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运用博弈的理论,通过加薪的办法使员工发挥出的实力。
用表格可以表示如下
公司加薪公司不加薪
李丽要求加薪双方达到了共赢公司的利益受到影响,李丽没有工作激情
李丽不要求加薪公司增大利益,李丽工作更有激情双方都得不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
通过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企业通过加薪才能使李丽的价值得到认同,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如果当初就将李丽炒掉,她马上就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同样薪水的工作,而企业还得再找一位新手来接替李丽的工作,这势必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不利。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给李丽加薪,李丽努力工作会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与员工间的博弈就是双方实现双赢。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现象:加薪可以使员工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企业中的许多员工经常不断地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认为企业能够提供满足或超过他个人所付出的利益,他才地安心、努力地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公。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着他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高工资。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
因此,企业在薪酬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就是实现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即是指要通过企业内部科学的岗位评价与公正的考核体系才能维持;而外部公平则主要是员工个人的收入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水平。个人公平虽然难以从外部表现来衡量,但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企业需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缩小双方的认识差距。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市场上的真正价值,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满意于企业给予自己的待遇。只有双方实现互信,才能保障共赢。
如果员工与企业之间都无法完全地信任对方,那么,双方都会处于劣势之中。所以,企业只有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员工能够获取应得报酬,或让员工相信他能够获得应得报酬,这样员工就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结局。
博弈大智慧
很早就有“主人翁精神”这一说法,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在现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中,很少有人再提起它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空洞的口号,只能是自欺欺人。
现今,许多员工对企业的“人身依附”心理已经大大减弱。在联想公司,许多员工喊出的“公司不是我的家”它深入人心,为广大的打工一族所普遍接受。付出就要求回报,并不过分。而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付出薪酬的前提是要求员工为公司做出相应的贡献。
在公司和员工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争斗的博弈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薪酬。薪酬也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博弈的对象,这一博弈的过程与“囚徒困境”很相似。由于员工和企业很难有真正的相互认同,双方始终在考察对方而后决定自己的行为。员工考虑:拿这样的薪酬,是否值当付出额外的努力?企业又不是自己的,老板会了解、认同自己的努力吗?公司会用回报来承认自己的努力付出吗……公司方面考虑:员工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现在的工作?给员工的薪酬待遇,是否物有所值?员工会否对公司保持持续的忠诚……
在员工与企业的博弈中,员工要满足于企业给予的薪酬水平,企业也要对优秀的员工给以薪酬上的回报。这样,双方的博弈就能达到阶段性的力量均衡,从而实现共赢。
为什么说当别人贪婪时你要变得害怕?(1)
为什么人们都怕别人说自己老?
为什么很多人看着股票往上升值,可就是不出手?
经典博弈介绍○之:斗鸡博弈
两只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雄鸡要展开一场搏斗,在这场搏斗过程中,每只雄鸡都有选择进或退的权利,也正因此,人们无法得知搏斗的最后结果,这就是着名的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中,只要有一只鸡选择前进,那么就一定会有一只受伤,或者自己,或者对方,或者两鸡同伤。如果两只鸡能够和平谈判,争取用妥协的方式取得利益,用补偿的方式换来退让,就可以打破僵局,避免受伤,这也是斗鸡博弈中的精髓所在。
以有效妥协的方式换来和平,这自然是一种永远不会褪色的智慧。确实,对于这两只鸡来说,最有利的就是双方都选择“退”,互不相伤,然而这就失去了搏斗的意义。
“斗鸡博弈”讲的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明哲保身的智慧。斗鸡博弈中的双方,往往是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而且双方都是这样的选择。
在股市中,涨的时候会不断涨,跌的时候也会不断跌,似乎这种过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就跟当年牛顿一样,他能够发现各种定律,但却还是无法了解人的心理。失去了心理平衡而浮躁冒进者看似强悍,往往成为“贪婪”的牺牲品;为好消息喜出望外却弄不清楚内因决定外因的人似乎足够理智,与此同时他也往往陷入了“恐惧”的陷阱。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是被恐惧与贪婪控制的,只是股市把它们放大了而已。而从理性的角度看,得不喜、失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才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恐惧和贪婪是人性的两大弱点,它们始终像恶魔一样困扰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只是很难自觉,抑或觉悟了也无力挣脱。在投资中,人们是最容易陷入恐惧与贪婪的心理。因为,很多人买股票的时候,一旦遇到盈利心情就会异常的紧张,然后就会迫不及待的卖出股票。相反,在被套牢时却又镇定的给自己一些信心与暗示,坚持住一定会涨回来的。而结果便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么好的股票当初我也买过,只可惜没有拿住”或者是“如果知道会跌这么惨,早点卖掉也不至于损失那么多了。”
用表格显示如下
A贪婪A恐惧
众人贪婪赚小钱赔大钱众人叫苦连天,A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众人恐惧众人后悔不已,A丢小钱赚大钱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就是一组比较典型的博弈,人贪婪的心理有多大,危险的程度就有多高。手里的股票涨了,欣喜若狂之际,总是免不了想多挣一些、再涨一点。于是,便会想方设法地投入更多,也许这时得到了一些大的收益,那么就会得意忘形的继续投入。不惜将全部资产投入的大有人在、甚至会去银行贷款。的确,眼前你赚了一个盆满罐满。
然而,股市晴雨不定,当股市下跌的时候,那些不惜投入血本的人,就会受到刺激,进而发狂。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在证券市场是否成功,不是看谁赚得更多;而是看谁活得更长。所以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细水长流。因此,当别人贪婪时,你最好的选择便是变得害怕。
其实,人性的弱点还可以用某种方法掩饰起来,但在投资股市上,每个人都必然会把自己的人性弱点完全暴露出来。曾经有人把股市中的搏杀形象的比作是人和鳄鱼的相斗,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人必然会占下风。噤若寒蝉者和声泪俱下者均异口同声:“恐惧”。事实上,鳄鱼凶残一面也仅仅在沼泽地才会表现出来,就像股市中的下跌通道。也就是说,如把鳄鱼引出沼泽地,它的眼泪还是温柔的,至少是残酷的温柔。所以,股市中的大多数输家都是败给自己,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来自于其内心的贪婪与恐惧。
因此,心胸开阔的人往往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十分投入,起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功效;心胸狭窄的人即使所选的路没有错,但成功也是偶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要知道,市场总有脉络可寻,以优雅的风度化解恐惧和贪婪,故饱尝风霜而知甘苦或不为声色所动的人往往大有可为。就像爱情是小说的永恒题材一样,“恐惧和贪婪”也是人人生矛盾的真正交织点。游刃有余的处理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便有了灵犀一点通的智慧。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爆发之前,诸葛亮纵观当时的局势,独自一人前往东吴,并表明了联吴抗曹的态度。之后他又从曹操兵犯江南的兵法六忌出发,针锋相对地讽刺了东吴文官的恐惧感,又在实战中维护三国鼎立的格局,故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不贪婪地移居消灭曹操,这正是为了掣肘东吴。
这个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恐惧和贪婪都是下下策。巴菲特曾说过:“贪婪和恐惧是投资界中传染性极强的灾难。我们的目标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总之,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有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和克服某些心理因素的决策。
为什么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要实行AA制?(1)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单就吃饭买单上,就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买单的时候通常是你争我抢的,简直就是一场争夺战,到最后买单的光荣使命往往是落到胜利者一个人的头上。西方人在和朋友一起吃饭时,从来不争不抢,因为他们实行的是AA制。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朋友在一起吃饭买单是互相的,反正大家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今天不见明天见的,今天我请你,明天你回请我。
然而,人的流动性是很强的,生存状态也极不稳定,今天在这里把酒言欢,明天却不还知道“花要落入谁家”。如果你今天为他买单,日后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那么,你的这份单肯定是白白地给他埋了。所以为了公平起见,还是各自买各自的单为好。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零和博弈就此呈现。
西方的AA制更多的是在人际交往的一次性博弈或者是短期博弈的环境之中,而在中国更多的是无限期博弈。俗话说:“礼尚往来”。你对他人有礼,他人也一定会回之以礼。这个礼,不仅仅只是礼节、礼貌,他还包括物质形式的礼品,如朋友结婚,你给他送一份礼品,他便会写入备忘薄,等你将来结婚时,朋友同样也会送一份相当的礼品给你作为回报。
一般人在送礼时,都会根据彼此间的亲疏程度和对方的实际情况来反复掂量,看到底送多少才是最合适的。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比较过去他对自己付出了多少,更主要的是为了预期自己将来的回报。这其实就是分次性、长期性的AA制。而在以前的中国,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常常会有抢着买单和假意推让这两种情况。实际上,大家心里对于谁付账都出奇的紧张。一些真心想买单的害怕抢不到这个好事,但是那些不情愿买单的也要去做做样子,如果真的倒霉真摊到自己身上,也就真变成了哑巴吃黄连。
自从人们从西方国家引进了AA制以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看现在,AA制在同事、同学、朋友们当中已经非常普遍,吃饭、聚会、郊游都AA制,大家都很开心也很轻松,那些为了买单而玩上半天的“明争暗斗”再也不可能困扰任何人了。
因此说来,AA是一种美德,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既公平又公正。中国有句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其实这也是一种理性投资。因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就算是在朋友之间,如果算不清账,彼此都觉得自己吃了亏,长期下去,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会反目成仇。所以,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朋友一起吃饭的一次性博弈中,AA制倒是最省心的选择方式了。
为什么买房者永远没有开发商聪明?(1)
几年前,老百姓买房是抱着“非二环内不买”的心理。然而,随着房价的一再上涨,就退一步决定购买三环外的房子,之后三环房子涨了,还可以购买四环外的房子。而现在,即使是五环的房子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价格恐怕也已经很难承受了。这个恶性的循环似乎并没有停止的迹象,从另一方面也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买房者将永远没有开发商聪明。
70年代出生的人们也许还记得,几年前开发商如果想成功的卖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