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

第15部分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第15部分

小说: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当时意大利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的极端状况,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武器使意大利成为中世纪最早复兴并统一起来的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今天这种资本主义立国精神完全被抛弃了还是演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本质呢?我们不否认当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不否认这种制度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对公民自由的维护,但就包括他们自己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和自私的,为什么呢?
                  第57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3)
第57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3) 
首先,雇佣资本主义制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组成社会的成员被分成两部分:雇佣者和被雇佣者。有时雇佣者同时也是被雇佣者,因为,他可能在为别人工作的同时,也在雇用别人为自己工作。所以,当一个社会完全处在一种雇佣关系中时,人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那么,只要能挣到更多的钱,手段就是一个“任意选项”。但是,钱本身并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手段也就更不存在对错之分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条常理。
其次,“损害他人利益”又是与资本主义的个人自由和权利相违背的,所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前提是必须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力,那么,“不择手段”就必须限定在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出现的事无巨细的庞大法律制度就是对人们“获利”行为的规范,这样,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制越是完备,也即,违法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也就越少,这也从反方面说明,“获取利润的手段限制越少,获利越大”。于是,一方面想尽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欺骗和狡猾获得较大利益,另一方面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西方社会针对外来移民普遍存在的诈骗行为和跨国公司在国外普遍存在的超低工资,就是充分的证明。
其三,雇佣者对被雇佣者的道德和人品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表现,也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雇佣关系下,被雇佣者相信他的劳动价值和劳动态度得到雇佣者的充分信任,这是被雇佣者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基本条件,当然,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也就是获得良好收入的保证,这种由于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对雇佣双方的信任,并逐步演化为对人的道德和人品的要求。一旦你的信用有不良记录,产生危机,那么,你将得不到雇佣,你也就将没有经济收入,你可能破产并沦落街头,这是最可怕的后果。所以,具备良好的道德和人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安身立命的前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备良好的信用,你就会得到社会的回报。
如此一来,严格的法律制度,加上普遍的个人信用体系,保证了每个人既要发挥出自己的各种天分创造性地劳动,又要遵守法律和行为规范,使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人与人平等和谐的现象,实际上掩盖了人与人雇佣与被雇佣的冷漠和自私自利的关系。
那么,这种社会是否没有中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干好你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呢?不是,或者相反,你需要相当的“高马基”来应付你的工作和生活。在西方,个人隐私是“真隐私”,你根本无法真实地了解一个人,哪怕他已经和你同事多年,和你邻居多年,和你朋友多年,甚至和你同居结婚,你都可能并不知道他的一切,加上西方人不喜欢私下议论别人或者打听别人的事情,你就更无从了解一个人。所以,一个人好与不好,你只能通过他的工作,或者在特定场合获取一些感性信息。正因为如此,在工作环境中,西方人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所以,他们在家或者陌生环境中可能就不是平常印象中的他了。多面性是西方文明下人的普遍特点。
                  第58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4)
第58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4) 
美国人对同事的要求是安分守己又热情可嘉,严于律己又善于助人,这样工作团队才能相安无事。如果你不会察言观色,你会很快被孤立并被解雇。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美国工作只要你有本事就行,这是天大的误会。因为,中国人一般在工作中安分守己、乐于助人,但有时幽默不够,中国人只是任劳任怨地工作,不想出人头地,也很难出人头地,除非你特别出类拔萃,美国人也压不住你,但这种情况只是极少数的。
一些中国人对国内工作环境产生的不良印象,缘于身边或者普遍存在的“技不如你”的人却得到重用或者提拔的例子;一些领导只对上级负责,只认“平庸小人”,只顾自己捞取好处,由此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因此,认为国内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复杂”,“人情付出太高”。到了国外,你根本就没有提拔愿望,也没有领导的“忽视”,更看不到别人如何“捞取好处”,也不存在传统的社会人情关系,当然感觉清净自在。但是,美国人之间的人情和关系照样存在的,只是不能说,更不敢抗议,能给自己心理平衡的是每个月拿到的那份工资比国内高很多,而且我还会比他们省钱过日子。当官的也不见得什么特别的好处。这就是西方社会处处强调的“程序公平”。
所以,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是公开的,也就是程序上就要求你这么去做,否则你不会成功。你会说“这是什么规定,狗屎!”但你还是得乖乖地照办。你或许感觉到或者发现存在不公平,但程序上你找不出毛病。这就是美国人的“高马基”了。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很善于表演。他们非常善于谋划一件事情,把它从头到尾都设计得完美无缺,然后找到合适的演员进入角色,所有的过程都会让你感到真实无比、令人激动、让人向往,最后完全按照他们设计好的思路去想、去说、去做。记得美国的“DISCOVERY”频道播放过这么一个纪实片,讲的是一个汽车改装厂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其实是想给这家改装厂做广告,但他们没有直接说改装得如何好,而是设计了一个情节:一天,来了一位要求改装他的一辆破车的青年,他讲了一下自己的要求,改装工程师记录完后告诉他一个星期以后再来,一星期后,那位年轻人来了,但正好接待他的工程师不在,大家不知道哪台车是他的,他自己在停车场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厂方人员说可能丢了,他听说后,大为震怒,正要发作,才发现厂方人员已把改装好的车缓缓地开到他面前,年轻人愣住了,惊呆了!最后竟然站立不住,跪倒在他的车旁。可能事先这位青年真的不知道这是设计的,因为,他找不到他的车时的表情和语气不像是准备好的台词和动作,这正是设计者希望看到和希望得到的真实表情动作。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人都是演员!
                  第59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5)
第59节:西方统治意识的祖师爷(5) 
把外在表现与心理影响联系起来,直接为达到的目的服务,这是“高马基”的典型特点。西方人对心理作用的了解相当深刻,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产生心理影响的因素,而心理影响的效果与影响因素表现的强弱有直接关系,所以,西方人特别注意外在行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美国人,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培养在公众场合发言和与人交谈时的表情,非常注意对象的身份和表达的效果。也因此,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非常注意观察他人的表情和动作,当然就不会左顾右盼,他们最反感谈话时对方左顾右盼,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思维能力差的表现。
当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人们的普遍共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美国人的新闻报道和媒体宣传有多少是为了增加公众的心理影响力!西方透露出的一些事件和公众反应又有多少是为了影响我们的政策和决策!而中国公众和媒体又是最容易受到这种表演和宣传的心理影响的,官方机构也最容易出面“否认”和“驳斥”某种说法,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西方媒体需要的心理影响力,他们最担心的是你有没有反应,而不是有什么反应。只要有反应就证明他们是成功的。所以,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引起强烈的情绪。当今中国是世界大量新闻的核心,中国有反应,他们就被公众关注,公众一关注他们就有钱。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冷”死。
西方人注重表情和心理影响或许与其使用拼音语言有关,他们在语言表达时,必须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才能充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汉语主要利用声音的高低和语调的轻重来表达思想感情,当然,英语也有表达时的高低音调,但和汉语完全不同,英语是频率的高低,汉语是声调的高低。所以,汉语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可以直接从语音上得到,这也证明了中国古老的评书艺术和相声艺术的内在价值,它们与美国的“脱口秀”完全不同,后者充其量就是“笑话集粹”。
总之,西方文明的特质是,把舞台表演和生活表现融合在一起,把心理影响和语言动作有机联系在一起,全部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服务。至于幕后的真实人生和感情,对不起,那是“隐私”,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内心和真实想法,当然也就觉得西方社会人情冷漠,世事难料,这太正常不过,这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是一致的。他们必须拥有“高马基”才能拥有高智慧,拥有高智慧才能拥有高收入,拥有高收入才能拥有高物质文明的生活。
                  第60节:居高临下是一种“美国病”(1)
第60节:居高临下是一种“美国病”(1) 
中国人,或者亚洲其他人,或者黑人,总之,凡异于传统西方文明发源地的种族,都会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日本人是投资,用钱把美国人“砸晕”,让他们忘了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区别。
和旅美华人或者中国留学人员在一起,谈论在美国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是“歧视感”。其实,我来美国后,几乎没有切身地体会到被“歧视”,直到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才逐步明白这种感觉来自哪里。
触发我想写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国内网上的一则消息。今年5月26日,美国一个篮球队访问湖南湘西一所中学,结束访问离开时,一个黑人球员从大巴车窗向外撒钱,学生拥挤捡拾,造成场面混乱,其中一个女生捡拾到一张后撕碎扔到垃圾桶里,后被另一男生捡拾。5月28日,我在搜狐网站的博客上居然看到一篇《美国球员中国校园撒钱伤了谁》的博文,痛感美国人歧视中国人不是没有理由的。
如果这件事发生地点是在美国,情景可能是这样的:首先,不会有学生去捡拾,他们会鄙视撒钱的人或者认为他可能是个疯子;其次,撒钱的外国人会被邀请方认为行为带有侮辱性而被取消邀请接待;其三,警察会以乘坐交通工具危险举动妨害公众安全而对其拘留罚款。所以,那些为此事当中的美国球员辩护并自我安慰的中国人就应该被美国人歧视。
问题源自哪里呢?很多人都讲是中国人太穷了,穷怕了,其实根本不是如此,光一个“穷”字是根本解释不了的中国历史上百姓富足的情况应该比其他国家时间长,但百姓普遍认为“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其实,穷人中也有有骨气的,富人中也有没骨气的,不能依穷富论人格。在美国的大街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乞丐,他们举个牌子,或者表演一点“才艺”,对施舍者根本不屑一顾,中国人常常会想:你要饭还那么牛,我就不给你!但在美国人看来,乞丐的人格和正常人一样,他们只是没有别人那么幸运或者干脆就是人家喜欢乞丐生活,歧视乞丐相当于你把自己贬低到不如乞丐。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差距呢?
首先,这还是来自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意识。所有的人都因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被分成三六九等,人们会自然地根据你的社会地位判断你的行为,并因此得出你应该得到的尊重程度。尽管我们已经摆脱封建桎梏接近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