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

第14部分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第14部分

小说: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伤在《心理学大词典》上的定义是:

    人的原始情绪之一。因自己喜欢热爱的对象遗失,或期望的东西幻灭而引起的一种伤心、难过的情绪体验。常伴有失眠、哭泣、难过、抑郁、食欲减退等身心反应。

    汉语有个形容词“伤心”,悲伤的时候,最先伤害的就是“心”。

    一个伤心的人,是无法充分地享受幸福的。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是才女李清照的悲伤。太阳升得老高了,她方才起床。好不容易起来了,又没心情梳头发。要知道,早上打不起精神起不来床,正是抑郁症的一个突出表现。当然我不是根据这一点就说李清照得了抑郁症,只是通过这个细节,传达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难以排遣的凄惨心境。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无穷落寞,只得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还没来得及说话,眼泪早已扑簌而下,“欲语泪先流”,让人感到心境和眼睛之间有一个快捷通道,悲情喷涌而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由的伤国之痛。这首《虞美人》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据说词中流露了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成了促使宋太宗下毒手处死李煜的重要原因。悲伤弥漫长天,这首词约等于李煜的绝命词了。

    人在悲伤的时候,是有很多问号的。李煜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却终于没有找到答案。美好的春花秋月,李煜却希望它们早日“了”却;“东风”“明月”也都成了忧愁哀伤的酵母,发酵了“不堪回首”的一大团过往的华丽面粉,膨胀起来,囚居异邦的无限苦闷化作滔滔江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是苏轼悼念亡妻之作。妻子过世已经十年,但哽咽的丧妻之痛依然像刚刚出炉的烧饼一样滚烫灼人。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许于梦中。生离死别,孤单相吊。

    如果说,上面所引的都是古人的哀思,那让我们看看巴金老人的《回忆萧珊》。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第二部分 第55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2)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李清照是丧失了丈夫,也丧失了家园。

    李煜是丧失了往日锦衣玉食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涯,丧失了国土和臣民。

    苏轼是丧失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巴老也是失却了最好的朋友和伴侣。

    这些诗是何时写的呢?苏轼的词中说的是丧失爱妻10年,巴老的文中说的是萧珊死去12年……几千个日日夜夜,那持续不断的哀伤仍然像刚采下的蔬菜,新鲜得滴下水来。

    损失或是失却亲人,是生命中不可避免和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提起悲伤,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死亡。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和伤痛。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大约是多少呢?据我查到的资料,2006年,我国人口是13。1亿,死亡率是0。681%,两者相乘得出的数字是892万。

    2007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3。2亿,死亡率是0。693%,两者相乘得出死亡人数是914万。(以上数字见《中国统计年鉴》。)

    如果取13。1亿人口总数,取0。68%死亡率这样一个粗略数据计算,那么,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都已接近900万。如果以一位死者有亲属5人来计算,那么每年就会有4500万以上的中国人口,沉浸在近一年内失去亲人的崭新痛苦之中。而且,失去亲人的悲痛,并不是在短短一年内就能平复的。如果以传统的守孝3年计算,那么每年就有约1。3亿的人,在悲痛中煎熬挣扎。如果按照苏轼和巴金老人悼亡诗文的年限来计算,10年内,死亡人数接近1个亿,涉及的人群大约有5亿,整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被死亡的哀伤所笼罩,尚未彻底走出。

    生命中的许多转变所引起的损失与悲痛感,也同样强烈。

    悲伤,既是一个瞬间发生的状态,又是一个绵延已久的过程。

    它是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的对象时,所面临的特殊情况。悲伤的实质是“丧失”,是“丧失”以后人的情绪反应。可以想见,一个人在出生以后和死亡之间,要经历不断的失去和破灭,如果每一次都以哀伤应对,并且哀伤的时间旷日持久,久久不能自拔,那么,整个人生必然黯淡。

    丧失的事物多种多样。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没有任何生命但却被人赋予了意义灌注了情感的东西。

    可以大到国家,例如李煜的亡国之痛;可以是一只小小的宠物;可以是一个梦想,例如上大学;可以是一个机会,例如提升和调动;可以是一个名分,例如学位和职称;可以是一所建筑,例如老房子;可以是一个角色,例如法定的身份;也可以是一份工作,例如失业……

第二部分 第56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3)

    我们正在经历哪一种悲伤

    丧失的范畴,简直是天罗地网无所不包,分类也是千奇百怪。

    不管怎么难,咱们还是大致分分类,这样比较容易讨论。

    第一类:成长性的损失。

    这种损失,是任何人都几乎要经历的,你注定逃不掉。

    第一条,就是你呱呱落地,失去母腹中的温暖安逸,开始吸入冷空气,开始嚎啕大哭,然后自食其力地吸入乳汁。

    这第二条,是弟妹降生,失去父母的高度关注,并且是唯一的关爱。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条在城市里的潜在影响被忽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出生次序的变化,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慢慢长大,就要上学了。为什么平日里会看到那么多回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文章?就是因为在上学之前,孩子基本上是不需要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的,那是一生当中最放松的时刻,除了玩耍,没有其他必须要办的事情。上学就不同了,旧时读书第一天被称为“开蒙”,就是说你以前是在混沌的蒙昧中,只有从读书开始,才渐渐开启了对世界的了解。

    你继续长大,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青春期。从此,童年就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青春期,强大的荷尔蒙开始汹涌澎湃地流入血液,让年轻人变得格外敏感好斗,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好感,这是生殖繁衍的本能,也是个体获得社会认知的发轫之时。如果在这个时间段遭受到失学、失恋等等打击,或者是没有结果的单恋、暗恋,都会给年轻人造成相当惨痛的哀伤之感和长久的负面记忆。我觉得这一阶段是人生中非常脆弱和危险的时刻,因为年轻的心特别纤细易感,但经验又比较缺乏。在我们的教育里,常常说青春是多么可爱啊,多么美丽啊,很少有人说这个阶段是多么苦痛啊,多么危险啊!哥德所写《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明证。少年维特为了失恋这件事,不单烦恼,最后还自杀了。要是中老年维特,估计结局就可能平和很多,没有这般惨烈了。很多人怀念童年,就是在抵制长大。证据之一,就是胡子拉碴或是皱纹遮脸的男子和女子,还在勉为其难地自称是“我们男孩子”“我们女孩子”。某次在电视里听到一位39岁的女士说自己是“女孩子”,有点为她害臊。不过,我愿意理解她,因为她在怀念当孩子的时光,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之后,开始工作了。大学毕业了。大多数人从此不再上学,告别了学生时代。上学这件事,我一向认为是世上诸事中较单纯的一件事。你不必自己开拓,跟在老师屁股后面走,走得都是别人出来的康庄大道,同学间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如果说人一生当中一定要找出个伊甸园,我觉得学校基本上符合标准。可惜,你不可能总是上学,就像亚当与夏娃被上帝从伊甸园赶出一样,读书的人们也一定要失去长着苹果树的学校,被抛入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社会。

第二部分 第57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4)

    谈恋爱成功了,你就会结婚。结婚就失去了独身的自由。你加入了一个互助组,从此不得再我行我素地单干了。别以为结婚以后是幸福,幸福这张保险单,要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段存入,然后才能得到实惠。但丧失自由这件事,顷刻就会发生。

    丧失还远远没完呢。生了孩子,就失去了二人世界的单纯和轻松,从此抚育一个生命的重担,义不容辞地放在了你还没有彻底准备好的双肩之上。你丧失了随心所欲和单打独斗的权力。从此,在你的很多闲暇时刻,你不能再说“我”,而只能说“我们”。

    如果说以上我讲的主要是外在的丧失,那么随着你不可抑制地进入中年和老年,你将丧失最好的身体状态,你面临着自身机能退化和日复一日的衰老。这种丧失的察觉,是令人心碎的。电视广告里说可以用科技对抗衰老,可以让时光倒流等等……之所以广告商要这么说,是在诱惑你。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只不过是要骗你掏腰包。衰老的大趋势不可扭转。

    哈!我想你对丧失感到心惊肉跳了吧。且慢,还有更严峻的事态等着你呢。你要退休,失去工作。

    丧失工作的悲伤,不仅仅是减少了一部分收入,其实由于现阶段各种商业保险的介入,退休造成生活水准的下降,让人经济上有强烈丧失之痛的,毕竟是少数。退休造成的丧失,是你被社会主流所甩出,你丧失了单位,丧失了身份,丧失了一种价值感。

    丧失还会不请自到。你将得到疾病,在得到疾病的同时,你在健康这条防线上,被逐一攻克堡垒要塞,直到全线失守。

    之后,一个巨大的永恒的丧失,摆到了你面前。你将死亡,失去生命。

    还有一种丧失,非常严重,但我拿不准把它归入哪一个年龄段比较相宜。这就是失去双亲。它可以在你很小的时候发生,甚至在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发生了。也可能在你很老的时候发生。但无论这种丧失发生于什么时刻,它对你的影响,带给你的撕心裂肺的丧失感,都不会减轻。我亲眼看到一位遗腹子,在60岁的时候,提到自己从未见过一面的父亲,是怎样的涕泪滂沱。他觉得自己一生都没有从丧父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个没有见过面的父亲,主宰了他的一生……

    以上所说的丧失,是我们每个人都几乎要经历的,你逃不掉的。假如你不经过丧失双亲之痛,那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比你的双亲更早辞世,让父母演出一场“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我相信,相较之下,我们还是自己来承担丧失比较好一点吧。

    第二类丧失,称为“创伤性损失”。

    这类丧失,不是每一个人都必定要经过的,但也绝不像想象中那样少。这类损失的时间表,覆盖了所有人的生命过程。特点是突发和不可预测性,这样就更带来了某种不公平感。正如古话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财富幸运等等好事,很多人持这种观点,对于丧失,我相信更多的人也持这种观点。所以,这种丧失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更难以接纳,会让你在与他人的比较当中,更多地感受到不公平,也就更生痛楚。

第二部分 第58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5)

    比如天灾人祸。战争、事故、车祸、火灾、水患、地震、遗弃、强奸、性侵犯、夫妻分居、离婚、流产、残疾婴孩、白发人送黑发人……

    除以上两类外,还有第三类,就是:预期性损失。

    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未雨绸缪”的损失。

    有一些损失尚未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