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时代 >

第61部分

华时代-第61部分

小说: 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革命了,那些“供养”自然就取消了,这让四川的财政一下子好了起来,这也是陈华敢于发布《建设纲要》的重要原因。

至于华夏实业公司以及华夏(国际)贸易公司的收益,除了养军队外,陈华并不准备无偿地将之作为政府的财政,而是不断地进行着扩大生产规模。

这个时代的经营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市场总是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只要生产出了产品,就一定有人购买,虽然西方也有所谓的经济危机,但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还有等一二十年才会爆发。

机会既然这么好,再不扩大生产就是傻子。“紧张”之余的陈华,将精力集中在“发展”二字上。

华夏实业公司,现在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华夏实业集团”。在1910年的春天进行了第一轮扩张之后,“华夏实业”就再也没停止过扩张的步伐。在凯江,包括华龙汽车在内,“华夏实业”的工厂已经达到了近30家,而由于“华夏实业”的带动,到1911年上半年,整个凯江的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150家,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

在上坝,“华夏实业”的扩张步子同样很快,上坝钢铁厂第一期工程年产10万吨钢铁的高炉已经立好,只等点火开炼。而一座年产30万吨水泥的上坝水泥厂在陈华的“川北独立”时已经正式营运,源源不断的水泥变成了厂房、道路、桥梁。水泥,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国人还将其称为“洋灰”,足见其珍贵。

但水泥的生产技术却是十分简单的,在前世,任何一个只要有资源的乡镇都可以建起上规模的水泥厂,在网络上就可随意下载水泥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

在上坝,以这两个大型项目为龙头,“华夏实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投入了300余万元资金,兴建了近二十个工业项目。上坝,在四川已经成为继凯江之后第二个工业中心,而且,由于其资源的优势,上坝的发展前景更是被陈华看好。

……#……

陈华连续发布的几次政令,让陈华获得了绝大多数川人的拥护,就是那些看不起陈华这个毛头小子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陈华这些招数才是治理地方的正道。

省建设厅厅长宋科在回答记者时就说道,四川的公路建设五年规划、四川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正式展开之后,将吸纳至少300万的劳动力投入其中,待这些项目全部建设之后,至少有80万人可以在其中工作并获得稳定的收益。

当然,这笔账是宋科算的,但思路却是陈华的。在陈华的前世,就业,让每一个人有事可做,是政府的头等大事;而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要有稳定的工作,那这个家庭的收入就有保证,其家庭就有希望,否则,就得靠政府救济才能生存。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陈华也带来了这种“民本”思想,在掌握了四川的政权之后,陈华很自然地将“就业”纳入了官员考核的内容之中。

与陈华发展计划相适应的,就是四川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人才。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需要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矿山的开采以及各类工业项目的兴建,更需要大量的涉及到各个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对此,陈华的办法就是“广告招聘”!

如果说,前世的市民报纸广告成灾,不是相关的人看见广告就反感,那么,这个时空的广告效果绝对牛X,因为这个时空的娱乐项目太少,一张报纸可能被很多人传看。显然,能够看懂报纸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人、牛人。

招聘广告由四川建设厅统一向媒体发布,其主要作用,一是增强广告的权威性,二是审核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也因为如此,陈华还建议省建设厅专门设置了一个广告科,以对广告进行“登记”和“审核”。只有建设厅“审核”了的广告,才能在媒体上刊发。

“天府四川,创业热土!”

“天府四川,民族复兴的圣地!”

“天府四川,实业报国的首善之地!”

“天府四川,展示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天府四川,20万个技术岗位等着您!”

“您想拥有一辆华龙牌轿车吗?那么,请您到四川去!三年的薪水,就可换来一辆配置精良的华龙牌轿车!”……

凡是华夏正在出版的报纸,几乎天天都有这些诱人的广告消息。考虑到国内人才的现状,陈华还将招聘广告打到了美国以及东南亚的报纸版面上,至于有多少人才前来,陈华并不特别关心,即便一个人都不来,权当扩大了四川的影响罢了。

当然,陈华并没有将人才定义为“大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便算是人才,譬如这个时代的各类工匠,靠一门手艺吃饭,如果前来四川,总是能找到相应工作的。

但是,民众的热情还是超乎了陈华的想像,自媒体开始刊登广告开始,到西元1911年年底,前往四川的道路上,轮船上,可以说是人满为患,让轮船公司不得不紧急订购船只,以应付这次前所未有的带有强烈目的的移民潮。

而与这股移民潮同时出现的,便是大量的洋人也向四川涌去,虽然他们在人数上无法与移民潮相比,但架不住这些人特殊的身份、肤色,短短三个月内竟然有近千的洋鬼子前往四川,而且据说大多数是去“考察投资”的。

PS:今天第一更到,请朋友们投下推荐票哈……

第124章 外资(求推荐收藏)

当处于广州的孙大炮和处于紫禁城的袁大头分别接到手下的密报和分析后,只得摇头叹息,陈华的这些招数,他们是没法学的。因为,他们如果敢以这种方式吸引洋人,不但会带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还会成为对方攻击自己的借口。

洋人的涌来,让陈华有些意外。

洋人的涌来,也让赵尔丰、朱庆澜等人真正看到了陈华的实力。

此前,赵尔丰等旧官僚也不是没见过洋人,而是见得太多了,官府的很多事情,都要与洋人打交道。他们在与洋人打交道时,总是小心陪着小心,随时都害怕惹得洋大人不高兴;但是,陈华在洋人面前的表现却让他们大感意外,一是陈华竟然会说几国洋话,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二是陈华在洋鬼子面前的表现,好像他是主人,洋鬼子是奴仆一样,他的腰杆总是挺得直直的,而很多洋人都是点头哈腰,笑容灿烂,以求陈华多对他们“关照关照”。就说这洋鬼子握手的礼节,陈华每次都是后伸手出去,即便遇到洋婆子,陈华也不会主动伸手。

陈华与洋鬼子见面,每次都要带上赵尔丰等一干人等,几次经历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洋鬼子面前挺直腰杆,得有实力。

陈华很有实力。从陈华与洋鬼子的交谈中,他们听到的全部是洋鬼子在求陈华,某种商品的销售,某种品牌的代理,某种专利的作用,还有就是合作开发某种机器,517Ζ某种产业,而陈华就像变魔术一样,总能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到西元1911年末,陈华在海外注册的专利高达300余项,主要集中在日用品的生产与开发方面,这些专利,在为陈华带来不菲的资金时,也让这些洋鬼子发了大财。

但是,那些足以提高列强国力的科学技术,譬如冶金、机械、汽车、化工、电器、兵器、医药等方面的技术发明,除了陈华自己正在生产的,其余的就全部锁在“华夏研究院”的地下保险库里。

前来四川的洋人,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人,一是官方代表,他们希望在成都建立领事馆,此前,成都已经有英、法、德、美四个国家的领事馆,而这次提出建立领事馆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比利时9个国家。

在真实的历史上,日本是1918年在成都设立领事馆的,而其他申请的国家,均未在成都设立过领事馆。

对于各国想在成都设立领事馆,陈华自然表示欢迎。至于设立领事馆会不会与陈华向列强讨债的战略相冲突,显然不会。

但是,对于列强提出的一些“法外治权”的东西,陈华给予了坚决的回绝。外国人在成都犯了案,必须依照四川当地的法律进行判决。至于“外交豁免”的问题,只限于外交官员,而且,不得享受重大刑事豁免权。譬如外交官员故意杀人,就不得享受刑事豁免。

陈华的条件有些苛刻,但也在各国的承受范围内,与各国可能从四川获得的利益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二是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晋升都督,他们当然要来表示祝贺,这都督的职位,如果在美国就是一个州长,如果放在法国、英国这些国家,他们自己也清楚,四川的面积,就比他们整个国家的面积大。当然,前来祝贺只是这些人的目的之一,甚至是借口。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扩大与华夏实业和华夏贸易的合作范围。弄明白了这部分洋人的想法之后,陈华也借机推出了一批新的项目,同时又拿出一些专利给予转让或授权生产。当然,陈华不会白让这些家伙获利的,他们获得陈华支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四川进行投资,且投资额度不得少于20万美元。

第三种人则是纯粹来寻找机会的。这些人,此前对四川的了解并不多,与华夏贸易的接触也不多,但随着四川的“出名”,特别是关于华夏实业与华夏贸易的公开暴光,让他们感觉到四川的神秘,如此落后的华夏,如此偏僻的四川,竟然会生产出那么先进的产品,这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所以,他们一定要来四川看看。

而恰恰是这批前来撞大运的人,同样给四川带来了机会。由于有了这部分人的加入,原来有合作关系的那些商家,只得放下身段,拿出诚意,否则,机会就有可能被这些后来者抢去。而这些撞大运的人,在参观了凯江、上坝的工业项目及交通建设后,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决定在四川投资。

截止西元1912年3月,这次洋人潮终于落下了帷幕,根据省政府建设厅的统计资料,在短短的四个月内,美、德、英、法等共有13个国家的商人在四川签订项目合作书和投资计划,总项目达到183个,合同资金5000余万美元。这些资金,大约相当于1911年四川财政收入的10倍,也相当于1911年全国的财政总收入。

当然,陈华为此也“出血”不少,甚至包括一些陈华完全可以独自赚钱的项目,陈华也只得拿了出来,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啊!

但是,陈华也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矿产等资源开发,陈华要求由华方控股,否则免谈。至于矿产品加工、水电开发、轻纺工业等,政策则有所放宽。

在这个过程中,陈华组织法律方面的专家,迅速制定出了一个《四川外资合资企业经营法(试行)》,并在省政府建设厅内新设立了一个外资合资企业管理科。

也许有人会怀疑,那些外商就那么傻,一到四川就投资。这不能说外商傻,只能说外商很聪明,因为陈华拿出的东西全部是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最新科技,或者是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一面世,利润肯定是极其丰富的。

也有一些外商提出在国外与陈华合作生产这些产品,但陈华除了那些未来竞争可能很激烈的项目外,其他项目要求全部在四川建厂,陈华为此不惜以降低股份为代价。

在四川建厂,好处不言自明。一是产业工人的培养,二是税收的截留,三是外商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的引入,哪一项都是四川最需要的。

PS:今天第二更,晚了一点,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可能很多朋友周末还在睡懒觉哈……

第125章 杜明理

这期间,陈华还做了一件小事情,但对于整个时代来说绝对算一件大事情。这就是将次元兵工厂果断地升级到1930年代(四级)水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重要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子理论的成熟,虽然原子弹最终是在1945年才爆炸成功的,但谁也不会怀疑,在1940年之前,原子理论已经可以指导实践了。影响人类生活的磁带录音机也是在1935年发明的。

真正造福人类的发明,则是磺胺与青霉素的发现。

磺胺,或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战争中的伤员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感染。可以说,在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类出现之前,惟有磺胺是治疗枪弹伤害的良药。

从西医的历史看,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历史上,要到1932年磺胺才能被发现。是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