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

第12部分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第12部分

小说: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榖梁传》中也说:“孩子出世后,不能避免水火之灾,是母亲的过错;到了八岁还不拜师是父亲的过错;拜师学习,求教不得法,心志不通,知识不长,是自己的过错;志向和学识都有了,名声还不大,是朋友的过错;名声大了上司不举荐,是上司的过错;上司向君王举荐了,君王却不任用,是君王的过错。”
因此,为君者还要注重自己发现人才的能力。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收揽手下英雄的心,让他们甘愿为自己效忠。但是,要认识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汉光武帝刘秀是个喜欢听取别人意见并依此识人的明主,但还是被奸诈的庞萌迷惑了;曹操虽然善于明察,但还是被张邈蒙蔽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人太容易相信表象了。
                  第五编 君道之掌握鉴识人才之法(3)
表象容易使人迷惑,认识不到事情的本质。狡猾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不然;愚蠢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是君子;鲁莽的人好像很勇敢其实不是。太多似是而非的情况使人不能辨清人的真伪了。那些亡国之主给人的印象大多智慧,那些卖国之臣也表现的忠心为国,混杂在禾苗里的莠子与禾苗差不多;黑牛身上黄色的花纹很像是老虎;白骨像是象牙;色泽像玉的石头容易被看成玉石。这些表象都是与事实相背,但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所以说,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很难,人心难测。
孔子说:“人心比山河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天有四季和昼夜的更替,但人的面皮很厚,内心更藏而不露,深不可测。外貌看上去温厚和善的,但做起事来却骄横傲慢;表面上看有长者之风,其行为却是小人所为;有的虽然看起来圆滑,但内心深处却刚直不阿;有的看似坚不可摧,实际上却是个疲沓散漫之徒;有的看上去虽神态自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内心却焦躁不安。”所以人在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并非是真实的一面,其中有太多虚假的成分了。
因此,姜太公言曰:“人有看似庄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老实温顺却实为贼寇的;有外表谦逊恭敬,可心里却在骂你蔑视你的;有看似专心致志其实心猿意马的;有表面很能干,实际上却一事无成的;有看起来坚决果断而实际上优柔寡断的;有的看似糊里糊涂,其实却心知肚明,忠诚老实;有看上去散漫拖拉,但行事效率很高;有的表面看似狠辣而内心却胆小怯懦的;有的自己不怎么样也看不起别人的。有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普通人轻视他,而圣人推崇他。一般人不了解他,只有非常有眼力的人,才会看清其真相。这些现象都是人的外貌和内心不一致表现。”四、察人之捷径
知人是最难的。因为你只能看到人的外表,而看不到他的内心。但不知人就不能用人,所以,要学会从人的语言、行为、举止上判断人。
通常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都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质,都能影射出他是否是可用之才。
古人用“观诚”的方法来考察人:“当一个人受到宠爱时,要看他是否专横跋扈、骄奢淫逸;当他不再受宠,被疏远、废置时,要看他是否会背叛原主或采取什么越轨行动;享有荣华富贵,仕途发达的人,要看他是否有自傲自大;不善言辞、沉默的人,要看他是否胆小怕事,有所畏惧;年纪小的人要看他是否尊老爱幼、上进好学,能否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否廉洁自律,诚实肯干,斤斤计较;老年人要看他是否能深思熟虑,是否即使做了力不能及的事也不逾越规矩。父子之间,看他们父亲是否慈爱、子女是否孝顺;兄弟之间看他们是否亲善友好;邻里之间要看他们是否讲信守义,互相礼让;君臣之间看君王是否仁爱,大臣是否忠心诚实。”
《人物志》说:“骨骼坚硬而柔韧,叫做'弘毅’。弘毅是仁爱的本质;气质清朗而高洁,叫做‘文理’。文理是礼的根本;筋脉强而纯,叫做‘勇敢’,勇敢是义的前提;态度平和而爽快,叫做‘通微’,通微是智慧的本质。人的五种本性是不变的,所以称之为五常。”
因此说:“劲直有余缺少柔软就是僵直;强劲有力却不精纯就是徒有蛮力;顽固不化但不端正就是愚钝;血气方刚但不精纯就难免冲动;性格开朗但心浮气躁就是放荡。但是,一个人的精神决定着其性情是坦荡还是猥琐;一个人的内心决定着他是聪明还是愚昧;一个人的筋脉决定着他是否勇敢。坚强或懦弱的根源在于骨质;急躁还是宁静取决于气质;一个人的忧乐通过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人是悲伤还是严肃从其仪表上就能反映出来;脸上的神态可以表现出其态度,言谈可以流露出一个人的情绪是否急躁。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心性质朴纯洁,内心聪慧,外表开朗,精力充沛,声音清雅,颜色和悦,仪表高洁,容颜端方,那么他就是一个具有纯粹之品德的人。”
要观察一个人,还可以通过“听气”、“察色”、“考志”、“恻隐”“揆德”之法。
人是有精气的,通过观察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精气,就可以认识一个人。心气粗糙不细腻的人,说话的声音大都沉重散漫;心思缜密的人,说话的声音有理有据,平和亲近;心气卑劣,脾气乖戾的人,说话的声音粗犷;心气宽缓,性情柔弱的人,声音温和谦逊,圆润入耳;讲诚信的人心气平易而柔和;重义气的人心气洒脱而从容;安详平和的人心气自然而随和;勇敢无畏的人心气雄壮。这就是“听气”之法,听其心气,深知其人。
“察色”之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脸色来考察他人。真正聪明的人说话时会表现出一言难尽的神色;真正仁爱宽厚的人神色令人尊敬;勇敢英勇的人面带威慑之色;忠诚老实的人一副令人敬重的神态;真正高洁之人一定会表现出难以玷污的神色;讲求操守的人神色让人信任。质朴的神色自然流露,充满凛然浩气,坚强而稳固;伪饰的神色造作虚假,游移散乱不定,让人烦躁不安。
“考志”之法就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观察他的心志。说话的语气柔和舒缓,有张有弛,神色虔敬但不谄媚,先礼后言,言之有礼,只表露自己的不足之处,不伤及对方的颜面,这样的人可以重用,他可以给你带来利益。反之,说话趾高气扬,高谈阔论,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和无能,这种人不可重用,他只会使你遭受损失。质朴之人,其神情坦率而不轻率;言语中正而不偏袒,既不故意谦虚掩饰自己的美德,也不虚伪隐藏自己的短处,不为自己的过失做防备,也不对他人设防。虚伪的人,神态献媚,言语总是想方设法讨好别人,善于阿谀奉承和做表面文章,把自己微不足道的好处夸大其词,还因此而自鸣得意。喜怒而不形于色,悲欢而不乱心志,遇琐事而不乱其性情,厚利不为其所动,强权不被其所欺,始终如一,这样的人心态平静,坚守节操。如果因外在的变化而喜怒无常,因事情繁杂而烦躁不安,不能平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前往,见到强权就趋炎附势,这样的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品格的人。无论怎样复杂的环境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能快速应变,即使学识不深,仍然能表现出智慧,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人。
                  第五编 君道之掌握鉴识人才之法(4)
如果一个人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又不听取别人的劝告,表明其是个愚钝且刚愎自用者;如果一个人既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自私自利,明知自己不对,却还强词夺理,不加掩饰,这样的人是好诬陷、嫉妒他人的人。
对于嫉妒者我们肯定不能亲近,以免为己身带来灾祸。
西晋时期,傅嘏是个很有见地的人,很多人都想与他交好,其中包括何晏、夏侯玄和邓扬等,他们也都学识颇丰,但却遭到了傅嘏的拒绝,令人很是奇怪,于是就问傅嘏为什么不与这三个人交往,傅嘏说:“夏侯玄虽然志向远大但才识不足,有其名而无实;何晏说话玄虚邈远,表明他急功近利,善与人辩论说明他争名好胜,况且他并没有诚意与我交好,他是个清谈误国之人;邓扬看上去好像很有作为,其实他做事有始无终,追逐名利,内心不能自我约束。谁与其意见相同就抬高谁,不同就厌恶,整日夸大其词,不能容纳贤能之人。言多必失,话多易起争端,嫉贤就会失去亲近的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些道德败坏的人,躲还来不及,何况与之亲近呢!”后来这三个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可见,嫉妒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恻隐”之法,也就是用隐秘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都善于伪装自己。
如果一个人吃小亏而贪大便宜,让小利而争大利益,为了装成老实的样子故意说话恭敬;为了表现出忠实的样子假装慈爱,用夸大自己的行为以博取好名声,这就是用仁爱来伪装自己。
如果一个人对提问不予回答,进一步细问还含糊其辞,装作很有学识的样子,打着传道的幌子四处招摇,为环境所困没办法改变就故作深沉,这是借学识来伪装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说大话表示自己廉洁,表面上雷厉风行,给人勇敢的印象,而内心却充满恐惧,胆怯而懦弱,总是虚张声势,浮夸自大,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是用廉正和英勇来掩饰自己。
辅佐君王,侍奉双亲本来是分内之事,而某些人却因此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忠诚和孝顺,只做表面文章,其实缺少真正的诚心,不管是孝母还是佐君,都是为了博取好名声,这是用忠孝来伪装自己。
对于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做事有始无终,假立名节以迷惑他人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毁志之人。
而对于那些与别人因吃喝而关系亲近,因行贿送礼而互相交识,损人利己,贪于物欲,我们称之为贪婪而卑鄙之人。
善耍小聪明而没有真本事,只有些小能耐而办不成大事,只贪图小利而不明白大道理的人,我们把他们叫做浮夸之人。
他们都善于伪装,不足以亲近。
“揆德”之法,就是评判人的品德。那些说话诚实,行为稳重,无私奉献,内心淳厚而明察,做好事不求回报,看似平常,但性情稳健之人是仁心之人;当身处困境时能激励自己进取向上,当遇到突发变故能迅速果断处理,当进身立功时能够如愿,是智者;自己富贵了还能帮助他人,自己官达威严但不骄横无理,是德者。清贫简陋时刚强无畏,富足安乐时亦能不奢华无度,与人性情不和也不背弃信义,始终如一,乃是忠孝之人。这就是“揆德”的真正含义。五、看相识人法
中国的相面术由来已久,在古代许多君王都以‘面’取人,虽然不乏有迷信之嫌,但其中却也蕴涵着某些深意,值得为君者借鉴一二。
例1:《左传》中曾记载:周襄王派内史叔服到鲁国去参加葬礼。公孙敖曾听说他很善于看相,于是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谷和难引见给他,叫他相面。叔服看后直言不讳地对公孙敖说:“将来谷可以供养你,而难则可以安葬你。谷下颌丰满,预示着他的子孙一定会在鲁国兴旺发达起来。”
例2:《左传》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楚成王欲立商臣为太子,于是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商臣的两眼像胡蜂,声音如豺狼,所以这样的人生性凶狠残忍,不能立为太子。”但楚成王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把商臣立为太子。不久以后商臣谋反,率领甲士围攻楚成王,并把他勒死了。
例3:《汉书》有对刘邦看相的记述:汉高祖刘邦册封刘濞为吴王。当分封仪式结束之后高祖对刘濞说:“看你的相貌,有造反的征兆。此后五十年,东南将有大乱,难道真会在你身上应验吗?天下都已经是我们刘家的了,你不要造反。”
《相经》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的“眉骨太高,叫‘九反骨’。这种人常有反心。还说:“上额正中头发边线处的骨头叫天中,如有黄色沿着头发边一直通到两太阳穴,或两块眉骨上发黄,或黄色从天目穴直通鼻梁,是贵人之相,身份位至三公。但如果身份卑贱的人长这样的骨相,他将来很可能是弑君杀父的暴徒。”
例4:楚国的司马子良喜得贵子越椒。他的兄长子文看后直言道:“一定要杀了他。这孩子长得似熊像虎,声音如豺叫狼嚎,现在如果你不杀,将来必会成为若敖氏一族的祸害。民谚说:狼子野心,这孩子就是狼,千万不能养他?”子良不同意杀他,继续供养。成年后的越椒谋反,发兵围攻楚王,被楚王打败,若敖氏被满门斩首。
例5:晋国的韩宣子到了齐国后,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