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有门道-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撸换卮稹ḿ佟ǎ蛳喾础�
第五个问题,〃行为表达和自我表现适合特定情境的程度〃,有如下指标:〃在不同的情境中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我常常表现得像个不同的人〃,〃当我不喜欢别人时,我也可以使他们错以为我很友好〃,〃我并不总是我看起来的那种人〃,等等。回答〃真〃,对;回答〃假〃,错。
自我监控量表不仅可以用来测量人们自我监控的分数,而且可以用来指导自我监控,发展人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它的这种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这一量表的运用有如下发现:第一,自我监量表得分高的人社会适应性强,他们善于控制其行为表达,能够有效地操纵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第二,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比自我监控能力低的人更具有首创性。
也就是说,装得最傻的人,一定是个厚黑高手,一定是个胸中有大沟壑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时,你不妨多两个心眼,反之,你自己若是这样一个人,那几乎攻无不克。
□ 夹着尾巴做人
事业成败,以德、能、勤、绩为四个支点。对人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判断。你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肯定会与上级疏远。因此,与上级领导相处,必须能大能孝能升能隐,绝不可轻狂、傲慢。
某县县长胡啸云恃才傲物、走向失败的经历,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胡啸云当县长期间政绩卓著,修路搭桥,改善平民菜篮子,好事确实做了不少。一时间,在地区、省上都赢得了口碑。但随着业绩的建立与积累,他内心的自我极度膨胀,犯了当领导的四大忌讳:
一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工作中取得了一番成绩,就把自己凌驾于上级之上,唯我独尊,不服从领导,不服从调遣,工作也不请示不汇报。觉得自己是功臣,能力比别人强,要搞特殊,要上司对自己另眼相看。
二是执行上司指示打折扣。有了可恃之功,依仗可恃之才,就变得有恃无恐,怀疑领导的能力。对工作任务开始挑剔,许多事情自作主张,无视上一级领导的权威和尊严。
三是锋芒毕露。胡县长邀功心切,内心自我的天平必然失去平衡。于是,好端端的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县长,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对上级领导说三道四,犯自由主义。在处理工作矛盾上,以我为中心,口气大、表情蛮。
四是恣意擅权越位,越权决策。本来不属于本身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情,也自行表态。在名利面前,争荣誉,抢功劳。在公开场合,讲话发言喧宾夺主,降低领导的威信。
胡啸云县长触犯了以上四忌,最终众叛亲离,威信扫地,成了孤家寡人。
〃夹着尾巴做人〃是笔者的忠告。这句话看起来消极,其实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处世哲理。它提醒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辩证地看自己,正确地评估自己,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对自己的上司千万不要傲慢与疏远!〃谦受益,满招损〃,把自己看低些的人功底深,有实力,才能成大器。
□ 含糊人不含糊
中国人的模糊其实早有历史根源。从宏观来看古人则天一、地二、人三,天地自然不过三尺厚。古代那些诗人在文章中提到〃一二三〃至〃千百万〃总是信手拈来。模糊是宏观,模糊是深奥,模糊是暗示,模糊是中国人表现一切的独特形式。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含糊的中国人在很多场合中都表现出一种〃含混〃。中国人在接受人的谢意时,在索取自己报酬时,在谈及自己的利益时,在表达自己的爱情时,甚至在骂人时都表现出含糊不清的样子,这里含糊不清既表现出他们的修养,保全了他们的面子,又充满狡猾和回旋余地。
含糊的中国人不愿意坚持那些不符合人情的法律,不愿意非要那些别人不愿意支付的钱财,不愿意明确的索要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97节:第十一章 假痴不癫,大智若愚(8)
模棱两可是人们处理商品社会中让利、佣金、回扣等敏感的金钱交易中的润滑剂,好也是它们,坏也是它们,于是只能称道它们。中国人利用模糊造就了位于法律与正当商业交易之间的许多利益获得方式,诸如〃回扣〃、〃倒节〃、〃小金柜〃、〃翻译公司〃、〃皮包公司〃等模糊收入的方式,世传所称的打〃擦边球〃是中国人模糊情商的最佳体现。
有人称〃中国人是最不会被饿死的一群〃。此语似嫌吹牛,表示一种信心倒还合适。因为没有一种困难能难倒中国人,他们会在模糊的智慧中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说是对中国人模糊智慧的概括。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模糊的中国人的聪明天性。有三个考生去赶考之前曾求教于一位著名的相命先生。相命先生在听罢三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后,故作神秘地伸出一个手指,眯缝着眼,一言不发,三个人待要追问,相士曰:〃天机不可泄露。〃待一年后三人再去访问相命先生,连称其神。因为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考取进士,相命先生伸一指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但相命先生却有他自己的秘密:如果三个人中中二人,那么伸一指就表示只有一个不中。如果三人全中,那么伸一指就表示没有一个不中,因此无论如何,相命先生都是正确的。在处世模糊学指导下,不知有多少智慧的中国人极其聪明地、极其隐蔽地成功兜售了自己的处世秘诀。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千变万化,模糊的中国人仍然有其聪明的变通法。譬如有人把让利叫做明扣,把回扣叫做暗扣,就已体现出回扣已不同于让利,硬要搅和在一起,显然是想让〃明扣〃拉〃暗扣〃兄弟一把,让暗扣兄弟也能得点好处。而让利对于被让的某个集体说是集体受惠,回扣则主要是对个人,是个人受惠。因此才不入账、不签字,做暗中交易状。
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僵化的管理状态下,这时候中国人的聪明劲就来了。中国人聪明,求理不及、说理不得、甚至无理可说的时候,就开始施展各种模糊法术,改头换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不战而屈人之兵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微笑笑的。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子。
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里啪啦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了出来。
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修养〃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本就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笔者的建议是:不如装聋作哑!
聋哑人是不会和人起争斗的,因为他听不到,说不出,别人也不会找这种人斗,因为斗了也是白斗。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付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二句是很难的。
学习装聋作哑,除了能不战而胜之外,也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而习惯装聋作哑,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烦,好处真是不少。
□ 攻人于不备之时
我方既处于不利的情势,与其争面子或意气与敌人硬碰撞,不如运用智慧,忍一时之屈辱,谋长远之大计。甚至不惜诈降称臣,使敌人误以为你已失去雄心斗志,对你疏于防范。你再伺机东山再起,才能一举成功。
康熙做皇帝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大权完全掌握在辅政四大臣手里。这四大臣中以鳌拜战功最卓,野心最大,飞扬跋扈,横行无忌。他用尽心机独揽大权,给康熙造成极大的隐患。
当时,康熙只有14岁,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很单薄,如果要对鳌拜采取什么制裁,偶有不慎,势必酿成大变,危急皇位,甚至他的性命。
他权衡利弊,审时度势,想出一个好办法。首先,他再也不和鳌拜争辩了,鳌拜要怎样就怎样,而且他还加封鳌拜为一等公,特别表示恩宠。
另一方面,他在宫内亲自遴选了几十名身体壮健的小太监,天天与他玩〃布库〃的游戏,并请专人教练。
〃布库〃是满族的一种民间斗技游戏,类似我们今天的摔跤。鳌拜知道了这件事,以为是小孩子好玩,满洲习俗一向尚武,所以毫不在意,反而觉得康熙天天玩耍,不问政事,他更好肆意妄行了。
就这样,康熙跟小太监玩了一年多,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端午节前夕,他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在鳌拜进宫朝拜那天,令小太监们一哄而上,把鳌拜拿下。
然后,他马上在乾清宫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将鳌拜的罪状宣示中外,没收家产,革去官职,将鳌拜的党羽十余人尽数斩首。对鳌拜,康熙念及他战功卓著,从宽免死,下旨永远囚禁。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