路。

    多年之后。黄熊记忆中的剿匪战斗,很少有摆开阵势的堂堂之战,甚至连攻坚山寨土围的战斗都少之又少。大部分战斗发生在黎明、傍晚和午夜。支队突然袭击正在睡梦中的土匪们,多数人甚至来不及反应就会被杀死。

    有时候战斗会由二到三个支队合力进行。黄熊见识到了澳洲人不kao任何计谋,只是凭借着手表、地图、罗盘和无线电配合起来的战术,再复杂再困难的多部队协调对他们来说都是轻而易举。

    战斗是无情的,对待已经溃逃的敌人也毫不留情,一旦咬住对手,支队就会整日整夜的追逐敌人。不给敌人任何的喘息机会就是支队的指挥官的战术。

    黄熊从来不知道人能够有这样大的潜力,可以边走边吃干粮喝水,彻夜的在山里行军,天亮就投入战斗。

    追击中的士兵虽然长途跋涉,体能消耗极大。但是他们食用的是专门配给的草地九号高热量干粮,用猪油炒熟的面粉里不但加入了人体必须的盐份,还添加了鱼粉、干果、糖和干菜。虽然口味不佳,但是每天可为士兵提供4500大卡以上的热量和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

    这种用纸盒包装的压缩饼干,即可以配着水边走边吃,也可以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煮成更容易下咽的面糊。这使得士兵们在高强度的剿匪运动战中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健康。相比之下,在逃亡道路上很难得到粮食,即使得到了粮食也经常来不及做熟就又要踏上逃亡路程的土匪上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二三天的追击战之后身体就垮了。

    即使自诩为对道路再熟悉的土匪也往往无法逃拖这样坚韧冷血的追击――不管是官军还是乡勇,打胜了就会收兵――在没有被击败之前就失去了意志。在追击战中,黄熊不止一次的看到过被饥饿、疲劳和恐怖折磨的崩溃的土匪瘫倒在路上,任由追兵随意的砍杀。

    黄熊始终没搞清楚,“首长”们是如何知道土匪们的巢穴和宿营地的,如何在晚间找到土匪行动的路线。他只是按照“首长”们的命令,率领着士兵在山林、在河畔、在海边。在荒坟野地,在集镇村落,与土匪交战,包围、歼灭、击溃、追击,无休止的进行战斗,毫不留情――士兵们都知道,一旦落入土匪手中,他们就会被以最残忍的方式杀死。士兵们在这样的战斗中很快就成长起来,能够生存下来的人会变得足够坚毅果敢和凶残。

    剿匪首先在于情报工作的准确性。剿匪指挥部的情报获取是通过几个渠道同时开展的,首先是事先社工部从各村联络员和县衙里获得的基本情报;其次是当地的乡勇、百姓提供的――自从一战歼灭了党那门匪伙,收效显著之后,原本对剿匪态度并不热心的各村都积极的提供起情报来,有乡勇的村子还纷纷提出原意为剿匪支队提供向导,派勇协助作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情报委员会派出的“探子”,以小商小贩的形象走村串巷,搜集情报。剿匪支队中的特侦队员也会时常拖离大部队进行野战侦察。

    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土匪不是傻蛋,也会采用骚扰战术,出其不意的攻击村子进行烧杀抢掠,不但可以捞一票,还能把剿匪支队调动的疲于奔命。因此。剿匪指挥部定下的基调是:“进入一个区域,清理一个区域,巩固一个区域。”

    除了杜雯负责的十三村工作队之外,执委会还另外组织了几支类似的工作队。一旦剿匪支队将本区活跃的土匪歼灭或者驱逐,工作队马上进入这一区域:剿匪指挥部在清剿区内选择地理位置适中的村落派驻一个工作队。配有2瓦电台和若干警卫兵力。清剿区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情报资料,统一由电台汇报给临高的剿匪指挥部,由指挥部综合分析之后再根据目前各支队的位置和执行任务情况调动兵力。这样一来土匪的每个新动向,最长不会超过6小时,最短只要半小时就能让剿匪指挥部知道。部队的反应速度非常的灵敏。

    除了尽快恢复秩序之外,工作队还在各个村落帮助设立自卫组织。没有土围的各村开始修建简单的土围――暂时修不起土围的,至少要修一道竹木的篱笆。规定了各村之间的联络信号,一村遇到袭的时候,夜里举火,白天点烟鸣锣,领近各村就发动丁壮出救。新组建起来的乡勇没有兵器,工作队就教当地人用削制竹枪,在尿中泡,再用火烤干,制成坚固耐用的武器――这个时空的日本农民能够用它来对抗武士,大明农民也能够用来对付土匪。

    工作队的警卫分队就负责每天操练这些临时组建起来的乡勇,使他们熟悉手里的武器。能够根据锣声进退、排成队列。

    忻那日觉得自己快要死了,自从他因为去见相好的侥幸的从剿匪支队的突袭中跑出一条命之后,他带着几个逃出来的弟兄马上到了另外一股匪伙中去了。凭着叁寸不烂之舌和党那门手下四大金刚的资历,居然又混到了一个头目的位置。

    不过,这个头目现在很不好做。在剿匪支队的不断打击下,几乎没有一天匪伙不在转移,过去他们走到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