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房者将永远没有开发商聪明。
70年代出生的人们也许还记得,几年前开发商如果想成功的卖出房子,就会花很多心思去做前期包装和销售。比如说,开发商总要想“新点子”、“新概念”,还要聘请几个道行“高深”的策划人包装策划。售楼人员在向人们推销的时候,总要绞尽脑汁的去把楼盘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是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功夫后才说得消费者心动,甚至是白费功夫。现如今房子抢手,房市自然成了卖方市场,且楼盘绿化率越来越低,容积率越来越高,配套越来越不完善。基于这种情况,购房者也逐渐趋向理性化,如果楼盘在对于购房者所要求的品质和价格上不尽如意,购房者还会继续选择观望,买卖双方之间的一场博弈依然激烈。
开发商却认为舆论成一边倒的趋势,传递给大众的是房价会下跌的信息,这直接引导大众选择观望。另外,他们还认为消费者还不够理性,从众心理浓厚,这再次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心态。看来,楼市博弈的天平还是向着开发商那一方倾斜。
其实,不用仔细分析就能看出,购房者远不如开发商的心态好。首先,房价犹如坐上云霄飞车似的,一路蹿升,贷款利息也是一涨再涨。可尽管如此,“房奴”却也随着上升的房价而持续出现。因为很多的中国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梦想,那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所谓“有恒产而后有恒心”。中国人富有后,为积聚财产,购房买地是最重要的选择。而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又特别重,父母对子女又给予过多的溺爱,能给后辈留下房产,则是父母的“宏伟”的理想。因此,拥有自己的住房,这种想法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从现在很多购房者买房后闹纠纷也可以看出,除了部分开发商赚钱不择手段外,还有不少购房者冲动购房,也导致日后遗憾和纠纷。
首先,消费者常常会被开发商故意营造的“热销”气氛蒙蔽,那些张贴在售楼现场与反映销售进度的“销售表”就是他们提升人气伪证据。武汉市孙女士为想为儿子购置一所新房,就在离家不远处的“××家苑”售楼得知,350多套房已售出95%,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套,而且朝向、层次都不理想。孙女士考虑到附近新楼盘较少的原因,就勉强定购了一套高层底部的单元。然而就仅在三天后,却邻居周某说他也刚在那里买到了楼层居中的一套房子。
其次,房价一片“涨”声,也引起了部分消费者心理恐慌,怕错过置业良机,不自觉地投入到买房大军行列中。
再次,开发商的狂妄与购房者的痴迷是联在一起的。南京市有家楼盘发出放号认购的广告,只有300套房子,到最后仅在一夜之间,就有近3000人去排队。而此时,房价根本就没有出笼。知情人士透露,这正是开发商的精明之处:来的人越多,房子的价格涨得越高。而自恃聪明的购房者还以为排队就能买到便宜货。
此外,很多购房者还贪大求精,总想追求一步到位。吴芳女士热衷于跃层,于是定购一套240平方米顶楼跃层房。但夫妻两个几年内却没有要孩子的打算,而双方父母却又都在外地。想一下以后就是两个人住七八间房子,空旷不说就打扫也要费半天时间。然而,无论如何她们也无法退房了。
总之,开发商的精明我们是始料不及的,在这场博弈中,只有购房者与开发商都能理智行事,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博弈大智慧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级差地租”的说法,所谓的“级差地租”,比如说有一个人要租用一块地,而他只能租种三年,三年后他就不再有土地使用权了,那么他会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租用土地者都不会在土地的环境保养和土壤质量上进行多大的投入,因为这种的投入是长期的见效行为,等到见效的时候,他的租用期早就过去了。因此,对于租用者来说,他们会尽量地减少这种得他人但对自己无益的投入,他们尽可能多的从这块土地上索取收益。因为这种一个十分直接可行方案。
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就是来源于这种不顾后果尽量进行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行为。这就是马克思所的“级差地租”的争夺,即不顾一切地掠夺土地资源,与土地所有者争夺土地资源所能带来的财富行为。
其实,在土地租用者与所在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他们围绕着追加投资和可能收益方面进行着博弈。他们的分歧就在于无法达成一致,由所租用者不能长期使用因而不肯追加投资,而所有者因为无需使用也不愿进行投资,因此两者之间就无法形成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就对抗着。
为什么很多人看着股票往上升值,可就是不出手?(1)
面对九亏一赚的股市,人们越来越发现耐心、谨慎的重要性了。所以眼看着股票往往上升值,可就是不出手的现象便很常见了。他们像是很有经验一样,说要理智、要心平气和,不要看只顾眼前利益。而实际上,却是欲望的引诱。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股票还要升,赚的就会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一夜暴富”心理,但最后往往是悲惨收场。
王先生之前在11元的时候买的股票,涨到13元还不卖。特别是在很强的市场氛围,认为走势很强,肯定还会涨,何不多挣一点呢?结果跌下来了,到10元。但王先生又想:我13元都没卖,难道10元卖不成?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股票被深度套牢。正所谓吃鱼吃中段,不无道理。所以做股票“贪心”其实是不可有的。
面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投资局面,股民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的。投资股票的最大目的就是获利,因此,对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股市心理综合症人群,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相当大比重的股民其本身不懂股市投资,只是盲目跟风;其次股民心态不成熟,欲望太大。贪得无厌是投资者最大的心理障碍,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当股价上升时,一再提高售出的价格指标,迟迟不肯善罢甘休,以图更大的利润。他们也似乎总是自信的认为自己在这场博弈中有着更多的胜数,但是,结果往往使唾手可得的利益转眼就经化为泡影。
股票最难的也不是克服恐惧,而是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因为恐惧让人警惕,但贪婪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一定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卖出股票时,当一般投资者还在考虑价格是否有望继续上升时,成熟的投资者往往已经成交获利,待到大家都认定时机已到时,经常是已经时过境迁,不是价位不如当初,就是跌势已经降临。
股市的涨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但却常常看到一些股民手握暴涨后的股票一再看高,不知道在高位抛售,于昰常常是“煮熟的鸭子给飞了”。其实,大盘不会永远上升的,何况在反弹行情中?所以当我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减仓操作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关注离场的时机了。
大盘在上升的最后阶段,你会发现虽然大盘还在慢慢上涨,但成交量已经跟不上了,一波比一波的成交量少,然而支撑大盘继续上扬的基础就是成交量的增加,只有不断的资金进入,大盘才能继续上扬,如果资金不足,那么这些资金很快就会衰竭,一旦衰竭,大盘就会出现调头回落。我们在第一次减仓操作时候可以看作是大盘到顶前的第一阶段,之后继续上扬出现成交量继续没有改善的话,我们会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减仓。
总之,炒股不能冒毁灭性危险去赌,建议股民仓位保持在6成左右,万万不能孤注一掷。这样,即便股指出现震荡,也不会给心理上带来压力,并可通过滚动操作降低持仓成本。
博弈大智慧
酒吧博弈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购买股票、足球博彩及如何避开交通拥堵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说是酒吧博弈的衍生。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酒吧博弈使自己的决策达到最大正确,以获取最大利益。
在股票、交通、博彩中的确存在着类似于酒吧博弈的行为,人们根据猜测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股市中这一点体现地淋漓尽致。而股市的存在正是建立在它的不可预测上,假如有一个高级系统能够预测它的起起落落,那么股市也就会不存在了。因此,每一个股民在购买股票时都需要推测其他股民的做法,从而争取使自己与众不同,达到赚钱的目的。假如一个人推测出多数股民都在“卖”的位置,那么他就会让自己处于“买”的位置,结果股票价格低,他自然就是最大的赢家;而若是他推测出多数股民都有“买”的欲望,那么他势必会独树一帜,让自己处于“卖”的位置,最终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涨势迅猛,还是获利颇丰。
有关专家提出,酒吧博弈的结论还不能被确认为对股民有指导作用,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炒股必赢。毕竟,历史数据在当前的推导理论中是不具有确切的帮助的,未来更是不可预知的。
人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这个社会上几乎不存在可以完全预测到的未来,即使是最精密的计算机仪器,做起来也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那么炒股和博彩者,就不要整日沉溺于“中彩”的幻想中,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是正道。
为什么人人都想比别人过得更好?(1)
当人们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设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那一刻起,也就表示着他们从此要把别人的眼光来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尺度,幸福是别人眼里的幸福标准,痛苦也毫无疑问的成了别人所认为的痛苦。加上过于强烈的自尊,很多人的人生价值便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句话: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
A和B是大学四年,期间亲密无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四年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离校的前一天晚上,两个人在酒吧里准备渡过这最后的时光。酒吧里暗淡的灯光深深映衬这离别的气氛,最后两个人约定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聚一次。
接着A顺利的进了一家外企做了业务员,本着不错的工作能力再加上认真勤奋的态度,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有了显着的成绩,且月薪不低于4000元。还在小区租了两室一厅,与其他同学相比,算是高薪阶层了。但是,B却屡遇挫折,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找到一份月薪1200的工作,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到月底几乎是没有剩余。眼看与好友约定的日子就要到来,但他却少了见老朋友的兴奋,最后以出差为由给搪塞过去了。
B不见A的真正原因是不言自明的,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用表格显示如下
A过的好A过的不好
B过的好你好,我好,大家同好A心里会不平衡
B过的不好A很乐意见面,但B就会犹豫,互相安慰,同是天涯沦落人
过得比别人好,意味着在学校里被老师称为是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得到的表扬要比别人多,升入大学的名气要比其他人的大,学的专业要比别人有优势,毕业后工作的单位要比别人的强;过得比别人好,意味着在单位里的职位要比别人高,工资要比别人多,人缘要比别人好,提升要比别人快,成绩要比别人突出;过比别人好,意味着房子要比别人宽大,车子要比别人高档,老婆要比别人温柔,孩子要比别人聪明……
然而,当我们把这一系列“过得比别人好”的情况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时,岂不知我们也已经陷入了众人无意识而设下的圈套。它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只漂亮、娇艳的红舞鞋,时时刻刻的诱惑着人们,一旦穿上它就再也脱不下来。虽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内心是何等的疲惫和厌倦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这也注定了在这场博弈中,大多数人要以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受益最大却是深谙真正幸福含义的人。
要比别人过得好,我们就要一刻不停的去奋斗、去努力。所以,这件事才刚刚过去,就又要去做下一件事。就这样在这没完没了的攀比与较量中辛苦着、疲惫着。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常常与原本可以拥有的闲暇和轻松擦肩而过,心情越来越沉重,无形中笑容也会被取代,感觉越来越累,最后终于让白丝与皱纹肆意的驱散青春。
人们常说“人生短暂”,但在一到现实生活,就总会忘的一干二净。人生确实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真的不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活一次呢?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摆脱总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
事实上,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很绝对的东西,也是一种通过内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