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

第5部分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5部分

小说: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表格表示如下 

商家(贵)商家(便宜) 

商品(少)市场供求平衡,商家赚钱市场供求不平衡,商家利润少 

商品(多)商品积压,商家利润小商家得到利润大,供求平衡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商品少与商家抬高价与商品多与商家便宜是此博弈的平衡点。显然,商品多时,商家将价格抬高,造成的后果为:大量的商品积压,商家自己不仅得不到利润,也会使消费者因买不起商品而深受其害。如果商品少时,商家还不抬高商品的价格,出现的结果为:消费者竞相购买,使市场供需出现不平衡,同时商家也赚不到钱。因而,这两种组合对商家来说,是最差的策略。 

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竞争的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说明我们处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中,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使我们进行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会产生优胜劣汰,才能有效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而在原本就不多的资源面前我们还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于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仅要考虑通过竞争来获取这些资源,我们还要考虑在获取资源后,如何配置这些资源而获取更大的收益。这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也是市场经济所应追求的东西。 

此外,“物以稀为贵”也说明了某一事物在数量减少后升值的现象。现在是经济社会,当然金钱是很重要的,但是花了金钱能干什么?买来生活必需品,再买零食,再买奢侈品?实际上,除了这些,如果还有剩余钱怎么办?许多人可能都会选择投资,因为投资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 

投资,实际上非常广义,可以是投资股票,可以是投资古董等。另外,还有些物资可以投资,那就是价值正在升值的产品。通常情况下,正在消失、正在减少的资源都会升值,因为在这场博弈中讲究“物以稀为贵”。


为什么在买车和打车的选择中,打车最为划算?(1)


现在,大街上简直是车流成河,各个停车场和停车坪车位是空无虚席、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有了座驾时,从感观上,我们认识到,汽车消费风暴真的来了!然而,车主和准车主们无不为“买车容易养车难”的问题而忧心。买车贵但方便,自己想用就用;打车省心,但急用时却不方便。 

许先生是一名记者,每天除了上下班外,经常还需外出办事。尤其是炎炎烈日,加之考虑到节省时间,许先生出行多是打车。他也曾考虑过买车,但想想油价上涨,再听听有车朋友地抱怨,许先生不由地打了退堂鼓。许先生表求,尽管每个月的打车费用平均在800元左右,不过比买车养车所需要付出的“巨资”还是很实惠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不断追求优质的生活,而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无疑会给生活带来充足的便利和无穷的快乐。但是,纵观目前车市,车价大幅滑落,而油价等一系列费用却节节攀升,养车成本已经成为众多车主与准车主计划有车生活时最关注的话题。同时,也开始了一场打车与买车的博弈战。 

首先,算一算买车的帐:以一辆15万元左右的波罗车为例。 

且暂不说车价,看看办理各种手续的费用:车辆购置税,(按车价的一定百分比收取),一辆波罗车的购置税要一万多元;车船使用税,每月20元,一年计240元;购买车险,价格因车价不同以及投保内容不同而不同,一般需要3000~5000元;牌照费,300~400元;养路费,1200元;路桥通行费,一千元左右;行驶证等等。这样大概一算,一辆15万元左右的波罗车真正成为自己的座驾,需要直接投入17万元左右。 

等你办完所有的手续潇洒上路时,你就要开始为使用这部车“付出”了。使用汽车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汽车的折旧费和汽车的日常使用费用。按照目前有关规定,轿车的使用年限由10年增加到15年。业界对于折旧费比较通行的说法是:车每使用一年,要自然损耗车价的1/10左右。对于汽车的日常使用费用一般至少是车价的1/10,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一辆15万元的车子,一年的花费大概就得15000元,这其中已基本包括油费、停车费、每年的年审、保险等各种费用。 

由此可以得知:如果你要买15万元左右的富康、捷达、桑塔纳等普通轿车,一年的养车费用大概在1。5万元左右,加上车的自然损耗,一年需要费用2。5万元左右,平均每月要花掉2500元。 

如果你想买20~30万元之间的本田、别克、帕萨特等,一年的养车费用为3~5万元,加上车的自然损耗,每年所需费用在5~8万元,平均每月消费在4000~8000元。 

现在,大家再来看下打车的帐: 

打车,一不用买保险,二不用审验车,不用洗车,不用加油,不用交停车费,不担心违者罚款还不操心丢车什么的。即使你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抬脚出门必须打车,一天60元,一个月需1500至2000元,一年需要1。5万至2万元。可是,倘若你是一个实用者,出门办事因时间、天气、交通等原因必须打车,一个月需要800元至1000元,一年需要1万元左右。如果你是一个计划经济者,出门先算开支,不得已才打车,那么一个月的消费也就在300元左右,一年3000元到头了。 

如此看来,在这场博弈中还是打车最为划算。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作为消费者,往往在买与不买中产生矛盾,总有其他因素的困扰,如厂家、市场、产品的质量、价格等。然而,结果都是以自己最大的利益结束。


为什么大多数“80后”去租房而不买房?(1)


买房还是租房,一直都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幸福感与归属感的博弈。我国房地产改革不过十几年,但到目前为止,城镇居民的房屋私有率已达到80%。但是,在众多的涨价物品当中,房价首当其冲成为涨的最快、人们最难以承受的商品。高高在上的房价让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尤其对于现在“80后”人群。 

小李,属于“80后”队伍中的一员,已从大学毕业两年,就职于一家合资企业,月收入8000元左右,在公司附近租了个月供为1400元家电齐全的一居室。除生活开支必需之外,很从容地出入高级酒吧,很潇洒地陪女友逛街…… 

按照小李的说法,“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居者一定要买屋。如果租房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选择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段,也可以选择远离闹市的郊区,只是租金略有差异。最主要的是无债务负担,生活自由选择的空间较大。如果买房,不但拿走父母养老钱,而且还可能欠银行的贷款,生活有了压力,心里也就不可能再轻松了。 

对于“80后”的小李而言,已步入婚期的年龄,是买房还是租房?这成为时下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买房与租房哪个更好,并没有惟一的答案。而人们一直讨论“买”或“租”,也无非是在不同的房价和利率周期内,再从成本与获益来比较一下哪种方式是最佳的选择。纵然国家出台两次宏观调控政策,但众多的年轻无房族还是要徘徊在高房价和众多的出租房源之间。到底这步棋要放在哪,有限的资金才是决定性因素。 

刚刚初入社会、收入一般、属于“月光族”的“80后”,买房是一个奢望,等于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几乎为零的积蓄,让他们望高房价而生畏。他们更不愿意成为“房奴”,拮据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者说是一辈子。 

现在,大家来算一笔租房与买房的帐。 

假设在市区买一套75平米的房子,按照5000元/平计算,需要37。5万元。首付3成11。25万元,贷款26。25万元,按等额本息还款法当前利率计算,贷20年本息合计47。55万余元,月供1981元,而且还不算装修、家具的费用。而同样一套75平米的房租约600元,20年房租约14。4万元。算下来,20年贷款买房比租房要多付出33。15万元。 

这是一笔大数目的钱款。若把这笔钱存放在银行里,也将有一笔可观的利息。而且房租是每月缴付,剩余的资金可以拿来创业或用于其他阶段性收益更高的投资,很明显在房价高涨的阶段,租房无疑比买房更省钱也更合适。就目前来讲,房价、利率都在提高,工资水平上涨却有限。 

在繁华的大都市,房价之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上班族的能力所及。贷款买房是一条路,可是消费者再怎么算,也不会算得过商家。高额的还款额和利息,将成为贷款购房者最为沉重的枷锁,当利息还没还清、尾款还没交付,你能说这个房子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吗? 

买一套房子,先不提首付,仅仅每月的月供,足以将生活水平拉至低端。按照国际惯例,银行向购房者发放房贷,一般要求购房者的月供按揭费用不超过其月收入的30%。在我国,为了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这个标准进行了适当放宽,一般要求月供费用不超过其月收入的50%。但事际上,很多购房者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个标准拉大再拉大,有的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于是很多人有了房子却没了口粮,更别提惬意的生活。 

在这场买房还是租房的博弈争论中,“80后”的人更多地倾向于去租房,房价的不断飙升,让人们对买房的愿望望而生畏。


为什么很多人在买东西时都让对方先开价?(1)


生活中,人人都有过讨价还价的经历。而实际上,所谓的讨价还价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博弈战术——猜心战术。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博弈中,要想成为博弈的赢家,就要充分利用对手行为的可测性,并尽可能地让对方猜不中自己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面藏起自己的弱点,一面利用对手的弱点。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穷困的书生A为了维持生计,要把一副字画卖给一个财主B。书生A认为这副字画至少值200两银子,而财主B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他认为这副字画最多只值300两银子。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顺利成交,那么字画的成交价格会在200~300两银子之间。 

如果把这个交易的过程简化为这样: 

如果A先开价,B就会与A讨价还价,B就会得到最大利益。 

如果B先开价,A就会与B讨价还价,A就会得到最大利益。 

若双方都不能接受彼此给出的价格,交易只有结束。 

用表格显示如下 

B先开价(200~300)B后开价(300以上) 

A先开价不可能存在B得到最大利益 

A后开价A得到最大利益不可能存在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财主B先开价,书生A后还价,结果卖方A可以获得最大收益,这正是一种后出价的“后发优势”。而事实上,如果财主B懂得博弈论,他可以改变策略,要么后出价,要么先出价但不允许A讨价还价。如果一次性出价,A不答应,就坚决不会再继续谈判来购买A的字画。这个时候,只要理价位,一旦不成交,那一文钱也拿不到,只能继续受冻挨饿。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本是一种平和之道,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小到个人与个人下棋之间的博弈,乃至处事;大到古时刀光剑影的沙场,乃至现今激烈竞争的商战。 

三国争霸,蜀汉一出祁山时,诸葛亮驻守西城,惊闻街亭失守的消息,料想司马懿定会乘胜来攻西城,诸葛亮内心焦急万分,因为精锐部队已均被遣出,西城空虚、无兵可守。在危急之中,诸葛亮大胆定下空城之计,令老军打扫街道,大开城门,而他带着琴童自坐城头,饮酒抚琴等待司马懿的大军到来。司马懿兵临城下,见此情形,心生疑惑,他深知诸葛亮素来用兵谨慎,因而不敢贸然进城,竟下令部队撤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可谓是典型的心理博弈战术。 

但是,此计还需建立在博弈猜心之术基本上的。首先,了解和掌握对手的思考模式,如布局的偏好,作战的特点等等;其次,这一模式应包括对手对自己的特点的掌握与考虑;最后,结合上述两点推论对手的谋略和构思。 

不妨用博弈论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实施之前是否能够骗倒司马懿。首先,诸葛亮得考虑司马懿行事是否稳重;其次,司马懿对自己行为的判断一贯小心,胜负已有成竹;第三,考虑上述两点,司马懿会如何决策,攻城还是退兵。于是,诸葛亮改变他一贯的用兵策略,虽然是被迫无耐,但他对策略成功的实施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因为诸葛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