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 >

第57部分

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第57部分

小说: 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花扇》三次易稿,写作时间达十年以上,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问世。《桃花扇》一出,轰动京城,人人争相抄阅,一时洛阳纸贵。孔尚任在这部《桃花扇》里,用了许多春秋笔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因此,次年孔尚任被康熙罢了官。

《桃花扇》之所以能抓住南明倾覆悲剧中的最浪漫最销魂的题材,自然是与侯方域与李香君本身动人的爱情故事分不开的。桃花扇原是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因为洁白的素绢扇面上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他出生在世宦之家,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其父侯恂,做过明朝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任国子祭酒。侯朝宗少年天赋异禀,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璐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他读书的速度与悟性都胜于同辈,行文奇特,落笔气势不凡,结尾则出人意外。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五岁的侯方域中了秀才,被誉为少年名士。他读书甚多,又博闻强记,少时即能辨忠奸,遂有“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誉。崇祯六年(1633年),侯恂任户部尚书时,侯方域已被视为文章高手,常有人赞扬他重振韩愈文风。侯方域与当时俊才登高赋诗,激浊扬清,品评人物,并加入了复社,深得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的赏识,海内名士争与之交。时人将侯方域和湖广巡抚、桐城方孔炤之子方以智,都御史、宜兴陈于廷之子陈贞慧,副使、如皋冒起宗之子冒襄合称为“复社四公子”。

侯方城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乡试中举后,又前往北京参加1640年的会试,当时其父侯恂任湖广总督与农民军作战失利而被劾入狱。侯方域因其文章锋芒毕露,批评崇祯帝用人不当,主考官为私欲而不取。但侯方域名落孙山后,文名反而更盛。

也就是在这次崇祯十三年的会试中,“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进士及第。而在会试前,方以智还在表面上对侯方域信誓旦旦地说,他无心于功名,但实际上却暗中应试。

史书上记录了侯方域曾经向父亲献破贼之计:方恂之督师援汴也,方域进曰:“大人受诏讨贼,庙堂议论多牵制。今宜破文法,取赐剑诛一甲科守令之不应徵办者,而晋帅许定国师噪,亟斩以徇。如此则威立,军事办,然后渡河收中原土寨团结之众,以合左良玉於襄阳,约陕督孙传庭犄角并进,则汴围不救自解。”恂叱其跋扈,不用,趣遣之归。

侯方域回到家乡后,既负才无所试,不久,因家乡河南受到李自成的威胁,前往南京避难,从此“一放意声伎,流连秦淮间”。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方域在南京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等人重逢,喜出望外。

南京是六朝金粉之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自然免不了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于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复社公子们整日聚在秦淮楼馆,说诗论词,狎妓玩乐。孔尚任还在《桃花扇》中借道士之口讽刺这些名士道:“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吴敬梓也曾经记述自己在秦淮歌楼里放荡的生活情形,“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回。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从中也可以想象,四公子当时在秦淮歌楼里颠痴狂笑之姿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侯方域经杨文骢(字龙友)的介绍,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

在南明覆灭中,李香君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悲剧人物。从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剧的一个缩影。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媚香楼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妓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

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颇有韵味,时人誉之“香扇坠”。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

李香君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才十六岁。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初次相见的礼物,诗云: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种欣赏倾慕的情怀已在诗中表露出来,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了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按当时的风尚,如果哪位客人中情于一个妓女,只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再给妓院一笔重金,这个妓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位客人服务了,这套手续称为“梳拢”。梳拢所需资金,因梳拢对象名位高低而不同,象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宴会的级别自然要高,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才不至于失面子。如今侯方域是逃避战祸来到江南,身无多文,有心想梳拢李香君,却又无能为力。

李香君却劝慰侯方域说:“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李香君的人格气节由此可见一斑。孔尚任的《桃花扇》,把那么多的南明学士文人放在了一个歌妓下面,却照出了他们灵魂的卑琐。堂堂大明,无论是侯方域,还是吴伟业,士子已沉,气节怎不终?

正在侯方域犯难之时,友人杨文骢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有了资本,'/w/ww/。/w/r/s/h/u/。/co/m/'/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

后来侯方域偶然得知杨文骢出的那笔钱并不是杨文骢自己拿出来的,而是阮大钺通过杨文骢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阮大钺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钱用,马上打通关节,设法让杨文骢把钱送给了侯方域,为防止被侯方域拒绝,开始还让杨文骢暂瞒实情。阮大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拉拢侯方域而缓和与复社名士们的关系。

阮大钺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多年在朝中为官,为人阴险诡诈,后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失位的阮大钺并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暗中谋划,准备伺机东山再起。复社名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钺的不轨之心,曾经作“留都防乱公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阮大钺既恼怒又害怕,只好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只与马士英暗中往来。

侯方域了解真象后十分气愤,他素来痛恨阮大钺的人品和奸行,曾为陈贞慧等人的口诛笔伐拍手称快,如今不知不觉中竟用了阮大钺的钱,怎不让他恶心难忍呢!他决意立即把钱退还阮大钺,以断绝奸人的不良用心。李香君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交给了侯方域。

那些钱又经杨文骢之手退给了阮大钺,阮大钺见状,大感脸面丢尽,咬牙切齿地说:“老夫有意与他们攀交,这些小子们竟如此气傲,看老夫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大明江山正处于风雨飘摇,时局果然很快就发生了变化,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的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马士英成了执政大臣后,立即启用阮大钺为兵部侍郎,继而又升为兵部尚书。

大权重握,阮大钺得意之极,马上着手清除异己,陈贞慧、吴应箕等转眼被捕下狱,正要拟罪逮捕侯方域之时,杨文骢及时报信。李香君挥泪送侯方域离开金陵时,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为订盟之物,并且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春溪尽是莘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孔尚任的《桃花扇》正是依此而展开的,但孔尚任是借用这把桃花扇比喻前朝的。孔尚任写作《桃花扇》时,几下扬州,在扬州梅花岭南明抗清名将史可法墓前徘徊,寻找《桃花扇》的灵魂。桃花扇底送前朝,儿女浓情何处消,看似浪漫,但在孔尚任的笔下,这把桃花扇底却扇来了前朝多少萧瑟。“萧条异代微臣泪,无故秋风洒玉河”,道出了一个汉人对前朝眷念的苦心。

侯方域离开金陵后,投奔扬州史可法为幕府。李香君则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凝视着那把订情的绢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此时,杨文骢由亲戚马士英荐举,做了南明王朝礼部主事。但杨文骢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

田仰时任佥都御史,他督运漕粮由扬州来到南京,为弘光皇朝帮了一个大忙,成了弘光帝器重的红人。马士英与阮大钺举行盛大的酒筵,为田仰接风洗尘。席间,田仰表示久闻秦淮名妓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这一下可让阮大钺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他们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

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拒绝,她说:“侯公子虽然飘泊在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礼。”又公开宣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但马士英仗势欺人,威逼李香君屈从,李香君一头撞在石柱上,鲜血滴在侯公子的香扇上,给爱情抒写了一曲纯洁之歌。杨文骢大为感动,灵感勃发,抓起笔将血点染成一朵傲骨桃花。“溅血点作桃花扇,比作枝头分外鲜”。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吓得不敢再纠缠,一声不吭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伤后的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这时田仰已离开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桃花扇》里面说侯方域最后却背叛了他的初衷,投降了满清,穿着清廷官员的衣服出现在李香君面前。李香君深为失望,江山已换,家国何在?于是李香君当着侯方域的面,撕毁了那把桃花扇,桃花乱落如红雨,抚心茫茫泪如珠,随后出家做了尼姑。在孔尚任的笔下,李香君虽然出身低微,却有可贵的抱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能全大节,轻生死。她的一生与民族斗争紧密相连,历史记住她的很大原因是她的民族气节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之精神。于是《桃花扇》使经过艺术加工的李香君与秦淮江山永远长存了。

但事实是,1645年,南京沦陷时,李香君在混乱中逃出南京,几经漂泊,流落到栖霞山,随另一秦淮名妓卞玉京在葆真庵为尼。但第二年秋,她与在“扬州十日”中大难不死的侯方域相见,悲喜交加,随后侯方域就领着李香君一起回到了河南老家。李香君更名换姓,住在了侯府翡翠楼。这期间,侯方域应该与李香君过了几年好日子。

其后,满清政府为巩固其政权,举行会试。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大都不予理睬,方以智出家,杨文骢殉国,陈贞慧隐居,冒襄四处流浪,陈子龙自沉,但侯方域却耐不住寂寞,做了平生最大恨事,一心想“龙门三尺浪,平地一春雷”,参加了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尽管侯方域的文章见解不凡,但“为忌者所阻斥,置副车(副榜)”。(胡介祉《侯朝宗先生传》)侯方域得知后羞愧无比。他这次参加考试,又引起许多人非议。方以智当年曾以“美才而豪,不耐寂寞”八字来评点侯方域的文章,不想此论后来果然应验。

这是公认的看法。

侯方域的弟弟侯方夏已经于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如果侯方域真地要仿效弟弟追求功名,汲汲于干进,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顺治八年才应乡试呢?所以,陈寅恪先生考证后认为侯方域于顺治八年应乡试,实是为保护父亲侯恂,逼不得已,跟吴伟业的被逼出仕如出一辙。

就在侯方域决定参加河南省试的时候,他还与本地文人贾开宗等人结成“雪苑六子社”。这决非是一种巧合。1645年后,复社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中国消失了,如果像“雪苑六子社”这样文学党社都能够联合一起,复社再现是非常有希望的。这正是吴伟业出仕前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