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彦柔率兵从水路赶往贺州增援,船行到贺州城外,正是夜半时分。等到天明以后,伍彦柔率先上岸,坐在胡床上指挥兵士。谁知宋军早就埋伏在岸上,南汉军刚刚上岸,宋军便突然杀出来,将南汉军冲成数段。南汉军顿时阵脚大乱,很多人刚一上岸就做了无头之鬼。伍彦柔来不及逃跑,做了宋军的俘虏。
宋军并不给伍彦柔重新做人的机会,抓住后便杀了他,并将首级挂在长竿上,晓示城中的南汉军。守城南汉军见援军溃败,援军主帅的首级也被宋军挂在长竿上示众,吓得心惊肉跳,哪里还有心打仗,纷纷弃城而逃,贺州城顿时成了一座空城,宋军顺利地攻克了贺州城。
刘鋹得知伍彦柔兵败身亡,贺州被破,便与李托商量御敌之策,李托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刘鋹只好起用被撤职的老将潘崇彻,让他带兵三万,驻扎在贺江。
潘崇彻因刘鋹听信谗言而遭贬,闲居在家,常常闷闷不乐,这次重新出山,与其说是临危受命,不如说是刘鋹临时抱佛脚。潘崇彻心存芥蒂,打仗也不怎么卖力,有那么一点坐观其败的意思。宋军步步紧逼,直逼昭州。
昭州是岭南第一门户,若失守,广州门户将大开,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想守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故自古以来,昭州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刘鋹得知数座城池失守,宋军已逼近昭州,连忙命李承渥为元帅,带领国中精锐之师十万,前往昭州御敌。
李承渥率领南汉军到达昭州城北,将大军驻扎在莲花峰下。南汉军此来,带来了一个秘密武器——大象。
南汉军队估计自己的战斗力不怎么强,便驯养了很多大象,作为他们的秘密武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使用这最后一招杀手锏的,因为,驯养大象的成本很高,将大象派上战场,费用就更大了。这一次,南汉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因此,南汉的军队就用动了血本。
好在宋将潘美预先探得这一消息,知道南汉这一次要派大象阵参战,然而,他从来没有见过大象,更不知道大象如何打仗。找了几个当地人询问了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慢慢地,他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大象阵的轮廓。
大象,是一个庞然大物,一头大象,就像一座小山,十余名兵士,手持长枪、弓箭,坐在象背上,如果是一群大象,一排小山一齐冲过来,其气势实在是非同小可。
潘美虽然没有同大象阵打过仗,但他想象得到,大象虽然很威猛,却是个庞然大物,行动一定不会灵活,只要能想办法不让它踏进宋军阵营中,大象阵就发挥不了作用,而阻挡大象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弓箭了。于是,他连夜抽调一批弓箭手,准备用来招待这批贵客。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59节:纳土归降
交战的时候,南汉果然派出了大象阵,宋军猛然看到这些庞然大物,既好奇,又恐慌,不知道怎样对付这样的怪物。潘美却不以为然,命令弓箭手上阵,一齐向大象阵射箭。顷刻之间,箭如飞蝗,一齐射向大象阵。
这一招还真管用,大象突然受到箭阵的袭击,似乎觉得再往前走,性命就得不到保障,大象们发一声吼,纷纷掉头逃跑,象背上的士兵纷纷坠地,活活地被自家大象踩死。那些跟在大象阵后准备捡便宜的南汉军,一下子被冲散了,有的躲闪不及,也丧命在大象的脚下。
宋军见状,乘势追杀,大获全胜。李承渥抱头鼠窜,总算是留了一条性命,落荒而逃。
3。纳土归降
刘鋹在广州,得知昭州失守,汉军全线溃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环视群臣,个个面面相觑,没有谁敢出声。刘鋹哭丧着脸回了后宫。
妃子梁鸾真奏说她有一养子叫郭崇岳,颇通战法,命他为将,一定能够杀退宋军。
刘鋹也是病急乱投医,当即召见郭崇岳,任命他为招讨使,与大将植廷晓,统兵六万,屯兵马径,抵御宋军。
郭崇岳是一个庸人,除了装神弄鬼之外,什么也不会做,哪懂得什么兵法战阵。他领兵驻扎马径后,求神拜佛,日夜祈祷,妄图请出几个天兵天将前来助阵。天兵天将只能在《封神演义》里起作用,凡夫俗子打仗是派不上用场的。郭崇岳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宋军连连得手,接连攻下英州、雄州,潘崇彻也在雄州一战中投降了宋军。宋朝大军向泷头进发。
郭崇岳闻宋军杀,连胆都吓破了,慌忙向南汉主刘鋹谎报说宋军到了泷头,马径难保,请求固守城池,再图良策。
刘鋹接到郭崇岳的报告惊得手足无措,只得派人到宋营求和。潘美喝退南汉的使臣,不同意议和。继续进兵马径,大军驻扎在双女山下,距离广州城仅有十里之遥。
刘鋹见宋军兵临城下,求和不成,急忙命人搜罗了十余艘船舶,准备带着妻儿老小、嫔妃和金银财宝,逃到海外去过神仙的日子。不想宦官乐范比他更快,他带千余名禁军,抢在刘鋹之前上船逃命去了。待到刘鋹来到码头,码头空荡荡,一只船也没有。
刘鋹见跑又跑不了,打又打不赢,只好命左仆射萧摧写了降表,向宋军乞降。
南汉自刘隐据广州,到刘鋹亡国,历经五个皇帝,六十五年。南汉既定,所辖六十州、地百四十县尽归赵宋版图。
赵宋皇帝赵匡胤在崇德门,迎接出征将士献俘。
赵匡胤斥责刘鋹,不该指使人屡次骚扰赵宋边境,掠夺赵宋百姓的财物。
刘鋹刚到汴梁时还是惶恐不安,到了此时,反而镇定了。见到赵宋皇帝责问,叩首说:“臣十六岁继位,龚澄枢、李托都是家父的旧人,朝廷的大小事情都是由他们两人做主,臣没有决定权,所以,南汉真正的国主是龚澄枢,臣倒像成了臣下,请求皇上明察。”
好一个刘鋹,竟然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赵匡胤命令大理寺卿高继申,审讯龚澄枢等一干人犯。
高继申经审讯得知,龚澄枢等竟尽是一些阿谀奉承、贪生怕死之徒。当即请旨,将龚澄枢、李托等一干人犯推出去斩首。
赵匡胤下令特赦刘鋹,授检校太保、右千牛卫大将军之职,封恩赦侯;刘鋹的弟弟刘保兴及萧摧以下的官员都安排了大小不等的官职。
潘美凯旋,将刘鋹的私财也装载回京,共有珠宝四十六瓮、金帛四十六瓮。赵匡胤命将这些东西都归还给刘鋹。
刘鋹为了感谢赵匡胤的不杀之恩,将那些珠宝编结成一条龙,呈送给赵匡胤,龙头龙角一应俱全,手工精细,有巧夺天工之妙。
赵匡胤看过这件手工艺品,惊讶不已,对左右说:“刘鋹如果将这个心思用在治国上,南汉何至于灭亡?”
这一天,赵匡胤在讲武池宴请群臣。大家还没有到,刘鋹最先来,赵匡胤赐给刘鋹一杯酒,刘鋹在广州,专用赐毒酒这一招杀死臣下,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赵匡胤赐的也是一杯毒酒,接酒不饮,跪在地下痛哭流涕,说愿做个平民百姓,终身沐浴皇恩。
“你怀疑这是一杯毒酒吗?朕是推心置腹,怎会暗计伤人呢?”赵匡胤说罢,命左右取过刘鋹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再斟一杯,赐给刘鋹,刘鋹也一饮而尽,跪下谢恩后,满脸羞愧地退到一边。
赵匡胤没有加害刘鋹的意思,赏赐也很丰厚,让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60节:大国风度
九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1。大国风度
南汉被消灭之后,南方的割据势力只剩下南唐、吴越和偏安一隅的泉漳。对于赵宋朝廷来说,吴越、泉漳只是两碟小菜,南唐则是一道菜,一顿大餐。
此时的宋朝,已经占据了长江中上游和下游的江北地区,以及珠江下游地区,对南唐已呈三面包围的态势。特别是占据了长江上游,这是很大的优势,如果征伐南唐,军队乘船顺流而下,可直逼金陵。如何吃掉这顿大餐,赵匡胤真得要好好地筹备一番。
南唐主李煜是一个聪明人,南汉灭亡之后,他已感觉到唇亡齿寒的威胁。
开宝四年(971年)十一月,李煜苟且偷安,备了一份厚礼,派堂弟李从善去汴梁觐见赵匡胤,主动提出削去南唐国号,改称号为“江南国主”,恳请赵宋皇帝赐号。
赵匡胤见李煜如此巴结,做了个顺水人情,赐封李煜为江南国主,还额外赠送白银五万两。授李从善为奉宁军节度使,在汴梁赐了一处宅子,将他留在京师。不难看出,名义上,是将李从善留在京师做官,实际是扣押、软禁起在京师做人质。
封号也只是个虚名,下一道圣旨就搞定了,额外给这么多银子,却有点使人费解。因为南唐是俯首称臣,赐给一个封号已经是格外恩典,再赐给大笔银两就有点不合常理,难道是赵匡胤手中的银子没处花,叫南唐帮忙花银子不成?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即使有钱,他也不会这样花,其中一定有原因。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宋灭了南汉之后,南唐主李煜害怕宋朝攻打南唐,秘密派人到汴梁贿赂宰相赵普,贿金就是白银五万两。赵普见这么多的银两,心里爱得要命,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银子很烫手,虽然爱不释手,为了个人的仕途,还是据实向赵匡胤作了汇报。
赵匡胤听了赵普的汇报,哈哈大笑,叫赵普将银子收下,给李煜写封信,表示感谢,对送银子的人,意思一下就完事了。
赵普以为赵匡胤是在调侃他,说人臣之间无私赠,也无私受,实在是不敢奉旨收银。
赵匡胤认真地说:“大国要有大国的风度,不宜向小国示弱,要令他们心存畏惧,有莫测高深之感。你只管按朕的意思办,朕自有妙计。”
赵普果然遵照赵匡胤的旨意,收下了五万两白银。
李煜接到李从善派人送回来的书信和五万两白银,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心里对宋朝更是畏惧,于是再上一表,请求赵匡胤让李从善回江南。
赵匡胤当然不会答应,他留住李从善是有深意的。他给李煜去了一份诏书,意思是说,从善是个人才,朕要重用他,当今南北一家,不必分彼此。意思是叫李煜不要有什么顾虑。
李煜无奈,也就只好作罢,让李从善留在了汴梁。
2。反间计
南唐有一个能人,他就是江都留守林仁肇,此人有勇有谋,他见宋朝平西蜀,克南汉,所向披靡,预料江南是下一个被攻击的对象,便向江南主李煜上了一份折子。说赵宋先灭西蜀,又取岭南,江南将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赵宋连续征战,已成疲惫之师,他们在淮南守军不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愿率兵数万,自寿春渡江,收复在后周时被夺去的江北大地。赵宋如果发兵来救,就据守淮南,与宋军一决雌雄。如果胜了,则国家得利;如果败了,请李煜杀了他全家,以此向赵宋谢罪,说他是南唐的叛臣,收复淮南是自作主张。到时,赵宋就不会追究李煜的责任。
林仁肇算得上是忠勇仁义之士,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连家都不要了,为了使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连累自己的国家,甚至甘愿背负叛臣的骂名,此等气概,千古能有几人?
李煜虽然做了江南之主,但他是一个不愿多事的人,他只想过平平安安的日子,至于在后周时期被周世宗夺去的国土,他似乎不想计较,因为他知道,凭江南的国力,要想与赵宋较劲,那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因此,他并不理会林仁肇的奏议,将奏折丢进了废纸篓。
林仁肇召集大量壮士,在长江练习水战,并屡次于海门击败江南另一个小政权吴越。他认为吴越与南唐有仇,依附于赵宋,他日必定要与赵宋联合谋夺江南国土,便又向李煜献了一个诈取吴越之计,说他诈称反唐,李煜则对外宣布讨逆,他便往吴越请求救兵。等到吴越的救兵来了后,乘机拿下吴越的国土。
李煜对于林仁肇诈取吴越之计,仍然没有兴趣。林仁肇虽然有一颗报国之心,主子不赏识也是枉然。
赵匡胤久闻林仁肇是江南第一猛将,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早就有除掉此人之心,当他得知林仁肇向李煜献策,欲收复江南失地、诈取吴越的两项计谋后,更是心惊,认定此人是心头大患,如果不除掉此人,想吃掉江南这道菜,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于是,除去林仁肇的事情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苦无良策,思之再三,终于有了主意。
李从善留在汴梁,李煜便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