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

第19部分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19部分

小说: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府门前,耸立着一座花锦彩绸扎成的彩楼,远远看去,五彩纷呈,鲜艳夺目,既像一堆花朵,又像一团锦簇。那位天仙般的小皇姨双手捧着一个彩球,端坐在彩楼上,两行婢女站立左右,恰似那绿叶衬映着牡丹。

    彩楼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全都拥挤在那里看热闹。楼前一箭之地,被绳子圈着,不准闲人越雷池一步。韩、赵二位公子站在圈子内,各守一半的地盘,睁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彩楼,等待彩球从天而降。两家的家丁,各站在圈外摇旗呐喊,为自家公子助威。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1节:老调重弹

    正在这时,彩楼上乐声陡起,原来是小皇姨已经离座站起来了,只见她手捧彩球走到彩楼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眼向楼下看去,赵匡义她是见过的,自然认得。所以她第一眼看的是赵匡义,只见他今天一番刻意打扮,比前日更是不同,真是气宇轩昂、仪表出众,是那种女人见了就喜欢的美男子,不由自主地冲着赵匡义嫣然一笑。再转头看赵匡义身边的那个人,脸如黑炭,背如弯弓,是那种在大街上行走连要饭的婆娘都不屑一顾的丑男人。两相一比较,优劣立现。小皇姨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掂了掂手中的彩球,估摸着怎样能将这个决定自己一生幸福的彩球投到赵公子的怀里。

    彩楼下的两个人向楼前凑了凑,不停地向楼上招手,示意彩楼上的小皇姨将彩球抛给自己。只见小皇姨将彩球高高地举过头顶,往下轻轻地一掷,真是好眼力、好准度,彩球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赵匡义的头上。

    韩公子一见急了,一个箭步冲过去,欲抢那刚刚抛下的彩球。

    小皇姨站在彩楼上傻了眼,害怕彩球被那个猪八戒抢去了,忘形地大叫道:“抓住!抓住!”

    赵匡义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本是有备而来,见彩球向自己头上飞来,知道小皇姨有意于自己,张开双臂,一纵身将彩球稳稳地抓在手里,赵府的家丁见赵匡义抢到了彩球,乘机一拥而上,将赵匡义围在当中,护住彩球。有家丁牵过一匹枣红马,赵匡义一跃而上,在家丁的簇拥下兴高采烈地回府去了。

    韩公子望着远去的赵匡义,长叹一声,死了那份侥幸心理,没精打采地带着一班家丁回家去了。

    小皇姨见彩球被如意郎君抢走,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喜滋滋地带着一班侍女下楼,回家复命去了。

    符彦卿得知彩球被赵公子接走了,自然是高兴非常。原来,他也知道韩通的儿子长得丑陋,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而赵匡义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正是女儿的佳偶。只是碍着世宗亲为韩通的儿子保媒,拒绝不得。幸亏两家是同时提亲,效法彩楼招亲的故事,得以避韩就赵,为女儿找到佳婿,且还没有伤及世宗的颜面。真的是万幸之至。

    此后,自然是赵、符两家一边是忙着嫁女、一边筹备娶媳,张灯结彩,办了一场热闹的喜事。

    这便是赵匡义与符彦卿结为翁婿的一段趣闻。

    赵匡胤开国之后,因符彦卿是皇弟赵光义的岳丈,所以加封他为太师。这就是赵普说的位极人臣。

    在赵普的极力劝阻下,赵匡胤打消了任命符彦卿统领朝廷禁军的念头。

    2。老调重弹

    赵匡胤罢了禁军将领的官,收回了他们的兵权以后,京畿重地可以放心了,可全国各地藩镇的威胁还在,剥夺外藩节度使兵权马上就摆上了日程。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老调重弹,再次设下了鸿门宴。

    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都接到朝廷的通知,通知内容是进京述职。这些人虽然都是封疆大吏,但外藩毕竟没有京师繁华,接到通知后,即刻整装进京。

    赵匡胤设宴招待这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并亲自作陪。

    上次招待禁军的几位将领,酒宴设在皇宫,这次招待几位外藩节度使,酒宴改设在御花园。两相比较,少了一点森严,多了一些浪漫。

    大家见皇上在御花园设宴招待,感到莫大的荣幸。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中国有“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这句古话。

    酒席间,赵匡胤向每位节度使都敬了酒,很体恤地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国家功臣宿将,戎马一生,已经是很辛苦了,如今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些苦差事,实非朕优待贤士的本意,朕实在是过意不去!”

    大家都以为皇上体恤下情,心里感动得不得了,有一个人颇能揣摩主子心意的人,听出皇上话中有话。这个人就是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

    王彦超,就是当年在复州将投奔他的赵匡胤拒之门外的那个人。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曾当面质问过他,为何当初不肯收留自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好像就只有磕头赔罪,多说几句臣罪该万死之类的话以求得宽恕了。王彦超却没有这样说,他谦恭地说,复州是个小郡,庙太小,容不下真龙天子,如果当年留下皇上,皇上也就没有今天了。并说这一切都是天意,非人力所能左右。

    王彦超的言下之意,他当初没有收留赵匡胤,不但无过,而且还有功。

    赵匡胤听了心里很高兴,他高兴因为那句“一切都是天意”的话。因而,没有再与王彦超计较当年那件事。王彦超也凭他的能言善辩,逃过了一劫。

    今天,王彦超听出了皇上话外之音,心领神会,连忙跪下奏道:“臣本来没什么功劳,却一直受到恩宠,心里一直很惭愧。如今年纪大了,留在节度使的位子上实在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请陛下赐臣归老园田,完成臣最后一个心愿吧!”

    赵匡胤离座而起,扶住王彦超,说他深明大义,着实夸奖了一番。

    另外几位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和杨廷璋虽然明白赵匡胤的意图,但却不愿意解除兵权,只管唠唠叨叨地说自己过去打了多少胜仗、立了多少功。

    赵匡胤听后皱起了眉头,冷冷地说:“这些都是老皇历,陈年旧账,不要再提吧?”

    第二天,赵匡胤下诏,免去了武德行、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节度使之职,每个人重新安排了一个虚衔,就是那种有职无权、待遇不变的闲官。唯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继续留任。还有一些未赴宴的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人也都很识趣,主动上表请辞,相继交出兵权。这样,随同赵匡胤一起打天下的将领都解除了兵权,回家享清福去了。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2节:太后的遗嘱很怪

    赵匡胤吸取唐末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听从赵普的劝谏,削夺了开国将领们的兵权,这对于皇帝和武将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充分体现了赵匡胤在政治上的驭人之术。然而,过分地削夺武将的兵权,导致宋朝出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人不能带兵打仗、能带兵打仗的人却又不能调动军队的局面。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政变的可能,但削弱了部队战斗力。这是导致宋朝武事不振、形成积弱局面的重要原因。

    3。太后的遗嘱很怪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赵匡胤经过精心策划,收回藩镇手中的兵权,使自己的皇位得到巩固,满以为可以过一段安稳日子,谁知太后在这个时候病倒了。

    赵匡胤尽人子之孝,日夜侍候在太后身边,不敢离开半步,一刻也不得安宁。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杜太后病情加剧,她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将子孙们召至病榻前安排后事。一同召入的还有枢密使赵普。

    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与宰相政事堂并称为二府,在品级上,比宰相略低一点。实际上,枢密院和皇帝亲近,反而比宰相的权力还要大。目前的赵普,担任的就是这样的官职。

    赵普奉召,迅速赶到慈德宫,跪在杜太后病榻前叩头请安后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看看在场的人,见都是皇帝自家的人,他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事了,但他不明白,皇太后为何要将他这个外人召来。

    杜太后靠在病榻上,看了大家一眼后,眼光停留在赵匡胤的脸上,问道:“我儿继承大统,做了皇帝,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说:“是祖上的庇佑和母后的教诲,儿子才能做皇帝。”

    “全都不是!”杜太后轻轻地摇摇头道:“为娘告诉你,你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柴荣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你才有机会做皇帝。如果柴荣有个年纪大的儿子继承皇位,你绝不会有今天!”

    赵匡胤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尴尬地说道:“母后教诲得极是!”

    杜太后环视三个儿子一眼,示意光义、光美退下。赵普正欲跟着出去。

    杜太后轻轻地叫道:“赵书记别走!”

    赵普立即站住了。杜太后示意赵普关上宫门,然后向赵匡胤招招手,叫他靠近些。赵匡胤连忙来到杜太后病榻前,双膝跪下。

    杜太后轻轻地咳了一声道:“你死后,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之后,传给光美;光美之后,再传给德昭。四海固然广大,天下固然辽阔,但很难治理,但只要是大人做皇帝,不让无知的小儿去主持国政,就能够保得国运长久,江山稳固。你可要记住为娘的话。”

    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杜太后会说出这样的话,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格外别扭。自古以来,皇位都是传子不传弟、传嫡不传庶,而现在母后却要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心里实在是一百个不愿意。然而,此话出自母后之口,自己是难以违抗的。只得极不情愿地磕头应道:“儿臣谨遵母后之命!”

    “你要当着我的面向神灵、向祖宗起誓。”杜太后语气坚决地说。

    赵匡胤膝行后退,给杜太后连叩了三个响头,说道:“神明在上,祖宗在上,儿臣若不遵从太后教诲,天地不容,神必殛之!”

    杜太后看了赵普一眼,示意叫他过来,待赵普靠近病榻后,她温和地说:“你跟主子多年,就像家人一样,今天之事,你记下来,他日为赵宋开国之制,不得有违。”

    赵普慌忙跪下奏道:“臣定当谨记太后的旨命。”说罢,取来纸笔,站在病榻前,迅速记下太后刚才所说的话,立成誓书,并在末尾署上“臣赵普谨记”几个字,给太后过目之后,装进一个金匮之内。然后打开宫门,把金匮交给管档案的太监收藏起来。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金匮之命”。

    杜太后这个遗嘱很怪,违反了皇位继承龙脉顺延、传嫡不传庶的祖制。

    这件事载于正史,当时在场的只有杜太后、赵匡胤两个当事人,赵普是作为见证人的身份出现的。

    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管档案的太监,是他将封好的遗嘱收藏进金匮之中的。他只能算是一个局外人。

    正是因为这个“金匮之命”,使此后赵宋王朝的皇位继承出现了很多扑朔迷离的怪事,使后人由此而产生无穷的遐想。甚至还有人怀疑,“金匮之命”是否真有其事。

    原来,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名叫匡济、次子名叫匡胤、三子名叫匡义、四子名叫匡美、五子名叫匡赞。长子匡济、五子匡赞未成年便已夭折。活着的只有匡胤、匡义、匡美三人。赵匡胤做了皇帝后,为避讳,匡义改名光义,匡美改名光美。所以,太后遗嘱中,称光义、光美。德昭是赵匡胤的儿子,是元配贺氏所生。

    金匮立誓后不过两天,太后便在慈德宫安然而逝。葬礼自然是一番热闹,不必细述。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3节:驭将之术

    4。驭将之术

    赵匡胤用了赵普之计,顺利地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财权,为建立新的军事制度扫平了道路。不久,赵匡胤命皇弟赵光义为开封府尹、赵光美为开元府尹。

    老将们都被免职了,边境的安全还得考虑,赵匡胤起用一批将领去镇守边关,于是命令赵赞屯兵延州;姚内斌守卫庆州;董遵诲屯兵环州;王彦升守卫原州;冯继业镇压守灵武,以防御西夏;李汉超屯兵关南;马仁瑀守卫瀛洲;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守卫易州;何继筠领棣州以抗拒北狄;再令郭进镇控制西山;武守琪戍屯晋州;李谦溥扼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以御太原之敌。

    赵匡胤这次派遣到各地的将领,名称都是“权知军”,即中央派到各地的军事长官,是朝官。权,有临时之意。虽然也管一方军务,对辖区内的军务有决定权,但不世袭,不固守。中央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罢免、调动,避免了过去节度使尾大不掉的痼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