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生成败的十年: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之后,他的第一张专辑?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歌迷抢购一空。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他,就是当今红透两岸三地的华语歌王周杰伦。
回首走过的道路,周杰伦不胜唏嘘:“当幸运之神还未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并非你不是天才,而是时间还未到,我为这一天,努力了20年,在此期间,我从来不曾放弃。”
当今20几岁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与上辈人三天两头搞运动、弟兄几个抢粥喝的年月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的和平年代。不仅如此,因为是家中独苗,我们受到了来自父母和祖辈加倍的疼爱。可以这么说,在20岁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吃过什么大苦,也没有经?过几个像样的大风大浪。
但是,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父母也不可能荫护我们平安地走过一生。当有一天我们进入社会,不得不独自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究竟能不能经?受住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就得打一个问号了。
与周杰伦相比,我们的起点也许并不比他差。最起码我们大多数人都念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取得周杰伦那样的成功,并不只因为他对音乐独有的天赋,更因为他在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的那种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韧劲儿。正如周杰伦所言:“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不放弃,不抛弃(2)
成功之路,往往是由一块块失败之砖铺成的。对于20几岁的我们来说,真正的挑战往往不是挫败带给我们的损失,而是挫败带给我们信心上的打击。
那些最后获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失败得少,而是因为他们每一次跌倒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他们站起来的次数永远都比跌倒多一次。
不抛弃、不放弃,不仅表现在对梦想长久执著地追求,而且还表现在对每一件事情都言必行、行必果,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张明正,在当今全球的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1988年,张明正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经?过十多年的沉浮,他的趋势科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其市值达到100亿美元。而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张明正事业的转折点是在1992年。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一定要找机会与世界世界级IT巨头英特尔公司合作。
很快,他获悉英特尔网络部门的主管将在纽约参加一个研讨会,于是就前去拜访。
第一次去,秘书打量了一下这个没有一点名气的年轻人,冷冷道:“主管太忙了,没有时间。”
第二次去,秘书一看是他,不假思索地说:“没时间。”
连吃两次闭门羹,张明正并没有放弃,他下定决心非要见到主管不可。
于是,第三次求见,第四次求见,第五次…?…?
终于,秘书的态度软了下来:“主管正在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您愿意,可以等他。”
张明正当然愿意等。他一分一分地等,一直等了5个小时,终于见到了那位主管。
他告诉主管自己找了他多少次,等了他多少小时。
那位主管大为惊讶。他想,这个年轻人费尽周折来求见,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他热情地接待了张明正,并耐心地听他讲述自己的公司和公司的产品防毒软件。
听着听着,这位主管对这种软件产生了兴趣,当场答应使用他们的防毒软件,不仅签下了大量订单,还同意张明正以英特尔的品牌行销。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事情来得竟然如此顺利,这是张明正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他知道,像英特尔这样的大牌公司是从来不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合作的。但是,这个绝无仅有的机会却给了他。
通过与英特尔公司的合作,张明正的名气日益飙?升。经?过短短几年的迅猛发展,他的趋势科技就成为全球最热门上市公司之一。
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成功,而是我们总是浅尝辄止,尝试了也等于没有尝试。很多梦想不是不可能实现,而是看我们有多大的决心去做。我们必须有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的决心,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去追求,才有成功的希望。
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除了我们自己,任何人都无法把我们打败。当面临挫折与打击,我们要勇于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失利。我们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
当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也许下一次,就是成功!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1)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近几年,骇人听闻的大学暴力事件常常见于报端:
2005年6月25日,中国某著名大学发生一起命案,一位男生因为争夺女友时争风吃醋,把自己的同班同学砍了数十刀,活活砍死了!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名男子突然用枪向人们疯狂扫射,事件中有33人不幸遇难,另有15人受伤。这成为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起校园枪击事件。
在一场场血淋淋的悲剧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当代年轻人在情感上的稚嫩与青涩。他们在面对世事时所表现出的极端不理智,无辜地断送了别人的幸福,也为自己年轻的生命提前划上了一个句号。
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不乏勇气和力量。但如果不能为自己勇气和力量加上一把安全锁的话,我们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力量将变成野蛮,勇气将变成鲁莽。
作为年轻人,我们可以不拘一格,追求个性与另类,但我们绝不能恣意放纵自己的行为,不能另类到全然不顾自己的未来,更不能泯灭最起码的人性与良知。
20几岁的时候,我们正处在人生的花季。在不远的将来,许多事情还等着我们去做,美好的人生还等着我们去开创。而我们的未来,更是寄托了亲人无数的期盼和希望。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为自己的亲人负责,决不能因为一时之失、一事之怒?,就拔刀相向,铸成大错。
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首先就要为当前的行为负责。而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学会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民事法庭上,一场辩论正在激烈地进行。
“先生,你是否收到了我寄给你的信?”对方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
“收到了。”洛克菲勒面无表情答道。
“你回信了吗?”
“没有回信。”洛克菲勒依旧平静地说。
接下来,那位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一询问洛克菲勒。洛克菲勒都平静地给予同样的回答。
那位律师还从未见过对自己的提问如此无动于衷的被告。终于,他忍无可忍了,愤怒?地跳起来,对着洛克菲勒谩骂不止。
最终结果,法庭宣布洛克菲勒胜诉!
原?来那位律师因情绪失控而自乱阵脚,被洛克菲勒抓住把柄,轻轻松松就击败了。
不论事实上谁?对谁?错,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与其说这是一场法与理的辩论,不如说是一场理智与情绪的胜利。
一旦失去了冷静的头脑,我们就很难再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陷入被动就在所难免。由此可见,于人于事而言,愤怒?都有百害而无一益。而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就要制怒?。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芸芸众生,难免有几个无耻小人。但如果我们因为遇上了这样的几个小人而怒?不可遏,便是上了他们的当。正如古罗马哲学家阿艾斯所言:“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问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因为你的愤怒?而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吗?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必去强求。”
有些人不是不需要惩罚,只是我们不必生气,因为生气实质上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因一点鸡毛蒜皮之事就愤愤不平、甚至暴跳如雷更不可取。因为我们的目标在远方,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为了远方的目标,我们没有必要太在意脚边的荆棘。
古人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制怒?,学会忍。忍,乃心字头上一把刀。为了自己的未来,有些气我们必须要去忍,有些不平我们必须学着去面对。
与此同时,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面对源于自身的种种欲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用理性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路易王朝的一位王子。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国王路易十六被赶下王位,打进监牢。他年轻的王子则被一群人带走了。他们想,王子是王位的继承人,如果能够在道德上把他摧垮,那他就永远也无法实现王室赋予的使命了。
于是,他们把王子带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在这里,王子每天听到的是粗劣的言语,接触的是窃贼强盗和**,吃的琼浆玉液、美味佳肴。在他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污秽不堪,卑鄙无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王子在这种环境中受到诱惑,慢慢地堕落。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第二部分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2)
但是,几年过去了,王子还是像原?来一样彬彬有礼,品行端正。最后,他们忍不住问他:“为何你对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呢?要知道这些东西都能满足你的欲望,而且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王子道:“我无法那么做,因为我生来就是个王子。”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必须严格约束自己,遵守人生的游戏规则,远离那些可能使我们半途而废的诱惑和陷阱。
但生而为人,谁?无七情六欲?更何况20几岁的年轻人,我们爱面子、好冲动、做事不想后果,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谈何容易?
因此,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军事奇才拿破仑曾经?几乎统治了半个地球,后来他被囚禁在大西洋上一座孤岛上,难以排遣心中烦闷,最终忧郁而死。在战场上,拿破仑所向无敌,战胜了无数的敌人,但最终却无法战胜自己。
所谓“心魔难除”,要战胜自己,我们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制力,用理智去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为内外的诱惑所动。
在日本,一提起坪内寿夫,几乎家喻户晓。作为日本的十大财阀之一,他和“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丰田汽车”的丰田英二一样,都是日本经?济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坪内寿夫曾经?非常喜欢抽烟喝酒。每天要喝一升酒,抽80支烟。
有一天,他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的办理人员对他说:“坪内先生,你抽烟这么厉害,我们很为你担忧呀。”
听了此言,坪内十分吃惊:“我自己抽烟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呀?”
“这当然有关系了,坪内先生。”对方指着桌上的一个烟缸,真诚地说道:“你看,只一小会儿的工夫,你就抽了满满一缸的烟灰,而且我注意到你每次来都是这样。我倒不是说你在这里抽烟有什么不方便,而是长此下去,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健康的,你可是我们的大客户呀!”
以往的时候,坪内也曾从亲友那里听到过抽烟的坏处,但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了:抽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害,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一系列商业行为。
坪内寿夫当即决定戒烟,但对于他这样抽烟如此厉害的人来说,戒烟谈何容易?不过,他既然下了决心,就一定要把烟戒掉。
第二天,他一连抽了200支烟,抽得自己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直想呕吐。从此以后,他真的再也没有碰过烟。
后来,他又听从医生的建议,坚决把酒也戒了。
为了戒烟戒酒,坪内寿夫对自己的节制几乎到了一种残忍的地步。后来,坪内寿夫拥有了日本最大的造船厂和钢铁厂,还拥有银行、饭店等许多产业。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