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用人艺术-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节: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4)
欣赏别人也得懂得一些技巧。首先要尽量去欣赏别人一些他自己不很自信或不被众人所知的优点。如果一个国家级运动员和你第一次见面,你表示欣赏他的运动成绩,除了让他一笑以外,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如果你表示欣赏他的风度和气质,他会非常高兴。
欣赏别人也不能无中生有,对方根本没有的优点甚至是缺点,而你还大加赞赏,他会怀疑你是否在讽刺他,要么会认为你这人是个善于说假话、奉承拍马的人。
另外,单独对待每个人总能让人有种被欣赏的感觉。当你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向你介绍了他的三个孩子后,你不是点头微笑而是走过去一一握手并问好,他们马上会对你产生好感。
□ 不即不离,亲疏有度
书上常说,恋人必须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使魅力永恒。距离产生魅力,距离维持魅力,倒是一个〃相对真理〃。在领导艺术中也应遵循这一点,特别是与下属相处时,更应记住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若距离太远,〃可望而不可即〃,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神圣得不可接近〃,似乎也没人买账。
〃与群众打成一片〃也是许多人在标榜自己工作成绩时格外卖弄的一点。但是,是不是距离越近越好!NO!〃群众〃的某些特点其实也是每一个人的一些固有习性,使你不得不把距离拉开。
首先,人都有这样一种〃惯性〃,即〃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你要是对他近乎些,久而久之,他便会由最初夸赞这位领导没有架子,工作作风好开始,进而和你称兄道弟,不分里外、上下、轻重,说不定将自己的意愿与你的指挥作一平衡,最后可能就骑到你的脖子上。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服务部的经理小陈就是与手下人打得过于火热,后来每一次分配工作,手下人竟然都要跟他讨价还价一番,搞得小陈自己相当被动。
其次,人都有〃宰熟〃的心理。生人或接触有限的人,因为摸不清底细,便不敢轻举妄动。没有了距离,大家相当熟络,从生活习性到特长爱好,了如指掌。根据你的喜好投你所好也好,知道你的弱点采取相应对策也罢,你每行一步都在别人的掌握中,甚至你刚〃一翘屁股别人便知你拉什么屎〃。如此,你是领导,还是被监控的对象甚至被利用的傀儡?
再者,对大多数人来讲,〃威严〃是制造出来的,人和人能差到哪去?为什么一人必须听从另一人的指挥,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头衔,这头衔便是对距离的一种丈量。人的威严从哪里来,是天生的帝王之相还是靠自身的人格、气魄、气质?大半是用拉开距离来制造。走得太近,看得太清,便容易被看轻。
所谓距离有以下几种:
一种为心理距离,即在内心保持这种意识。你所做的一切,密切联系群众也好,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好,只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你的工作,巩固你的地位,维护你的权威。而不是真的你好、我好,大家忘乎所以。
另一种为实际接触距离,由接触的远近、频次来表现。离得太近,接触太频繁,都是实际接触距离不当。在与下属的相处中,绝不能让他们觉得与你交往可以无所顾忌。
领导者可以一直以〃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形象出现。这样下属可以比较自由地向其反映各种情绪,也可以流露一些情况,还可以在非正式的场合称呼随便点。但是,绝不允许他们没上下级观念,也不允许他们太过放肆。得让下属清楚,领导永远是领导,无论领导多么和蔼可亲、多么平易近人,他也是为了更方便地开展各种工作、实施各项措施。领导艺术的高明、巧妙,只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他是一位领导的事实。让下属感觉到这一点,既利于自己决策的平稳展开,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领导者个人深入群众、深得人心,同时又有工作魄力、有业务能力的良好形象。从而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这是领导者前进之路上最有效果的稳打稳扎战术之一。
□ 不纠缠小过失
对于一个几乎把自己射死,又曾经保护和追随自己政敌的人,你敢用吗?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则大胆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与自己有〃仇〃,但确实能辅佐自己的良才管仲。正是齐桓公能够忍住个人的恩怨,不拘小节,大胆重用人才,才使他在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
第6节: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6)
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齐桓公称霸,全靠他的参谋管仲。
桓公名小白,原是齐国公子。管仲原本是小白之兄公子纠的师傅。齐国的君主僖公死后,各公子相互争夺王位,到最后剩下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争夺的结果是小白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桓公。帮助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鲁国处死纠,并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为被遣送到敌方去无疑是要被折磨致死。有人建议说:〃管仲啊!与其厚着脸皮被送到敌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杀。〃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说:〃如果要杀我,当初就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如今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齐国。
意外的是,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自己都没有想到。
齐国统治山东半岛一带,从整个中国来看,只不过是东边的一个小国。如何使这个小国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这是管仲日夜思索的问题。
他决心要先整顿〃法制〃,谋求中央集权的强国富民政策。人性本是趋利避害的,因而必须实行以法为基准、赏罚分明的政治,以达成严格的君民统治。而富足民生,拉拢人心更是成为明君之大道。此外,还需同时致力于远播威名于四海的工作。这些思想不只是小国思想,也是称霸天下的统治思想。
齐国与鲁国相邻,由于国界绵延相连,武力冲突不断。齐桓公五年,齐国打败鲁国,鲁国只得割让自己一块土地求和。鲁王与将军曹沫一起前往齐国谈和。议谈中,曹沫突然站起来举起短剑抵在齐桓公胸前,以必死的眼光逼视着桓公说:〃我鲁国是个小国,如今由于大国的侵略,国土越发狭小,无论如何请齐王退回所夺去的土地。〃
〃我答应。〃桓公只得听命。
〃那么,就在这里订下归还土地的盟约吧!〃
由于短剑抵在桓公胸前,谁也不敢插手,于是签订了归还土地的盟约。
桓公为了保命才归还土地,并非真的要归还,于是在鲁王离去后,立即向群臣说:〃盟约另行书写,绝不退出占领地,原有盟约无效。〃此时管仲劝谏桓公道:〃主君的心情我理解,但那样做必定因小失大。轻易破坏既定的法则,失信于诸侯,将会失去天下最重要的后盾,千万不要迷恋于这样小的土地。〃
桓公立刻冷静下来,接受管仲的建议,收兵而返。这件事很快传到邻近诸侯的耳里,大家传颂齐王的果断,更敬畏桓公的英勇,齐国的信誉大大提高了。
齐国北方的燕国受到异族山戎的攻打,因而求救于齐国。齐桓公出兵征讨山戎,燕王为了感谢,亲自把桓公送回齐国境内。这在当时是违反礼法的行为,因为越境送别只限于对待天子。桓公在自己与燕王之间挖了一道鸿沟,把燕王所到之齐地都给了燕国。
桓公赠给燕王一部分领土,小小的恩惠却得到很大的利益,诸侯听说桓公所为,均归顺齐国,齐桓公霸业乃成。
〃一年之计,如植谷。十年之计,如植树。终身之计,如植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为谷,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是为树,一分耕耘百分收获是为人才。〃
这是管仲留给后世的著作《管子》中的一节。
管仲之所以能够当上宰相,这与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有很大关系。他们年轻时曾秘密约定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当时在公子纠处当师傅的管仲对当小白师傅的鲍叔牙说:〃齐国必定是由纠或小白当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继承。很幸运,我们在这两个优秀的公子旁边当师傅。不管谁继承王位,我们都要合力辅助君主。〃
结果,公子纠失败,桓公继位,因此鲍叔牙召来管仲,救了他的命,并且推荐他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约定。
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笃深的友情。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鲍叔牙将所得利益的3/4送给管仲。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
第7节:第一章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7)
由这些事,可以看出鲍叔牙对管仲有如兄长一般。而鲍叔牙自己也是个有才略的人,深谋远虑,处事恰如其分,正确无误,推荐管仲为相只是他自己策略转嫁而已。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平定乱世,成为开创霸业的先驱。
桓公在位43年,管仲在桓公死后两年也去世,这期间管仲一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你无须负起任何责任,却把你的理想通过我来实现,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但是能为天下做点事,也是应该无悔了。〃管仲临终时对最好的朋友鲍叔牙说。
〃我感谢你所做的一切,因为你使我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鲍叔牙如此回答。
鲍叔牙不因为管仲贪小财而看不起他,知道他是一个有大才干的人,而齐桓公也是要用人治国,不计较他曾射了自己一箭的小仇。正是这样,管仲才发挥了他的才能,齐国也得到了治理,成为强国。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这个人的小毛病,那么这世界上哪有完人呢?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干,不可纠缠于小过失,否则天下就没有真正的能人可用了。
□ 认识下属的三个阶段
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球员个人能力和运气固然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但教练的排兵布阵和战术思想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教练凭什么来进行这种工作呢?他要深入了解每位球员的技术特点,甚至比赛前球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绪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排兵布阵中的基本失误。
作为领导,理智地认识下属,对每位下属的特点了然于心,才有可能做到不出现大的用人失误。
当然,领导对每一名职员都很了解有点不大可能,但起码要做到对高、中级管理人员要非常熟悉。同时领导也应要求手下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对下属多加了解。
有时即使和部属相处了五六年之久,也会突然发觉竟然不识对方的真面目,尤其自己的部属对他的工作有怎样的想法,或者他究竟想做些什么,这些恐怕你都不甚清楚吧!即使是结婚很久的夫妻,有时也难免彼此不大了解,所以如果说一个领导对他的下属未能做到充分了解,并不是很意外的事。
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提醒自己对部属〃毫无所知〃,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能不忘处处观察下属的言行举止,这才是了解下属的最佳捷径。
人类有时对自己都无法了解,因此未能充分理解对方也就不足为奇。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不过要达到这种〃知〃的境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必是第一流的领导。
了解下属可以从初级到高级分为三个阶段。
假设你自认为已经了解下属一切的话,那么你只是在初级阶段而已。
下属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和背景、兴趣、爱好、专长等,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么连初级阶段也未达到。
了解下属的真正意义在于要弄清下属内心所想,以及其干劲、热忱、正义等。领导若能在这些方面与下属产生共鸣,下属就会产生〃他对我真了解〃的感觉,到这种地步才能是了解下属。
达到第一阶段,充其量只是了解下属之一面而已。当下属遭遇困难时,如果你能事先预测他的行动,并给予适当支持的话,这就是更进一步的了解下属,算是完成了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要知人善任,使下属能在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给他足以检验其能力的艰巨工作,而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适当的指示,引导他如何起死回生。
总而言之,领导与下属彼此之间要有所认识,相互心灵上沟通与默契尤为重要。
大体而言,只要领导能够理智地加以认识和沟通,大多数的部属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总有少数人,由于其言行具有欺骗性,因而更加难以认识,往往会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领导提高警觉,加以防范。
□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际关系的构成、范围、和谐的程度,是一个商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