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励志]包容的智慧 >

第16部分

[励志]包容的智慧-第16部分

小说: [励志]包容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年轻时就意识到,佛教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制度,不但服装不统一,出家、剃度、传戒、教育等也都没有严密的制度。因此我从开创佛光山以后,就一直很重视制度的建立。
唯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健全僧团,才能带动佛教的复兴。但是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定,不能迂腐、守旧。我认为佛法真理不容更改,根本戒可以保存,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小小戒”,应该加以弹性调整。
提到佛教,一般人总认为信仰佛教必须守戒,于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很不自由。其实,守戒才能自由,因为佛教的戒律,与人性是相通的,其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只有在不侵犯的基础上进而尊重别人,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不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
星云大师:
禅堂,一朝风月,万里晴空。从四面八方而来,感觉身心疲倦的人,想要重新调整,就进到禅堂。当然,报名、登记、进堂、出堂,都有一些规矩。他奉行这些规矩,就感觉到这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大家在这里彼此平等,没有差别待遇,平等就能快乐。
长乐先生:今天有幸参观了整个斋堂进斋的情况,尽管之前我们也见过一些内地的、香港的斋堂,但是在佛光山看到的这样一种戒律或仪规的遵循非常令人震撼,五百多人的大场面,听不到杂音。在诵经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那么端庄,那么虔诚,包括他们排队走在去斋堂的路上,那样心平气和又步伐整齐。这样的管理是一种内功,在管理中体现出来对人心的管理,对人的教化的管理,是丝丝入扣的。
星云大师:道场的管理与国家的管理尚有不同。国家要用强制性的外在的法律来管理,犯了罪就要受到制裁;佛门的戒律和规矩却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比如排队,是大家自觉自愿地排队,没人强迫;吃饭不可以有声音,不要说五百多人,有时候几千人一起吃饭、办活动,也是这样。初学佛的人无形中也会被这种规矩、气氛所震慑。大家都以这个模式规范举止,相当于火车行驶在轨道上,飞机飞行在航道上。
长乐先生:我们排队到斋堂,看到队伍中间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有黑人也有白人,还有印度来的一批学者,他们在这里同样的如鱼得水。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与来自五大洲的朋友进行沟通和对话,场面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佛教、中华文化的力量;细微处,却体现出管理的力量。
星云大师:其实,不管理的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最高的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中国过去的佛门丛林,组成分子早先来自社会各种行当,甚至还有江洋大盗。可是,很奇妙,只要进入丛林,进入禅堂,大家统统一样守法。在禅堂里,目的是让人开悟。但是,开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自身条件还不具备,心灯就不亮。所以,参禅就是要耐烦,忍耐,让禅心慢慢地融入。三个月后,再去观察,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因为静下来后心境就柔软了,不像过去那么急躁、强硬。自在解脱,所以身心快乐。
长乐先生:尽管您已经从管理的一线完全退出了,但是您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系、一种制度,包括您的这种心态,留给了后来的管理者。
星云大师:佛教是一门最好的管理学,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管理专家。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管理得那么美好,没有坏人,没有交通事故,没有政治迫害,没有经济恐慌。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让众生没有畏惧,随类应化,观机说法。
很多佛教经典,都可以应用于人间的管理。《佛说孛经》就是一部政治的管理学;《维摩诘经》就是一种社会的管理学;《地藏经》就是地狱的管理学,《弥勒上生经》就是天堂的管理学。
 
                  管人难,管心更难
长乐先生:
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企业性格也大相径庭,而成功的企业都有相通之处,即大多可归结到“人”上,“人”又可归结到“心”上。
星云大师:管理的妙诀,首先须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除了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能合乎时代与道德以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长乐先生:很多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一方面热心于公益事业,有文化取向,但同时又要追求企业盈利,维持良性循环,所以还要有非常强的企图心,这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不过从大师的佛学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各种事物。那么怎么才能将平常心和企图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呢?
星云大师:你讲的平常心,就与禅心相应了。我认为对公共的事业,对国家社会大众的事业,要有企图心,但是,对个人的功名利禄就要有平常心。所谓用平常心看淡,就是不那么计较,不那么着急,也就是有出世的思想,如此才能做好事业。台湾有一家天下文化公司,为企业界出版了很多书刊,书中提到过去一些企业的经营策略叫“红海策略”,就是大家竞争得你死我活。现在企业界也觉悟了,与其竞争到最后两败俱伤,不如提倡“蓝海策略”,就是让大家和平友爱,你帮我,我帮你,皆大欢喜。
长乐先生:现在企业竞争是很激烈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之间都有明确的竞争目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到大师说的双赢呢?比如说现在常常提到的“迎合”,既要“合”,又通过“迎”来“合”。还有就是“竞和”,在竞争中做到和谐。我想从大师这里获得一些新的解读角度。
星云大师:好比武林人物,虽然武功盖世,也不会无端伤害别人、消灭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即使胜利了,也胜之不武,消灭了,以后就没有对手了。所以,不管文治武功如何兴盛,人才是最重要的,尊重、包容是基本的,愈上位的人愈要谦虚。
有一年,台湾陷入经济恐慌,大家为了年终奖金、加薪,游行示威,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佛光山也有退伍老兵在这里服务,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也拿个小旗子,到我们的门口摇旗,要求加薪。一位老兵说,我们不要。我问为什么?他说: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就是尊重。我们在这里服务,法师们每天见到我们,合掌、点头,跟我们讲老伯早、老伯好,我们在精神上就很富有了。我们不要加薪,我们要人尊重。所以我说这个世界人与人相处,最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他,爱护他,善用他。
长乐先生:从西方管理学角度来说,包容和管理原本是对立的,但是在大师的管理学实践中,包容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星云大师:管理事情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事情不讲话;管理金钱也好管,只要是你的,随你处置;只是管人难,管自己更难,管心最难。
长乐先生:管人先得管心,管别人的心得先管好自己的心。
星云大师:身教重于言教。今天,承蒙你们都称我一声星云大师,我实在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童,根本没进过正规的学校,谁在教育我呢?我身边几百万的信徒。因为有那么多双眼睛,那么多只耳朵,我不敢抽香烟,他们不容许我;我不敢喝酒,他们不容许我。所以我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关怀我,让我自觉做表率,要正派,要勤劳,要明理,要警醒,也依着他们的需要,我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出家人,做个一辈子和信仰同行的人。
 
                  
八、信远
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
星云大师:
我记得台湾那次“九·二一”大地震,有户人家供的佛像从桌面上倒下来,翻了几滚,又站起来。我们有位法师叹说,这佛很灵,地震都没震碎。我说你错了,这尊佛像是木材做的,所以没有碎。佛像被地震震坏属正常,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佛像没有倒,我对佛教的信仰不会倒。
长乐先生:中国社会在对佛教的复兴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一直以来,佛教在我们心目中都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的宗教。如果不给一个空间,一个确定的地位,当信仰危机出现的时候,邪教就会乘虚而入,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星云大师:在各种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给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对佛教的真理产生了信仰,则面对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还能甘之如饴地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继而改写命运。而正信的宗教,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历史考据;二、世界公众承认;三、人格道德完美;四、能力威势具备。
长乐先生:尼赫鲁把佛陀的人格看做印度人民崇高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他担任印度总理后,强调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和包容哲学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从阿育王、甘地和其他思想家与政治家那里,所继承下来的‘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非暴力、宽容、共存的哲学,是解决我们现时代各种问题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1954年6月,尼赫鲁与周恩来签订了中印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声明中,尼赫鲁就借用了佛教术语“潘查希拉”(Panchasila,即“五戒”)一词来表述这“五项原则”,他说:“印度是佛教的祖国,向世界宣扬佛陀的和平主义,是我们每个佛子都应有的责任。”
星云大师:佛教所讲的“因果业报”对人心的自律、社会的净化,都有很大的裨益。我们佛弟子,只要一天身受佛恩,就要努力于佛法的弘扬光大。
长乐先生:弘一法师在《李叔同说佛》这本书里面也作了非常多的说明,他有一个重要的批注:“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现今研究这句话,更有特别的含义。我们不能让乾坤有私,不能让善和恶得不到它应有的回报。
一提到佛教,一提到因果轮回,很多人就会说,现在你怎么又迷信了?我要说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选择研究佛教,选择弘扬佛的精神,不是倒退。如果说达摩大师当年把禅宗带到中国,是佛教选择了中国;那么现在,是中国选择了佛教。
星云大师:你说得很对,这是佛教的光荣。其实,中国佛教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几千年的融合演变,早已水乳交融,难分你我了。时至今日,它已经不再是一门古老的宗教,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佛教是般若智慧,是辨识宇宙真相的道理,是认识自我的“千古长夜一明灯”。这个光明如果失去了,是黑暗,很可怕。
 
                  重振勇气,向死而生
长乐先生:
如今,世界正在全球化,企业正在同质化,人们正在世俗化。不同的个体生命和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读同样的书,说同样的话,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绪,而那些独行天下的个性,雄视宇内的志向,张扬生命的狂舞,正在被冷落和压抑。

很多人都喜欢问成功人士: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看到答案里“能力”、“努力”之类的词语很多,但我觉得,成功和人体内的生命密码有关。只是这种密码的修整和完善,与后天修为的结果有关。
星云大师:所谓“万物因缘而生”,十年苦读也好,艰苦努力也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机缘,仍然不会成功。当年我初到台湾的时候,孙立人将军曾试图说服我还俗从军,还保证让我十年之内当上将军。虽然我当时处境危困,但还是未改初衷,继续了弘法之路。如果当年我斩断佛缘,投身戎马,那么现在也就看不到佛光山120尺的大佛,全世界近二百所佛光山的道场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其实这样的转折机缘,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也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
长乐先生:的确,就像一个手电筒,如果没有装满合型号的电池,没有人启动开关,没有把它投射到合适的背景上,恐怕都不会显出光芒。礼花再美丽,如果没有人点燃,它也只是裹在纸箱中的一小团火药而已。所以,儒家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几乎儒家的所有传道者,都在强调“正心”、“诚意”和“致知”。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是“明明德于天下”的根本。
星云大师: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的根本在个人,个人修身后,有了高尚的修养,才能齐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